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德志 闫晓飞 +4 位作者 魏然 刁鹤楠 姜宇 贾鸿昌 鹿文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促进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本研究以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为研究对象,设置8组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 为促进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本研究以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为研究对象,设置8组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1区,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2区,磷酸二铵10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3区,磷酸二铵12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钾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无磷区,尿素5.13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氮区,磷酸钙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空白区。研究轮作条件下氮、磷、钾对黑河43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氮肥施用与株高、底荚高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肥料处理对黑河43籽粒大小及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空白CK与缺氮PK处理区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缺氮PK处理区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合理范围内增施氮肥、磷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的产量,补充钾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抗病性进而提高产量,其中N3P3K处理区2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缺素处理区2年产量结果一致,效应依次:NK>NP>PK;通过相关性聚类热图分析,将黑河43综合农艺性状分成2大类,第Ⅰ类为蛋白与产量构成因子:包含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节数、感病率、蛋白、底荚高、百粒重、株高,相邻性状两两相关性最高,第Ⅱ类为脂肪与密度,脂肪含量与密度显著正相关。将不同肥料处理分成2大类,第I类是缺N区,包含空白CK处理区和PK缺氮区,第Ⅱ类是含氮肥区,进一步说明氮肥是黑河43生物量形成的基础,平衡施肥对黑河43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43 施肥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对92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洪秀 章炉军 +4 位作者 孙鹏 胡佳 安颖 陈绪涛 魏云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共14页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拮抗试验将92株茶树菇菌株分为27组;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1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率为82.6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2时,ISSR分子标记分析可将92株茶树菇划分为6大类群,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比农艺性状分析,初步筛选出滇农5、滇农14、茶5-800、白茶、闽农5及滇农8作为工厂化生产茶树菇菌种。结果表明茶树菇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结合栽培出菇试验可为茶树菇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拮抗反应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滇中地区不同种植密度青贮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梅芬 杨洋 +3 位作者 薛世明 杨世平 廖祥龙 张美艳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滇中地区以推广较多的曲晨9号为供试材料,开展6株/m^(2)(低密度)、9株/m^(2)(中等密度)和12株/m^(2)(高密度)三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群...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滇中地区以推广较多的曲晨9号为供试材料,开展6株/m^(2)(低密度)、9株/m^(2)(中等密度)和12株/m^(2)(高密度)三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比低密度的提高12.3%,并且高密度种植模式中的单株节数、叶片数和枯叶数也比低密度处理的单株分别增加9.98%(P<0.05)、2.78%(P>0.05)和126.92%(P<0.01),但是高密度种植模式中单株的株高、基部茎宽、穗叶面积和不同位叶的干重比低密度的处理分别降低15.12%(P>0.05)、38.80%(P<0.01)、16.38%(P<0.05)和26.88%~38.79%(P<0.05)。在营养成分方面: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木质素分别比低密度种植的青贮玉米低了1.7%、21.51%、22.14%和56.79%。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青贮玉米群体的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株的叶片数和节数,但是降低单株的株高、穗叶面积、不同位叶干重和基部茎宽,并有效地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木质素的含量。建议在种植青贮玉米时一定在关注单株农艺性状的变化和群体养分含量变化同时,通过合理密植获得单位面积的高产和优质的青贮玉米,同时避免植株倒伏等因素引起的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 被引量:1
4
作者 景芳 边芳 +5 位作者 任生兰 刘彦明 陈富 南铭 张成君 刘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70,共15页
本研究选取1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燕麦种子产量为3 283.33~5... 本研究选取1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燕麦种子产量为3 283.33~5 833.33 kg·hm^(-2),其中‘Cinskinaly’的产量最高。种子产量与千粒重、成穗数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单株穗粒重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株高显著负相关(P <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穗粒数、单株穗粒重、千粒重是决定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9份燕麦材料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可作饲草资源加以筛选利用;第Ⅱ类适合作高产抗倒伏产籽型品种;第Ⅲ类为优选裸燕麦材料;而第Ⅳ类生产适应性和田间表现差,可直接淘汰。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佳的两个裸燕麦品系‘201006-01-01-9’‘201003-06-5’和1个皮燕麦品系‘201113-03-05’,可提升到甘肃省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系)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灰色关联度评价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海拔变化对棒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苗明军 李菊 +7 位作者 林杨 廖继超 雷晓葵 李志 杨亮 钟建 李跃建 常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6-1443,共8页
