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沿黄人工绿洲农田格局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以卫宁平原灌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乔荣荣 黄海涛 +2 位作者 董春媛 罗立辉 常学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7,共7页
景观多样性是度量区域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数量和面积比例的集成指数,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数。农田作为干旱半干旱区人工绿洲的主要景观组成类型,是近半个世纪绿洲空间结构研究的焦点。本文采用2020年30 m分辨... 景观多样性是度量区域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数量和面积比例的集成指数,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数。农田作为干旱半干旱区人工绿洲的主要景观组成类型,是近半个世纪绿洲空间结构研究的焦点。本文采用2020年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的空间分异因子解释力(q统计量)和Moving Window法分析了宁夏沿黄人工绿洲卫宁平原灌区农田格局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沿黄平原区景观多样性(LDI)变化受到了农田总面积(CA)和最大农田斑块指数(LPI)的显著影响,但是它们与斑块间距离(Enn_mn)和斑块类型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的交互作用更显著,大于其单独影响。农田总面积和最大农田斑块指数不同级别对LDI都有显著影响;斑块间距离和斑块类型周长-面积分维数分别为67~801 m(q>0.05)和0.142~1.060时对景观多样性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在此阈值范围内则对景观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移动窗口法 景观多样性 农田格局 绿洲
原文传递
农牧交错带农田景观格局对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郝润梅 海春兴 雷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0-704,共5页
在GIS支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提供的信息和非遥感信息想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农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环境现状数据资料。从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特点和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对市域农田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土地生态环境安... 在GIS支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提供的信息和非遥感信息想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农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环境现状数据资料。从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特点和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对市域农田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分析,显示出农田景观格局的空间差异性与破碎度高是农牧交错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地区土地整理与生态农业建设投入,是保证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土地生态环境安全
下载PDF
闽三角地区农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林金煌 吴思佳 +4 位作者 陈文惠 王智蕊 程瑞彤 陈增文 余锦慧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194-202,共9页
基于闽三角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TM/ETM+/OLI影像提取农田景观数据,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从景观面积、空间分异、斑块特征以及总体格局4个方面,对比研究了2000—2015年闽三角地区农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并... 基于闽三角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TM/ETM+/OLI影像提取农田景观数据,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从景观面积、空间分异、斑块特征以及总体格局4个方面,对比研究了2000—2015年闽三角地区农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并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闽三角地区的农田景观以平原水田和丘陵水田为主,面积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其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地域上主要集中于泉州市和漳州市;丘陵水田和平原水田的斑块数目最多,斑块面积最大,而平原旱地和山区旱地的斑块数目最少,斑块面积也最小,其中丘陵水田和平原水田更为集中连片,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农田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度增加、丰富度下降、类型单一化以及聚集度下降的总体趋势;闽三角地区的农田景观格局演变会降低其供给、调节、文化以及支持等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生态服务功能 闽三角 生态安全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丹 葛大兵 +1 位作者 唐伊凡 葛奕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245-250,共6页
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1990—201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内在驱动力联系。结果表明,(1)1990—2016年农田景观中水田和旱地面积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7%、0.74%;农田面积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总... 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1990—201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内在驱动力联系。结果表明,(1)1990—2016年农田景观中水田和旱地面积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7%、0.74%;农田面积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总面积的37%以上。(2)生态经济区内农田斑块数量最多,周长-面积分维数在1.0左右,表明农田景观格局受干扰程度增加,导致连接度和聚集度减弱。(3)农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人口因素,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等。因此,掌握农田格局转变,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关注重点,应顺应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与规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区 农田景观格局 驱动力 洞庭湖
