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四烯酸代谢组学异常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应东 侯园龙 +1 位作者 王书奎 肖平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0-844,共5页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大量活性氧,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反应与新生内膜形成密切相关,而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的再狭窄涉及到活性氧产生及氧化应激刺激。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大量活性氧,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反应与新生内膜形成密切相关,而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的再狭窄涉及到活性氧产生及氧化应激刺激。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花生四烯酸的差异代谢物,作为衡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键标志物,可以为临床再狭窄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代谢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狭窄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及其再狭窄的影像学评价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军燕 李宇 张兆琪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支架内狭窄 评价技术 影像 动脉狭窄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合成 平滑肌细胞增生 冠心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腔内影像学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治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爽 吴娜琼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仅依靠冠状动脉造影诊治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不尽人意。腔内影像学可更为细致地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及斑块结构特点,不仅可探究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因,还可精准地指导手术,降低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仅依靠冠状动脉造影诊治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不尽人意。腔内影像学可更为细致地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及斑块结构特点,不仅可探究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因,还可精准地指导手术,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现对目前腔内影像学在支架内再狭窄中的诊治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腔内影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高静 刘寅 +1 位作者 李玉茜 郑君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 预测因素 临床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肝肾功能不全 凝血机制障碍 流行病资料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辨识及对策 被引量:30
5
作者 贾海忠 史载祥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94-496,共3页
从中医角度看,再狭窄形成的机制和特点主要为内伤外感、气滞血瘀,在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宿瘀并未解除,而PTCA机械损伤更致新的瘀血形成,损伤局部瘀热互结是局部再狭窄形成的主要机制。治疗上要注... 从中医角度看,再狭窄形成的机制和特点主要为内伤外感、气滞血瘀,在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宿瘀并未解除,而PTCA机械损伤更致新的瘀血形成,损伤局部瘀热互结是局部再狭窄形成的主要机制。治疗上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抓住共同病机,注重清热化瘀;分清标本缓急,中西药物同济;尊重个体差异,用药同中有异;辨证基础上注重大便、睡眠、情绪、血脂、血糖调理;改变不良习惯,强调综合调理,提倡戒烟慎酒少食肉、豁达乐观忘忧,坚持温和运动,顺应四时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副作用 手术后 缩窄 PTCA 病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治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邓中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7-238,共2页
随着冠心病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广泛开展,支架内远期再狭窄病例越来越多,为寻求最佳预防措施。本文就目前有关支架内再狭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诊断新技术及治疗措施方面的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狭窄 防治 冠心病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与再狭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涂晓文 刘映峰 +2 位作者 刘丽瑜 黄国明 周思朗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5例冠心病组和15例对照组血...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5例冠心病组和15例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冠心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sponseprotein,CRP)。结果冠心病组手术前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术后1、3dVEGF、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3天血清VEGF达最高水平,且升高的水平与术后第3天的CRP升高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1)。手术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51)。冠心病组有38例患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平均获得血管内径丢失指数(28.72±8.56)%,再狭窄8例。术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与血管的直径丢失呈负相关(r=-0.87,P<0.01)。再狭窄亚组术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较非再狭窄组低(P<0.01)。结论VEGF可能是反应心肌缺血指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前3d血清VEGF的增高,可能是对介入治疗后血管损伤的反应。术后血清VEGF高水平表达可能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有抑制作用。术后第7天的血清VEGF可以作为再狭窄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反应蛋白 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狭窄 病因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再狭窄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明朗 方儒修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0年第3期30-32,共3页
1977年Gruentzig首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后,此种介入治疗很快被广泛应用.由于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趋于熟练和气囊导管的改进,PTCA的成功率也获得提高。但是成功的PTCA后的管腔再狭窄发生率多年来却无明显变化。所以如何克服... 1977年Gruentzig首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后,此种介入治疗很快被广泛应用.由于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趋于熟练和气囊导管的改进,PTCA的成功率也获得提高。但是成功的PTCA后的管腔再狭窄发生率多年来却无明显变化。所以如何克服再狭窄这一障碍已成为近年来这一领域中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仅就PTCA后再狭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一)再狭窄与病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冠状动脉 狭窄 病因
