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的乡土文学与日本的农民文学 |
亓华
王向远
|
《外国语文》
|
1999 |
3
|
|
2
|
政治复调与民间狂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文学理论的历史症候 |
冯波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3
|
日本农民文学的纪念碑——《土》 |
刘立善
|
《日本研究》
CSSCI
|
1991 |
1
|
|
4
|
“民间”何以“五四”?--施章的“农民文学”观例说 |
冯波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5
|
20世纪农民文学形象的制作与英雄人物的塑造 |
皇甫风平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6
|
论日本近代“农民文学”的创作特质 |
刘立善
|
《日本研究》
|
2018 |
0 |
|
7
|
重新期待“人民性”的农民文学 |
王再兴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3 |
0 |
|
8
|
对农民文学缺失的思考 |
李仁和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9
|
鲁迅+赵树理=当代农民文学的新方向 |
庄汉新
|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10
|
现当代农民文学在农村的接受状况分析 |
王思仪
|
《农技服务》
|
2016 |
0 |
|
11
|
赵树理的“农民文学观”对二十一世纪文学的启示 |
臧燕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0 |
0 |
|
12
|
农民的发现与20世纪30年代乡土文学的新变 |
冯波
|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3
|
三十年代多元理论资源的选择与“农民文学”之辩 |
冯波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4
|
现当代农民文学在农村的接受状况分析 |
徐金娟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15 |
1
|
|
15
|
文学如何表达底层——以农民工文学的诗性建构为中心 |
苏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6
|
农民大众文学与市民大众文学并存的新局面——谈1940年代文学全景中的重要一角 |
吴福辉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7
|
新时期农民工文学的创新之作——评谈歌《老乐的执迷不悟》 |
徐祖明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8
|
论“农民工子弟文学”叙述主题的建构与不足 |
褚国香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9
|
生态还是心态——“生态文学”、“底层文学”与“打工文学”的断想 |
傅修海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0
|
从苦难遭际到主体建构:当代农民工镜像的嬗变与成长 |
彭维锋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
201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