下载PDF
区域性农田景观格局对棉蚜种群数量的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晴晴 卢增斌 +4 位作者 李丽莉 关秀敏 欧阳芳 张永生 门兴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66-1374,共9页
农田景观格局的变化显著影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不同景观格局会对害虫的种群数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害虫的生态学效应是控制害虫的重要前提之一。以山东省的棉花种植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4个典型的尽量临近不同土... 农田景观格局的变化显著影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不同景观格局会对害虫的种群数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害虫的生态学效应是控制害虫的重要前提之一。以山东省的棉花种植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4个典型的尽量临近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棉花生产县,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土地覆盖分类数据综合分析获得取样县/区的景观因子指数,并系统调查对应县/区的棉蚜种群数量。省级范围的大空间尺度下分析景观组成、景观构成和景观结构等多因子分别与棉田中苗蚜和伏蚜种群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蚜的种群数量与景观格局有密切的关系,且棉蚜发生的两个时期苗蚜和伏蚜对景观因子的响应特征并不完全一致。苗蚜的种群数量与景观总面积、耕地的分形指数、县域范围的蔓延度和县域范围的回旋半径等呈显著正相关,与Simpson多样性指标呈显著负相关;伏蚜的种群数量与斑块丰富密度、居住工业交通的蔓延度等呈显著正相关。总之,苗蚜和伏蚜对景观的蔓延度(形)响应基本上是一致的,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小,伏蚜和苗蚜发生越重。而苗蚜和伏蚜对景观多样性(质)的响应不一致,景观多样性高的农田景观不利于苗蚜的发生,对伏蚜的影响不显著;而丰富度密度有助于伏蚜的发生,却对苗蚜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显示了农业害虫的不同发生时期对农田景观格局响应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景观因子指数 苗蚜 伏蚜 种群数量
下载PDF
农田景观格局对南疆苹果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博文 杨龙 +4 位作者 潘云飞 李海强 李浩 冯宏祖 陆宴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5,共11页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是南疆苹果园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论文旨在明确农田景观配置与组成对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为解析南疆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趋势及灾变机制并...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是南疆苹果园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论文旨在明确农田景观配置与组成对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为解析南疆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趋势及灾变机制并制定种群区域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0年,在阿克苏地区共选择50个苹果园作为试验点,利用性诱剂诱捕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并调查试验点周围2.0 km半径范围的景观格局。在此基础上,拟合0.5、1.0、1.5、2.0 km尺度下景观格局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周长面积比(PARA)、边缘密度(ED)以及寄主作物、其他(非寄主)作物、非作物生境在景观中的面积占比与第1、2、3代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的线性混合模型,结合赤池信息准则和模型平均,分析不同景观参数对各代成虫数量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中,梨小食心虫寄主作物面积占比最高(45.7%—55.0%),其次为其他作物(18.2%—21.0%)、非作物生境(13.5%—19.7%)。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第1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种群丰富度与2.0 km景观尺度下其他作物比例负相关(P=0.062)。第2代成虫种群丰富度与4个尺度下其他作物比例均呈负相关关系(0.5 km,P<0.001;1.0 km,P<0.001;1.5 km,P=0.028;2.0 km,P=0.043),与1.0、1.5 km尺度下寄主作物面积占比负相关(1.0 km,P=0.026;1.5 km,P=0.048),与0.5、1.0 km尺度下非作物生境比例负相关(0.5 km,P=0.023;1.0 km,P=0.019),与0.5、1.0 km尺度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正相关(0.5 km,P<0.001;1.0 km,P=0.005)。第3代成虫种群丰富度与0.5 km尺度下非作物生境比例负相关(0.5 km,P<0.001)。【结论】农田景观系统中寄主作物、其他作物以及非作物生境比例的增加减少了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量,多样性的景观格局促进了梨小食心虫在苹果园中的发生。南疆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显著地影响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提高景观范围内其他作物、非作物生境面积占比并减少寄主作物的混栽将有利于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植食性昆虫 寄主植物 梨小食心虫 苹果园
下载PDF
朔州地区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的研究
7
作者 贾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年第5期126-127,共2页