【目的】分析海拔变化对棒菜(Brassica juncea var.crassicaulis Chen&Yang)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川西高原棒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田3号棒菜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在不同海拔... 【目的】分析海拔变化对棒菜(Brassica juncea var.crassicaulis Chen&Yang)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川西高原棒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田3号棒菜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在不同海拔(1510、2081、2579和2936 m)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海拔及各性状指标与棒菜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下,棒菜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88%~33.51%,农艺性状以食用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以单株毛重的变异系数最大。株高和食用茎长随海拔上升总体减小,且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食用茎粗、皮厚、单株毛重、单株净重和小区产量随海拔上升总体先增大后减小,且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小区产量与食用茎粗、皮厚、单株毛重和单株净重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棒菜产量变化主要受海拔、食用茎粗、茎秆节间长度和单株毛重的影响,决定系数为0.993;4个自变量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排序依次为海拔(0.484)>单株毛重(0.421)>食用茎粗(0.338)>茎秆节间长度(0.180),间接通径系数排序依次为食用茎粗(0.495)>单株毛重(0.479)>海拔(0.450)>茎秆节间长度(0.127)。【结论】为使金田3号棒菜在川西高原地区有较高的产量,应重点做好海拔、食用茎粗和单株毛重的选择,同时兼顾茎秆节间长度。金田3号棒菜在海拔2579 m产量最高,可在该区域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菜 海拔 农艺性状 产量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彩色小麦农艺性状和微量营养元素相关回归分析
6
作者 张正斌 徐萍 +2 位作者 李奉令 张文胜 李芙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9-1678,共10页
彩色小麦因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已成为生物营养强化育种的研究热点,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对少数彩色小麦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和微量元素硒、锌、铬含量的比较分析,但对彩色小麦农艺性状和微量元素的相关回归分析少见报道。2021年10月—2022年6月... 彩色小麦因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已成为生物营养强化育种的研究热点,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对少数彩色小麦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和微量元素硒、锌、铬含量的比较分析,但对彩色小麦农艺性状和微量元素的相关回归分析少见报道。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设置了大田品种比较试验,对来自黄淮麦区的19个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和1个对照白粒小麦的10个农艺性状及16种微量元素进行考种检测、t检验和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彩色小麦农艺性状和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9个彩色小麦种质资源的穗长、单株穗数、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与对照白粒小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紫瑞8号’和‘济紫麦2号’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对照白粒小麦品种提高7.31%和6.72%。彩色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铜、锌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银呈显著负相关(P<0.05)。锶→单株穗数→银→单位面积产量为1条相关路径,镍→钴→铁→钒→穗长为第2条相关路径,锰→锡→钼→穗粒数→千粒重→铜→锌→单位面积产量为第3条重要相关路径。钒、铜、锶、株高和穗粒数5个性状共同决定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的83.4%。以上这些研究结果为彩色小麦生物营养强化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微量元素
下载PDF
矮壮素对改善芝麻机收农艺性状的作用及其对光合生理的影响
7
作者 田媛 李丰 +6 位作者 王东勇 张鹏钰 付锦州 戎亚思 戴晋 吴寅 高桐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3,共6页
为推动芝麻机械化种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田间以豫芝ND837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矮壮素(CCC)浓度对芝麻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集成芝麻机收的有效栽培措施。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为主区:100 mg/L(A1)、200 ... 为推动芝麻机械化种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田间以豫芝ND837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矮壮素(CCC)浓度对芝麻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集成芝麻机收的有效栽培措施。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为主区:100 mg/L(A1)、200 mg/L(A2)、400 mg/L(A3),喷施不同次数为副区:1次(B1)、2次(B2)、3次(B3),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可使芝麻株高降低2.7%~18.0%、结蒴部位高度下降5.9%~23.7%、缩短空稍尖长度及果轴长度,使株型更紧凑;提高了芝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与对照相比,喷施矮壮素还提高了芝麻单株蒴数和产量,增产幅度达1.0%~8.5%,籽粒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6%~17.6%、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2%~8.7%和0.7%~2.6%;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C_(i))和籽粒粗脂肪含量。