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3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TBIL、Hcy、hs-CRP、UA水平与老年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间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倩 袁静 +2 位作者 徐小英 范家伟 吴发国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Hcy、hs-CRP、UA与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98例CHD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组(n=54)与稳定组(n=144)。对比...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Hcy、hs-CRP、UA与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98例CHD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组(n=54)与稳定组(n=144)。对比2组基线资料信息及血清学指标水平,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性别、年龄、BMI、心率(HR)、SBP、DBP、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稳定组(P<0.05),血清Hcy、hs-CRP、U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BIL、Hcy、hs-CRP、UA均能用于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预测,AUC分别为0.956、0.647、0.870、0.84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TBIL≤7.985μmol/L、Hcy≥12.725μmol/L、hs-CRP≥3.895 mg/L、UA≥340.645μmol/L为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与血清TBIL、Hcy、hs-CRP、UA水平关系密切,TBIL≤7.985μmol/L、Hcy≥12.725μmol/L、hs-CRP≥3.895 mg/L、UA≥340.645μmol/L是预测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最佳截断值,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 尿酸 总胆红素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TBIL、HCY、Hs-CRP、UA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25
2
作者 蒋薇 闵祖良 +1 位作者 刘杰杰 陈锡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总胆红素(TBIL)、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冠心病患者186例,根据颈动脉...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总胆红素(TBIL)、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冠心病患者186例,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斑块回声特征分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组51例,无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组135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心率(HR)、肱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BIL、HCY、Hs-CRP、UA],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TBIL、HCY、Hs-CRP、UA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将有差异信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量化赋值,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明确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BMI、HR、SBP、DBP、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TC、TG、LDL-C、HDL-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无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HCY、Hs-CRP、UA水平显著高于无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组(P<0.05)。经ROC分析血清TBIL、HCY、Hs-CRP、UA水平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0.825、0.832、0.768。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证实血清TBIL≤10.700、HCY>14.810、Hs-CRP>2.630、UA>337.990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BIL、HCY、Hs-CRP、UA水平是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形成的可行性指标,测定这些指标可以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尿酸 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 风险
下载PDF
基于巨噬细胞自噬探讨畅脉乐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稳定性及凝血功能影响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松雄 张玉琴 +3 位作者 刘巧婷 李志 吴帮发 何洪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1-876,共6页
目的基于巨噬细胞自噬探讨畅脉乐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稳定性及凝血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CO)组,模型(MO)组,低剂量畅脉乐胶囊(LC)组,高剂量畅脉乐胶囊(HC)组,每组10只,对MO、LC、HC组采用... 目的基于巨噬细胞自噬探讨畅脉乐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稳定性及凝血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CO)组,模型(MO)组,低剂量畅脉乐胶囊(LC)组,高剂量畅脉乐胶囊(HC)组,每组10只,对MO、LC、HC组采用饲喂高脂饲料、维生素D3和尼古丁灌胃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CO组不建立模。建模成功后,LC组灌胃5 mg/kg的畅脉乐胶囊,HC组灌胃15 mg/kg的畅脉乐胶囊,CO组、MO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凝血检测仪检测血清凝血功能指标,油红O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泡沫化情况;电镜观察巨噬细胞中脂滴及自噬体形成,免疫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中斑块稳定相关蛋白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及自噬相关蛋白螯合体(SQSTM)1、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LC)3的蛋白表达。结果CO组主动脉组织结构正常完整且排列整齐,内、中、外膜层清晰可见,分界清楚,可见数层弹力膜和平滑肌细胞,未见泡沫细胞及明显斑块形成;MO组主动脉结构紊乱,内膜可见明显增厚及脂质斑块弥漫,斑块内有大量泡沫细胞形成,并可见典型的不稳定斑块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MO组比较,LC、HC组病理结构明显改善,主动脉可见典型的稳定斑块及较少的泡沫细胞,炎性细胞明显减少;与CO组比较,MO组血清中PT、INR、巨噬细胞中LC3显著降低(P<0.05),FIB、巨噬细胞中EMMPRIN及SQSTM1显著升高(P<0.05);与MO组比较,LC、HC组血清中PT、INR、巨噬细胞中LC3显著升高,FIB、巨噬细胞中EMMPRIN及SQSTM1明显降低(P<0.05),且HC组比LC组变化显著(P<0.05);CO组巨噬细胞染色较淡,未见巨噬细胞泡沫化及明显脂滴颗粒;MO组巨噬细胞被染成红色的区域数量明显增加,可见巨噬细胞出现泡沫化;与MO组比较,LC组、HC组脂滴数量明显减少,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明显减轻;电镜结果显示,与CO组相比,MO组脂滴数量明显增多,自噬体数量明显减少;与MO组相比,LC组、HC组脂滴数量明显减少,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多,且HC组比LC组变化明显。结论畅脉乐胶囊可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稳定性及凝血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巨噬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自噬 畅脉乐胶囊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分布的关系及对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闪娟 任忠刚 张文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73-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左前降支(LAD)中段心肌桥(MB)患者粥样硬化斑块(AP)分布及稳定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放射医学科经冠脉CT血管成像证实LAD中段MB患者139例,并发AP为合并性MB组54例,无AP为孤立性MB组85例,倾向性评... 