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斌 张玉睿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究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给予患者切除球囊血管形成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患者单纯药物涂层球囊进行... 目的探究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给予患者切除球囊血管形成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患者单纯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扩张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的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扩张后即刻,两组患者MLD、直径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MLD(1.89±0.21)mm长于对照组的(1.25±0.36)mm,实验组直径狭窄(31.74±17.65)mm短于对照组的(48.67±21.37)mm,实验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具有良好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改善其临床指标情况,而且有助于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龙宇博 周婷 +6 位作者 潘宏伟 李媛媛 王长录 张宇 胡湖 胡遵 荣晶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4-561,共8页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主干冠状动脉真性分叉冠心病患者211例,分叉病变共计234支。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特征数据、分支保护方式、术后分支TIMI血流等资料,并对术后分支血管进行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测定。PCI术后μQFR<0.8认为分支有灌注障碍,分为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n=51,53支分支病变),另μQFR≥0.8的患者为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n=160,181支分支病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多种临床及解剖学因素对PCI术后分支灌注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PCI术后分支血流分级均为TIMI3级,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53支(22.6%)血管术后分支μQFR为0.70±0.10,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为0.93±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比较,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分支病变长度、分支参考直径、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升高,主支与分支直径比、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术前主支μQF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r=-0.49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788,P<0.001)、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28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r=-0.469,P<0.001)、分支病变长度(r=-0.157,P=0.016)与术后分支μQFR呈显著负相关,分支参考直径(r=0.173,P=0.008)、主支分支直径比(r=0.194,P=0.003)、术后分支开口直径(r=0.328,P<0.001)与术后分支μQFR呈正相关,与临床基线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个因素是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的危险因素: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OR=1.228,95%CI:1.144~1.318,P<0.001),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OR=1.110,95%CI:1.055~1.168,P<0.001),术后主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OR=1.115,95%CI:1.042~1.192,P=0.001),分支病变长度(OR=1.121,95%CI:1.021~1.231,P=0016)。结论:PCI术后分支血流达到TIMI 3级的患者中仍有部分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PCI术后应积极行功能学评估。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术后主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病变长度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后分支灌注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定量血流分数 分支灌注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应用
3
作者 张鹏朝 梅益斌 +1 位作者 陈金笑 李邹鸿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5期361-366,共6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脉造影(CAG)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7月接受IVUS引导行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7例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IVUS组)和行CAG引导双吻挤压支...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脉造影(CAG)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7月接受IVUS引导行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7例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IVUS组)和行CAG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2例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AG组),共计89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介入术(PCI)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单次治疗费用、支架个数、支架长度、支架直径;观察两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个月(T2)的主支、分支病变最小管径(MLD)、狭窄程度及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VUS组的分支血管PCI成功率(97.87%)高于CAG组(85.71%),支架直径[(3.53±0.50)mm]长于CAG组[(2.95±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4、t=6.901,P<0.05)。IVUS组T2时点的主支、分支病变MLD[(2.87±0.54)mm、(2.31±0.24)mm]分别高于CAG组[(2.64±0.45)mm、(2.12±0.19)mm],而主支、分支狭窄程度[(8.90±0.64)%、(8.09±1.33)%]则低于CAG组[(9.27±0.98)%、(8.9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血管PCI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单次治疗费用、支架个数、支架长度和T0、T1时点的主支、分支病变MLD、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US组术后1年的主支和分支靶血管再狭窄、再发心绞痛、靶血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发生率高于CA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引导下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CAG引导相比,有助于选择更合理的支架,提高PCI成功率和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脉造影 双吻挤压支架 复杂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边支扩张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4
作者 杨大为 李晓涛 +4 位作者 黄媛媛 梁春玲 李宁 黄超联 陈晓杰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双支架技术和药物涂层球囊(DCB)边支扩张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中的疗效,探讨DCB在真性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1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 目的通过对比双支架技术和药物涂层球囊(DCB)边支扩张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中的疗效,探讨DCB在真性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1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并将患者分为双支架技术组和DCB边支扩张技术组,对比两组1年临床随访期间靶病变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发生情况。MACE包括术后再发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和再发性心肌梗死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Medina分类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架技术组边支直径明显高于DCB边支扩张技术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以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特征对比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年随访期间,临床结局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倾向评分配比后,两组在临床资料以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特征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1年随访期间,在预期主要研究终点和次要研究终点发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在1年临床随访期间,DCB边支扩张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方面,与双支架技术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许佳预 张博方 陈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36,240,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不良事件[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致死性疾病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血管不良事件 再灌注治疗 血运重建 出院后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6