喷施浓度200 mg/L(A2)条件下,喷施2次(B2)、3次(B3)和400 mg/L(A3)条件下喷施2次(B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单株蒴数和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其中A3B2处理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单株蒴数、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增产8.5%。综合所测指标,矮壮素浓度为400 mg/L连续喷施2次处理对改善芝麻机收农艺性状、优化芝麻光合生理、促进稳产优质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矮壮素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产量品质
下载PDF
甘肃高寒区11个小黑麦品种(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8
作者 黄杰 金茜 +2 位作者 杨发荣 魏玉明 刘文瑜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试验为探讨甘肃高寒区小黑麦品种(系)产量的影响因素,选取11个小黑麦品种(系),每个品种(系)重复3次,对主要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通径分析具有直接作用... 试验为探讨甘肃高寒区小黑麦品种(系)产量的影响因素,选取11个小黑麦品种(系),每个品种(系)重复3次,对主要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通径分析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10个指标中筛选出9个对籽粒产量具有直接效应的因子,依次为:穗长>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穗下节>穗粒数>不孕小穗数>株高>分蘖数。各性状与干草产量同样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各因子对干草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穗下节>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数>有效分蘖数>倒2节>分蘖数>穗粒数>株高>千粒重。株高与籽粒产量呈负效应,而与干草产量呈正效应。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高产品种时,根据利用途径不同(籽粒或饲草),应考虑影响二者产量的正负效应。研究表明,T-133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适宜在甘肃高寒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红花农艺性状与SCoT标记的关联分析
9
作者 许兰杰 梁慧珍 +7 位作者 余永亮 安素妨 杨青 李春明 董薇 李磊 王红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2,共6页
红花种子富含亚油酸,具有降血脂、美容等功效。获得与红花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将为红花品种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包含64条多态性条带的19条SCoT标记,利用STRUCTURE 2.3软件和一般线性模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表... 红花种子富含亚油酸,具有降血脂、美容等功效。获得与红花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将为红花品种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包含64条多态性条带的19条SCoT标记,利用STRUCTURE 2.3软件和一般线性模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84份红花种质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9.23%~51.21%,数据呈正态分布。单株种子质量与茎粗、有效分枝总数、单株果球总数、顶果球直径、顶果球着粒数、顶果球着粒质量、顶果球质量和单株果球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第1分枝高度呈显著负相关。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可将84份红花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分别包含11、9、20、9、35份试验材料。84份红花种质中有60份材料Q>0.6,占所有供试材料的71.43%,说明各群体中大部分红花种质亲缘关系比较单一。3个SCoT标记位点与单株总果球数、单株2级分枝果球数、单株果球总质量和单株种子质量呈极显著相关联(P<0.01),各位点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8.25%~1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农艺性状 SCoT标记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不饱和灌区胡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筛选
10
作者 李雨阳 杜世坤 +8 位作者 赵宝勰 杨继忠 陈彩霞 师学豪 强旭阳 俞华林 马泉芳 高玉芳 邱小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10,115,共11页
研究引进胡麻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旱性能,以期为不饱和灌区胡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在甘肃省中部不饱和灌区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209份胡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15个数量性状和3个质量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描述性统计、... 研究引进胡麻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旱性能,以期为不饱和灌区胡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在甘肃省中部不饱和灌区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209份胡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15个数量性状和3个质量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描述性统计、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和抗旱性能鉴定。结果表明,209份胡麻资源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4.57%~57.42%,均值为25.01%,18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632 5~2.096 9,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生育期性状中营养生长天数与高度、主茎分枝数等呈显著正相关,生殖生长天数与蒴果直径、千粒重、果重等呈显著正相关,高度、主茎分枝数等因子与蒴果直径、千粒重、果重等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中,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73%,分别代表了单株产量、果型、株型、株色、生殖生长周期和营养生长周期等因子特性,前2个主成分占43.46%,从中筛选出的10份品种可以作为特异性种质利用。根据表型和亲缘关系,将209份胡麻种质资源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为早熟群体,类群Ⅱ为宜机收、小粒耐密型群体,类群Ⅲ为大粒型群体,类群Ⅳ、Ⅴ属高产种质资源,对各类群代表性品种产量进行鉴定发现,类群Ⅱ、Ⅲ的代表性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能。研究筛选出的特异性种质资源,后期可以善加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灌区 胡麻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多元分析 抗旱性能
