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 被引量:19
1
作者 彭南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8-93,共6页
近代中国农民离村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生产衰退;其次,造咸畸形城市;再次,构成中国近代土匪横行、军阀混战的社会基础。中国近代农民离村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它是在半殖... 近代中国农民离村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生产衰退;其次,造咸畸形城市;再次,构成中国近代土匪横行、军阀混战的社会基础。中国近代农民离村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说西方先发工业化国家的农民离村只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阵痛,那么,近代中国则不是不吞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农民离村的苦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 负面效应 城市社会问题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民离村原因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芳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60,共5页
20世纪 2 0~ 3 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 ,其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人地矛盾的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灾荒的直接推力以及城乡收益位差的驱动等。剖析近代农民离村问题 。
关键词 20~30年代 江苏 农民离村 社会原因
下载PDF
观念与阐释:小农政治认知与转型期江南农民离村的叙事悖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发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108,共10页
小农社会是专制统治的基础,专制权力进一步塑造并强化了小农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成为传统社会统治阶级乡村政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诉求。集中表现为:通过政治权力将农民束缚、分散于土地之上,以强化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控制,防范农民被“他... 小农社会是专制统治的基础,专制权力进一步塑造并强化了小农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成为传统社会统治阶级乡村政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诉求。集中表现为:通过政治权力将农民束缚、分散于土地之上,以强化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控制,防范农民被“他者”组织动员。从而使得传统中国社会长期停留于农业时代,小农观念植根于社会思维之中。到了近代,特别是19世纪末期至全面抗战前夕,伴随着工业文明影响之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在比较利益下,农民大量离村转向城市工商业。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关注江南乡村的学者在叙事中几乎将这一进步现象视为乡村危机之因应,他们的相关主张在本质上与小农政治诉求异曲同工,是逆时代潮流以回归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传统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阐释 小农政治 工业文明 农民离村
下载PDF
试析农民离村对近代乡村发展的影响——以20世纪20~30年代的江苏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41,共7页
20世纪20-30年代是全国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江苏省的农民离村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表现出规模大、主动性强以及流向以城市非农产业为主的特点。这对近代乡村的发展造成了多元影响:资金与技术的回流反哺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乡村... 20世纪20-30年代是全国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江苏省的农民离村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表现出规模大、主动性强以及流向以城市非农产业为主的特点。这对近代乡村的发展造成了多元影响:资金与技术的回流反哺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乡村精英和精壮劳力的流失又造成了农村发展的空心化;在物质和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农民离村的冲击波已经触及到根深蒂固的传统乡土观念,促使农民在价值观念、宗族意识及思维模式等方面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 社会转型 江苏
下载PDF
试析农民离村与乡村观念变革——以20世纪20—30年代的江苏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孔祥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85,共8页
20世纪 2 0— 30年代是近代农民大规模离村的重要时段。本文选取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江苏作为考察对象 ,试图从离村对农民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对农民宗法、家庭观念的改塑等方面 ,来探析农民离村与近代乡村传统观念变革之间的关系 ,... 20世纪 2 0— 30年代是近代农民大规模离村的重要时段。本文选取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江苏作为考察对象 ,试图从离村对农民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对农民宗法、家庭观念的改塑等方面 ,来探析农民离村与近代乡村传统观念变革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透视农民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多重复杂心态及其社会心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现象 观念 20世纪20-30年代 江苏 传统价值观 家庭观念 传统宗法
下载PDF
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离村的逃荒性及其社会后果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印焕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受时代条件所限,逃荒性成为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商村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无论是以乞讨为目的,还是以外出谋生为目的,农民高村都呈现出浓郁的逃荒色彩。农民高村的逃荒性带给社会许多不良后果,在激发与流入地居民矛盾、扰乱社会治安的同时... 受时代条件所限,逃荒性成为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商村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无论是以乞讨为目的,还是以外出谋生为目的,农民高村都呈现出浓郁的逃荒色彩。农民高村的逃荒性带给社会许多不良后果,在激发与流入地居民矛盾、扰乱社会治安的同时,还产生了两个危害社会的群体——盗匪与乞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 逃荒性 社会后果 民国时期 盗匪 乞丐
下载PDF
