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冠位十二阶”与高句丽中央官位等级制度--“冠位十二阶”来源再探
1
作者 靳海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603年日本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改变了当时日本的选官制度,起到了抑制氏姓贵族势力的作用,也使日本朝着律令制国家迈出重要一步。不可否认,这一制度中包含有中国的儒家思想,但就其本身而言,“冠位十二阶”和高句丽的中央官位等级... 603年日本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改变了当时日本的选官制度,起到了抑制氏姓贵族势力的作用,也使日本朝着律令制国家迈出重要一步。不可否认,这一制度中包含有中国的儒家思想,但就其本身而言,“冠位十二阶”和高句丽的中央官位等级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影响了“冠位十二阶”的结构设定,对其命名方式也产生了影响。这样的影响与当时的国际关系以及高句丽僧人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句丽 冠位十二阶 中央官位等级制度
下载PDF
圣德太子“冠位十二阶”对中国儒道思想的受容与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龚凯歌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2-25,53,共5页
日本推古十一年(公元603年),圣德太子颁布了冠位十二阶。冠位十二阶的制定借鉴了中国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这点已成为学界通识。冠位十二阶的名称和颜色设置分别受儒家五常观和五色观影响,但也存在诸多不同于儒家传统观念之处。冠位十二... 日本推古十一年(公元603年),圣德太子颁布了冠位十二阶。冠位十二阶的制定借鉴了中国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这点已成为学界通识。冠位十二阶的名称和颜色设置分别受儒家五常观和五色观影响,但也存在诸多不同于儒家传统观念之处。冠位十二阶的制定事实上是飞鸟时期日本统治阶级借助道家思想对中国正统观念儒家思想的改造,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尽量摆脱中国正统观念即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化,以此谋求和中国平等的外交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德太子 冠位十二阶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平等地位
下载PDF
五行德运与冠位制度——“冠位十二阶”次序问题新探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云超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6,216-217,共6页
《隋书·倭国传》和《日本書紀》都记载了倭国的"冠位十二阶"制度,但自"德位"以下的冠位顺序有所不同。公元600年的遣隋使为圣德太子秘密派遣,其目的是向隋朝求教政治改革的方案。《隋书·倭国传》记录的... 《隋书·倭国传》和《日本書紀》都记载了倭国的"冠位十二阶"制度,但自"德位"以下的冠位顺序有所不同。公元600年的遣隋使为圣德太子秘密派遣,其目的是向隋朝求教政治改革的方案。《隋书·倭国传》记录的是圣德太子派遣使者带来的冠位制度草案,而《日本書紀》则记载了经隋文帝训改之后的正式方案。隋文帝之所以改变冠位的次序,是因为当时社会上层中盛行以五行相生学说解释王朝的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位十二阶 遣隋使 五行德运 禅位 圣德太子 隋文帝
原文传递
浅析圣德太子对日本封建王朝的影响
4
作者 刘彬 《今古文创》 2020年第45期45-46,共2页
日本33代推古朝执政者圣德太子,是日本飞鸟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制定"冠位十二阶"制度、颁布"宪法十七条"法律、实施"遣隋使"外交、推广"佛教文化",为日本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集权制封... 日本33代推古朝执政者圣德太子,是日本飞鸟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制定"冠位十二阶"制度、颁布"宪法十七条"法律、实施"遣隋使"外交、推广"佛教文化",为日本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集权制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德太子 冠位十二阶 宪法十七条 遣隋使 佛教
下载PDF
日本古代会通儒佛的第一人—圣德太子 被引量:3
5
作者 庄兵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5,共8页
公元5世纪初,儒学经由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从中国传入日本,6世纪初,佛教经由同样的路线传入日本。至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主持推古朝的政治外交,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直接从中国隋唐帝国输入先进的文物制度,儒学和佛教在政治宗教等意识形... 公元5世纪初,儒学经由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从中国传入日本,6世纪初,佛教经由同样的路线传入日本。至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主持推古朝的政治外交,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直接从中国隋唐帝国输入先进的文物制度,儒学和佛教在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层面,开始对日本文化发挥影响。本稿拟以推古朝圣德太子摄政改革期间颁布的"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以及"三经义疏"等为主要依据,考察圣德太子对儒学和佛教的兼收并蓄,了解儒佛同样作为外来文化是如何得以互无冲突地适用于彼邦,藉以探讨儒佛思想之于多元文化中得以会通的共同价值基础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德太子 儒佛会通 冠位十二阶 宪法十七条 三经义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