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耒部字看传统农耕方式与农耕民俗
1
作者 李皓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3期115-117,共3页
农耕文化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结晶,它亘古长青,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记录着农耕文化的演变,其中,耒部字涉及农具或者跟土地直接相关的事物名称,包含了对于农耕文化重要元素的描述与表达。... 农耕文化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结晶,它亘古长青,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记录着农耕文化的演变,其中,耒部字涉及农具或者跟土地直接相关的事物名称,包含了对于农耕文化重要元素的描述与表达。本文从传统的农耕方式和农耕民俗入手,以耒部字为依据,探求农耕文化与汉字形体演变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耒部字 农耕方式 农耕民俗
下载PDF
西藏农耕民俗的生成与表现 被引量:4
2
作者 林继富 《中国藏学》 CSSCI 2007年第3期55-61,共7页
西藏农耕民俗的起源与农业文明同步,诞生于原始信仰基础之上。这种古老的信仰乃是西藏农耕民俗发展的主流。西藏农耕民俗的产生与农耕季节联系非常密切,它主要发生在开耕播种与开镰收获的两个阶段,往往以民间节日的形式出现,在集体记忆... 西藏农耕民俗的起源与农业文明同步,诞生于原始信仰基础之上。这种古老的信仰乃是西藏农耕民俗发展的主流。西藏农耕民俗的产生与农耕季节联系非常密切,它主要发生在开耕播种与开镰收获的两个阶段,往往以民间节日的形式出现,在集体记忆和集体活动中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信仰 农耕民俗 集体记忆
下载PDF
论农耕民俗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其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农耕文明史的农业大国,农耕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的深厚沃土和精神源泉。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农耕民俗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农耕文明史的农业大国,农耕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的深厚沃土和精神源泉。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农耕民俗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将其中具有的强烈的民族精神、人文理念和价值追求等在时代仍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充分地继承和发扬,不仅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而且为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价值观多元性的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以优秀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主线,积极吸收有益成果,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维护文化安全,提高文化软实力,让充满智慧与灵性的农耕民俗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使农耕民俗文化薪火不息,代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 农耕民俗文化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论农耕民俗文化课程的标准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其勇 《山西农经》 2017年第16期54-55,共2页
农耕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院校在传承和弘扬农耕民俗文化的同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为一门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向广大学生传授。因此,在开设农耕民俗文化课程之前,要做好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评价,严格制定课... 农耕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院校在传承和弘扬农耕民俗文化的同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为一门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向广大学生传授。因此,在开设农耕民俗文化课程之前,要做好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评价,严格制定课程的设计原则、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标准,通过课程评价,确保农耕民俗文化课程在教学中的科学、有序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农耕民俗文化 课程标准 课程评价
下载PDF
略论藏族农耕民俗的生态文化学意蕴 被引量:8
5
作者 史云峰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8,共10页
藏族民众以其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始信仰为母题基因,逐渐形成的农耕民俗,是藏族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农耕民俗具有深厚的生态文化学意蕴,以节日为其传承形式,时至今日仍以仪式行为进行文化展演,其崇敬自然、敬重生命... 藏族民众以其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始信仰为母题基因,逐渐形成的农耕民俗,是藏族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农耕民俗具有深厚的生态文化学意蕴,以节日为其传承形式,时至今日仍以仪式行为进行文化展演,其崇敬自然、敬重生命的价值观以及与自然相适应、相和谐的活动和节制简朴的生活方式,为在高原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民俗 原始信仰 仪式 生态文化学
下载PDF
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中日农耕民俗文化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陶立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中国和日本农耕民俗文化的互相影响源远流长。考察历史源流的演变,无疑是农耕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的比较民俗学研究,又是探讨两国农耕民俗文化联系与差异的一把钥匙。在对中日南方农耕民俗文化考察中,我有意选择... 中国和日本农耕民俗文化的互相影响源远流长。考察历史源流的演变,无疑是农耕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的比较民俗学研究,又是探讨两国农耕民俗文化联系与差异的一把钥匙。在对中日南方农耕民俗文化考察中,我有意选择了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课题,这种选择出于两方面的考察。一方面,我认为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在农耕民俗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农业社会每个成员的行为规范,几乎是一种“习惯法”,对生产、生活具有约束作用。其次,年中行事,即中国所谓的“岁时节日”,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着生产、生活中的多种文化因素,民间的信仰系统纳入其中,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和价值。另一方面,想在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排比,对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追究造成这种差异的种种原因。由于考察时间的仓促和访问对象的局限(如大多数访问对象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预期的目的也许会有一段差距,这只好等到将来有机会再行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农耕民俗文化 农耕仪礼 比较研究 军中行事
全文增补中
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的误读与认知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燕 张逸鑫 严昊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农耕历史与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的误读主要包括概念、应用和内容三个方面,重点在于俗信与迷信的混淆。基于应用民俗学的视角...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农耕历史与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的误读主要包括概念、应用和内容三个方面,重点在于俗信与迷信的混淆。基于应用民俗学的视角,根据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农耕民俗事象,从农业哲学观念角度对农耕民俗的误读进行重释,并分析功能、应时、取宜、审美、信仰等五大认知,增强文化内涵的现实意义,将对节气文化的活态传承做出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 农耕民俗 误读 认知
原文传递
浙江民俗的主要特色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秋枫 万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7-33,共7页
尽管各个历史时期浙地居民多有迁移,但这片土地上特有的气候、地理和文化等因素决定了先民们生活方式的演变和发展沿循着具有浙地特色的轨迹。浙江民俗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民俗、历史悠久而个性鲜明的水乡海... 尽管各个历史时期浙地居民多有迁移,但这片土地上特有的气候、地理和文化等因素决定了先民们生活方式的演变和发展沿循着具有浙地特色的轨迹。浙江民俗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民俗、历史悠久而个性鲜明的水乡海岛民俗、充分发展的商贸民俗、地方神崇拜突出的信仰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民俗 农耕民俗 水乡海岛民俗 商贸民俗 信仰民俗
下载PDF
Farming Ritual and Festival Folk Custom of Do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9
作者 蒋星梅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3期92-94,共3页
In order to pray for harvest and express gratitude, Dong ethnic arranged sacrifices of farming in accordance with periodicity of rice production and its requirements to festivals and calendar. Meanwhile, New Year, Pra... In order to pray for harvest and express gratitude, Dong ethnic arranged sacrifices of farming in accordance with periodicity of rice production and its requirements to festivals and calendar. Meanwhile, New Year, Pray in Spring and Return in Autumn not only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also evolve to farming holidays which are enriched with more social connotations. Centered on husbandry and production, some folklore that is rich in local color has been formed in Dong society. The writer introduced some farming ritual of Dong ethnic group, such as, sowing, Kai Yang Men, Rain-praying, Chang Xin, reaping and Lunar New Year, summarized their belief in the land worship, festival ritual, ancestor ritual and ceres ritual. It is concluded that sacrifice is a production-related folklore, which is formed by repeated operation and constant practice. Some taboos were also prohibited in agricultural sacrifice because people were not able to change the unfavorable reality of farming with their insufficient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however, they resorted to witchcraft for the purpose of harves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activity of sacrifice will also be kept in the life of Dong ethnic group due to their dependency on agriculture and the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Farming ritual FESTIVAL Folk custo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