下载PDF
斑玉蕈生物学特性及子实体农艺性状分析
11
作者 王红 岑宇晴 +3 位作者 刘俊杰 刘岩岩 李红 黄竹青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9,共8页
以14株斑玉蕈菌株为试材,采用子实体农艺性状测定、营养成分检测,并通过热图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斑玉蕈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子实体农艺性状,以期为斑玉蕈工厂化生产中的菌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斑玉蕈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 以14株斑玉蕈菌株为试材,采用子实体农艺性状测定、营养成分检测,并通过热图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斑玉蕈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子实体农艺性状,以期为斑玉蕈工厂化生产中的菌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斑玉蕈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67 mm·d-1,其中12株成功出菇。斑玉蕈菌株生育期为113~126 d,第一潮菇产量为11.24~88.44 g,生物转化率为11.55%~90.56%。斑玉蕈子实体为簇生型,菌盖颜色分为白色、浅褐色、褐色和暗褐色4种颜色,单个子实体质量为0.70~2.73 g,单株个数为15.67~47.00个,菌盖直径为9.67~17.29 mm,菌盖厚度为3.71~7.76 mm,菌柄长度为40.72~80.29 mm,菌柄直径为5.39~13.69 mm。斑玉蕈子实体含水量为80.46%~93.72%,灰分含量为3.59%~8.69%,总糖含量为156.29~295.11 mg·g^(-1),纤维素含量为96.29~167.32 mg·g^(-1),粗蛋白含量为21.98~40.36 g·kg^(-1),粗脂肪含量为1.07%~2.21%,氨基酸总量为3630.72~10364.06μg·g^(-1)。热图聚类分析表明,褐色品系的Z3、Z14和白色品系的Z4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产量和子实体状态相对较好,具有更好的开发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生物学特性 农艺性状 热图聚类分析
下载PDF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马海涛 付亮 +5 位作者 彭东 王玲燕 窦士树 范永胜 蒋志凯 朱红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1-23,29,共4页
[目的]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在黄淮海南片麦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58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构成、丰产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 [目的]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在黄淮海南片麦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58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构成、丰产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麦58在国家冬小麦品种黄淮海南片水地组3年试验中成穗率较高,有效穗数为638.59万穗/hm 2,穗粒数33.90粒/穗,千粒重43.44 g,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64.6 kg/hm 2,比对照增产5.68%,增产点率100%。品质结果达到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产量三要素相关性和直接通径系数结果均表明,穗粒数是影响新麦58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生产上应保证适量的有效穗数,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进一步挖掘新麦58的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58 农艺性状 丰产性 产量相关性
下载PDF
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田润189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卢亚妮 侯青光 +3 位作者 李宏滇 黄柄壬 韦贵剑 丘立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34-38,共5页
以自主选育玉米新品种田润18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处理(A1处理42000株/hm^(2);A2处理48000株/hm^(2);A3处理54000株/hm^(2)),副区为施肥量,设4个施肥水平处理(B1处理为常规施肥,施用复合肥7... 以自主选育玉米新品种田润18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处理(A1处理42000株/hm^(2);A2处理48000株/hm^(2);A3处理54000株/hm^(2)),副区为施肥量,设4个施肥水平处理(B1处理为常规施肥,施用复合肥75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B2、B3和B4处理分别施用缓释肥600、750和900 kg/hm^(2)),探究田润189在3个密度4个施肥量水平条件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表现。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肥量及肥密互作对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田润189的产量以A3处理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1处理,但与A2处理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田润189的产量以B4处理最高,且极显著高于B2处理,但与B3和B1处理差异不显著;在肥密互作中,春播以A3B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8494.50 kg/hm^(2)且显著高于A3B2处理,但与A3B4和A3B3处理差异不显著,而秋播以A3B4处理的产量最高(8276.50 kg/hm^(2)),显著高于A3B2处理,但与A3B1和A3B3处理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上看,施用缓释肥处理(B2、B3和B4处理)的收益均比常规施肥处理(B1处理)高,尤其B3处理的收益最高,达12353.59元/hm^(2),比B1处理平均增收10.77%。综上所述,田润189玉米的较佳种植密度为48000~54000株/hm^(2),在此密度下施用750~900 kg/hm^(2)缓释型复合肥(N-P 2O 5-K 2O=24-6-10)可获得较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润189 施肥量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带宽与行距配置对垄作冬小麦农艺性状、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14
