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农民工劳动关系解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梁伟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年第1期75-78,共4页
交易成本视角的分析表明,农民工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在追求交易成本节约过程中建立的劳动交易关系,农民工劳动交易契约绝大多数属于新古典契约,人力资本专用性低、劳动交易不确定性低、劳动交易频率低。劳动交易治理结构上形成了"... 交易成本视角的分析表明,农民工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在追求交易成本节约过程中建立的劳动交易关系,农民工劳动交易契约绝大多数属于新古典契约,人力资本专用性低、劳动交易不确定性低、劳动交易频率低。劳动交易治理结构上形成了"企业内部市场"为主的低级交易治理方式。尽管上述治理结构节约了交易成本,但目前存在、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将存在低人力资本专用性劳动力相对过剩、高人力资本专用性劳动力相对短缺这一劳动力供求格局下,"企业内部市场"为主的交易治理难以兼顾劳资关系的稳定与和谐。调整公共政策,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专用性水平,平衡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优化劳动交易契约及治理结构应是构建稳定和谐的农民工劳动关系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成本 农民工劳动关系 劳动交易 交易契约 治理结构
下载PDF
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框架研究
2
作者 张锐 李影丹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2-39,共8页
农民工通过提供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在劳动关系实际运行中遭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因此,构建有效的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主要由政府干预机制、... 农民工通过提供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在劳动关系实际运行中遭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因此,构建有效的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主要由政府干预机制、劳资自治协调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构成。其中,劳资自治协调机制是基础,政府干预机制起主导作用,社会协调机制是对前两者的补充。这些机制具体形式和局限性有所差异,共同发挥着协调农民工劳动关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劳资自治 政府干预 社会协调
下载PDF
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发展目标、实践特征与规制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伟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80-87,共8页
遵循市场化劳动关系运行逻辑,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分析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认为,经济效率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首要目标,分配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关系,转型期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 遵循市场化劳动关系运行逻辑,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分析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认为,经济效率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首要目标,分配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关系,转型期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率与收益分配公平的均衡。当前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在实践上形成了高效率、低公平的非均衡劳动关系,不利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劳动关系合作治理、型构合理社会结构、凝聚劳动伦理共识及利益关系协调稳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回归农民工应有身份,强化政府劳动关系治理职能、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促进农民工组织规范发展、提升组织化维权能力,推动企业发展转型升级、培育市场核心竞争优势等是提高劳动关系的公平性、构建效率与公平均衡的劳动关系之规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 发展目标 实践特征 规制路径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我国农民工地位弱化的制度反思——以非正规就业法律规制为视角 被引量:15
4
作者 翁玉玲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7,共10页
2017年第106届国际劳工大会指出高非正规化率将使得国家在全球生产链中陷入更低端、更脆弱的境地。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主要是"半工半农"农民工群体。就业类型的非正规性、劳工力量微弱是其用工歧视、劳动保障欠缺的重要原因。在现有... 2017年第106届国际劳工大会指出高非正规化率将使得国家在全球生产链中陷入更低端、更脆弱的境地。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主要是"半工半农"农民工群体。就业类型的非正规性、劳工力量微弱是其用工歧视、劳动保障欠缺的重要原因。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需要从"非正规用工"视角探索我国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形成、劳工力量消减的制度原因,从立法对象、用工模式以及集体协商机制等方面完善未来我国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劳动关系 非正规用工 劳工力量 用工规制失衡 地位弱化
原文传递
The Internal Labor Marke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Based on Survey Data and Fieldwork on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被引量:1
5
作者 Sun Zhongwei Liu Mingwei +1 位作者 Jia Hailong Kang Xiaon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0年第3期131-151,共21页
Our survey data on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from 2006 to 2010 and recent fieldwork show that the enactment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encouraged both the signing of labor contracts and the long-t... Our survey data on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from 2006 to 2010 and recent fieldwork show that the enactment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encouraged both the signing of labor contracts and the long-term nature of these contracts, making enterprises more willing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increase employee insurance and welfare and give more attention to human-centered management, leading eventuall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l labor market that incorporates migrant workers. This is accompanied by progress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in SM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 Although the Labor Contract Law to some extent intensified the tendency for migrant workers to undertake collective protection of their righ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l labor market could also ease the tension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 and lead to employees becoming more rational and prudent in safeguarding their rights, thereby providing a basis for a transition from confrontation to win-win cooperation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 The Labor Contract Law has accelerated and strengthened the trend of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in China’s labor relations.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through the two channels of the 'rigid' legal system and 'flexible' internal management can help reduce the risk of large-scale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s and establish a relatively harmonious institutionalized labor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Contract Law migrant workers labor relations internal labor marke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