作者 夏金兰 胡小武 +1 位作者 曾庆宏 李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9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CBL患者,按照患者病变类型分为三个亚组,每组60例,其中亚组一为同时存在主支与分支狭窄,亚组... 目的:探讨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CBL患者,按照患者病变类型分为三个亚组,每组60例,其中亚组一为同时存在主支与分支狭窄,亚组二为仅存在主支狭窄,亚组三为仅存在分支狭窄,同时,三个亚组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架组与药球组,各30例。亚组一支架组采用双支架技术,药球组采用主支支架、分支DCB技术;亚组二支架组主支采用Provisional T技术,药球组采用主支DCB技术;亚组三支架组分支采用单支架精确定位技术,药球组采用分支DCB技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各亚组中支架组与药球组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束时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程度,以及随访结束时晚期管腔丢失(LLL)、再狭窄率,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各组术后即刻、随访结束时MLD均较术前均增加,狭窄程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各亚组中药球组与支架组MLD、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各亚组中药球组MLD均大于支架组,狭窄程度均低于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各亚组中药球组LLL、再狭窄率均低于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中药球组MACE总发生率均低于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在CBL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再狭窄风险,避免再次血运重建,并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最小管腔直径 再狭窄率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基于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和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龙宇博 胡湖 +5 位作者 黄承诚 周婷 刘金武 郑昭芬 荣晶晶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6-1253,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62例患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393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评估指标、冠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指标以及分叉病变中代表分支血流灌注的μQFR等数据资料。393处分叉病变按照8:2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分叉病变中分支灌注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一步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可能存在血流灌注受损(μQFR<0.8)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由这5个变量建立术前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96~0.958),灵敏度为0.864(95%CI:0.818~0.910),特异度为0.850(95%CI:0.780~0.920)。测试集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17~0.976),灵敏度为0.870(95%CI:0.756~0.936),特异度为0.923(95%CI:0.759~0.986)。结论:冠脉分叉病变中分支的血流灌注情况主要与主支和分支的多个解剖学因素相关,其中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存在灌注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所建立的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灌注 基于Murray分叉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瑾 曾玉杰 关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入选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随机)分成造影指导组(n=44)和IVU...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入选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随机)分成造影指导组(n=44)和IVUS指导组(n=46)。造影指导组接受冠状动脉动脉造影确定病变血管,IVUS指导组接受IVUS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ISR)的发生率。MACE事件包括:心绞痛、再次住院、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及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数、支架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指导组支架直径(3.5±0.23)mm大于造影指导组(P<0.05)。IVUS指导组患者术前的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程度(84.9±3.1)%、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73.9±3.2)%大于造影指导组(P<0.05)。IVUS指导组患者主支血管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和分支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造影指导组(P<0.05)。IVUS指导组患者术后1年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造影指导组(P<0.05)。IVUS指导组主支血管再狭窄率低于造影指导组(4.6%vs.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叉病变能提升手术介入治疗效果提升,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疗效 分析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评估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昊 慕朝伟 +6 位作者 朱成刚 尹栋 丰雷 刘帅 赵志勇 张冬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探讨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76例,利用3D-QCA对分...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探讨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76例,利用3D-QCA对分叉角度等分叉病变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以所得血管分叉角度的中位数(49°)作为分界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低角度组(≤49°,n=93)和高角度组(>49°,n=83)。分析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的闭塞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管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结果:在176例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有8例(4.5%)出现分支血管闭塞。分支血管闭塞的发生率在高角度组明显大于低角度组(8.4%vs 1.1%,P=0.019)。随着血管分叉角度逐渐增大,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逐渐增高,第1四分位内为0%,第2四分位内为2.5%,第3四分位内为7.0%,第4四分位内为8.7%(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D-QCA计算所得血管分叉角度大是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5%CI:1.005~1.271,P=0.041)。结论:3D-QCA证实,高血管分叉角度是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血管闭塞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下载PDF
