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力流动与农民收入质量: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1
作者 钱力 陈璐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5-33,共9页
我国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通过劳动力流动促进农民收入质量提高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2年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农民收入质量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民收入质... 我国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通过劳动力流动促进农民收入质量提高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2年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农民收入质量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民收入质量的影响机制,进而采用逐步回归法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为中介变量产生的间接作用,最后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动水平对农民收入质量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民收入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以及政策性差异;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收入质量的重要机制。提出建立健全劳动力流动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劳动市场的灵活性,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促进流动人才高效利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民收入质量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经济发展水平
下载PDF
数字技能应用提升农民收入质量了吗?
2
作者 张志新 刘欣茹 丁鑫 《林业经济》 2024年第5期79-96,共18页
数字技能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使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收入充足性、结构性、成长性和知识性四个维度对农民收入质量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总体来看,... 数字技能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使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收入充足性、结构性、成长性和知识性四个维度对农民收入质量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农民收入质量呈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收入充足性提高与结构性优化;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农民收入质量高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差距扩大态势,但南方地区农民收入质量高于北方及东北地区,差距逐步缩小而东北地区落后幅度持续增大。进一步构建Tobit模型等检验数字技能应用对农民收入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技能将农民收入质量提升了8.34%,其促进作用在高数字技能农民群体中尤为突出。(2)数字技能对农民收入质量各维度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收入结构性与成长性的作用更显著。(3)数字技能对农民收入质量的促进作用在东北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有助于缩小农民收入质量的地区间差距。文章创新性地从微观角度测算农民收入质量,并探讨数字技能应用对农民收入质量的具体影响,为农民收入质量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要加快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组织公益性数字技术技能培训,通过使用数字理财等方式拓展农民收入来源;在中西部地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技能普及,提升农民收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能 农民收入质量 TOBIT模型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质量提升的影响及策略优化
3
作者 杜雨芳 韩蕾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3,共3页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农民增收已不再只是单一的经济数量规模增长,而是以产业结构优化、收入渠道拓展、收入动力发展等实现农民高质量持续增收,构建农业质量效益型增长模式。农民收入质量提高将表现为收入充足性的显著增强、收...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农民增收已不再只是单一的经济数量规模增长,而是以产业结构优化、收入渠道拓展、收入动力发展等实现农民高质量持续增收,构建农业质量效益型增长模式。农民收入质量提高将表现为收入充足性的显著增强、收入结构性的有效改善、收入成长性的持续维系和收入知识性的不断强化。数字乡村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农村新型数字化产业发展,拓展农民收入渠道,还可通过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工具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嵌入而改善生产力与生产工具,提高农民收入质量。未来应从战略层面提高对农民收入质量的重视,从路径方式等层面多维度改善农民收入质量,并从价值溢出层面加速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与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民收入质量 农业现代化 收入结构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农民收入质量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丽 黄汉勇 +2 位作者 龙琴琴 张秋梦 李宏芸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9-846,共8页
自2004年“三农问题”被正式提出以来,农民收入一直是其核心.简单地通过农民收入数量的增长来衡量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已不再合理.因此,引入农民收入质量的界定,并通过建立投影寻踪模型对四川省2006—2015年各县(区)农民收入质量进行综... 自2004年“三农问题”被正式提出以来,农民收入一直是其核心.简单地通过农民收入数量的增长来衡量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已不再合理.因此,引入农民收入质量的界定,并通过建立投影寻踪模型对四川省2006—2015年各县(区)农民收入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民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和农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投影方向较大;农民收入质量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农民收入质量具有中、东部较高,西部较低的特征;农民收入质量等级呈现差距逐渐缩小,空间格局由“无序”到“有序”演变.农民收入质量的引入及界定为“精准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了新思路,为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提出了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 农民收入质量 县域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宏观视角的四川省农民收入质量评价
5
作者 李凤至 《中国西部》 2019年第2期61-70,共10页
本文从宏观视角构建了基于收入的充足性、结构性、成长性、成本性和知识性五个维度的农民收入质量指标体系,利用四川省1997-2016年的数据,得到农民收入盾量指数,并分析了农民收入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全国相比,四川省... 本文从宏观视角构建了基于收入的充足性、结构性、成长性、成本性和知识性五个维度的农民收入质量指标体系,利用四川省1997-2016年的数据,得到农民收入盾量指数,并分析了农民收入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全国相比,四川省农民收入质量还相对较低,且主要依赖收入的充足性,其他维度的贡献依旧较小;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质量的带动作用也相对较小。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对农民收入的关注应从收入数量转到收入质量上,尤其应注重增强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质量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质量 熵值法 协整回归 四川省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陈明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60-266,273,共8页
基于黄河流域2011—2022年9省(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农民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探讨区域差异,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黄河流域9省(自... 基于黄河流域2011—2022年9省(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农民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探讨区域差异,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农民收入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民收入质量的区间差异较大,阶段性特征明显,区域间差距拉大。②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整体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导致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相对差异的主要来源。③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城镇化和财政支农促进农民收入质量的提高,而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因素则不利于农民收入质量的提升。据此提出,关注农民收入质量,推动农民收入增长;补齐农民收入质量短板,提升农民收入质量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质量 区域差异 黄河流域
下载PDF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Infrastructure on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7
作者 JuQingjiang YangHaiyan 《Ecological Economy》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this paper states that four type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s roads,electricity, communications,and education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nonagricultu...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this paper states that four type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s roads,electricity, communications,and education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farmers’income in China.However,the specifics and the degrees of these influences are different. Therefore, different policies have to be implemented respectively to make full use ofthe limited funds in China. Meanwhile, the maturity level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s with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regional discrepancy. The levels of maturity decrease from east to west.It is urgent that the current weak situation of the ruralinfrastruc- ture in western China needs to be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infrastructure:agricultural production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rmers’inco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