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寿阳旱农试区农牧资源优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小彬 蔡典雄 +3 位作者 张镜清 杜建中 王利民 马润生 《农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3,共4页
一、试验区自然状况(一)气候特征寿阳旱农试验区设在山西晋中地区寿阳县,属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偏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7.4℃。年均降水量约520mm。年均蒸发量为年均降水量的3倍多,约1600-1800mm。... 一、试验区自然状况(一)气候特征寿阳旱农试验区设在山西晋中地区寿阳县,属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偏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7.4℃。年均降水量约520mm。年均蒸发量为年均降水量的3倍多,约1600-1800mm。当地气候特征为一年四季分明、季节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农试验区 优化模式 农牧资源结构 山西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利用的绩效评价
2
作者 田童 刘新平 赵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5-979,共5页
【目的】构建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数据的量化评估,得到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利用现状利用效益指数,并提出符合当地农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根据2005-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利用SPSS软... 【目的】构建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数据的量化评估,得到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利用现状利用效益指数,并提出符合当地农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根据2005-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利用SPSS软件,选取相关指标,以种植业系统、畜牧业系统和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为二级指标架构,对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利用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塔里木河流域种植业效益稳中有升,增长趋势平缓;畜牧业效益先抑后扬,增长势头强劲,但存在较大的不可持续性风险;生态效益起伏较大,有持续下行风险;综合效益受生态效益影响较大,提高缓慢,说明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不可长久维系。【结论】提高可利用资源的利用效率,消除或减轻生态、气候等自然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塔河流域弥补自身短板,实现当地农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资源 线性加权法 绩效评价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以特色经营为中心内容的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战略 被引量:1
3
作者 于俊秋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9-53,共5页
根据有关农牧资源加工型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我国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影响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的因素以及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的特点,同时深入考察企业实践经验,特别是名牌企业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农牧资源... 根据有关农牧资源加工型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我国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影响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的因素以及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的特点,同时深入考察企业实践经验,特别是名牌企业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般模式应为:绿色经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理念;特色经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中心内容;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规模经济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组织集团化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资源基地化、原材料利用综合化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环节。综合起来就是以特色经营为中心内容的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 发展战略 一般模式
下载PDF
论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的“柠檬”市场问题
4
作者 于俊秋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88-89,共2页
“柠檬”市场现象对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技术采用决策、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的产品销售以及农牧民的信息沟通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培育各种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交易中介组织,并建立有效的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竞争环境;其次,应加强农牧资... “柠檬”市场现象对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技术采用决策、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的产品销售以及农牧民的信息沟通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培育各种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交易中介组织,并建立有效的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竞争环境;其次,应加强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资源及其加工品的“正的”市场信号显示,主要应通过推进产品品牌化策略、产品策略、促销策略以及标准化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 “柠檬”市场现象 质量管理 品牌战略 农牧
下载PDF
股田制是解决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与农牧户之间利益连接机制问题的有效途径
5
作者 于俊秋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1-55,共5页
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问题是制约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的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本文认为,产权制度创新是确保企业与农牧户... 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问题是制约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的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本文认为,产权制度创新是确保企业与农牧户双方利益实现的有效途径,而企业组织模式,是产业化的最高级形式,股田制就是企业组织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 利益连接机制 股田制
下载PDF
我国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的特点分析
6
作者 于俊秋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6-79,12,共5页
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在我国及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从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的运营特点、产品及市场特点、产业特点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以便企业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农... 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在我国及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从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的运营特点、产品及市场特点、产业特点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以便企业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 特点
下载PDF
突破循环农业发展关键障碍 提升农牧资源效益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铁抓 范凤翠 +2 位作者 李志宏 贾建明 石玉芳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92-94,共3页
系统分析了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障碍因子,阐述了适宜河北省发展循环农业的主体模式及其增值潜力,提出了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关键障碍 农牧资源
下载PDF
以特色经营为中心的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战略
8
作者 李学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57-158,共2页
基于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从当前我国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该类型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特色经营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绿色经营 特色经营 农牧资源 加工型企业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田童 刘新平 +1 位作者 赵俊 刘雨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2-1387,共6页
