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脏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梁艳
吴宾宾
王亦岚
《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脏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常规组95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分析患者呼吸配合掌握情...
目的观察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脏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常规组95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分析患者呼吸配合掌握情况、心率控制情况、焦虑情况和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图像重建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配合掌握程度及心率控制程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1~2=27.59,χ_2~2=23.45,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增强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比例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0.01)。结论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心脏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的患者配合度,提高检查图像重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合作
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增强
C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屏气双阈值触发对冠心病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子荣
刘飞
+5 位作者
张祖峰
赵凯跃
唐栋
刘承宏
陈晓飞
丁建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77-1782,共6页
目的探讨屏气双阈值触发对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的冠心病(CHD)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和扫描时间的适宜性的影响。方法将临床拟诊CHD的80例患者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CTA检查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延时14 s后嘱...
目的探讨屏气双阈值触发对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的冠心病(CHD)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和扫描时间的适宜性的影响。方法将临床拟诊CHD的80例患者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CTA检查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延时14 s后嘱患者屏气,监测心脏中心层面的降主动脉手动触发完成CCTA扫描。B组40例,设定屏气阈值和扫描阈值两个触发阈值,监测心脏中心层面的降主动脉,当CT值达到屏气阈值嘱患者屏气;到达扫描阈值触发完成CCTA扫描。通过测量近心端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冠状动脉主干(LMT)CT值,评价CHD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测量右心室(RV)、左心室(LV)、升主动脉(AAo)、降主动脉(DAo)CT值来考虑扫描时间的适宜性。采用双盲法评价患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LMT、前降支、回旋支及RCA)图像质量,记录辐射剂量指标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延时扫描时间比B组更长(6.5 s vs 2.5 s,P<0.0001)。A组RCA的CT值(385±76)HU,LMT的CT值(390±73)HU;B组RCA的CT值(414±43)HU,LMT的值(420±41)HU,经t检验RCA A组及B组CT值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T A组及B组CT值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evene检验RCA A组及B组CT值的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T A组及B组CT值的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RCA的信噪比(SNR)(20.2±5.4),LMT的SNR(20.5±5.8);B组RCA的SNR(21.2±4.6),LMT的SNR(21.5±4.9),经t检验RCA和LMT A组及B组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扫描时间经χ~2检测(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4.49±0.79)分,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4.8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D(5.94±1.98)mSv,B组ED(4.25±1.97)mSv,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屏气双阈值触发方法缩短延时扫描时间,减少CHD患者间CCTA冠状动脉增强差异,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了患者的ED,以精准的扫描时间完成C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气
双阈值触发
冠状动脉增强
320排动态容积CT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不同狭窄程度下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8
3
作者
马欢
冯月
+2 位作者
刘有军
杨吉刚
苏卫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943-947,共5页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构建冠状动脉个性化三维模型,研究不同狭窄程度下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冠状动脉增强扫描(CTA)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构建冠状动脉个性化三维模型,研究不同狭窄程度下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冠状动脉增强扫描(CTA)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的44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共分析133支血管。借助电路分析方法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以心肌灌注显像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比较不同狭窄程度下,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20. 0及Medcalc 18. 0软件进行分析,以心肌灌注显像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比较微循环阻力在缺血组(n=67)及非缺血组(n=66)的差异;分别计算不同狭窄程度下,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结果微循环阻力对25%~70%冠状动脉狭窄时,诊断价值最高。当冠状动脉狭窄25%~70%时,微循环阻力对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为87%~94%,特异性为71%~91%。当冠状动脉狭窄为25%~50%时,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为183. 3;冠状动脉狭窄为50%~70%时,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为137. 9。结论通过构建冠状动脉个性化三维模型、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分析不同狭窄程度下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当冠状动脉存在25%~70%狭窄时,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可为临床精准诊断提供一定意义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
微循环阻力
冠状动脉
狭窄
冠状动脉增强
扫描
心肌灌注显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脏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梁艳
吴宾宾
王亦岚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出处
