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耕地地力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差异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向武 周卫军 +3 位作者 肖彦资 李娟 郭子川 崔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1-827,共7页
探寻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的联系与差异,有助于二者可比衔接。采用叠置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法确定评价的定量指标,特尔菲法筛选影响评价结果的定性指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模糊数学法建立各参评指标与评... 探寻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的联系与差异,有助于二者可比衔接。采用叠置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法确定评价的定量指标,特尔菲法筛选影响评价结果的定性指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模糊数学法建立各参评指标与评价级别的关系模型,分别进行了湖南省衡东县县域耕地地力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采用GIS叠加分析法得到等别转移分布,并对等别转移分布规律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衡东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前5个级别所占面积比例达91.29%,而耕地地力只有74.37%,总体上耕地地力低于农用地自然质量1个级别;耕地地力和农用地自然质量高、中、低级别面积比例分别为32∶42∶26和33∶43∶24,均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耕地地力相应级别在水田和旱地的分布比例具有明显差异,高等级(1、2、3级)基本分布在水田,而农用地自然质量比例比较稳定;两种评价结果的等别转移量能清楚地显示二者对应地块级别的差异程度及空间分布,呈平地区>丘岗区>山地区的变化规律。评价对象的不同及布点采样的差异导致同一图斑上的评价结果出现一定差异,评价指标及权重的差异是二者评价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 农用地自然质量 县域 等别面积 等别转移 衡东县
下载PDF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与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一致性分析及衔接 被引量:2
2
作者 房阿曼 陈伟强 +2 位作者 程道全 马会宁 朱帅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7-90,95,共5页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 耕地地力评价 最高单产 清丰县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本农田规划方法研究——以湖北省老河口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天 李清 +2 位作者 周勇 付洋洋 郑周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0年第3期84-88,共5页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的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空间定位方法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将老河口市辖区的耕地按农用地自然质量1~5等进行排序;然后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农用地等别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以优先划...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的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空间定位方法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将老河口市辖区的耕地按农用地自然质量1~5等进行排序;然后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农用地等别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以优先划定高等别的耕地资源为基本农田,同时考虑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指导思想,最终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与定位,有利于将基本农田从基本农田分区中与其他地类区分开,使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为县市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自然等别 基本农田 分区定位
下载PDF
基于作物营养当量修正产量比系数法的农用地质量分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俊颖 吴克宁 宋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8-245,共8页
产量比系数是农用地分等中的基础参数,由于不同地区产量比系数确定的基础不同,分等结果无法达到全国可比。为提高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全国可比性,该文依据供给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在不... 产量比系数是农用地分等中的基础参数,由于不同地区产量比系数确定的基础不同,分等结果无法达到全国可比。为提高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全国可比性,该文依据供给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在不同作物间可比这一特点,选取20种营养素指标和9种标准耕作制度规定作物,构建营养当量修正法,通过计算不同作物“营养当量”来修正产量比系数,并选取北方以小麦为基准作物的河北省曲周县土地整治项目区和南方以水稻为基准作物的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对比通过营养当量修正法和最高产量比法计算产量比系数所得出的农用地自然等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曲周县土地整治项目区自然等指数区间由2 060~2 896上升为2 516~3 580,等别序列由11~15等上升为13~18等;丁蜀镇自然等指数由区间由2 460~2 918 下降为2 013~2 393,等别序列由13~15等下降为11~12等,2个研究区间的农用地自然等别差异扩大。该文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完善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营养 农用地分等 产量比系数 农用地自然等别 农用地自然等指数 营养当量
下载PDF
耕地质量数据在冬小麦遥感估产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宋富强 王令超 杨建波 《河南科学》 2017年第5期727-734,共8页
耕地质量作为非遥感信息的一种,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随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完成,全国可比的耕地质量数据库的构建,为耕地质量在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应用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成果,建立冬小麦估产的耕地... 耕地质量作为非遥感信息的一种,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随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完成,全国可比的耕地质量数据库的构建,为耕地质量在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应用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成果,建立冬小麦估产的耕地质量背景数据库,并基于MODIS/EVI和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将耕地质量因素作为一种背景因素引入到河南省冬小麦遥感估产工作中.结果表明:反映耕地质量的自然等指数与冬小麦单产呈显著相关,但单一利用自然等指数来进行冬小麦估产,精度明显不够;通过将自然等指数引入到冬小麦的遥感估产模型中,模型的相关系数提升到0.715,方程的标准误差也降低到621.80 kg·hm^(-2),估产模型精度有所提高;另外通过不同类型区样点调查产量和各地市统计单产数据的验证,引入耕地质量的遥感估产模型不仅精度高于原模型,在全省范围的适宜性也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EVI 耕地质量 农用地自然等指数 冬小麦 估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