通过构建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协调发展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模型评价了2004—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发展水平,并提出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系... 通过构建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协调发展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模型评价了2004—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发展水平,并提出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系统指数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总体升势较为平稳,未出现较大波动。(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对口援疆项目的落地,使塔里木河流域农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牧经济系统指数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3)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发展水平上升趋势明显,但是协调度不太高,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牧资源保护的难度持续增大,协调发展压力仍然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经济 农牧资源 耦合度 协调度 塔里木河流域
原文传递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资源诅咒”与农牧民增收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茂英 《决策咨询》 2012年第2期49-53,62,共6页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不能在现实中反映出来,农牧民普遍陷入收入型贫困。本文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通过构建生态资源与农牧民收入间的量化关系,分析"资源诅咒"效应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不能在现实中反映出来,农牧民普遍陷入收入型贫困。本文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通过构建生态资源与农牧民收入间的量化关系,分析"资源诅咒"效应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提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资源诅咒农牧民增收
下载PDF
海西农牧业发展研究
11
作者 斯青 程凌云 《青海农林科技》 2004年第3期35-37,74,共4页
针对海西州各方面的优劣势,提出以结构调整为重点,逐步完善管理和保障措施,促进海西农牧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 海西地区 农牧业发展 结构调整 农牧资源
下载PDF
不等不靠 全民创业
12
作者 刘霞 《人民论坛》 2004年第7期49-49,共1页
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四平为城市发展作出了科学定位,并在软硬件的环境上做好了吸纳投资、承接项目的准备。四平丰富的农牧资源、矿产资源和工业基础将为投资者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发展条件。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老工业基地 农牧资源 矿产资源 工业经济 招商引资工作 技术创新
下载PDF
青海省农牧业气候资源综合区划及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秉荣 胡爱军 +3 位作者 陈国茜 张海静 何永清 张成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1-198,共8页
青海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农牧业气候资源类型也非常丰富。全球变化背景下,青海省呈现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有效积温增加趋势,农牧业气候资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采用青海省1961年-2008年全省54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省≥... 青海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农牧业气候资源类型也非常丰富。全球变化背景下,青海省呈现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有效积温增加趋势,农牧业气候资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采用青海省1961年-2008年全省54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省≥0℃年积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空间推算模式,得到青海省500m×500m网格化气候资源要素空间分布结果;结合青海省第二次气候资源区划指标,建立了≥0℃年积温、年降水、7月平均气温三级气候区划指标体系:以≥0℃年积温500℃、1500℃、2000℃、3000℃作为寒冷、寒温、冷温、凉温、暖温一级气候区的阈值;年降水50mm、200mm、400mm、600mm为极干、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二级气候区的阈值;7月平均气温6.0℃、11.5℃、13.5℃、18.0℃为种植青饲料、青稞或小油菜、春小麦、冬小麦三级气候区的阈值。按照上述指标,将青海省划分为39类气候区。对其中12类气候区的降水、气温及气象灾害等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区适宜种植作物以及农牧业生产、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气候资源 区划 评价 青海
原文传递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n Grassland Resource in Farming-pasturing Ecotone in West Jilin Province 被引量:6
14
作者 尚红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7期94-98,共5页
Upon the current degradation situation of grassland in west Jilin Province,I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and further purposefu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 Upon the current degradation situation of grassland in west Jilin Province,I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and further purposefu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remed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As a conclusion,scientifically utilizing and protecting the grassland resources could suppress grassland degradation,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Jilin Province Farming-pasturing ecotone Grassland Resourc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下载PDF
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文华英 张玉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9-13,共5页
西藏拥有中国极端环境条件下宝贵而独特的益生菌种质资源。益生菌的研究可促进西藏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随着西藏的高速发展,西藏益生菌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结合益生菌与西藏农牧资源,就近几年的研究进... 西藏拥有中国极端环境条件下宝贵而独特的益生菌种质资源。益生菌的研究可促进西藏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随着西藏的高速发展,西藏益生菌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结合益生菌与西藏农牧资源,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西藏益生菌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益生菌 农产品加工 农牧资源 研究进展 应用
下载PDF
营造西部农业优势产业带刍议
16
作者 王希文 杨俊杰 +1 位作者 韩波 赵广东 《农业科技管理》 2003年第3期9-12,共4页
关键词 西部 农业 优势产业 农牧资源 人力资源
下载PDF
Anim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Algeria: Transformation and Tendencies in the Setif Area
17
作者 Khaled Abba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10期593-602,共10页
Algeria registers only 0.25 ha of agricultural surface per capita. This indicates very low agricultural capacities. Otherwis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re concentrated in a narrow fringe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u... Algeria registers only 0.25 ha of agricultural surface per capita. This indicates very low agricultural capacities. Otherwis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re concentrated in a narrow fringe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dominant climate is semi-arid with very irregular rainfalls. A majority of farms produces its main part of income from cereal crops--livestock association system. However, the diversity of the climate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one hand, and the agricultural policies on the other hand, induce major transformations in this system. Transformations are also the result of a significant demographic growth in rural area. In this context, significant issues appear in term of resource's uses and systems' sustainability. To shed light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study, based on a survey of 90 owners, shows that: the intensification can constitute a threat on the pastoral resources; the weakness of the farms encourages the generalization of practices characterised by a weak feed autonomy and a bad management of stock fodders; the animal interspecific integration and partial intensification are positive if they follow models which ensure autonomy, performance and optimal pastoral resource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eria SEMI-ARID production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imal production dairy cattle.