《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22-224,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脏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常规组95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分析患者呼吸配合掌握情况、心率控制情况、焦虑情况和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图像重建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配合掌握程度及心率控制程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1~2=27.59,χ_2~2=23.45,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增强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比例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0.01)。结论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心脏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的患者配合度,提高检查图像重建质量。
关键词
医护合作
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增强
CT
分类号
R5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屏气双阈值触发对冠心病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子荣
刘飞
张祖峰
赵凯跃
唐栋
刘承宏
陈晓飞
丁建平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出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77-1782,共6页
基金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基金项目(编号:20170533B45)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61123)
文摘
目的探讨屏气双阈值触发对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的冠心病(CHD)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和扫描时间的适宜性的影响。方法将临床拟诊CHD的80例患者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CTA检查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延时14 s后嘱患者屏气,监测心脏中心层面的降主动脉手动触发完成CCTA扫描。B组40例,设定屏气阈值和扫描阈值两个触发阈值,监测心脏中心层面的降主动脉,当CT值达到屏气阈值嘱患者屏气;到达扫描阈值触发完成CCTA扫描。通过测量近心端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冠状动脉主干(LMT)CT值,评价CHD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测量右心室(RV)、左心室(LV)、升主动脉(AAo)、降主动脉(DAo)CT值来考虑扫描时间的适宜性。采用双盲法评价患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LMT、前降支、回旋支及RCA)图像质量,记录辐射剂量指标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延时扫描时间比B组更长(6.5 s vs 2.5 s,P<0.0001)。A组RCA的CT值(385±76)HU,LMT的CT值(390±73)HU;B组RCA的CT值(414±43)HU,LMT的值(420±41)HU,经t检验RCA A组及B组CT值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T A组及B组CT值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evene检验RCA A组及B组CT值的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T A组及B组CT值的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RCA的信噪比(SNR)(20.2±5.4),LMT的SNR(20.5±5.8);B组RCA的SNR(21.2±4.6),LMT的SNR(21.5±4.9),经t检验RCA和LMT A组及B组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扫描时间经χ~2检测(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4.49±0.79)分,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4.8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D(5.94±1.98)mSv,B组ED(4.25±1.97)mSv,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屏气双阈值触发方法缩短延时扫描时间,减少CHD患者间CCTA冠状动脉增强差异,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了患者的ED,以精准的扫描时间完成CCTA检查。
关键词
屏气
双阈值触发
冠状动脉增强
320排动态容积CT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Keywords
Hold breath
Double threshold trigger
Coronary artery enhancement
320-row dynamic volum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分类号
R816.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狭窄程度下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8
3
作者
马欢
冯月
刘有军
杨吉刚
苏卫红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
出处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943-94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1832003,11772016)。
文摘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构建冠状动脉个性化三维模型,研究不同狭窄程度下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冠状动脉增强扫描(CTA)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的44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共分析133支血管。借助电路分析方法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以心肌灌注显像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比较不同狭窄程度下,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20. 0及Medcalc 18. 0软件进行分析,以心肌灌注显像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比较微循环阻力在缺血组(n=67)及非缺血组(n=66)的差异;分别计算不同狭窄程度下,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结果微循环阻力对25%~70%冠状动脉狭窄时,诊断价值最高。当冠状动脉狭窄25%~70%时,微循环阻力对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为87%~94%,特异性为71%~91%。当冠状动脉狭窄为25%~50%时,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为183. 3;冠状动脉狭窄为50%~70%时,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为137. 9。结论通过构建冠状动脉个性化三维模型、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分析不同狭窄程度下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当冠状动脉存在25%~70%狭窄时,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可为临床精准诊断提供一定意义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
微循环阻力
冠状动脉
狭窄
冠状动脉增强
扫描
心肌灌注显像
Keywords
Myocardial ischemia
Coronary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分类号
R54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脏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梁艳
吴宾宾
王亦岚
《健康研究》
CAS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屏气双阈值触发对冠心病患者间冠状动脉增强差异的研究
王子荣
刘飞
张祖峰
赵凯跃
唐栋
刘承宏
陈晓飞
丁建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原文传递
3
不同狭窄程度下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马欢
冯月
刘有军
杨吉刚
苏卫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