介绍了平朔露天矿区土地资源概况,以驱动力分析为前提,采用遥感分析和实地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朔州地区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演变规律 朔州地区
下载PDF
农田景观格局对新疆阿拉尔垦区棉田牧草盲蝽成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8
作者 白顺心 赵金平 +2 位作者 苟长青 姚成层 冯宏祖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3-532,共10页
【目的】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种群动态的影响,为牧草盲蝽的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9―2021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共选取20个棉田作为试验点,采用网捕法和性诱剂结合黄板诱捕的方法调查牧草盲蝽成... 【目的】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种群动态的影响,为牧草盲蝽的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9―2021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共选取20个棉田作为试验点,采用网捕法和性诱剂结合黄板诱捕的方法调查牧草盲蝽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并调查了中心棉田半径2000 m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情况,拟合500 m、1000 m、1500 m、2000 m尺度下农田景观格局的景观参数与棉田牧草盲蝽第2、3世代成虫种群数量的线性混合模型。【结果】牧草盲蝽在阿拉尔垦区1年发生4代,棉田种群以第2世代和第3世代为主。在4个尺度范围内面积占比较大的为寄主作物生境(64.14%~69.85%),其次是棉花生境(51.21%~55.26%),而林带-荒滩生境、灌木生境、建筑用地生境、小宗作物生境和水体生境的面积占比较小。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随着尺度增大,景观变量对棉田牧草盲蝽第2代成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弱。棉田第2代牧草盲蝽成虫种群数量与建筑用地生境面积占比(500 m尺度)和林带-荒滩生境面积占比(1500 m尺度)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寄主作物生境面积占比(1000 m尺度)存在较强的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第3代牧草盲蝽成虫种群数量与建筑用地生境面积占比(500 m尺度)存在较强的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寄主作物生境面积占比(1000 m尺度)、小宗作物生境面积占比(1000 m尺度)和水体生境面积占比(1000 m尺度)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1500 m和2000 m尺度下与周长面积比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农田景观格局对棉田牧草盲蝽成虫种群数量存在明显的调控作用。农田景观中寄主作物生境、小宗作物生境和水体生境的面积占比增加对棉田牧草盲蝽成虫种群数量有一定控制作用;林带-荒滩生境、建筑用地生境面积占比增大可促进牧草盲蝽在棉田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盲蝽 农田景观格局 棉田 种群动态 阿拉尔垦区
下载PDF
构建适宜生物多样性的农田景观格局——以辽西地区为例
9
作者 张宇飞 樊萌 孙丽岩 《辽宁自然资源》 2020年第1期56-57,共2页
随着农业用地需求的急剧增长,土地集约化及单一作物种植模式使得大量的自然、半自然用地丧失或破碎化,同时也导致了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在乡村“生态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提升农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当前景观生态学前沿研... 随着农业用地需求的急剧增长,土地集约化及单一作物种植模式使得大量的自然、半自然用地丧失或破碎化,同时也导致了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在乡村“生态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提升农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当前景观生态学前沿研究热点。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主要传播者,土壤动物的群落差异可以反映环境的细微变化,其群落组成会对景观格局合理分布起到指示作用。相对复杂的景观结构比单一种植更有助于增加辽西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复杂景观能够提高农田中天敌种群的多样和定殖能力,提供更合适的栖境和食物等生态资源,从而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生物多样性 辽西地区 非耕作生境
下载PDF
农田景观格局变化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41
10
作者 欧阳芳 戈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7-1183,共7页
景观格局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农田是由人类赖以生存所种植的人工栽培作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在该景观系统中,多种植物-害虫-天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研究农田景观格局对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仅在害虫生物... 景观格局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农田是由人类赖以生存所种植的人工栽培作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在该景观系统中,多种植物-害虫-天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研究农田景观格局对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仅在害虫生物防治的实践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阐明农田景观中生物多样性整合、维持机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本文从农田景观格局的"质、量、形、度"4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农田景观格局变化对害虫和天敌的作用,分析了农田景观的生物控制服务功能,指出了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景观组成 景观破碎化 尺度效应 生物控制服务功能
原文传递
瓢虫种群对棉花-玉米农田景观格局的响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秀秀 欧阳芳 刘雨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3-911,共9页