目的探讨左前降支(LAD)中段心肌桥(MB)患者粥样硬化斑块(AP)分布及稳定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放射医学科经冠脉CT血管成像证实LAD中段MB患者139例,并发AP为合并性MB组54例,无AP为孤立性MB组85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基线资料后两组各39例,另取同期无MB的AP患者39例为孤立性AP组。比较组间MB和冠脉影像特征、AP定量指标及分布,Spearman相关系数和Logistic回归分析MB与AP关系。结果匹配后,合并性MB组冠脉压迫程度高于孤立性MB组(P<0.05),深包埋型MB位置、桥前段AP与MB入口处距离小于不完全型和浅表型,AP脂质体积、长度、负荷高于不完全型和浅表型(P<0.05)。距离左冠窦口60~80 mm处,合并性MB组AP数量少于孤立性AP组(0和10,P<0.05)。MB位置与AP脂质体积(r=0.92,P<0.05)、数量(r=0.70,P<0.05)、长度(r=0.77,P<0.05)、负荷(r=0.93,P<0.05)呈正相关。MB位置与AP脂质体积、负荷存在强关联性(P趋势<0.05)。结论LAD中段MB患者AP多分布于桥前段血管,深包埋型MB或其位置较深会增加AP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烨 龚怡 魏梅梅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S参数[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峰值强度比值(PI)],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EUS参数与ACI新生血管分级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参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EUS检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0级11例,1级33例,2级71例,占比分别为9.57%、28.70%、61.74%;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Tp、MTT与新生血管分级呈负相关(P<0.05),AUCt、PI与新生血管分级呈正相关(P<0.05)。CEUS检出软斑块(不稳定)85例,占比为73.91%,稳定斑块30例,其中硬斑块14例,占比为12.17%,混合斑块16例,占比为13.91%;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作ROC曲线分析从115例患者中预测软斑块的效能显示,Tp、MTT、AUCt、PI及联合检测(并联诊断)对ACI软斑块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78、0.724、0.830、0.817、0.833,单独检测中AUCt效能最高,但仍低于联合检测效能。结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与Tp、MTT呈负相关,AUCt、PI呈正相关,可通过检测Tp、MTT、AUCt、PI指导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且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Tp、MTT均较稳定性好患者低,AUCt、PI均较稳定性好患者高,CEUS参数用于评估ACI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声造影 新生血管 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黎百志 刘东 何小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6例,随访3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56例和对照组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6例,随访3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56例和对照组150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总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测量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并分析其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高血压、总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明显增高[73.2%vs 52.7%,P=0.008;(55.23±10.26)%vs(48.26±9.82)%,P=0.000;(26.93±7.98)%vs(21.46±7.62)%,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52.97±7.85)%vs(58.02±7.9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总斑块负荷和非钙化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年内并发心力衰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95%CI:0.682~0.822,P=0.000)和0.770(95%CI:0.701~0.838,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负荷、高血压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年内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RR=0.920,95%CI:0.852~0.994,P=0.034;RR=3.117,95%CI:1.444~6.726,P=0.004)。结论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可作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预测 ROC曲线 冠状动脉斑块负荷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徐海嘉 何玮 +3 位作者 过伟锋 杨姗 都业弘 陆海锋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00-20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构建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构建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稳定性CAD患者90例,包括狭窄程度在30%~90%的目标血管135支。所有患者2周内均接受了CCTA、侵入性冠脉造影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测量。根据有无血流动力学显著性狭窄,分为心肌缺血人群(FFR≤0.80,n=30)和非缺血人群(FFR>0.8,n=60),将135支目标血管分为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组(FFR≤0.8,n=36)和非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组(FFR>0.8,n=9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的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心肌缺血人群与非缺血人群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缺血组相比,心肌缺血组的斑块长度、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百分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血管体积、脂质斑块体积水平较高,点状钙化、正性重塑、餐巾环征的比例较高,而最小管腔面积较小(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管腔面积(OR=0.303,95%CI 0.178~0.517,P<0.001)和总动脉粥样硬化体积(OR=1.006,95%CI 1.002~1.010,P=0.003)为稳定性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预测概率的回归方程为P=1/[1+e-(-1.19441×MLA+0.006058×TAV+0.600912)],其诊断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AUC为0.879(95%CI 0.811~0.928),总体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分别为80.0%、83.3%、78.8%、58.8%、92.9%。结论在稳定性CAD患者中,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斑块特征指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特征分析
8
作者 黄啸宇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132-133,13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支架介入术治疗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弹力膜(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支架介入术治疗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弹力膜(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纤维帽厚度、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以及介入术后最小支架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支架膨胀率、支架对称性等资料,根据斑块稳定性情况将患者分为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IVuS特征。结果:85例患者不稳定性斑块40例(47.06),设为不稳定组;稳定性斑块45例(52.94),设为稳定组。不稳定组患者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斑块负荷均大于稳定组,MLA面积、纤维帽厚度以及最小支架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支架膨胀率、支架对称性均小于稳定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IVuS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将IVuS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冠心病患者支架介入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稳定性 支架介入
