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渊明诗歌评点中的农耕思想研究
1
作者 毛煜雯 杨贵环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6期9-12,共4页
明清时期,陶渊明的诗文评点盛况空前,众评家对其农耕主题诗歌的关注颇深,尤其是关于《劝农》末章意义及全诗主旨引发的争论,产生了“反言劝农”说、“正言劝学”说及“意在言外”说这三种不同的观点。不仅如此,评点者在解读陶渊明的《... 明清时期,陶渊明的诗文评点盛况空前,众评家对其农耕主题诗歌的关注颇深,尤其是关于《劝农》末章意义及全诗主旨引发的争论,产生了“反言劝农”说、“正言劝学”说及“意在言外”说这三种不同的观点。不仅如此,评点者在解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田园诗时也存在视角上的差异。部分评者以“就农言农”的观念理解陶诗内涵,肯定并高度赞美陶渊明“不以躬耕为耻”的避禄就耕抉择,部分评者则秉持着为诗当有味外之旨的诗学观,以“以农代仕”的说法来解释陶诗的题旨,认为其农耕主题并不纯粹,而是糅合了深远的家国情怀。评点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传统方式,以圈点与评说相结合的模式来记录评家阅读时的瞬间感受,其中评说部分凸显了评家自身的文学观点、价值观念。纵观这一系列评点成果,评者在试图挖掘陶渊明农耕及仕宦思想的同时,表露了自身的思想观念,如沃仪仲解读《劝农》时辅以重农抑末思想,蒋薰在重仕轻农思想的影响下以“耦耕亦非得已”等观点评价陶渊明的田园书写,钟惺、谭元春则以一种包容的态度看待农耕,从而体悟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自然真趣,等等。由此可见,评点者自身的思想也作为一种影响因子左右着他们在评点中的角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评点 农耕思想
下载PDF
传统农耕思想融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实践--冲突、协调、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坤梁 《贵州农机化》 2021年第2期16-19,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农户种植收益剩余来研究两者的冲突,同时以两者的潜在联系分析它们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当前凤冈执行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传统农耕思想 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传统农耕思想的现代学生管理
3
作者 薄静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3-36,共4页
教师与农夫在角色内涵上具有相似性,都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照一定周期促进管理对象的全面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理念与传统农耕思想内容相近、形式相似、意义相通,放在现代学生管理场景中,就是要按照学生成长规律为学生提供必要... 教师与农夫在角色内涵上具有相似性,都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照一定周期促进管理对象的全面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理念与传统农耕思想内容相近、形式相似、意义相通,放在现代学生管理场景中,就是要按照学生成长规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其逐渐成为社会进步、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在学生管理中科学贯彻农耕思想,可采取以下措施:以学生为核心,研究多元“农作物”;丰富思想内涵,打造专业“耕作者”;加强良性互动,构建管理“生态圈”。只有恰当合理地应用好农耕思想,才能真正将学生管理变为治理服务,以合格“农夫”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生管理 传统农耕思想 学生 良性互动 学生治理
下载PDF
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研究——兼论传统农耕文化对曾国藩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懿斌 范大平 李文斌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3-84,共2页
传统农耕文化理念与近代开放意识,对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使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既具有传统农耕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近代经济开放的思想因子。研究和探析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对于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社会微观经济的基... 传统农耕文化理念与近代开放意识,对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使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既具有传统农耕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近代经济开放的思想因子。研究和探析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对于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社会微观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对当代家庭建设亦不无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农耕经济思想 农耕文化 开放意识
下载PDF
浅析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
5
作者 田小慧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5期95-97,共3页
农业从古至今在我国的地位一直都极为重要,出身于农家的曾国藩十分关注农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耕经济思想,其农耕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农为本、自给自足的思想,思想开放、科技事农的思想,抵御灾害、促农发展的思想等。曾国藩重... 农业从古至今在我国的地位一直都极为重要,出身于农家的曾国藩十分关注农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耕经济思想,其农耕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农为本、自给自足的思想,思想开放、科技事农的思想,抵御灾害、促农发展的思想等。曾国藩重视农耕经济的原因有二:即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农耕 农耕经济思想
