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复调与民间狂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文学理论的历史症候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4,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不同党派、个人围绕"农民文学"的讨论,实则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小资产阶级问题的延续。因为在国共分裂后,唯有将小资产阶级与农民分割,无产阶级政党才能重申自身的政治主体性,而非党派的知识分子也需...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不同党派、个人围绕"农民文学"的讨论,实则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小资产阶级问题的延续。因为在国共分裂后,唯有将小资产阶级与农民分割,无产阶级政党才能重申自身的政治主体性,而非党派的知识分子也需要强化农民有别于小资产阶级(某种程度上更多指向智识阶层)的、基于民间的独特启蒙意义。然而假道苏俄、日本的理论资源难免因国际共运及其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内部矛盾而形成错位的、差异性的接受,因此对"农民文学"的理论阐释也成了赓续矛盾与解决矛盾的政治实践。比较这些带有左翼色彩的、并不成熟的"农民文学"理论可知,其关于阶级、革命与大众化的主张,或是不同党派为实现特定政治目标与功能的艺术化体现,或为对抗主流权威话语,实现自我启蒙与民族自决的乡土民间想象。这使得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农民文学"理论探讨成为政治的复调与民间的狂欢,它充分彰显了政治与文学以及文学内部不同审美倾向彼此激发、相互生成的复杂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文学理论 政治复调 民间狂欢 历史症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