下载PDF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水平与冠状动脉高危斑块的相关性
9
作者 李新 卢飞飞 彭享胜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与冠状动脉高危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泰安市立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80例SCAD患者作为SCAD组,另选取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70例非冠心病...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与冠状动脉高危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泰安市立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80例SCAD患者作为SCAD组,另选取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70例非冠心病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生化指标及血浆PCSK9水平,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测两组的高危斑块情况[非钙化斑块负荷、斑块最小密度值、正性重构指数(RI)],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SCAD患者PCSK9水平与高危斑块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危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SCAD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CSK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AD组非钙化斑块负荷、RI均高于对照组,斑块最小密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AD患者PCSK9水平与非钙化斑块负荷、RI均呈正相关(P<0.05),与斑块最小密度值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PCSK9均为发生高危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SCAD患者PCSK9水平可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程度,并能早期识别具有高危斑块的患者,对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临床可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并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高危斑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微小RNA-140-3p、Krüpple样因子5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10
作者 张静 李宇辉 李芳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101-1107,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140-3p(miR-140-3p)、Krüpple样因子5(KLF5)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8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结果将患...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140-3p(miR-140-3p)、Krüpple样因子5(KLF5)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8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易损组(196例)、斑块稳定组(53例)以及无斑块组(36例);将患者依据斑块狭窄程度分为狭窄重度组(42例)、狭窄中度组(57例)、狭窄轻度组(150例)以及无狭窄组(3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清miR-140-3p、KLF5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0-3p、KLF5水平检测对A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狭窄程度血清miR-140-3p、KLF5水平;Pearson法和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40-3p、KLF5水平的相关性及二者与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斑块易损组患者高血压人数、糖尿病人数、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膀抑素C(Cys-C)及KLF5水平高于斑块稳定组及无斑块组(P<0.05),血小板(PLT)及miR-140-3p水平低于斑块稳定组及无斑块组(P<0.05),斑块稳定组LDL-C、FIB、D-D、Cys-C及KLF5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PLT及miR-140-3p水平低于无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D-D、FIB、Cys-C、miR-140-3p、KLF5是AIS患者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miR-140-3p、KLF5联合诊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miR-140-3p单独诊断的AUC(Z=4.617,P<0.001),KLF5单独诊断的AUC(Z=3.473,P=0.001);随着患者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miR-140-3p水平降低(F=341.819,P<0.001),血清KLF5水平升高(F=152.186,P<0.001);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40-3p水平与血清KLF5水平及斑块稳定性、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536,-0.529,-0.601,P<0.001),血清KLF5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11,0.634,P<0.001)。结论AIS患者血清miR-140-3p水平降低,血清KLF5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微小RNA-140-3p Krüpple样因子5 动脉斑块稳定性 狭窄
下载PDF
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张卉 段开诚 +1 位作者 胡启飞 马海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根据ICV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ICVD组(19例)与非ICVD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斑... 目的:探讨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根据ICV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ICVD组(19例)与非ICVD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行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并评估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C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ICVD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高血压、高血脂、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及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与ICVD有关(均P<0.05)。ESRS评分、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以及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为发生ICV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预测ICV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745,而两者联合预测的AUC(0.874)更高(均P<0.05)。结论: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是发生ICVD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对ICVD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 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 动脉斑块最大厚度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斑块稳定性对比青年与老年ApoE^(-/-)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悦 舒刘芳 +2 位作者 孙英新 姜希娟 王一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960-3966,共7页