下载PDF
Compost Input Effect on Dryland Wheat and Forage Yields and Soil Quality
18
作者 Francisco J. CALDERON Merle F. VIGIL Joseph BENJAM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51-462,共12页
Organic agricultural systems rely on organic amendments to achieve crop fertility requirements, and weed control must be achieved without synthetic herbicides.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the crop yield and soil qu... Organic agricultural systems rely on organic amendments to achieve crop fertility requirements, and weed control must be achieved without synthetic herbicides.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the crop yield and soil quality as affected by a transition from grass to dryland organic agriculture in the Central Great Plains of North America. This study evaluated three beef feedlot compost(BFC)treatments in 2010–2015 following biennial application rates: 0(control), 22.9, and 108.7 t ha^(-1) on two dryland organic cropping systems: a wheat(Triticum aestivum)-fallow(WF) rotation harvested for grain and a triticale(Triticosecale)/pea(Pisum sativum)-fallow(T/P-F) rotation harvested for forage. The triticale + pea biomass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108.7-t ha^(-1) BFC treatment,but not the 22.9-t ha^(-1) BFC treatment. The wheat biomass was not affected by BFC addition, but biomass N content increased.Beef feedlot compost input did not increase wheat grain yields, but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wheat grain Zn content. Soil total C and N contents increased with the rate of 108.7 t ha^(-1) BFC after three applications, but not with 22.9 t ha^(-1) BFC.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N and C cycling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108.7-t ha^(-1) BFC treatment. Saturated salts were high in the soil receiving 108.7 t ha^(-1) of BFC, but did not affect crop yield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BFC was effective in enhancing forage yields, wheat grain quality, and soil C and N, as well as specific microbial enzymes important for nutrient cycling. However, the large rates of BFC necessary to elicit these positive responses did not increase grain yields, and resulted in an excessive buildup of soil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agriculture soil C soil enzyme activity soil N PEA TRITICALE
原文传递
崛起通辽——通辽市科学发展走笔
19
作者 郝文秀 《思想工作》 2005年第4期8-9,共2页
回首历史,通辽市有着辉煌的记忆,全国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产粮大市……然而,随着国家粮食短缺时代的结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型态成为制约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地区经济发展陷... 回首历史,通辽市有着辉煌的记忆,全国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产粮大市……然而,随着国家粮食短缺时代的结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型态成为制约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地区经济发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压得通辽人抬不起头来。桂冠失落了,通辽人没有趴下,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区位、产业优势,以1999年撤盟设市为起点,开始由农业经济型态向工业经济型态的历史性跨越。他们在全区率先提出了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将通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放到全区、全国的大盘子里进行统筹谋画,寻找自身的不足,充分挖掘比较优势,提出了“坚持‘双增双进’,打造‘三大基地’,实现‘两个转变’”的发展方策,从此,三千里科尔沁草原奏响了雄浑的发展乐章,掀开了通辽市崛起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辽市 科学发展观 农牧资源 固定资产投资 农业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