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优势菌种生物肥在甘蔗上的农艺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建武 周修冲 +1 位作者 刘国坚 艾绍英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菌肥 优势菌种 甘蔗 农艺评价
下载PDF
鸭茅重要种质DUS测试及农艺性状评价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林峰 黄琳凯 +6 位作者 李发玉 尹权为 曾兵 谢文刚 马啸 张宗瑜 张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1-360,共10页
以我国主栽的32个鸭茅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DUS测试,并基于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以期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地区生长的优质鸭茅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供试鸭茅品种(系)可根据其物候期的差异,主要分为早、中、晚熟... 以我国主栽的32个鸭茅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DUS测试,并基于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以期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地区生长的优质鸭茅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供试鸭茅品种(系)可根据其物候期的差异,主要分为早、中、晚熟3种类型,生育期介于230~307d。各供试鸭茅品种(系)在抗锈病、越夏率、生长速度、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等均差异明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以‘滇北’、‘01472’、‘Cristobal’、‘宝兴’、‘波特’等表现较为突出。供试14个DUS性状在各鸭茅间表达程度各不相同,可用于区分供试鸭茅品种(系),并得出关于鸭茅产量、抗性及品质的供试种质综合排序,最终筛选出17份表现较为优异的鸭茅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茅 DUS测试 农艺评价 筛选
下载PDF
低落粒老芒麦种质筛选及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旭红 姜旭 +3 位作者 赵凯 赵希花 殷锦 谢文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1-699,共9页
以28份野生老芒麦种质为试验材料,于2013-2014年对落粒率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采用SPSS 19.0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指标进行聚类、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落粒率低和综合性状表现... 以28份野生老芒麦种质为试验材料,于2013-2014年对落粒率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采用SPSS 19.0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指标进行聚类、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落粒率低和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材料。结果表明:供试老芒麦在盛花期后31d,各材料的落粒率显著增加,达到最大。其中Zh N03和MQ01的落粒率变化最为明显,落粒率在Zh N02、HZ03和LQ05的各单株间存在明显变异。两年落粒观测数据表明XH09的落粒率最高,其次为XH03、LQ03和LQ04。落粒率最低的材料为Zh N03,MQ01次之。相关分析表明落粒率与旗叶宽和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倒二叶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各观测性状也存在较大变异,分蘖数在所有评价指标中变异性最大,变异系数为17.07%。隶属函数分析表明,Zh N03的综合性状隶属函数值为0.73,最接近于1,在28份种质中综合农艺性状最优。本研究筛选的低落粒老芒麦种质和综合性状优异材料为老芒麦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种质 落粒率 农艺性状评价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中间试验”与农艺性状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刚 何光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4-288,共5页
在湖北武汉对3个转基因小麦品系连续2次进行了"中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转基因小麦植株个体生长发育正常,但转基因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小区产量与本地小麦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转基因... 在湖北武汉对3个转基因小麦品系连续2次进行了"中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转基因小麦植株个体生长发育正常,但转基因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小区产量与本地小麦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转基因小麦品系与其受体品系之间千粒重和小区产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组织化学和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功能得到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中间试验 农艺性状评价
下载PDF
转sGNA基因小麦农艺性状评价与抗蚜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陈建 买寅生 +5 位作者 付彦博 段晓亮 许兰杰 吕延华 尤明山 梁荣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3-510,共8页
【目的】研究外源基因遗传表达的稳定性、转基因小麦农艺性状和抗蚜效果,为转基因小麦商品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10年度在北京市进行转基因安全评价中间试验,田间调查转基因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等各种农艺性状和田间的抗... 【目的】研究外源基因遗传表达的稳定性、转基因小麦农艺性状和抗蚜效果,为转基因小麦商品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10年度在北京市进行转基因安全评价中间试验,田间调查转基因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等各种农艺性状和田间的抗蚜虫效果,并与室内抗蚜鉴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4代转s GNA基因小麦株系2-5、3-7、3-20和5-20均为纯合株系。在田间栽培条件下,个体生长发育正常,生长发育各个阶段所需的天数与对照基本一致,生长特性没有发生变化;但转基因小麦在株高、分蘖数、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等性状上与对照存在差异,千粒重和小穗数达到了显著水平。这4个株系都具有抑蚜效果,麦蚜虫口密度抑制率2.3%-48.3%。在转基因株系单分蘖上着生的蚜虫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结论】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表现正常,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和表达,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蚜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中间试验 人工合成雪花莲凝集素(s GNA) 农艺性状评价
下载PDF
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及适应性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国玉 张磊 +3 位作者 张丽亚 黄志平 李杰坤 胡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8-452,共5页
本研究对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39%-54.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的变... 本研究对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39%-54.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54.12%、52.50%和51.70%;50%以上的品种有1个或1个以上主要农艺性状与黄淮夏播生态区审定品种近似,部分品种单株荚数超过200个,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实用价值。各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与原生态区相比有所改变:除长江春大豆外,东北春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生育期变异均变小;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的适应性不同,这验证了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是不同生态类型的观点;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均有一定的改变,株高随着生长坏境的变化较易改变,生育期次之,百粒重表现较稳定。本研究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该地区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大豆核心种质 夏播生态区 农艺性状评价 适应性
下载PDF
胞质和质-核互作对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向平 《作物育种信息》 2005年第5期14-14,共1页
一些胞质资源因未知的原因而对水稻育种有利。为了研究农艺性状的胞质效应,我们选择了作为75%的云南品种祖先的5个核心粳稻亲本Xinan175、Reimei、Keqing No.3、Todorokiwase和Toride No.1为母本,与3个显著不同的粳稻品种8-126、Li... 一些胞质资源因未知的原因而对水稻育种有利。为了研究农艺性状的胞质效应,我们选择了作为75%的云南品种祖先的5个核心粳稻亲本Xinan175、Reimei、Keqing No.3、Todorokiwase和Toride No.1为母本,与3个显著不同的粳稻品种8-126、Lijiangxintuanheigu和Norminmochi No.20杂交。通过用原来的父本作轮回亲本进行7轮回交把这些核基因组全部替换到5种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技术 胞质资源 农艺性状评价 质-核互作效应 粳稻
下载PDF
Agronomic Evaluation of New Cassava Varieties Introduced to Farmers in Nigeria 被引量:1
8
作者 Samson Adeola Odedina Joy Nwakaego Odedina +1 位作者 Mary Omofolarin Ogunkoya Stephen Olusola Ojeniy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8期939-944,共6页
In 2005, 10 new cassava varieties were officially selected and released to farmers in Nigeria for high root yield, high dry matter content and acceptability for food. This work compared in three on farm locations, the... In 2005, 10 new cassava varieties were officially selected and released to farmers in Nigeria for high root yield, high dry matter content and acceptability for food. This work compared in three on farm locations, the root and stem yield of these varieties together with an old improved variety currently in farmers' field. In all the locations, root yield of all the new materia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than the old improved variety. The root yields of the new varieties were between 40%-50% higher than the old improved varieties. Overall yield advantages of the new materials over the old improved material ranged between 40%-150%. Stem yield figures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ith few of the new varieties producing higher stem yiel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ld improved variety due to inherent growth pattern. Figures for tuber girth and node numbers per unit of stem were similar. The high yield levels of the new varieties might lead to high demand for stems indicating the likely wider spread and higher demand for varieties with high stem yield potent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sava varieties stem yield root yiel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