下载PDF
CXCL12及CXCR4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安奇 刘欣跃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究甘肃省汉族人群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rs2297630和rs232286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302... 目的:探究甘肃省汉族人群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rs2297630和rs232286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无血缘关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2名无血缘关系的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rs2297630和rs2322864位点的基因分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rs2297630和rs2322864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rs2297630和rs2322864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rs2297630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和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均相关(均P<0.01),AA基因型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和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均P<0.01)。rs2322864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关(P<0.01),CT基因型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P<0.01),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甘肃省汉族人群中CXCL12多态性位点rs2297630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其受体CXCR4上的常见突变位点rs2322864也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关,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病因 冠心病/遗传 冠状动脉狭窄/病因 冠状动脉狭窄/遗传 受体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CXCL12 等位基因 基因型 多态现象 遗传
下载PDF
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水平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宋明 王东明 +1 位作者 房小袆 陈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817-1818,共2页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分析 心绞痛/酶 冠状动脉狭窄/超声检查
下载PDF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91-92,共2页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Jaceques针对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高狭窄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目前,该术式已成为冠心病常规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适应范围广,对治疗复杂性冠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冠脉支架置入术病例的随访观察例数...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Jaceques针对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高狭窄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目前,该术式已成为冠心病常规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适应范围广,对治疗复杂性冠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冠脉支架置入术病例的随访观察例数及时间的增加,以及虚拟组织学IVUS技术等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接受支架置人术病例的再狭窄发生率达20%~30%,是制约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内狭窄 影响因素 发生机制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冠脉支架置入术 影像技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像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猛 孟润祺 +1 位作者 曹勇 张金国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限制了预期的临床获益。目前,ISR的影响因素涉及范围广泛,且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有关。冠状动脉造影(CAG)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限制了预期的临床获益。目前,ISR的影响因素涉及范围广泛,且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有关。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判断冠状动脉ISR的金标准,但二维管腔影像不能反映血管壁情况,无法准确地评估血管大小、斑块特点和支架植入效果。腔内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识别斑块性质,早期发现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等易损斑块,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血管病变信息,从而优化和指导ISR的介入治疗。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估ISR,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笔者就ISR的影像诊断及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腔内影像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磷脂及鞘磷脂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旭光 崔松 +10 位作者 柳景华 程姝娟 赵东晖 吴铮 范谦 王新 李世英 王韶屏 郑泽 王平 李文铮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以及磷脂和鞘磷脂代谢差异与ISR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首次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共412例,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ISR分...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以及磷脂和鞘磷脂代谢差异与ISR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首次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共412例,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5例)和非ISR组(377例)。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比对两组患者血液样本的代谢产物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危险因素。结果:非ISR组与ISR组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管病变数量、病变长度、支架内径、支架长度、后扩直径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非ISR组与ISR组患者血液代谢产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为磷脂及鞘磷脂类代谢物的差异(均P<0.05)。结论:HDL-C、病变长度、支架内径及支架长度为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影响因素,同时磷脂及鞘磷脂类代谢物在预测ISR的发生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内狭窄 代谢组 磷脂 鞘磷脂
原文传递
腰椎管狭窄症29例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14
作者 张贵林 王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10-911,共2页
关键词 椎管狭窄/外科 腰椎 手术/病因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15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3期31-32,共2页