作者 李晓航 蒋志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6-434,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强筋冬小麦高效的垄作栽培模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常规条播(TCK)、垄作2条带宽幅播种(T2)、垄作常规条播的3条带(T3)及垄作常规条播4条带(T4)不同结构配置处理方式对冬小麦群体分蘖、茎秆特性、光合特性、品质和水分利... 为筛选出适宜强筋冬小麦高效的垄作栽培模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常规条播(TCK)、垄作2条带宽幅播种(T2)、垄作常规条播的3条带(T3)及垄作常规条播4条带(T4)不同结构配置处理方式对冬小麦群体分蘖、茎秆特性、光合特性、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时期T4处理下的分蘖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成熟期时T2处理的冬小麦群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种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波动,在孕穗期出现峰值。在花后7,14,21d,以及TCK处理下的光合作用参数显著低于T2、T3处理,但显著高于T4处理。垄作栽培有助于降低冬小麦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均显著低于TCK处理。随着垄台上冬小麦行距的减少,冬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逐渐升高,三者均表现为T2<T3<T4。T2与TCK、T3、T4处理相比较,其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0%、1.5%和14.0%,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4.2%、0.6%和10.1%。综上所述,T2是有利于强筋小麦稳产保质节水抗倒的较优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幅播种 垄作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50份冬小麦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15
作者 郑彩霞 孙小东 +3 位作者 杨振常 李榕鑫 闫文君 张宗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目的】了解冬小麦农艺性状间的关系,探究冬小麦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高产冬小麦品系。【方法】本研究以50份冬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遗传... 【目的】了解冬小麦农艺性状间的关系,探究冬小麦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高产冬小麦品系。【方法】本研究以50份冬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遗传变异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农艺性状存在差异,除生育期变异系数为0.71%外,其他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大,为7.46%~51.68%。产量与穗粒质量(0.935**)、千粒质量(0.740**)、穗粒数(0.616**)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0.289*)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穗数、穗粒数、小穗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对冬小麦产量提高有较大的正向作用,株高、不育小穗数对冬小麦产量提高有负作用,有27份参试材料基于15个农艺性状综合表现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冬小麦供试材料划分为多粒高产型、多粒中产型、少粒低产型3大类群,各类群特征表现明显。【结论】50份冬小麦参试材料在15个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了21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冬小麦材料,可以从中选育出具有高产潜力的冬小麦新品种,同时为冬小麦杂交选育提供了优良的亲本资源和理论参考。142-3-3-1(D38)、141-1-8-1(D35)和2012Y-01-6-1(D43)3份材料较对照陇麦844综合表现优良,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16个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与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16
作者 张凡 韩勇 +4 位作者 关立 董军红 郜峰 宋志均 杨春玲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筛选出适宜黄淮麦区种植推广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以2021-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的16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16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 为筛选出适宜黄淮麦区种植推广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以2021-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的16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16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波动性最小,成穗率的波动性最大;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波动性最大。高产稳产分析结果表明,中麦6319的高产稳产系数最大,新麦77次之,安科2002居第3位。适应度分析结果表明,新麦9813、航麦2088、泛麦56的适应性最好。经过高产、稳产与适应性综合分析,筛选出中麦6319、安科2002、新麦9813、新麦77和泛麦56等5个品种,可为在黄淮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的下一步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产量 高产 稳产
下载PDF
安徽省不同生态环境下夏大豆新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17