目的建立青年及老年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青年与老年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和32周龄ApoE^(-/-)雄性小鼠分别作为青年模型(QM)组和老年模型(LM)组,相... 目的建立青年及老年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青年与老年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和32周龄ApoE^(-/-)雄性小鼠分别作为青年模型(QM)组和老年模型(LM)组,相同遗传背景和匹配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分别作为青年对照(QC)组和老年对照(LC)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对照组则给予普通饲料。干预28 w后,行小动物超声、油红O染色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学;微板法检测小鼠血脂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冠状动脉斑块内出血情况;Masson染色计算冠状动脉斑块内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冠状动脉斑块内CD6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RT-q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小动物超声观察可见模型组主动脉弓部及颈动脉部均有明显斑块。与对照组相比,同年龄段模型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QM组相比,LM组胶原纤维含量减少,斑块CD68及MMP9含量升高,普鲁士蓝染色阳性颗粒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同年龄段模型组ICAM-1、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P<0.05)。LM与QM组相比,ICAM-1 mRNA和蛋白、VCAM-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在相同周期的高脂饮食条件下,青年与老年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程不同,老年ApoE^(-/-)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主要与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关,而青年ApoE^(-/-)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则主要与斑块内出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斑块稳定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基于变换AUC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预测模型
13
作者 李翔宇 杨建萍 吴炯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29-536,共8页
为了准确识别颈动脉斑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改进生物标志物所包含信息量的度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向前逐步回归建立了基于变换AUC(Transformed area under curve)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预测模型。首先,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 为了准确识别颈动脉斑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改进生物标志物所包含信息量的度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向前逐步回归建立了基于变换AUC(Transformed area under curve)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预测模型。首先,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空间提出变换AUC,并给出该指标在双正态分布模型和自由分布模型下的估计方法;然后,使用R统计软件,对比分析变换AUC与AUC等常用评估指标对非传统生物标志物的评估性能;最后,基于浙江医院提供的影像数据,利用变换AUC度量生物标志物的信息量,使用向前逐步回归筛选模型的方法建立高精度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预测模型的AUC值达到0.9以上,能够准确识别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诊疗提供更精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AUC 向前逐步回归 斑块稳定性 生物标志物 模型筛选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配比组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因子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转转 顾民华 +1 位作者 李光智 余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0-63,共4页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配比组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中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89例首次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对...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配比组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中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89例首次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阿托伐他汀片治疗(47例),其他3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47例选择黄芪30 g/剂,中剂量组47例选择黄芪60 g/剂,高剂量组48例选择黄芪90 g/剂,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4组治疗前后的斑块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OCT参数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和巨噬细胞浸润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用补阳还五汤组患者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和巨噬细胞浸润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脂质核心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纤维帽厚度改善程度均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纤维帽厚度与脂质核心角度改善程度均优于中剂量组(均P<0.05),联用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剂量组间巨噬细胞浸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s-CRP、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联用补阳还五汤组患者各因子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中、高剂量组各因子水平改善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因子水平改善优于中剂量组(均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用西药;该研究表明增加黄芪剂量可改善疗效,黄芪为90 g/剂时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黄芪配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IM-3、GATA-3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15
作者 冯晓丽 李威 陈丽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GATA结合蛋白-3(GATA-3)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分辨率...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GATA结合蛋白-3(GATA-3)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9例、稳定斑块组28例、不稳定斑块组7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IM-3、GATA-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TIM-3、GATA-3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的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构成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TIM-3、GATA-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TIM-3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TIM-3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GATA-3水平低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GATA-3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IM-3联合GATA-3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3(95%CI:0.846,0.957),特异性为85.7%(95%CI:0.832,0.943),敏感性为84.0%(95%CI:0.795,0.892)。