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预防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浩 史大卓 陈可冀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65-567,共3页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其无需开胸而获冠脉血运重建之效,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但其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RS)仍严重影响着PTCA的疗效。尽管冠脉内支架、斑块旋切术以及β射线照射等方法已广泛开展,但结果尚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其无需开胸而获冠脉血运重建之效,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但其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RS)仍严重影响着PTCA的疗效。尽管冠脉内支架、斑块旋切术以及β射线照射等方法已广泛开展,但结果尚不令人满意。如何预防RS已成为当前心脏病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RS的发生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认为其主要始动因素包括球囊扩张对血管壁的直接损伤、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及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等,上述因素可进一步导致某些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狭窄 中药预防 RS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照射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的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洪成 陈绍亮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照射 PTCA术 狭窄 预防
下载PDF
缬沙坦对B2/C型冠状动脉病变置支架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VaI-PREST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剑廷 袁勇 《中国医药导刊》 2002年第2期145-145,共1页
实施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长期(6个月)应用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安慰剂相比对B2/C型病变置支架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支架置入术 术后狭窄 缬沙坦 AT1受体拮抗剂 预防
下载PDF
药物治疗预防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震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5-309,共5页
药物治疗是预防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抗炎症和免疫调节药物、抗增殖药物、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药物、促进损伤血管内膜内皮化的药物等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药物。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预防和防护用药 狭窄
下载PDF
放射疗法在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邢炜 David W.M.Muller 陈传荣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359-361,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预防 放射疗法 PTCA
下载PDF
药物涂层支架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波 杨志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4-506,共3页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与单纯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相比较,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已大大降低,在局限性病变和直径>3.0 mm血管的病变中,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与单纯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相比较,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已大大降低,在局限性病变和直径>3.0 mm血管的病变中,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大约是10%~20%[1],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弥漫性病变或是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则ISR的发生率高达30%~60%[2],所以如何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支架 预防 冠状动脉 狭窄
下载PDF
血管内放射治疗预防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辉 刘金来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1期9-12,30,共5页
为了降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人们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但是术后再狭窄率依然较高,所以人们尝试其他方法以达到此目的。血管内放射治疗就是这些新方法中的一种,近年来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对血... 为了降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人们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但是术后再狭窄率依然较高,所以人们尝试其他方法以达到此目的。血管内放射治疗就是这些新方法中的一种,近年来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对血管内放射治疗抑制再狭窄的机制,放射源的选择,动物和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预防 近距离放射 放射性核素 血管介入术 狭窄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8
作者 姚青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1,共3页
术后靶血管管腔再狭窄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主要并发症 ,如何有效预防再狭窄已成为目前介入心脏医学界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雷帕霉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强调了以支架为平台的给药方式 。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 狭窄 预防
下载PDF
普罗布考预防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春栋 李惠梅 《天津药学》 2009年第5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术后狭窄 普罗布考 预防 临床试验 动物实验 内膜增生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安放支架后再狭窄的治疗和预防
10
作者 黄震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32-435,共4页
冠状动脉内安放支架后再狭窄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过度反应 ,可分为 5种类型。安放支架后再狭窄的治疗可应用球囊扩张、旋切术、旋磨术、切割球囊、再次安放支架和放射治疗。安放支架后再狭窄的预防包括安放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治疗和基因... 冠状动脉内安放支架后再狭窄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过度反应 ,可分为 5种类型。安放支架后再狭窄的治疗可应用球囊扩张、旋切术、旋磨术、切割球囊、再次安放支架和放射治疗。安放支架后再狭窄的预防包括安放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 预防 旋切术 切割球囊 种类 机体
下载PDF
转基因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
11
作者 赵智深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45-347,共3页
作者复习了近年基因治疗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对细胞休眠法、细胞毒法和旁分泌法等
关键词 转基因 预防 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及药物预防
12
作者 伍民生 曾知恒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 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熏要手段.联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应用显著降低rPTCA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然而冠脉介入术后6~9个月RS仍有10%...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 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熏要手段.联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应用显著降低rPTCA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然而冠脉介入术后6~9个月RS仍有1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术 术后狭窄 发生机制 药物预防 影响因素 冠心病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昌慧 蒋锡嘉 +1 位作者 王跃岭 盛利华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1997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体外反搏 预防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狭窄 冠心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预防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进展
