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民族地区农民生计方式的变迁与演进--基于乌江流域穿青人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熊正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基于对乌江流域穿青人的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发现穿青人地区在历史上属于西南地区典型的农耕经济文化类型,重视农耕,注重农作,不离农土是其主要特征。当前穿青人的生计方式主要呈现四个特点:打工生计改变家乡面貌,农耕生计勉强养家糊口... 基于对乌江流域穿青人的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发现穿青人地区在历史上属于西南地区典型的农耕经济文化类型,重视农耕,注重农作,不离农土是其主要特征。当前穿青人的生计方式主要呈现四个特点:打工生计改变家乡面貌,农耕生计勉强养家糊口,经商生计小富即安,手艺生计贴补家用。但经过数百年的变迁,穿青人农民生计方式呈现从"生存型"生计向"发展型"生计转变、从"农耕型"生计向"多元型"生计转变、从"封闭型"生计向"开放型"生计转变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生计方式 变迁 演进 穿青人
下载PDF
农民新型生计方式与乡村变迁——以豫北K村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谢蓓 郭帅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3,共4页
以豫北K村的个案为基础,分析了K村农民新型生计方式发展的类型、原因、动力与影响,探讨其与乡村传统生计的关系。传统乡村社会网络向新型生计方式发展提供了资金融合、人力资源与风险管控等动力支持;新型生计方式突出了农民的实践主体... 以豫北K村的个案为基础,分析了K村农民新型生计方式发展的类型、原因、动力与影响,探讨其与乡村传统生计的关系。传统乡村社会网络向新型生计方式发展提供了资金融合、人力资源与风险管控等动力支持;新型生计方式突出了农民的实践主体性与网络自觉性,拓展了农民原有的网络。乡村新型生计方式的发展带来了乡村理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乡村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K村 农民新型生计方式 乡村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