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狭窄程度高[O^R=2.016(95%CI:1.419,2.863)]、高水平Hcy[O^R=2.323(95%CI:1.567,3.445)]、TIM-3≥393.78 ng/L[O^R=3.022(95%CI:1.903,4.800)]、GATA-3≤38.49ng/L[O^R=2.497(95%CI:1.645,3.790)]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TIM-3、低水平GATA-3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下降有关,且两项指标可作为预测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GATA结合蛋白-3 颅内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SE-CAD、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慧 田臻 +1 位作者 杨扬 纪岩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59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E-CAD、PDGF-B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E-CAD、PDGF-B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E-CAD、PDGF-BB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CAD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48、8.22 ng/mL、93.02%、61.02%;PDGF-BB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58、60.68 pg/mL、93.02%、66.10%;SE-CAD联合PDGF-BB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AUC、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905、86.05%、88.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E-CAD、PDGF-BB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升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紧密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杨妍妍 刘力源 李晓晖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不同急性脑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于河南...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不同急性脑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12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情况分为稳定组71例和不稳定组55例。按照TOAST分型进行分组,分为小动脉闭塞性(small artery occlusive,SAO)组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组24例,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组23例,其他原因(stri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OE)组9例和原因不明(stroke of other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组51例。比较不同TOAST分型和不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的Hcy水平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并采用Spearman分析Hcy水平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不稳定组Hcy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稳定组(P<0.05);LAA组患者的Hcy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SAO组、CE组、SOE组和SUE组(P<0.05);血清Hcy水平与TOAST分型呈正相关(r=0.316,0.452,0.398,0.363,0.322;P<0.05);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446;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具有相关性,Hcy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越差、TOAST分型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稳定性 TOAST分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术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因素
18
作者 姚远 余飞 彭杰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随访3年,将患者分为MACE组21例,非MACE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造影特征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年龄、支架数目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三支病变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非MACE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为男性、高龄、患有糖尿病、LVEF<50%、肾功能不全、高支架数、HDAC3水平偏高是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PCI后MACE的发生率仍较高,男性患者、年龄较大、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LVEF<50%、支架数目多、HDAC3高水平是CHD患者PCI后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稳定性的价值
19
作者 江慧 刘华 +1 位作者 陈晓春 高星星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75-79,共5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超微血流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DFI和SMI检查,分析CDFI、SMI检查下颈动脉...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超微血流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DFI和SMI检查,分析CDFI、SMI检查下颈动脉斑块的影像特征。以光学断层成像(OCT)为金标准,比较CDFI、SMI及CDFI联合SMI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根据OCT检查结果将患者所测得的86个颈动脉斑块分为稳定组(稳定性斑块)55与易损组(易损性斑块)31个,比较两组SMI检查结果[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绘制ROC曲线评估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结果CDFI和SMI检查下,颈动脉斑块特征均以可见增强信号,提示伴有新生血管(CDFI:77.91%;SMI:82.56%),新生血管位置均以近心端底部为主(CDFI:85.07%;SMI:90.14%),两种检查信号类型均以单数或双数较短的线样增强信号为主(CDFI:38.37%;SMI:40.70%)。TTP、PI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评估效果良好,Cut-off值分别为8.20 db、12.93 s。CDFI、SMI及CDFI联合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FI联合SMI评估的灵敏度高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和SMI检查下,多数颈动脉斑块均有位于近心端底部的新生血管生成,多表现单数或双数的较短的线样增强信号,上述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血管稳定性均有良好的评估效能,其联合诊断评估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微血流技术 动脉斑块特征 动脉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诊断价值分析
20
作者 江尧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77-80,共4页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纳入观察组,另收集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颈动脉血流状况,不同血管狭窄程度的斑块稳定性...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纳入观察组,另收集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颈动脉血流状况,不同血管狭窄程度的斑块稳定性。结果 观察组单侧斑块、双侧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0.00%、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0%、2.00%(P<0.05)。观察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84.51±3.13)cm/s、阻力指数(RI)(0.89±0.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4±3.92)cm/s、(0.61±0.04),舒张末期流速(EDV)(16.22±2.12)c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21±3.21)cm/s(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18例,重度狭窄6例。血管重度狭窄患者易损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中度狭窄及血管轻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准确地确定斑块的形态和特征,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的评估,根据颈动脉壁的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斑块 稳定性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