作者 胡国玉 杨勇 +5 位作者 王雅楠 李杰坤 王大刚 吴倩 王维虎 黄志平 《中国种业》 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为明确安徽省新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分析了2016-2021年安徽省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新品种比对照平均增减产-1.57%~4.10%,新品种的平均单株荚数比对照增加11.83%~23.45%... 为明确安徽省新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分析了2016-2021年安徽省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新品种比对照平均增减产-1.57%~4.10%,新品种的平均单株荚数比对照增加11.83%~23.45%,百粒重降低5.78%~10.94%,2021年新品种的平均每荚粒数比对照增加3.03%;新品种产量与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及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试验点次分别占总试验点次的67.74%、32.26%和16.13%,新品种产量与营养生长期天数、主茎节数及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试验点次分别占总试验点次的38.71%、41.94%和38.71%;有5年高产新品种的单株荚数和有效分枝数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普通新品种,有4年高产新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天数、主茎节数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普通新品种;安徽省大豆新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的增加。因此,在安徽省生态环境下,增加大豆品种的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适当延长品种营养生长期,增加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均有利于提高品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大豆 新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研究
18
作者 李新华 王紫娟 +3 位作者 欧行奇 欧阳娟 乔红 张帅垒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14,共6页
论文以百农207、周麦18、洛旱7号3个品种小麦为试验材料,对其在灌溉和雨养两种条件下的产量三因素和其他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百农207的经济产量最高,洛旱7号和周麦18次之;在雨养条件下,百农207产量最高... 论文以百农207、周麦18、洛旱7号3个品种小麦为试验材料,对其在灌溉和雨养两种条件下的产量三因素和其他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百农207的经济产量最高,洛旱7号和周麦18次之;在雨养条件下,百农207产量最高,周麦18和洛旱7号次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雨养胁迫的敏感程度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在产量构成因素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和通径关系中,穗粒数对经济产量的贡献最大;在雨养胁迫环境条件下,3个品种小麦的株高冬前分蘖、最高分蘖、成穗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秸秆系数比灌溉条件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这些性状的减少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3个品种小麦的收获指数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的增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以上结果可知,百农207对水分条件的敏感程度最低,产量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灌溉 雨养 农艺性状
下载PDF
176份糯高粱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19
作者 周伟 金广洋 +1 位作者 余忠浩 周亚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8-134,共7页
为探究糯高粱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间相互关系,综合评价糯高粱种质资源,为今后糯高粱种质的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以176份糯高粱品系为研究材料,对其株高、穗粗、穗长和叶倾角等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通过... 为探究糯高粱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间相互关系,综合评价糯高粱种质资源,为今后糯高粱种质的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以176份糯高粱品系为研究材料,对其株高、穗粗、穗长和叶倾角等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同异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76份糯高粱品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67%~47.71%,穗形的最大,为47.71%,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67%;其多样性指数值变化幅度为0.5303~2.0150,其中千粒重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15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和生育期均与高粱产量构成因素呈正相关,表明这几个性状是反映糯高粱籽粒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将16个主要农艺性状转换为5个综合性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7.676%,包含了大部分的遗传信息;同异分析法联系度变化幅度为0.1940~0.6803,并根据联系度的高低来筛选出优劣顺序排名前10位的综合性状趋于理想的品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76份糯高粱品系在欧氏距离5.92~6.33处可分为5类,分别包含166、2、4、3、1份品系。结合同异分析法与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5份综合性状优良且趋于理想的品系。通过对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初步筛选出5份综合性状优良的高粱品系,可在日后高粱良种选育中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同异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新疆昌吉15个引进饲用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20
作者 朱昊 张荟荟 +4 位作者 王学敏 张学洲 梁维维 刘梦 田聪 《草食家畜》 2024年第4期40-48,54,共10页
【目的】旨在探究昌吉地区引进的15个饲用燕麦品种的适应性,为该地区饲用燕麦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3个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各性状的多... 【目的】旨在探究昌吉地区引进的15个饲用燕麦品种的适应性,为该地区饲用燕麦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3个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各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1.36~1.96之间,品种间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单株叶面积、叶茎比和叶片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单株叶面积、穗长、单株鲜(干)草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在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反映了生殖器官形态建成的构成因子,第2主成分反映了饲用燕麦的生物量因子,第3主成分反映了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可作为早熟型饲用燕麦的品种资源;第Ⅱ类可作为高产青贮型饲用燕麦的优良品种资源;第Ⅲ类的农艺性状表现各异,其中第2亚类的“甜燕1号”各性状表现突出,可作为本研究区高产优质型饲用燕麦品种加以引进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