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农民离村与社会影响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尚季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农民离村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发展至巨。沉重的苛税是农民离村的首因;次则为马家军阀抓兵拉夫;此外天灾频繁、外货涌入和战祸频仍也是重要因素。斯时农民离村后的主要谋生方式是进入城市做工、住家、逃难和求学,部分... 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农民离村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发展至巨。沉重的苛税是农民离村的首因;次则为马家军阀抓兵拉夫;此外天灾频繁、外货涌入和战祸频仍也是重要因素。斯时农民离村后的主要谋生方式是进入城市做工、住家、逃难和求学,部分转入它村继续垦荒,或转入土匪的行列。农民离村加剧了农村经济的破产,增添了城市生存压力,使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但离村者向故土回馈资金和技术,又通过创办杂志积极传播新思潮,对促生甘宁青社会向近代化进发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甘宁青地区 农民离村 社会影响
下载PDF
试论匪患战乱与农民离村的关系——以民国时期的苏北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阎建宁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9期76-79,共4页
在造成农民离村的各种因素中,战乱与匪患可以说是两个重要方面。民国时期的苏北战乱频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破坏,广大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得不到任何的保障,几乎是不分富贵与贫贱,都有可能遭受罹难。或者丧生于种种浩劫之... 在造成农民离村的各种因素中,战乱与匪患可以说是两个重要方面。民国时期的苏北战乱频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破坏,广大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得不到任何的保障,几乎是不分富贵与贫贱,都有可能遭受罹难。或者丧生于种种浩劫之中,或者被迫举家逃亡。由此可以看出,战乱与匪患是农民离村的直接触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匪患 战乱 农民离村 苏北 民国时期
下载PDF
试析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以20世纪20-30年代的江苏为例
9
作者 刘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74-275,共2页
2 0世纪 2 0~ 30年代 ,江苏省的农民离村现象牵涉到了城乡社会的各个层面。本文以此为例 ,结合近代城市社会所出现的问题 。
关键词 农民离村 城市社会问题 社会转型
下载PDF
略论民国时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
10
作者 刘秋阳 孙传奇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0-66,共7页
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农民离村在中国主要发生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国农民离村遍及全国,不仅离村率高、人数多,还呈现三个方面特点,即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少地或无地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和雇农为主,以部分家庭成员离村为主。民... 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农民离村在中国主要发生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国农民离村遍及全国,不仅离村率高、人数多,还呈现三个方面特点,即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少地或无地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和雇农为主,以部分家庭成员离村为主。民国时期中国农民离村多由于耕地面积过小、捐税过重、佃租率过高等因素使然,此外还有频发的天灾人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国 农民离村
下载PDF
农民离村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生存困境问题论析——以豫西南小营村为例
11
作者 贾滕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4-16,共3页
通过对豫西南小营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农民离村对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改善了经济条件、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重了劳动负担、增加了隔代监护任务、缺少了生活照料。但是,造成农村老年人生活困境的根本原因在... 通过对豫西南小营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农民离村对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改善了经济条件、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重了劳动负担、增加了隔代监护任务、缺少了生活照料。但是,造成农村老年人生活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而个体的差异使他们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晚年生活。在既有的生存条件下,积极的生活态度无疑有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 老年人群体 生存状况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黄河流域农民离村问题研究
12
作者 李凤琴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4-19,共6页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民离村人数激增。农民大量离村,实质上是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农村社会趋于崩溃的反映,它动摇了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剧了时局的动荡,在当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民离村人数激增。农民大量离村,实质上是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农村社会趋于崩溃的反映,它动摇了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剧了时局的动荡,在当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此区域内的农民离村现象,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其时北方农村的社会现实,亦可管窥全国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民离村 劳动力流失 农业生产力 经济负担 社会动荡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农民离村原因之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其荣 《巢湖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8-121,141,共5页
农民离村问题是一直困扰近代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其产生原因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一个包括6个方面共17项的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对民国时期全国22个省的农民离村原... 农民离村问题是一直困扰近代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其产生原因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一个包括6个方面共17项的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对民国时期全国22个省的农民离村原因进行了数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子依其重要程度分别是:经济崩溃、自然灾害、人口过密、市场衰落、农民收入低落以及政府管理缺陷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农民离村 主成分分析 原因
下载PDF
二三十年代苏南农民离村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中建 《古今农业》 1999年第4期43-52,共10页
本世纪20-30年代的农民离村问题曾引起当时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截取二三十年代苏南地区这一特定时空,拟以旧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作一区域性的系统考察。