0008086 印度冠状动脉疾病特征的地理性差别/Park D//Int J Cardiol.-1998,67(2).-187~190 津医情0008087 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指征和对远期预后的再评估[日]/田村勤//诊と药.-1998,35(10).-63~72 冀医情0008088 局部给予丙种球蛋白预... 0008086 印度冠状动脉疾病特征的地理性差别/Park D//Int J Cardiol.-1998,67(2).-187~190 津医情0008087 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指征和对远期预后的再评估[日]/田村勤//诊と药.-1998,35(10).-63~72 冀医情0008088 局部给予丙种球蛋白预防 PTCA后再狭窄的效果:用转送导管[日]/渡边郁//脉管学.-1998,3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远期预后 狭窄 丙种球蛋白 评估 脉管 冠状动脉介入 疾病特征 指征 抗心绞痛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扬 陈规划 +4 位作者 陆敏强 蔡常洁 何晓顺 朱晓峰 王国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80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监测、诊断与处理。结果 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 5 .0 % (9/ 180 ) ,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 (HAT ) 5例 ,肝动脉狭窄 (HAS)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80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监测、诊断与处理。结果 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 5 .0 % (9/ 180 ) ,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 (HAT ) 5例 ,肝动脉狭窄 (HAS) 3例 ,腹腔动脉狭窄 1例。 8例动脉造影证实 ,1例尸检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 (CDI)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8.9%和 95 .9% ;术中超声(IOU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10 0 % ,96.0 % ,66.7%和 10 0 %。 3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3例接受再血管化手术、2例分别接受再次肝移植和非手术治疗。 3例治愈 ,6例死亡。结论 CDI是监测动脉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IOUS有助于术中的早期诊断。HAS和HAT治疗应首选再血管化或再次肝移植 ;介入溶栓的疗效不佳 ;个别患者可尝试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副作用 动脉血栓形成/病因 动脉狭窄/病因 血管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现状
17
作者 马保新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0-42,共3页
自1986年Sigwart及其同事使用网状管形金属丝植入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以来,不到20年的时间里,冠状动脉内支架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产品由数种发展至数百种之多.然而,临床追踪随访及回顾性研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RS)仍是一大难题.本文就目前... 自1986年Sigwart及其同事使用网状管形金属丝植入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以来,不到20年的时间里,冠状动脉内支架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产品由数种发展至数百种之多.然而,临床追踪随访及回顾性研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RS)仍是一大难题.本文就目前支架内再狭窄现状作一综述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狭窄 病因 发病机理 病理 药物治疗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从瘀热互结论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炎性反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胤峰 李敏 王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33-3836,共4页
近年来研究趋向于认为炎性反应主导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病理过程,而目前并没有针对炎性反应的推荐用药。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潜在优势,通过对PCI术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发现瘀热互结证与PCI术后炎性反应存在有机对应关... 近年来研究趋向于认为炎性反应主导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病理过程,而目前并没有针对炎性反应的推荐用药。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潜在优势,通过对PCI术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发现瘀热互结证与PCI术后炎性反应存在有机对应关系。文章分析PCI术后病因病机特点,结合临床经验,介绍从瘀热互结入手,针对炎性反应的PCI术后再狭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狭窄 瘀热互结证 炎性反应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临床分析(附35例报告)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锦修 蔡景修 +2 位作者 郑英键 何安兵 任德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CDS)后 ,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 35例CDS术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手术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 ,GI ,PTC ,CT检查 ,明确产生症状的病因所在 ,采用适当手术消除临床症...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CDS)后 ,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 35例CDS术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手术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 ,GI ,PTC ,CT检查 ,明确产生症状的病因所在 ,采用适当手术消除临床症状。结果  35例再手术的病人 ,改行胆肠内引流术 2 1例 ,胃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 5例 ,拆除吻合口恢复胆道原状 8例 ,其他 1例。无 1例手术死亡。 2 9例随访 1 .5~ 1 8年 ,1例肝内胆管癌于 1 .5年后死亡。除 2例改行胆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和 1例改行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者经常发作胆管炎症状外 ,其余 2 5例效果优良。结论 要获得CDS好的手术效果 ,除正确掌握CDS的操作技巧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副作用 胆道狭窄 病因 外科 手术
下载PDF
腔内影像学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操作规范
20
作者 张茵 宋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引言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ial calcification,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人群中,有近30%的患者合并有中、重度的钙化[1-2],且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 引言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ial calcification,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人群中,有近30%的患者合并有中、重度的钙化[1-2],且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69岁人群发生率高达80%[3]。CAC尤其是血管内膜的浅层钙化或凸入管腔的钙化结节(calcified nodule,CN),不仅增加器械输送难度,造成球囊与支架扩张困难,而且使远期支架失败的风险增加,包括支架再狭窄与支架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膜 冠状动脉钙化 钙化结节 影像评价 支架狭窄 支架血栓 arteri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