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福农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
作者 刘歆立 李文博 《知与行》 2016年第7期28-32,共5页
我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被誉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也可以叫城市化)的历程表明,它是在农民无处不在地参与建设和牺牲贡献中进行的,这些参与和贡献既包括农民持续不断地在城镇设施建设、经济... 我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被誉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也可以叫城市化)的历程表明,它是在农民无处不在地参与建设和牺牲贡献中进行的,这些参与和贡献既包括农民持续不断地在城镇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其他方面的有形参与,也包括被誉为苏南模式、珠江模式等城镇化模式形成中的制度贡献。让这种以农民参与为显著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成果反哺农村,让其多方面的民主效应造福农民是其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因而,我国的城镇化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国家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的做法,事实上即使为不少学者津津乐道的美国城市化发展也存在着对农民不公或野蛮劫掠的诸多问题。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释放城镇化造福农民的民生效应为重要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福农民 城镇化 农民贡献 必由之路
下载PDF
新疆江布拉克旅游业发展对农牧民增收贡献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婷婷 李晓洁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5-17,32,共4页
本文以新疆奇台县江布拉克村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居民增收的贡献情况,通过调查找出制约因素,并提出不断提高当地旅游业发展对农牧民增收的建议,以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江布拉克村 旅游业 农民增收贡献
下载PDF
从"盲流"称谓的消失看国家对农民工政策的调整
3
作者 孙海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2,共2页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民工及其巨大贡献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摒弃了过去因流动盲目、无序而形成的"盲流"的称谓,还农民工应有的社会地位,这表明了国家对农民工政策的逐步调整和改革.
关键词 农民 农民贡献 农民工政策
下载PDF
农服进万家 稳产又增效
4
作者 苏农友 《农家致富》 2023年第9期50-50,共1页
日前,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举办的2023年首场全国农服进万家系列活动上,发布了2023年活动总体计划和2022年度全国农服十大新闻,交流东部片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经验,动员广大服务主体积极投入春季农业生产,为稳产保供、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典型经验 服务主体 总体计划 南京市六合区 农民增收贡献 十大新闻 稳产
下载PDF
助农增收履职忙
5
作者 刘丰田(文/图) 赵子津(文/图) 赵炳云(文/图) 《江淮法治》 2021年第17期34-34,共1页
明光市古沛镇人大抓调研、重民意、探新路,为促进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增收贡献力量。在明光市古沛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时常出现镇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在现场开展监督,帮助解决问题,有效保障工程质量。这是古沛镇人大开展“我为群众... 明光市古沛镇人大抓调研、重民意、探新路,为促进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增收贡献力量。在明光市古沛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时常出现镇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在现场开展监督,帮助解决问题,有效保障工程质量。这是古沛镇人大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内容之一。古沛镇人大抓调研、重民意、探新路,为促进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农增收 明光市 高标准农田建设 工程质量 农民增收贡献 办实事 人大代表 有效保障
下载PDF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林业强村富民
6
作者 《中国林业》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浙江省林业部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林业改革拳,念好林区共富经,铺就农民幸福路,努力把“七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富民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19%,部... 浙江省林业部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林业改革拳,念好林区共富经,铺就农民幸福路,努力把“七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富民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19%,部分重点山区县农民收入50%以上来自林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改革 优势转化 共富 农民收入 强村富民 加快推进 农民增收贡献 林业部门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a general survey
7
作者 Bai Nansheng Li J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3期85-103,共19页
Based on a study oftbe empir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us with a panoramic picture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covering their numbers, their structural distribution, their contribution to labor expo... Based on a study oftbe empir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us with a panoramic picture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covering their numbers, their structural distribution, their contribution to labor export areas and their impact on labor import areas. Within the total analysi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ifferent statistical specifications used in different surveys to estimate the size of the rural migrant population. What is noteworthy is that the number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has reached 130 million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agricultural census. The non-working population migrating with migrant workers are not counted in such data. Those who migrate to seek work or run a business are mainly young people with a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junior high school; they are mainly employed in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m have traveled a long distanc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employ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cross-regional migratio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has made a huge contribution (estimated at around 20%)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hile such migration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labor export areas overall,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income, they also have left behind a large population of uncared-for children and old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nt workers population size structure CONTRIBU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