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大隐静脉单支桥和序贯桥的血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明岩 高长青 +6 位作者 李伯君 王刚 肖苍松 吴扬 任崇雷 叶卫华 刘国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1-905,共5页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大隐静脉(SV)单支桥和序贯桥的血流情况以及靶血管位置对血流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接受单一OPCAB手术的412例患者的464支SV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支桥206支,双支序贯桥...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大隐静脉(SV)单支桥和序贯桥的血流情况以及靶血管位置对血流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接受单一OPCAB手术的412例患者的464支SV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支桥206支,双支序贯桥241支,三支序贯桥15支。比较SV单支、双支及三支桥的平均血流及搏动指数,以及单支与双支桥在不同靶血管上的血流情况。结果:SV双支和三支序贯桥的血流高于单支桥[分别为(43.4±22.5),(43.7±19.2)和(28.9±18.7)mL/min,P<0.001,P=0.047],双支和三支序贯桥之间无明显差别(P=0.96)。三者之间的搏动指数(PI)值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6±1.2,2.5±1.6,2.8±0.9,P=0.49)。以右冠主干为靶血管的SV单支桥血流高于后降支(P=0.047)和左室后支(P=0.042),收缩期血流时间高于对角支(P=0.003)、钝圆支(P=0.013)和后降支(P=0.002),而PI值低于后降支(P=0.033)和左室后支(P=0.032)。以对角支为靶血管的单支桥血流小于除左室后支外的其他冠状动脉分支(均P<0.05),以后降支-左室后支为靶血管的SV桥收缩期血流量显著低于以后降支-对角支和后降支-钝圆支为靶血管的SV桥。结论:SV双支和三支序贯桥的平均血流约为单支桥的1.5倍,对角支血流小于除左室后支外的其他冠状动脉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量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大权 肖东 +3 位作者 王艳梅 向东明 张成 吴宗舜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组)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改为无创通气;另4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患者(对照...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组)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改为无创通气;另4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患者(对照组)继续维持经口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两组患者进行氧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及完全撤机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总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氧动力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较单纯的有创机械通气具有更安全可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顺行序贯移植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令珂 顾承雄 +2 位作者 张红超 于鲁峰 陈元恒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患者行OPCABG,将桥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后备用,再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最...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患者行OPCABG,将桥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后备用,再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最后进行桥血管与其他靶血管顺行序贯式吻合。结果吻合到左前降支的桥血管:带蒂左乳内动脉57支,桡动脉2支,大隐静脉3支。采用大隐静脉桥血管顺行序贯吻合其他靶血管,3支桥47例,2支桥15例。术后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其余61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经3~36月随访,无新发心绞痛,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顺行序贯移植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心脏停搏的弊端;每完成一个桥血管吻合口,即恢复该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更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吻合
下载PDF
序贯式旁路移植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力 谢宜旭 +1 位作者 常羽 姚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序贯式吻合移植技术。术中采用即时血流测量仪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搭桥8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序贯式吻合移植技术。术中采用即时血流测量仪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搭桥83支,平均3.19支,其中搭4支桥患者5例。术中无中转体外循环,术中测量序贯桥血管主干流量(45.56±9.23)m L/min,搏动指数(PI)3.56±0.66;测量终末桥血管流量(16.15±5.09)m L/min,搏动指数(PI)3.02±0.24。术后随访26例患者1年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患者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较术前均有所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式吻合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序贯性机械通气20例治疗效果观察与护理
5
作者 梁钰 陈玉红 冯萍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0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延迟拔管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CABG后超过8h仍不能拔管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拔除气管内导管,采用无创呼吸机行鼻面罩...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延迟拔管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CABG后超过8h仍不能拔管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拔除气管内导管,采用无创呼吸机行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在达到无创通气标准后仍按常规继续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ICU期间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BG后延迟拔管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有创-无创性机械通气 护理
下载PDF
大隐静脉序贯桥+乳内动脉单支桥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昌学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545-547,共3页
目的总结大隐静脉序贯桥+乳内动脉单支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手术要点,探讨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4月至2018年2月共完成大隐静脉序贯桥+乳内动脉单支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53例,... 目的总结大隐静脉序贯桥+乳内动脉单支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手术要点,探讨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4月至2018年2月共完成大隐静脉序贯桥+乳内动脉单支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53例,男38例,女15例。所有病例均心脏跳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先行带蒂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端侧吻合,再以大隐静脉为移植材料完成升主动脉与冠状动脉靶血管的序贯吻合。结果本组5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无术后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生。1年后随访,桥血管及吻合口通畅率满意。结论大隐静脉序贯桥+乳内动脉单支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临床效果满意,术中桥血管流量快,远期桥血管及吻合口通畅率高;手术时间短,对升主动脉损伤小,是一种快捷、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大隐静脉
下载PDF