14
作者 傅振英 张勤 张向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440-44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Ⅰ型受体拮抗剂 预防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狭窄 冠心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文献 付存玉 +2 位作者 张志刚 杨树国 袁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下简称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脉再狭窄的效果及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脉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将60例PTCA成功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PTCA组,联合组在PTCA基础上置入支架,PTCA组单纯行PTCA。两组均于...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下简称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脉再狭窄的效果及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脉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将60例PTCA成功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PTCA组,联合组在PTCA基础上置入支架,PTCA组单纯行PTCA。两组均于术后1周及6个月分别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试验;术后6个月重复冠脉造影,观察两组冠脉再狭窄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即刻狭窄率低于PTCA组(P<0.01),术后6个月仍有明显差异(P<0.001),术后6个月两组13例冠脉再狭窄者活动平板试验阳性11例,占84.62%。结论冠脉支架置人具有预防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的作用,活动平板试验结合心绞痛复发症状可检出冠脉再狭窄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人术 预防 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32)P放射治疗对预防支架后再狭窄的作用
16
作者 郑衍平 何明利 王东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4-144,共1页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 3 2 P放射治疗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假性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对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 3 0例患者 ,将不同剂量的 3 2 P放射源经 5F管推送入冠状动脉支架术部位。在放射治疗前、结束时和随...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 3 2 P放射治疗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假性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对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 3 0例患者 ,将不同剂量的 3 2 P放射源经 5F管推送入冠状动脉支架术部位。在放射治疗前、结束时和随访 6个月后分别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 0例支架成形术全部成功。全组平均后期管腔缩减径为 (-0 0 3± 0 5 3 )mm ,缩减指数为 -0 0 9± 0 5 1。血管内超声显示 ,放射治疗结束时和随访 6个月后平均内腔面积分别为 (5 5 2± 1 86)mm2 和 (5 61± 1 5 3 )mm2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外弹力膜腔面积分别为 (14 11± 3 86)mm2 和 (14 3 7± 2 44 )mm2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内 3 2 P放射治疗能有效预防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内膜假性增生和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32P放射治疗 预防 狭窄 支架置入术 术后
下载PDF
辛伐他汀预防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23例疗效观察
17
作者 刘玉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术后冠状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辛伐他汀 疗效观察 PTCA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预防 冠心病患者
下载PDF
植入携带有治疗性腺病毒的包裹支架对猪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隐雄 Thomas Johnson +4 位作者 Christian Herdeg Andreas Baumbach Andrew C Newby KarlK Karsch Martin Oberhoff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转送治疗基因到所扩张冠状动扩脉的靶部位的方法,以预防冠状动脉损伤后再狭窄。方法大白猪14只,随机分治疗组(包裹支架)和对照组(非包裹支架),每组7只,治疗组用高分子聚合物phosphorylocholine包裹不锈钢丝的包裹支架,...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转送治疗基因到所扩张冠状动扩脉的靶部位的方法,以预防冠状动脉损伤后再狭窄。方法大白猪14只,随机分治疗组(包裹支架)和对照组(非包裹支架),每组7只,治疗组用高分子聚合物phosphorylocholine包裹不锈钢丝的包裹支架,对照组用非包裹支架,经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RadTIMP-3处理后,植入猪的冠状动脉,4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取新鲜的心脏用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形态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血管腔内径平均值为(2.32±0.185) mm, 而非包裹支架的对照组平均直径为(1.79±0.31) mm,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TiMP-3治疗组冠状动脉内膜的厚度为(0.34±0.17) mm,对照组为(0.81±0.32) mm,显著高于治疗组,P= 0.0059。结论经PC包裹支架输送含有TIMP-3基因的腺病毒到冠状动脉,可有效地抑制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减轻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腺病毒 包裹支架植入 冠状动脉狭窄 预防 血管腔内径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一鸣 潘杰锋 吕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7期283-284,共2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4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观察治疗后...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4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①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治疗后,普通支架再狭窄率14.9%,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率6.4%,总再狭窄率21.3%。试验组加用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后普通支架再狭窄率8.5%,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率2.1%,总再狭窄率10.6%。两组结果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炎性因子IL-6为(10.14±0.21)pg/mL,血浆超敏C-蛋白(6.56±1.14)mg/L;试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IL-6为(6.09±0.13)pg/mL,血浆超敏C-蛋白(4.21±0.48)mg/L。两组相比,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疗效确切,临床再狭窄率明显降低,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预防治疗 冠状动脉支架后狭窄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辉 王艳君 温进坤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0期4124-4125,共2页
普遍认为新生内膜增生是引起再狭窄的主要发生机制,在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过度增殖和大量合成细胞外基质是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左旋精氨酸、壳多糖、卡托普利、光动力学治疗、基因治疗... 普遍认为新生内膜增生是引起再狭窄的主要发生机制,在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过度增殖和大量合成细胞外基质是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左旋精氨酸、壳多糖、卡托普利、光动力学治疗、基因治疗是西医针对内膜增生机制防治再狭窄的措施。认为中医药防治再狭窄是可行的并主要应从几方面着手:走主要针对内膜增生机制防治再狭窄的路;走主要针对血管重构机制防治再狭窄的路;走同时针对内膜增生及血管重构机制防治再狭窄的路;走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的路;走有效部位群有效成分或单体的路;走针灸与缺血预适应结合的路,等等。指出任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高新技术,从中药方剂中将其药效部分、药效成分加以提取、分离、鉴定,并做成相应的现代剂型,实现从中药复方到复方中药的过程均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预防 治疗 冠状动脉成形术 术后狭窄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