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日常生活视角的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使用研究--以重庆市礼嘉街道嘉和社区为例
1
作者 徐苗 杨雪梅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6期89-97,共9页
城镇化进程蚕食乡村地区所引发的传统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的农转非社区面临社会空间重构。这类社区的公共空间完全按照城市居住景观来修建,但居民延续了很多农村原有的生活习惯与社区文化,与周边城市在空间上的同质化和社区居民... 城镇化进程蚕食乡村地区所引发的传统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的农转非社区面临社会空间重构。这类社区的公共空间完全按照城市居住景观来修建,但居民延续了很多农村原有的生活习惯与社区文化,与周边城市在空间上的同质化和社区居民与“城里人”的异质性导致按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与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不适配。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农转非社区的形成、社会异质性与空间同质化特征,并梳理了国内外异质社区公共空间适配性的相关研究;其次,基于对重庆市嘉和社区的田野调研,从公共空间属性与使用两个层面,分析了农转非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特征与公共空间的运行机制,评析了各项公共空间资源配置与利用率、聚集性以及活动类型之间的适配关系,探讨了影响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配置与设计与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失衡的原因,为国内农转非社区更新,尤其是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社区 公共空间 适配性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农转非社区参与式治理探析——以某县M社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春梅 张义烈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1-88,共8页
农转非社区作为城市化的产物,在社区治理方面呈现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性公共平台缺乏、社区治理体系混乱的状况。生活场域的变化造成了农村居民的认同困境和归属缺失,导致了农转非社区的参与性治理缺陷。农转非社区的参与式治... 农转非社区作为城市化的产物,在社区治理方面呈现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性公共平台缺乏、社区治理体系混乱的状况。生活场域的变化造成了农村居民的认同困境和归属缺失,导致了农转非社区的参与性治理缺陷。农转非社区的参与式治理应从政府、社会和居民三个层面推进,其中居民意识的形成是参与式治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社区 社区治理 社区参与
下载PDF
成长小组介入农转非社区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服务实践研究
3
作者 石雨欣 《智能城市》 2022年第8期36-38,共3页
为了使农转非社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文章以重庆市农转非社区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及访谈法,以增能理论为依据,梳理重庆市农转非社区的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及现状,运用成长小组的形式介入社区老年人精神生活服务方... 为了使农转非社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文章以重庆市农转非社区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及访谈法,以增能理论为依据,梳理重庆市农转非社区的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及现状,运用成长小组的形式介入社区老年人精神生活服务方面,通过小组过程评估及成效评估研究成长小组在丰富社区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小组工作能够有效满足农转非社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组员间的沟通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精神生活 成长小组 农转非社区
下载PDF
基于增能理论的农转非社区老年人无力感问题研究——以成都市SJ社区为例
4
作者 杨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1年第7期102-104,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传统城乡社区呈现融合变迁趋势,农转非社区大量出现。基于此,本研究在增能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访谈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农转非社区老人的无力感问题。首先,较全面地描述了农迁社区老人无力感的表现;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传统城乡社区呈现融合变迁趋势,农转非社区大量出现。基于此,本研究在增能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访谈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农转非社区老人的无力感问题。首先,较全面地描述了农迁社区老人无力感的表现;其次,从个人、人际、环境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无力感的来源;最后,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对农转非社区老年人进行增能,去无力感。通过研究,在增能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可有效预防与缓解农转非社区老人无力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社区 老人 无力感 增能
下载PDF
农转非社区多元主体利益博弈下的协同治理研究——对成都市龙华二期社区治理的考察
5
作者 梁保城 《经贸实践》 2017年第1X期282-282,共1页
现阶段,中国的社区治理正处于权力和资源的重组过程中,命令与控制的被动管理格局逐步被平等、弹性的网络组织结构所取代;传统的单一主体的治理模式向多元治理过渡。在社区各类主体都是"经济人",有自己的偏好和利益诉求,都追... 现阶段,中国的社区治理正处于权力和资源的重组过程中,命令与控制的被动管理格局逐步被平等、弹性的网络组织结构所取代;传统的单一主体的治理模式向多元治理过渡。在社区各类主体都是"经济人",有自己的偏好和利益诉求,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理性行为,必然会产生利益非合作博弈。文章是以成都市在"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中产生的新型"农转非"社区为例,探索各治理主体如何摒弃利益执着,达成互动合作的正和博弈关系的社区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社区 利益博弈 协同治理
