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行动逻辑的演变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星华 汪永涛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4期75-81,共7页
通过本位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取向的二维视角,可对农民行动逻辑的演变进行深入剖析。农民行动逻辑经历了从伦理本位的集体主义到国家本位的集体主义再到伦理本位的个人主义的演变过程。中国当代社会所出现的个人主义不是权利本位的个人主... 通过本位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取向的二维视角,可对农民行动逻辑的演变进行深入剖析。农民行动逻辑经历了从伦理本位的集体主义到国家本位的集体主义再到伦理本位的个人主义的演变过程。中国当代社会所出现的个人主义不是权利本位的个人主义,也不是自我中心式的个人主义,更不是唯我主义,而是伦理本位的个人主义。伦理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个人主义的行为取向之间既存在相互融合的一面,也存在冲突,这取决于行动者对"私域"范围的界定是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行动逻辑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伦理本位 国家本位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农民的行动逻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族、家族主义角度认识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定洋 谢太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5-18,共4页
农民的行动逻辑,受其文化所制约,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族、家族主义。宗族、家族主义是传统农民为解决与生产、生活和娱乐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合作与行动单位——家庭的宗族及以宗族为基础的村庄认同。农业合作化... 农民的行动逻辑,受其文化所制约,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族、家族主义。宗族、家族主义是传统农民为解决与生产、生活和娱乐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合作与行动单位——家庭的宗族及以宗族为基础的村庄认同。农业合作化运动初级形式(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与传统文化自洽获得成功;高级形式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失败源于超越了农民传统价值。因此,在目前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条件下,在传统社会的巨大惯性下,“新农村建设”应以自然村(村庄)为承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行动逻辑 宗族主义 村庄 农业合作化运动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行动逻辑——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定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4,共5页
农民的行动逻辑,受其文化所制约。"差序格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农民为解决与生产、生活和娱乐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合作与行动单位——家庭的宗族及以宗族为基础的村庄认同。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民的行动逻辑,受其文化所制约。"差序格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农民为解决与生产、生活和娱乐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合作与行动单位——家庭的宗族及以宗族为基础的村庄认同。农业合作化运动初级形式(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与传统文化自洽获得成功;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制度失败源于超越了农民传统价值。而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的主导观念与均平思想既加速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步伐,又容易使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和徘徊。因此,在目前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条件下,在传统社会的巨大惯性下,"新农村建设"应以自然村(村庄)为承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行动逻辑 宗族主义 均平思想 村庄 农业合作化运动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村庄社区认同与农民的行动逻辑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婷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第8期53-54,共2页
个体农民在村庄公共事务中搭便车的行为反映了一种自私的行动逻辑,村民的社区认同和村庄的公共性是影响农民行动逻辑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村庄社区公共性、提高村民的社区认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分析了村民的社区认同和村庄社区的... 个体农民在村庄公共事务中搭便车的行为反映了一种自私的行动逻辑,村民的社区认同和村庄的公共性是影响农民行动逻辑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村庄社区公共性、提高村民的社区认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分析了村民的社区认同和村庄社区的公共性对农民行动逻辑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社区认同 村庄公共性 农民行动逻辑
下载PDF
两种行动逻辑的遭遇——基于一个西北村庄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占锋 李小云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53,共10页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中国政府管理领域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微观层面入手,探讨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各自的行动逻辑以及这两种行动逻辑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社会涵义。快速的市场转型使得农民"家庭利益本位...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中国政府管理领域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微观层面入手,探讨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各自的行动逻辑以及这两种行动逻辑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社会涵义。快速的市场转型使得农民"家庭利益本位"愈加彰显,消解了农民"集体行动"的社会基础;同时,地方政府"代理行为异化"所造成的"官员个人利益本位"不断凸显,最终致使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农民的行动逻辑与政府的行动逻辑出现了错位和偏离。实现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路径就是重建"乡村共同体",拓展民间自组织的参与空间,强化村级组织的管理与组织功能,并以此推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危机 危机管理 政府行动逻辑 农民行动逻辑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生村庄秩序 被引量:48
6
作者 贺雪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0-155,共6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为解决大国家与弱国家条件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问题,国家借重两种力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私的力量,一是以宗族为基础的带有半公性质的力量。较小的家庭规模,无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传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 在中国传统社会,为解决大国家与弱国家条件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问题,国家借重两种力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私的力量,一是以宗族为基础的带有半公性质的力量。较小的家庭规模,无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传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自治,是以相对自主的地方性规范及相对自主的地方自治组织的强有力存在为前提的。这构成了我们继续讨论传统中国农民行动逻辑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宗族 乡村秩序 乡村治理 农民行动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