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判断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周耀辉 严宪才 陈子良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4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判断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中4种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来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就诊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评分进行分组,并将... 目的分析早期判断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中4种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来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就诊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评分进行分组,并将Rentrop分级为0级或1级的患者归为不良组,Rentrop分级为2级或3级的患者归为良好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半乳糖凝集素-3(Gal-3)、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17(IL-17)4种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对比两组患者4种指标水平。结果良好组的Gal-3水平(0.630±0.100)ng/mL、GDF15水平(945.010±301.070)ng/L、PCT水平(0.021±0.007)μg/L和IL-17水平(8.160±1.450)ng/L明显比不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8、7.809、7.273、11.284,P<0.05)。结论Gal-3、GDF15、PCT、IL-174种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运用在早期冠状动脉疾病的判断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其可以为冠心病的后期治疗寻找有利的治疗靶点,为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种血清学指标 联合检测 早期判断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永强 董吁钢 +2 位作者 李怡 马虹 关永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0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 4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冠状动脉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 ,作冠状动脉病变Leaman...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0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 4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冠状动脉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 ,作冠状动脉病变Leaman记分和侧枝循环Rentrop分级 ,并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的关系。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2 5± 147ng L比 74± 5 2ng L ,P <0 .0 1) ,而且冠心病患者中侧枝循环形成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无侧枝循环形成者 ( 2 99± 15 2ng L比 2 0 2± 12 2ng L ,P <0 .0 5 )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与Leaman记分呈显著正相关 (r=0 .693 ,P <0 .0 0 1)。结果提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既有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酶联免疫吸附法 侧枝循环
下载PDF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存活心肌及与侧枝循环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翟光耀 王建龙 +1 位作者 刘宇扬 周玉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患者行^(18)F-FDG 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检测左心室存活心肌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评估其与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入选CTO患者60例,1周内分别完成^(99mTc-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SPECT/CT(GSPECT... 目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患者行^(18)F-FDG 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检测左心室存活心肌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评估其与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入选CTO患者60例,1周内分别完成^(99mTc-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SPECT/CT(GSPECT)断层显像和^(18)F-FDG门控心肌葡萄糖代谢PET/CT显像(GPET)评价左心室存活心肌及左心室整体功能,冠状动脉造影评价CTO病变的位置、血管数量及侧枝循环形成。GPET数据采用定量门控心脏断层软件QGS分析,获取左心室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侧枝循环形成的程度应用Rentrop分级评价。比较CTO患者中侧枝循环形成不同的患者存活心肌的部位、范围及左心室功能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CTO患者Rentrop分级不同的患者中,侧枝循环良好组(RentropⅡ和RentropⅢ)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优于侧枝循环不良组(RentropⅠ和Rentrop 0级),但是侧枝循环良好组与侧枝循环不良组患者^(18)F-FDG PET/CT评价的存活心肌的范围及左心室整体功能和重构状态未见明显差异。侧枝循环形成与心肌梗死区域存活心肌的范围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侧枝循环良好组,有10%的患者存活心肌面积≤10%,通过血运重建术开通闭塞血管后,预估患者的临床获益小;而在侧枝循环不良组,仍有10%的患者存活心肌的面积>10%,通过血运重建术开通闭塞血管后,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功能恢复较好,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结论:CTO病变患者心肌存活范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侧枝循环形成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进行介入及搭桥血运重建术前,综合评级存活心肌的部位、范围及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能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病变 侧枝循环形成 ^18F-FDG PET/CT心肌存活显像 相关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1-0033,共3页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2年1年中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均经过冠脉造影确诊。按照Werner侧支分级标准划分为CC0、CC1、CC2三组,患者分别有65例,30例,15例...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2年1年中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均经过冠脉造影确诊。按照Werner侧支分级标准划分为CC0、CC1、CC2三组,患者分别有65例,30例,15例。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指标检测、24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等,总结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结果 三组间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C2组、CC1组的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CC0组(P<0.05);CC2组冠脉狭窄程度亦显著高于CC1组(P<0.05)。CC2组、CC1组冠脉完全闭塞率显著高于CC0组(P<0.05),次全闭塞率、病变血管支数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不同闭塞情况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是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与病变血管支数无关,而且侧支循环的开放依赖冠状动脉完全或次全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有氧运动训练对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后侧枝循环生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黄澎 励建安 +2 位作者 袁红洁 王红星 周士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猪有氧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生成的影响。方法 :健康 3月龄猪18只 (体重 2 2 .5± 2 .0kg) ,采用Ameroid缩窄器使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形成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后 ,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 4周... 目的 :探讨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猪有氧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生成的影响。方法 :健康 3月龄猪18只 (体重 2 2 .5± 2 .0kg) ,采用Ameroid缩窄器使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形成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后 ,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 4周、6周和 8周。采用微粒体技术观察缺血心肌的局部血流改变 ,并通过病理学检查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 :术后存活超过 4周的猪全部稳定形成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完全闭塞 ,但无心肌梗死。