下载PDF
重庆城郊农转非社区问题及对策——石桥镇柳背桥小区个案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绍琪 薛育余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79,共4页
以重庆城郊石桥镇柳背桥小区为个案 ,对当前我国城镇化提速中出现的农转非社区进行实地调查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农转非社区 社区意识 社区管理 政府职能 法制建设
原文传递
农转非新型社区管理的创新问题——以成都同乐社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宋辉 张璇 苏楠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86,共4页
近年来,农转非新型社区管理创新实践积累了经验,很多地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完善了民主治理制度,构建了社区管理服务项目机制。但是,也存在发展瓶颈,如权责分工混乱,居务信息公开不科学,社区居民公民意识淡漠,参与社区管理... 近年来,农转非新型社区管理创新实践积累了经验,很多地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完善了民主治理制度,构建了社区管理服务项目机制。但是,也存在发展瓶颈,如权责分工混乱,居务信息公开不科学,社区居民公民意识淡漠,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较弱。创新农转非新型社区管理,应加强行政立法和法律宣传,完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健全社会协同机制,实现社区民主管理有序化;拓宽居务公开途径与渠道,实现社区民主监督常态化;提升社区管理人才素质,提升民主决策水平与执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社区 管理创新 实践探索 瓶颈 思路
下载PDF
群体传播与赋权、公共意识:农转非社区锣鼓队例证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建平 刘娟 王永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1-165,共5页
本文研究群体传播与人的发展的关联,以重庆四个农转非社区为样本,以农转非居民组成的锣鼓腰鼓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发现,群体传播对农转非居民的市民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区锣鼓队成为农转非居民新的归属群体和互信团体,活动... 本文研究群体传播与人的发展的关联,以重庆四个农转非社区为样本,以农转非居民组成的锣鼓腰鼓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发现,群体传播对农转非居民的市民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区锣鼓队成为农转非居民新的归属群体和互信团体,活动技艺的习得、平等互动的沟通氛围和传播特性有助于农转非居民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群体活动的公共性原则和协同精神对于公共意识的建立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传播 赋权 公共意识 农转非社区
原文传递
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资本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天佩 吴念韦 +3 位作者 夏静 高博 于川 李宁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了解社会资本对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探讨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和昆明老年慢性病居民740人,采用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CES-D)以及自编社会资本量表进行问... 目的了解社会资本对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探讨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和昆明老年慢性病居民740人,采用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CES-D)以及自编社会资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农转非居民社会资本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自编社会资本量表的信效度较好。本次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4.9%。女性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P<0.05);高"社会信任与安全感"的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比值比(OR)=0.489],"社区归属感"得分较高的居民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570),"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的居民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233)。结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影响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社会资本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病 社会资本 抑郁症状 农转非社区
原文传递
“征地农转非”型社区的治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敏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4,共4页
"征地农转非"型社区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其治理问题既有居民心理层面的问题,如自治意识欠缺、归属感低,又有治理机制层面的问题,如动力不足和制度保障缺失。西方社区治理模式有其借鉴价值但又不可盲目照搬。中国"征地农... "征地农转非"型社区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其治理问题既有居民心理层面的问题,如自治意识欠缺、归属感低,又有治理机制层面的问题,如动力不足和制度保障缺失。西方社区治理模式有其借鉴价值但又不可盲目照搬。中国"征地农转非"型社区的治理现状改善,应以党政为核心推动力量,从包括人大、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个层面齐抓共建,从而形成适于中国、能提升"征地农转非"型社区自治能力的社区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征地农转非”型社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