本文研究了华北棉花-玉米农田景观格局中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种群动态,发现农田景观格局中作物类型(棉花与玉米)对两种瓢虫种群密度动态有显著的影响,两种天敌瓢虫都趋向在玉米斑... 本文研究了华北棉花-玉米农田景观格局中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种群动态,发现农田景观格局中作物类型(棉花与玉米)对两种瓢虫种群密度动态有显著的影响,两种天敌瓢虫都趋向在玉米斑块上栖息。两种瓢虫在棉花斑块上呈现出时间分化,其中龟纹瓢虫在棉花种植的前中期种群密度较大,后期较少;而异色瓢虫在棉花前中期种群密度较少,后期较多,表明农田景观中种植玉米有利于增强瓢虫对棉花害虫的控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农田景观系统中玉米斑块所占的面积比对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种群密度均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在农田景观系统中开展区域性生态调控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各类斑块组合的面积比例,从而有利于增强多种天敌昆虫的协调控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龟纹瓢虫 异色瓢虫 种群动态 生物控害服务功能
原文传递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方法——以长沙市乔口镇为例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茜 刘文平 宇振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7-1547,共11页
在参考英国景观特征评价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具有典型南方水田地区特点的长沙市乔口镇为例,通过室内分类和野外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较为完整的景观特征评价研究,提炼和比较了不同景观特征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并提出了景观特征提升... 在参考英国景观特征评价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具有典型南方水田地区特点的长沙市乔口镇为例,通过室内分类和野外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较为完整的景观特征评价研究,提炼和比较了不同景观特征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并提出了景观特征提升和管护建议.结果表明:乔口镇可以分为2类景观特征类型和7类景观特征区域,各景观特征区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田、植被格局和美学特征方面.景观特征评价是一种识别乡村地区景观特点的有力工具,对保护、恢复和管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针对性的乡村景观发展;在今后的乡村景观研究中,除应加强景观特征评价研究外,还应深入探讨景观建设措施对于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 视觉特征 美学评价 景观管护 农田格局
原文传递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Crop-residue Return in China Based on Model Simulation 被引量:7
13
作者 CHEN Jinghua WANG Shaoqiang +1 位作者 XU Xiyan SUN Leig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9年第2期184-195,共12页
Crop-residue return is a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soil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and is important in soil organic carbon(SOC)sequestration and CO2 mitigation.We applied a process-base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 Crop-residue return is a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soil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and is important in soil organic carbon(SOC)sequestration and CO2 mitigation.We applied a process-base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EPIC)model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psoil organic carbon changes from 2001 to 2010under 4 crop-residue return scenarios in China.The carbon loss(28.89 Tg yr–1)with all crop-residue removal(CR0%)was partly reduced by 22.38 Tg C yr–1 under the status quo CR30%(30% of crop-residue return).The topsoil in cropland of China would become a net carbon sink if the crop-residue return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30%to 50%,or even 75%.The national SO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cropland was estimated to be 25.53 Tg C yr–1 in CR50%and 52.85 Tg C yr–1 in CR75%,but with high spatial variability across regions.The highest rate of SO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density occurred in Northwest and North China while the lowest was in East China.Croplands in North China tended to have stronger regional SO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storage.During the decade,the reduced CO2 emissions from enhanced topsoil carbon in CR50%and CR75% were equivalent to 1.4% and 2.9%of the total CO2 emissions from fossil fuels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respectively.In conclusion,we recommend encouraging farmers to return crop-residue instead of bur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soil properties and alleviate atmospheric CO2 rises,especially in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LAND crop-residue return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spatial pattern EPIC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