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春晚与农民文化主体性初探——以安徽省Z村首届乡村春晚为例
1
作者 陶稳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1期215-216,共2页
乡村春晚的主要服务和参与群体是农民,具有鲜明的乡土性、自发性和公共性,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主义集体文化活动,也是展现中国农民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舞台。本文以安徽省Z行政村首届乡村春晚为例,在对Z村首届乡村春晚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基... 乡村春晚的主要服务和参与群体是农民,具有鲜明的乡土性、自发性和公共性,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主义集体文化活动,也是展现中国农民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舞台。本文以安徽省Z行政村首届乡村春晚为例,在对Z村首届乡村春晚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具体筹办过程、活动内容以及农民文化主体性在乡村春晚中的展现进行分析,并在对比其他成功的乡村春晚代表性案例的基础上探索乡村春晚经验,为进一步推广、丰富乡村春晚公共文化活动提供地方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春晚 农民文化主体 公共文化活动
下载PDF
新中国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制探讨——基于20世纪50年代关中农村皮影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沙垚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1-191,共11页
本文主要以20世纪50年代关中农村皮影戏的历史文化实践为考察对象,提出"组织-动员-参与-建构"的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从延安时期以来,农民的主体性问题就被反复讨论,其焦点在于农民作为阶级的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之间的... 本文主要以20世纪50年代关中农村皮影戏的历史文化实践为考察对象,提出"组织-动员-参与-建构"的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从延安时期以来,农民的主体性问题就被反复讨论,其焦点在于农民作为阶级的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到了80年代,"主体性"概念风靡全国,吊诡的是,恰恰是这时,农民的主体性从话语和实践层面双重消失,"主体性"的概念被去政治化,从阶级和总体的主体性滑向了人文和个体的主体性。因而重返50年代,讨论农民文化主体性问题,是否会探索出一种引导中国未来文化走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文化主体 组织 动员 参与 建构
原文传递
语言赋能浙江26县市共同富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云晚 陈日艳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4-152,共9页
语言赋能共同富裕,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率、积累人力资本、增强文化自信、构建乡村品牌。收集、调研和分析浙江省26县市在语言赋能共同富裕上所存留的问题,发现语言效能可通过以下路径得以落实:深度调研乡村语言,构建语言新生态,提高... 语言赋能共同富裕,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率、积累人力资本、增强文化自信、构建乡村品牌。收集、调研和分析浙江省26县市在语言赋能共同富裕上所存留的问题,发现语言效能可通过以下路径得以落实:深度调研乡村语言,构建语言新生态,提高政策实施效能;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加强数字化语言教育,推动数智化语言应用;重视农民文化主体地位,深化乡村文化认同,夯实乡村精神资本;创新语言表达,促进乡村特色品牌建设,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这种多层次成系统的语言路径,可以促进26县市加快实现共同富裕,也为全国全面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赋能 共同富裕 数字化语言 农民文化主体 经济新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