序贯吻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葛孝忠 吕剑剑 +7 位作者 陈业庭 叶文辉 朱青松 陆小河 王恩旺 章焱周 庞勃 陈广靖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序贯吻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患者中4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序贯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序贯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基本顺利,无序贯桥血管不通畅情况,未发... 目的探讨序贯吻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患者中4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序贯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序贯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基本顺利,无序贯桥血管不通畅情况,未发生围术期心梗,死亡1例(3.3/%),胸部切口愈合不佳1例,胸部切口感染1例,电解质严重紊乱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术后近期随访除死亡1例外,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而无明显不适。结论序贯吻合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更加有效和简单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吻合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序贯和单支吻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永兴 刘宝堂 侯文明 《心脏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34-536,542,共4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临床症状。序贯吻合和单支吻合是CABG两种不同桥血管吻合方式,早期大部分研究发现序贯桥较单支桥具有更好的远期通畅率。但早期研究多局限国外临床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临床症状。序贯吻合和单支吻合是CABG两种不同桥血管吻合方式,早期大部分研究发现序贯桥较单支桥具有更好的远期通畅率。但早期研究多局限国外临床资料,且以体外循环下实施为主。对于非体外循环下CABG和国内实际情况,缺乏有力的说服力。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就序贯和单支吻合的应用及两者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吻合 通畅性 综述
下载PDF
大隐静脉顺行序贯式吻合法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桂林 屈正 +3 位作者 刘晓峥 韩辉 李延培 王彦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 评价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大隐静脉顺行序贯式吻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乳内动脉搭桥至前降支,其余各支靶血管以大隐静脉行序贯式搭桥,序贯... 目的 评价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大隐静脉顺行序贯式吻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乳内动脉搭桥至前降支,其余各支靶血管以大隐静脉行序贯式搭桥,序贯吻合顺序原则上依次为对角支、回旋支(钝缘支)、左室后支、后降支.结果 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桥血管吻合数目共296个,平均(3.95±0.55)个/例.全组患者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迟发性心包填塞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均治愈.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采用"顺行序贯式吻合技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减少主动脉吻合口,节约桥血管长度,并可最快恢复心脏供血,是一种快捷、安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No-Touch桥静脉单支序贯与多支端侧吻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10
作者 庄严 魏一鸣 +2 位作者 谢勇 李冬梅 李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通过多项指标对比利用No-Touch(不接触)技术获取的桥静脉与冠状动脉靶血管进行单支序贯与多支端侧吻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进行CABG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通过多项指标对比利用No-Touch(不接触)技术获取的桥静脉与冠状动脉靶血管进行单支序贯与多支端侧吻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进行CABG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应用No-Touch技术获取桥静脉,并将多支桥静脉端侧吻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单支桥静脉血管序贯式吻合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返回监护室1小时内(T_(1))及术后第1日(T2),观察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时,两组的cTnI、CKMB、NT-proBNP水平相近。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2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ABG中,应用No-Touch技术获取的单支桥静脉血管行序贯式吻合是安全有效的,患者的近期疗效良好,其效果优于多支桥静脉端侧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ouch 桥静脉 单支吻合 多支端侧吻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顺行与逆行序贯吻合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一君 杨鹏杰 +1 位作者 陈志强 刘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桥血管不同序贯吻合顺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的早期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12例初次行OPCABG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顺行序贯组和逆... 目的探讨静脉桥血管不同序贯吻合顺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的早期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12例初次行OPCABG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顺行序贯组和逆行序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等方面,顺行序贯组与逆行序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4.02±O.47)h比(4.32±0.36)h、(492.31±152.84)ml比(597.06±169.99)ml、(13.94±6.21)h比(17.76±4.21)h、(35.54±6.86)h比(41.48±4.83)h。顺行序贯组患者术后24h、48hcTnI水平较逆行序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序贯技术为进行OPCABG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吻合方法。顺行序贯吻合技术在减少患者围术期手术风险方面更胜一筹,远期效果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 逆行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肌钙蛋白
下载PDF
内窥镜下采集大隐静脉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序贯桥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波 顾承雄 +8 位作者 李海涛 杨俊峰 韦华 李京倖 刘锐 黄信生 宋伟 李晖 李琴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采集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序贯桥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并完成随访的2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大隐静脉取材方式将患者分为内窥镜静脉采集(EVH)组85例和开...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采集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序贯桥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并完成随访的2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大隐静脉取材方式将患者分为内窥镜静脉采集(EVH)组85例和开放静脉采集(OVH)组156例,比较2组术后1年时下肢水肿范围、患者满意程度评分、临床预后(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再血管化)、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2组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陈旧心肌梗死、高血压、左主干病变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VH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比例高于O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H组比较,EVH组序贯桥血管支数、序贯桥主干流量、主干搏动指数、每支桥血管流量和每支桥搏动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手术下肢水肿比例和程度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2组术后1年新发心肌梗死、再血管化及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中采取EVH采集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能有效降低下肢水肿,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并不影响序贯静脉桥1年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下血管采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吻合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序贯吻合法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威 凌云鹏 +1 位作者 陈生龙 陈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3-676,共4页