关键词 农民离村 二三十年代 中国近代 人口 离村 苏南农 苏南地区 农业史 30年代 中国人口问题
下载PDF
近代农民离村问题研究综述
15
作者 李瑶瑶 《鄂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12期41-43,共3页
农民离村是民国时期极为突出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也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民国时期的政府机关、学院机构及一些学者对此问题也作了许多调查研究,为现代研究提供了史料依据。当代对此问题研究的专著较少,但比较透彻;论文较多,多为... 农民离村是民国时期极为突出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也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民国时期的政府机关、学院机构及一些学者对此问题也作了许多调查研究,为现代研究提供了史料依据。当代对此问题研究的专著较少,但比较透彻;论文较多,多为研究此问题中的某一个方面,论述较详细。对近代农民离村问题进行的当代研究在时期、内容、框架、史料及研究范围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 研究成果 特点
下载PDF
民国时期福建地区农民离村的原因与影响
16
作者 曾晓燕 《龙岩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农民离村问题是中国近代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民国时期,由于人地矛盾﹑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的战乱﹑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城市的较高收入﹑较好的教育卫生条件等拉力作用,促使福建地区的农民离开故土,背井离乡。农民离村... 农民离村问题是中国近代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民国时期,由于人地矛盾﹑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的战乱﹑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城市的较高收入﹑较好的教育卫生条件等拉力作用,促使福建地区的农民离开故土,背井离乡。农民离村冲击着农村经济,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因素,给迁入地带去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农民离村也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社会的动荡与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福建 农民离村
下载PDF
对近代农民离村原因的另一种解读——近代新学制度
17
作者 李婧 《沧桑》 2011年第3期68-70,共3页
近年来,学术界对造成近代农民离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以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外资本主义、国内封建、半封建的剥削,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兵患匪患严重等造成农村经济衰落的外在影响,以及在社会... 近年来,学术界对造成近代农民离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以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外资本主义、国内封建、半封建的剥削,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兵患匪患严重等造成农村经济衰落的外在影响,以及在社会转型时期,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城市工业化发展使农民无奈地做出了出外求生的选择的主动因素方面的原因为切入点,而对教育制度方面原因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近代新学制度的产生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城市生活条件的优越,已经使这些过去的农民无法再适应农村的生活,于是他们主动地选择了离开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分化 农民离村 教育 近代新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农民离村问题研究——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南为中心的考察
18
作者 冯成杰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106-114,共9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民离村成为中国乡村社会的普遍现象,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视作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农村衰落的重要标志。苏南农民离村的形态反映出历史的复杂面相。它是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苏南地区出现的正常现象,是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民离村成为中国乡村社会的普遍现象,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视作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农村衰落的重要标志。苏南农民离村的形态反映出历史的复杂面相。它是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苏南地区出现的正常现象,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苏南农民离村问题并不严重,一般是在农村出现劳动力过剩后,仅靠农业生产无法维持家庭各项开支,而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为农民离村创造了条件。农民离村促进了迁出地与流入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沉重的人口压力得以纾解,从而支撑起过密化的小农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南 农民离村 劳力过剩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下载PDF
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与社会变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汉国 王印焕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农民纷纷离开久居的村庄外出谋生,是民国时期华北农村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其时的农民离村,虽大多为连年的灾荒和不堪重负的捐税等因素所致,但农民离村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口由农业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的自然调... 农民纷纷离开久居的村庄外出谋生,是民国时期华北农村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其时的农民离村,虽大多为连年的灾荒和不堪重负的捐税等因素所致,但农民离村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口由农业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的自然调配,以及通过迁徙所带来的人的思想观念上的变化等,无疑有利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诚然,由于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多为生计所迫,迁徙的无序性,加之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大量的农民离村也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农民离村 社会变动
下载PDF
也论近代农民离村原因——兼与王文昌同志商榷 被引量:23
20
作者 彭南生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9-156,共8页
关键词 人口压力 农民离村 中国近代 近代中国 剩余劳动力 农业史 30年代 劳动力 20世纪 相对过剩人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