下载PDF
先秦儒法两家功利思想的异同
6
作者 孔凡洪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儒家与法家的功利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儒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价值性和伦理性,偏重于道德教化:法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工具性和实用性,偏重于实践。由于儒法两家功利思想的趋向性与偏重不同,两家在功利思想的角度、内容以及求... 儒家与法家的功利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儒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价值性和伦理性,偏重于道德教化:法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工具性和实用性,偏重于实践。由于儒法两家功利思想的趋向性与偏重不同,两家在功利思想的角度、内容以及求取功利的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并由此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思想 农耕思想 自为好利 稳定和谐
下载PDF
探究“农耕为本”史对西部发展的影响——沙尘暴启示录 被引量:2
7
作者 尕藏才旦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中国传统的“农耕为本”思想导致了历史上持续的开荒垦田 ,特别在西部造成了大面积沙化、荒漠化 ;解放后 ,“农耕为本”仍产生影响 ,表现在全国生产领域推行“以粮为纲”方针 ,掀起了多起垦荒热潮 ,今天的沙尘暴及其他自然灾害就是报复 ... 中国传统的“农耕为本”思想导致了历史上持续的开荒垦田 ,特别在西部造成了大面积沙化、荒漠化 ;解放后 ,“农耕为本”仍产生影响 ,表现在全国生产领域推行“以粮为纲”方针 ,掀起了多起垦荒热潮 ,今天的沙尘暴及其他自然灾害就是报复 ;纠正“农耕为本”的片面性 ,消除其影响 ,关键是深入“科教兴国” ,提高全民族的认识水平 ,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制定科学的、立体的、因地制宜的生产方针 ,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为本”思想 西部地区 负面影响 生态环境 垦荒 自然灾害
下载PDF
试析刘姥姥形象的意义——兼述红楼梦主旨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洋洲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70-72,共3页
相对于金陵十二钗,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份量并不突出。故历来对她的解读,大多致力于创作上的艺术赏析。也有人分析过其隐含的思想意蕴,但都止于从属和配角的层面。文章立足于曹雪芹的身世、经历,换一个视点,把刘姥姥当作为红楼梦中一个... 相对于金陵十二钗,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份量并不突出。故历来对她的解读,大多致力于创作上的艺术赏析。也有人分析过其隐含的思想意蕴,但都止于从属和配角的层面。文章立足于曹雪芹的身世、经历,换一个视点,把刘姥姥当作为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甚至关键的人物形象来解读,得出作者在作品中真正或主要宣扬的其实是退隐性质的农耕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姥姥 主旨 视点 农耕思想
下载PDF
我国早期都市为何都成方正规则形态
9
作者 郑文钵 《地理教育》 2001年第3期35-35,共1页
纵观我国早期都市,它们基本上成方正规则形态.从下图中可看出,唐朝长安城的城北当中是宏伟的宫城和皇城,宫城为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皇城在宫城南面,为政府各部官署,宫城和皇城的四周为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整个长安城成规则的四方形.
关键词 中国 早期都市 城市布局 等级制度 农耕思想 地理环境 文化观念
下载PDF
移植与创新:中国近代经济学百年变迁鸟瞰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进文 黄爱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7,共6页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既是一次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也是一次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文明对决。这场战争就其规模来说,无论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在中国战争史上都微不足道,但它却既改变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路径,也改变了中国经...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既是一次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也是一次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文明对决。这场战争就其规模来说,无论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在中国战争史上都微不足道,但它却既改变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路径,也改变了中国经济思想文明的演进路径,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由传统步入近代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济思想在西方经济思想文明的影响下开始了近代转型,这一转型过程既存在传统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思想的冲突,也包含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西方经济思想的冲突,其转型过程的艰巨性、曲折性在世界大国近代经济思想变迁的历史上是少见的。中国经济学者在移植西方经济学的同时,在经济思想方面取得了不少跻身世界经济学学术之林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经济思想文明 工商经济思想文明 西方经济学 移植与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