运动组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血管支配区心肌局部血流量和毛细血管密度较基础值显著增加 (P <0 .0 1) ,且与训练时间呈正相关 (r=0 .73 0 ,P <0 .0 1) ,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侧枝循环 有氧运动训练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枝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国会 励建安 +8 位作者 陈亦江 施海彬 尹航 吴文霞 王连生 黄澎 袁红洁 王彤 周士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 :建立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枝循环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小型猪 10只 ,开胸游离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主干 ,采用改良Ameroid缩窄器 ,制作左回旋支慢性狭窄及缺血后侧枝循环生成模型。术前及术后 3周分别进行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功能... 目的 :建立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枝循环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小型猪 10只 ,开胸游离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主干 ,采用改良Ameroid缩窄器 ,制作左回旋支慢性狭窄及缺血后侧枝循环生成模型。术前及术后 3周分别进行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功能检查。结果 :4只LCX完全闭塞 ,5只狭窄大于 75 % ,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左前降支血管增粗、迂回 ,多支分支伸向缺血区形成血管网 ,无心肌梗塞表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侧枝循环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吸烟对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葛雷 葛均波 +6 位作者 钱菊英 樊冰 王齐兵 刘学波 林瑾仪 王灏 陈灏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28-631,共4页
目的 虽然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但不同类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侧枝血管的形成能力不同。在侧枝血管的形成过程中 ,尚有其他因素影响其形成。本研究旨在评价吸烟对侧枝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 目的 虽然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但不同类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侧枝血管的形成能力不同。在侧枝血管的形成过程中 ,尚有其他因素影响其形成。本研究旨在评价吸烟对侧枝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资料。入选标准 :冠状动脉狭窄≥ 70 %或左主干狭窄≥ 5 0 %且冠状静脉窦充分显影患者。分别对入选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侧枝血管 (Rentrop分级 )进行评估。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结果 符合入选条件 2 2 4例 ,其中吸烟患者 12 2例 ,非吸烟组患者 10 2例。吸烟患者组中未形成侧枝血管的比例高于非吸烟患者 (5 3.3%比 40 .2 %,P <0 .0 5 )。在 5 7例出现侧枝血管的吸烟患者中 ,Ⅱ、Ⅲ级侧枝血管的比例均低于非吸烟患者 (18.9%比 2 5 .5 %、9.0 %比 19.6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侧枝血管形成的因素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P <0 .0 1)和吸烟 (P <0 .0 5 )。结论 吸烟患者侧枝血管的形成能力较非吸烟患者差。影响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但吸烟对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的形成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fQRS波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侧枝循环分级及PCI术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天贵 付鹏 +1 位作者 陈洁 牛铁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碎裂QRS波(fQRS)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分级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住院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245例,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碎裂QRS波(fQRS)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分级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住院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245例,统计患者生物化学指标、心电图、介入手术资料、侧枝循环Rentrop分级、术前术后心功能指标。根据心电图有无碎裂QRS波分为碎裂QRS波组(fQRS组,n=108)和无碎裂QRS波组(nfQRS组,n=137),分析两组患者fQRS波与侧枝循环分级、PCI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有fQRS波的患者侧枝循环等级比nfQRS组高,两组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有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脑钠肽均有下降,fQRS组与nfQRS组相比以上指标改变更加明显,且侧枝循环分级与心功能改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心电图出现fQRS波与侧枝循环分级呈正相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心功能,合并fQRS波的患者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碎裂QRS波 侧枝循环分级 心功能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miRNA-195表达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颖 李强 +2 位作者 阳慧 林德洪 邢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mi RNA-195表达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190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90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mi RNA-195表达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190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90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mi RNA-195和VEGF水平,分析所有入选者血浆mi RNA-195和VEGF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血浆mi RNA-195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1)侧支循环良好组的血浆mi RNA-195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血浆mi RNA-195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性(r=0.628,P=0.022);(3)冠心病患者血浆mi RNA-195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r=0.765,P=0.013)。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过程中,mi RNA-195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参与了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尝试将其作为预测侧支循环形成的生物标记物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 miRNA-195 侧支循环形成
下载PDF
运动与血管生长因子在冠状动脉侧枝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国会 励建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5-418,共4页
关键词 运动 血管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冠心病 康复锻炼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轩永波 王盛宇 +4 位作者 赵铁夫 陈宏 张春晓 刘新宾 潘禹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8期637-638,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阵发性心前区闷痛6年,加重1年”,于2012年3月9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一直口服药物治疗,血压、血糖控制可。入院前曾皮下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40/70mmHg(1mmHg=0.133kP...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阵发性心前区闷痛6年,加重1年”,于2012年3月9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一直口服药物治疗,血压、血糖控制可。入院前曾皮下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40/70mmHg(1mmHg=0.133kPa),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宜冠 周胜华 +3 位作者 沈向前 祁述善 方臻飞 胡信群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有侧支循环形成者47例作为研究组,以病变程度相同但无侧支循环形成者58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病变局部室壁运动情况。结果:侧支...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有侧支循环形成者47例作为研究组,以病变程度相同但无侧支循环形成者58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病变局部室壁运动情况。结果:侧支循环形成与糖尿病、吸烟呈负相关,与服用他汀类药物呈正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胸痛时间、有无高血压病、有无高脂血症、家族史、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服用ACEI类、硝酸酯类药物无关。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吸烟是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利因素,服用他汀类药物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糖尿病患者即使形成侧支循环,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吸烟影响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可能与减少bFGF表达有关