血管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倩倩 张冬 +3 位作者 杨浩瀚 徐晗 尹栋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管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71例接受分叉病变行PCI的患者(1200处分叉病变)。所有分叉角度的中位数为52°,以此为界分为低角度组(587例,...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管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71例接受分叉病变行PCI的患者(1200处分叉病变)。所有分叉角度的中位数为52°,以此为界分为低角度组(587例,600处分叉病变)和高角度组(584例,600处分又病变)两组。分支血管闭塞是指PCI术后分支血流消失或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下降。分析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的闭塞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管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在介入治疗后的影响。结果:入选的1200处分叉病变中,在PCI后共有88例病变出现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为7.33%)。分支血管闭塞在高角度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角度组(10.5%vs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分叉角度大是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1.026,95%可信区间:1.014~1.037,P〈0.01)。结论:血管分叉角度大是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叉角度大的分支血管闭塞风险不能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佳齐 郑宏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拘禁闭陷球囊技术(JB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手术相关指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分支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PCI操作时间和曝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Jailed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节省了手术耗材,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Jailed球囊 血管开口 闭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窦克非 张冬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第5期353-355,共3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常见病变,约占PCI治疗总量的15%~20%[1]。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对术者技术要求高,介入治疗所需时间长,且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分支血管闭塞等导致...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常见病变,约占PCI治疗总量的15%~20%[1]。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对术者技术要求高,介入治疗所需时间长,且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分支血管闭塞等导致严重后果。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约为6%~1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分支血管闭塞 RESOLVE评分系统
下载PDF
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13
作者 刘文杰 刘瑞杰 +4 位作者 梁龙威 蔡振明 陈杰民 兰军 涂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4期7-1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分为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每组130例。单支架组采用单支架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双支架组采用双支架球囊保护... 目的比较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分为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每组130例。单支架组采用单支架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双支架组采用双支架球囊保护策略。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单支架组手术时间(43.64±5.03)min短于双支架组的(49.83±5.37)min,球囊使用数量(3.46±0.31)个、支架植入数量(1.86±0.28)枚及导丝使用数量(2.04±0.41)个少于双支架组的(4.25±0.56)个、(2.35±0.35)枚、(2.35±0.53)个,对比剂用量(151.71±28.18)ml少于双支架组的(175.52±32.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分支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3级比例及血管残余狭窄≥30%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分支血管慢血流、术中分支血管闭塞、术后心肌酶谱增高及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单支架组MACE发生率8.46%与双支架组的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支架与双支架分支球囊保护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效果确切,但与双支架球囊保护策略比较,单支架球囊保护策略能减少支架、球囊、导丝使用及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更短,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单支架 双支架 分支球囊保护策略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柴志强 卢树苹 乔翠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8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5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5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情况,同时依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结果 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为24.21%(23/95);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分叉角度、斑块分布同侧、斑块不规则、主支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分支TIMI血流分级及主支/分支参考血管直径比(MV/SB)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结论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合并分支血管闭塞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高分叉角度、斑块分布同侧、斑块形状不规则、主支和分支TIMI血流分级低及MV/SB大会增加患者发生分支血管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分支血管闭塞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源 张冬 +2 位作者 尹栋 徐波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建立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2-01至2012-07连续7007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筛选,入选以单支架或临时性双支架策略行PCI的分又病变患者1545例(共... 目的:建立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2-01至2012-07连续7007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筛选,入选以单支架或临时性双支架策略行PCI的分又病变患者1545例(共计1601处病变)。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无分支闭塞组(n=1431例)和分支闭塞组(n=114例)。按时间顺序将1601处病变中前1200处作为建模数据集用于构建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和评分系统,将后401处作为验证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建模数据集分析显示,术前主支血管斑块与分支血管位置关系、支架置入前主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等级、术前分叉核直径狭窄程度、术前分叉角度、支架置入前分支直径狭窄程度和术前主支/分支血管直径比是分支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80[95%可信区间(CI):0.75~0.85],Hosmer—Lemeshow法(HL)P=I.00;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0.76(95%CI:0.71~0.82),HLP=0.12。验证数据集检验风险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81(95%CI:0.73~0.89),HLP=0.77;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0.77(95%CI:0.69~0.86),HLP=0.58。建模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患者评分系统积分四分位数划分结果显示评分积分≥10分患者分支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10分以下患者(P〈0.001),术中分支闭塞风险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分系统简便易用,通过定量分析冠脉造影区分出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策略 分支闭塞 风险预测 评分系统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的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13
