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中子仪测量农田耕层土壤水分精度初探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纪华 黄文江 +2 位作者 赵春江 杨信廷 陈志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74,79,共5页
对中子仪测量土壤水分的合理计数时间、测量次数、曲线标定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华北京郊农田土壤条件下 ,一般大田 16 s的计数时间 1次即可 ,对刚浇过水湿度较大的耕地表层以 32 s较好。为保证精度 ,0~ 10 0 cm耕层范围内宜... 对中子仪测量土壤水分的合理计数时间、测量次数、曲线标定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华北京郊农田土壤条件下 ,一般大田 16 s的计数时间 1次即可 ,对刚浇过水湿度较大的耕地表层以 32 s较好。为保证精度 ,0~ 10 0 cm耕层范围内宜采用“3段式”标定法。即 0~ 5 cm用直线标定 ,5~ 30 cm用三阶多项式标定 ,30~ 10 0 cm用直线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仪 农田耕层土壤水分 精度
下载PDF
基于地区和土类的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敏旺 王缘怡 +4 位作者 陈健 王寅 高强 焉莉 冯国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7-245,共9页
为明确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5—2013年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定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数据,分析吉林省不同地区、土类农田耕层土壤氮素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探讨土壤氮素养分的时间... 为明确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5—2013年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定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数据,分析吉林省不同地区、土类农田耕层土壤氮素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探讨土壤氮素养分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全氮含量为0.4~3.9g/kg,平均为(1.62±0.60)g/kg,碱解氮含量为15~360 mg/kg,平均为(145.0±59.5)mg/kg。不同土类之间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高低顺序一致,均以暗棕壤最高,平均分别为(2.02±0.57)g/kg和(190.2±72.80)mg/kg,其后依次为白浆土、水稻土、黑土、草甸土、黑钙土和风沙土;空间变异方面,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水平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分布特征,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县域尺度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时间变化方面,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相比第2次土壤普查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变化最显著,西部地区变化相对较小。不同土类之间,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和风沙土呈上升趋势,而暗棕壤、白浆土和水稻土出现下降,其中以风沙土的增加和暗棕壤的下降最明显。综上所述,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状况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议中部粮食主产区应严格控制作物施氮量以提高氮肥效率,降低环境风险,东、西部地区应因地制宜优化氮肥管理以提升地力,实现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农田耕层土壤 土壤氮素 土类 时空变异
下载PDF
从化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渠悦 马涛 +2 位作者 胡月明 刘洛 孙孝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9-998,共10页
为探究广州市从化区农田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产量增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采用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相关性分析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的方法对从化区土壤有效硅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 为探究广州市从化区农田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产量增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采用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相关性分析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的方法对从化区土壤有效硅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硅平均含量为60.31 mg·kg^(-1),总体偏低,并呈现中度变异;在中心区域、粮食主产区和丘陵地带,土壤有效硅含量较高;有效硅含量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中,成土母质对从化区农田土壤有效硅的影响程度居于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耕层 土壤有效硅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珠三角核心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9
4
作者 任向宁 董玉祥 王秋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8-677,共10页
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平衡具有显著影响,快速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其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变化问题倍受关注。选择珠三角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0与2015年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 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平衡具有显著影响,快速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其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变化问题倍受关注。选择珠三角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0与2015年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以乡镇为单元分析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定量识别其影响因素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珠三角核心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1980―2015年间损失巨大,损失量达67.16%,同时其空间变化具有典型的城镇集群指向特征,即距离城镇集群越近,损失程度越大;2)珠三角核心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时空异质性变化受到气候变化、地形状况、水文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和农田景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其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各因素贡献力(q统计量)介于0.004~0.256之间;3)珠三角核心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时空变化主导影响因素的贡献力表现为农田景观变化>二三产增长胁迫>水网密度>土地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农田耕层 碳库储量 地理探测器 主导影响因素 珠三角核心区
下载PDF
焉耆盆地农田耕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维维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1 位作者 艾提业古丽.热西提 艾尼瓦尔.买买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201,共7页