13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5年第15期12-12,共1页
通过对35例冠心病患者的心包液bFGF浓度的测定发现,有吸烟史患者心包液中的bFGF浓度显著低于无吸烟史患者,提示吸烟可减少bFGF的表达。已证明bFGF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这意味着吸烟影响侧技血管生长,除了与既往研究证明的... 通过对35例冠心病患者的心包液bFGF浓度的测定发现,有吸烟史患者心包液中的bFGF浓度显著低于无吸烟史患者,提示吸烟可减少bFGF的表达。已证明bFGF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这意味着吸烟影响侧技血管生长,除了与既往研究证明的吸烟导致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有关外,还可能与减少bF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BFGF表达 吸烟史 侧枝循环形成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冠心病患者 血管生长 心包液 意味着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书国 曾秋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264-267,共4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 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15
作者 沈文均 周建庆 +5 位作者 葛世俊 肖骅 柳俊平 周军波 高从光 赵维庆 《宁波医学》 2000年第4期166-167,共2页
目的 对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 75 %的冠心病人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以及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 在高血压组侧支... 目的 对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 75 %的冠心病人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以及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 在高血压组侧支循环为Ⅱ~Ⅲ级形式的占 70 .3% ,而在非高血压组占44 .35 %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36 2 ,P <0 .0 1) ;右冠状动脉病变的Ⅱ~Ⅲ级形式占 6 1.91% ,而在左冠脉病变中仅占 40 .5 1%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40 0 ,P <0 .0 1) ;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在高血压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明显增加 ,左心室后壁厚度与侧支循环开放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阳卓良 谭华清 +2 位作者 唐湘宇 颜迪华 曾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271-1273,共3页
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 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供静息所需的血液供应[1],约1/4的无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及1/3的冠心病患者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2],尚不清楚,但遗传因素可能起到相应作用[3]。这些侧支动脉在闭塞性冠脉疾病的情况下为心肌提供了替代的血液供应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冠心病患者中有相关保护作用。侧支循环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评估,黄金标准涉及冠脉内压力测量[4]。虽然治疗性诱导侧支动脉生长的第一个临床试验已经无效,但最近使用外部反搏动脉或生长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试验性研究已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目前对于引起不同个体之间侧支循环生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冠心病患者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 冠脉闭塞 急性血管闭塞
下载PDF
血浆OPN、VEGF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磊 赖亚宇 +1 位作者 华蕾 毛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382-1386,139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该院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CHD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法评估CCC形成情况,将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该院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CHD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法评估CCC形成情况,将患者分为无CCC组(52例)和CCC组(58例),比较2组血浆OPN、VEGF水平,分析老年CHD患者CCC形成的影响因素,血浆OPN、VEGF水平对CCC形成及CCC形成不良的评估价值,以及OPN水平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CCC组血浆OPN、VEGF水平较无CCC组明显增高(P<0.05)。血浆OPN、VEGF单独和联合检测对CCC形成及CCC形成不良均有一定评估价值(P<0.05)。血浆OPN水平与VEGF呈正相关(r=0.801,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中CCC形成者的血浆OPN、VEGF水平较无CCC形成者明显升高,二者对CCC形成及CCC形成不良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骨桥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外周血sema4D、CD_(72)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
18
作者 杨祖芳 涂祎敏 罗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2期4207-4210,共4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可溶性信号素4D(sema4D)、CD_(72)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9年8月—2021年8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病人为冠心病组,入选北京老年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78人为对... 目的:探究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可溶性信号素4D(sema4D)、CD_(72)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9年8月—2021年8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病人为冠心病组,入选北京老年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78人为对照组。冠心病病人根据Rentrop分级法分组,将0级或1级病人作为侧支循环不良组,2级或3级病人作为侧支循环良好组。检测外周血sema4D、CD_(72)表达水平,绘制散点图分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病人外周血sema4D、CD_(72)水平的相关性,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因素。结果:冠心病组外周血sema4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_(7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0例病人为0级,31例为1级,21例为2级,16例为3级;侧支循环不良组病人外周血sema4D水平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CD_(72)水平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外周血sema4D、CD_(72)与冠心病病人发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呈负相关(r=-0.66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的sema4D、高水平的总胆固醇(TC)为影响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高表达的CD_(72)为保护因素。结论:冠心病病人外周血sema4D呈高表达,CD_(72)呈低表达,二者呈负相关,且两者高表达分别为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CD_(72) 可溶性信号素4D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或可改善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19
作者 本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79-79,共1页
一项发表在《Heart》杂志的最新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可通过降低心率改善慢性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侧枝循环功能。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循环功能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左室室壁瘤成型术9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学志 刘继红 +1 位作者 庄熙晶 张庆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7期484-485,共2页
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我们对9例冠状动脉狭窄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方法完成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左心室室壁瘤的闭式成型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成型术 左室室壁瘤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 左心室室壁瘤 冠状动脉狭窄 室壁瘤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