16
作者 齐疏影 李红 +4 位作者 李响 朱华刚 贾若飞 孟帅 金泽宁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的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的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的患者106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VUS组(52例)及CAG组(54例)。IVUS组患者于PCI术前、术后行IVUS评估,指导手术方式及支架选择,CAG组仅根据CAG结果选择手术方式及支架。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情况(置入支架个数、长度、直径),并记录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支数、置入支架个数、置入支架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US组置入支架直径大于CAG组[(3.14±0.42)mm比(2.87±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 1例(1.9%,为靶血管血运重建);CAG组发生MACE 3例(5.6%,靶血管血运重建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IVUS指导PCI治疗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有助于优化支架置入,改善PCI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影像特点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国庆 姜铁民 +2 位作者 陈少伯 张建起 赵季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检查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10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47例,用IVUS和IVUS-VH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分叉近端、远端以及分叉处的对...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检查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10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47例,用IVUS和IVUS-VH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分叉近端、远端以及分叉处的对侧和内侧斑块负荷及其组成成分。结果冠状动脉分叉处血管对侧壁的斑块负荷百分数为47%±14%,大于内侧壁的35%±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叉血管对侧壁的钙化成分为34%±31%,亦大于内侧的2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分叉对侧低剪切力血管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重,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钙化成分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青远 王新宇 +3 位作者 李征 常尚 张勇 唐小霞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6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 目的研究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主支进行单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患者的分支进行球囊对吻术或简单支架术,而观察组患者行Jailed球囊术。治疗前均已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未应用者给予术前给予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及300~600 mg氯吡格雷或180 mg替格瑞洛顿服。介入治疗后均采用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 qd(替格瑞洛90 mg bid),最少坚持服用1年,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n长期口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术后不良事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参数(PCI操作时间(min)、曝光时间(min)、造影剂用量(m L)、植入DES数量(枚)、手术费用(万)。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参数、术后半年内不良心血事件的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操作时间(57.34±2.5)min、曝光时间(9.58±1.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PCI操作时间(78.21±3.5)min、曝光时间(21.51±2.5)min,观察组造影剂容量(88.11±4.3)m L、置入DES数量(1.6±0.7)枚显著少于对照组造影剂容量(142.5±3.7)m L、置入DES数量(2.0±0.6)枚(P〈0.05)。结论 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操作更加简单,且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iled球囊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血管开口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辅助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双支架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伟 高振华 +7 位作者 王志梅 杨永忠 王泰然 陈树杰 李彦 杨超 宋文奇 张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434-2436,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辅助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双支架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进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双支架治疗的110例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行雷帕霉素药物...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辅助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双支架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进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双支架治疗的110例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双支架治疗,试验组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辅助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主支和分支近端和远端MLD、MLA、RVD、置入支架长度和直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即刻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管内超声辅助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双支架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能够更有效指导支架置入,具有较低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可减少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雷帕霉素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对于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单守杰 陈绍良 +4 位作者 刘志忠 张俊杰 叶飞 林松 田乃亮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对于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DK-Crush系列随机对照研究入选735例原位冠状动脉真性...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对于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DK-Crush系列随机对照研究入选735例原位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植入DES患者,应用倾向评分匹配临床和造影特征,165例IVUS指导和165例冠状动脉造影指导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和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指导组更常见选择双支架策略(P=0.007),IVUS指导组主支血管(MV)和分支血管(SB)的最大支架直径和支架总长度以及分支血管支架个数显著超过常规造影指导组;介入治疗后QCA分析显示,IVUS指导组分支血管参考血管直径(RVD)和即刻获得以及主支血管近端和分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显著超过造影指导组。12个月随访发现两组心脏死亡、靶病变重建(TLR)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IVUS指导组晚期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造影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vs.4.8%,P=0.04;1.8%vs.6.7%,P=0.03)。结论IVUS指导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植入DES可以显著减低晚期支架内血栓和由此引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率而改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洗脱支架 血管内超声 分叉病变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