从新疆焉耆盆地采集195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pH值、含盐量以及电导率(EC)的含量,采用地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研究了土壤盐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并对含盐量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农田土壤pH值的变异小于1... 从新疆焉耆盆地采集195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pH值、含盐量以及电导率(EC)的含量,采用地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研究了土壤盐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并对含盐量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农田土壤pH值的变异小于10%,属于弱空间变异,电导率呈强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为1.102,含盐量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发现,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高值区分布于博斯腾湖湖滨低洼地带及和静县南部的农田土壤,主要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pH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博斯腾湖西南部湖滨湿地北部的农田,且从南到北呈阶梯状分布。(3)研究区土壤pH值、电导率和含盐量的Moran’s I分别介于-0.0494~0.2585、-0.0627~0.1406和-0.0624~0.0702,其中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变异范围较窄;土壤pH和电导率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表现出相似的Moran’s I系数变化趋势。(4)研究区农田土壤以非盐渍化土和轻度盐渍化土为主。土壤含盐量在不同含量水平下的概率分布图对农田土壤盐渍化现状的风险性分析和评价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耕层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 分布格局 焉耆盆地
下载PDF
鲁西南煤矿区农田耕层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芳 李新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90-1998,共9页
为了研究煤矿对周边农田耕层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影响,以鲁西南地区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采集周边104个农田耕层土壤样品,利用ICP-MS测定重金属(Cr,Ni,Cu,Cd,Zn,Pb)元素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地累积指数法,结合... 为了研究煤矿对周边农田耕层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影响,以鲁西南地区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采集周边104个农田耕层土壤样品,利用ICP-MS测定重金属(Cr,Ni,Cu,Cd,Zn,Pb)元素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地累积指数法,结合GIS技术,分析6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污染程度。研究表明,6种重金属元素在矸石山、工业广场、煤运中转站、运输线路等周边区域都有明显积累,空间分布特征各异,仅有Cu,Ni元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Cr元素无污染,Cu,Zn,Pb元素较为安全,Ni元素存在小范围轻度污染区域,Cd元素存在轻度污染区域与小范围中度污染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农田耕层 重金属污染 分布特征 鲁西南
下载PDF
石家庄市鹿泉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的演变
7
作者 苏美荣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第10期49-50,共2页
汇总2000~2016年农田耕层土壤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分析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耕层养分盈亏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改良措施。
关键词 农田耕层 长期定位监测 土壤养分 演变
下载PDF
安徽省定远县农田土壤耕层主要属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兆冬 王莉莉 王永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158-160,179,共4页
[目的]揭示安徽省定远县农田耕层基本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服务于定远县农田的科学施肥和保障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方法]基于2014—2018年采样测定获取的定远县460个典型农田耕层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信息,利用IBM Stat... [目的]揭示安徽省定远县农田耕层基本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服务于定远县农田的科学施肥和保障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方法]基于2014—2018年采样测定获取的定远县460个典型农田耕层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信息,利用IBM Statistics SPSS 20.0、ArcGIS 10.2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定远县耕层pH介于4.0~8.2,平均为5.7;有机质介于4.7~41.0 g/kg,平均为20.6 g/kg;有效磷介于2.0~49.8 mg/kg,平均为16.4 mg/kg;速效钾介于51.1~333.0 mg/kg,平均为156.7 mg/kg;4个指标的变异系数介于13.04%~57.85%,均属中等变异强度。78.7%的农田样点为酸性或微酸性,有机质基本集中在3~4级水平,有效磷处于2~4级水平,但3级水平最大,速效钾样点分布在1~4级水平,其中近70%集中在2~3级水平。pH较高的区域集中在西部以及小部分的南部区域,东部普遍偏低;有机质整体上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但最低值同样出现在东部;有效磷在西部有块状高值,总体上没有明显空间分布规律;速效钾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与2008年相比,定远县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现提升趋势,分别升高16.4%、21.5%和36.3%。[结论]定远县农田耕层土壤总体上偏酸,养分含量中等-丰富,空间变异中等,呈现升高趋势,需因地制宜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耕层 PH 有机质 有效磷 速效钾 定远
下载PDF
商丘县农田养分变化及施肥原则
9
作者 辛文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9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商丘县 土壤农田养分收支平衡 农田养分投入肥料结构 农田耕层养分 施肥原则
下载PDF
泰州市1997~2004年耕地土壤肥力监测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华为 朱金兰 朱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48-1549,共2页
阐述了泰州市1997~2004年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施肥建议。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农田耕层 土壤类型 施肥建议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Highly-efficient Smash-ridging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ethod for Sustainable Yield-increasing of Soil Plough Layers 被引量:4
11
作者 韦本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9期1526-1529,共4页
With consideration of highly-efficient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agricultural fields, rice production of good seed+fertilizer investment is reformed on basis... With consideration of highly-efficient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agricultural fields, rice production of good seed+fertilizer investment is reformed on basis of research of smash-ridging technology, and rice smash-ridging ecological and highly-efficient cultivation was pro- posed, namely, smash-ridging based deeply poughing and rotary tillage technology was used to loosen soils deeply, with the depth from 13-15 cm to 26-28 cm. Fur- thermore, after soils softening, seedling slinging or direct seeding was adopted, which is dominated by natural rainfall and supplemented by artificial irrigation. The test proved that the technology help increasing yield and profits over 20%,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 reduced by more than 10%, and labor cost reduced by 10%. What's more, if the technology applied once, no-tillage or slight tillage is recom- mended in the field, which would maintain original eco-conditions of soils and reach high yield, with energy, water, labor costs reduced in an environment-friendly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der ridge Plough layer re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ultivation Sus- tainable yield-increasinq by 20% Ri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