目的观察序贯吻合法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195例吻合桥血管为3根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吻合组114例,序贯吻合组81例,比较2组术后围... 目的观察序贯吻合法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195例吻合桥血管为3根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吻合组114例,序贯吻合组81例,比较2组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术后肾功能衰竭、术后脑卒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住院死亡及术后4-6 h、12-18 h和24-48 h血清c TnⅠ值。结果常规吻合组术后围术期心梗发生率为3.5%(4/114),与序贯吻合组2.5%(2/8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常规吻合组术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6%(3/114),与序贯吻合组2.5%(2/8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常规吻合组术后脑卒中发生率为0.9%(1/114),与序贯吻合组1.2%(1/8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1.000)。常规吻合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中位数为18 h(4-408 h),与序贯吻合组16 h(6-344 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443,P=0.658)。常规吻合组术后ICU滞留时间中位数45h(16-883 h),与序贯吻合组44 h(14-535 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758,P=0.449)。常规吻合组住院死亡率为0.9%(1/114),与序贯吻合组2.5%(2/8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90,P=0.764)。常规吻合组术后4-6 h c TnⅠ值中位数为0.455(0.234-0.974),与序贯吻合组中位数0.549(0.292-1.06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1.287,P=0.198);术后12-18 h c TnⅠ值中位数为0.548(0.291-1.163),与序贯吻合组0.590(0.319-1.13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084,P=0.933);术后24-48 h c TnⅠ值中位数为0.561(0.216-1.145),与序贯吻合组0.500(0.221-0.95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511,P=0.609)。结论 OPCAB中应用序贯吻合法安全有效。不同的吻合方法对于OPCAB术后早期结果无明显影响,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肌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吴留广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n=60,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n=60,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与对照组(n=60,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两组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的吻合口、桥血管通畅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更佳,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吻合口、桥血管通畅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非体外循环 旁路移植技术 内膜剥脱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田小丰 方良伟 +2 位作者 卞钧 贡力 王亚勤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659-661,共3页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结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5例临床资料。应用体外循环9例,非体外循环36例。总搭桥144支,平均搭桥3.2支,其中双乳内动脉搭桥2例、左乳内动脉搭桥38例、"Y"...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结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5例临床资料。应用体外循环9例,非体外循环36例。总搭桥144支,平均搭桥3.2支,其中双乳内动脉搭桥2例、左乳内动脉搭桥38例、"Y"型桥8例、序贯搭桥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结论合理的选择患者和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围术期治疗是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保证安全和疗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Y”型桥 搭桥
下载PDF
不同吻合技术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吻合口通畅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平海 葛建军 +5 位作者 臧国辉 陈斌 姚杰 王海兵 章文光 余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4-1316,共3页
回顾性分析12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临床资料,单支桥50例,序贯桥76例,比较OPCAB单支桥与序贯桥吻合口通畅情况,评价序贯吻合技术在OPCAB的应用效果。序贯桥近端血流速度及总吻合口通畅率均高于单支桥(P<0.05);... 回顾性分析12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临床资料,单支桥50例,序贯桥76例,比较OPCAB单支桥与序贯桥吻合口通畅情况,评价序贯吻合技术在OPCAB的应用效果。序贯桥近端血流速度及总吻合口通畅率均高于单支桥(P<0.05);序贯桥中间吻合口通畅率高于序贯桥远端吻合口及单支桥远端吻合口(P<0.05);单支桥与序贯桥吻合口通畅率在不同冠脉系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PCAB应用大隐静脉行序贯桥较单支桥有更好的通畅率,序贯吻合尽量将条件好的靶血管安排在桥最远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技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通畅率
下载PDF
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内膜剥脱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剑锋 邬祎程 +5 位作者 王哲 刘俊 朱丹 周健 赵强 陈安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吻合采用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并同期行内膜剥脱完善再血管化治疗。分... 目的:回顾性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吻合采用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并同期行内膜剥脱完善再血管化治疗。分析所有病例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中期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冠状动脉CTA评价桥血管及吻合口的通畅程度。结果:52例病例共接受移植物82支,平均搭桥(1.6±1.2)支。同期共行内膜剥脱61次,平均内膜剥脱(1.1±0.2)次/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5.8%),心肌梗死3例(5.8%)。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累计发生死亡6例(11.5%),心肌梗死5例(9.6%),再次血运重建4例(7.7%)。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提示所有吻合口通畅率为93.5%,内膜剥脱后吻合口通畅率略低于未接受内膜剥脱的吻合口(80.6%vs.98.9%,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可安全、有效地实现冠状动脉完全再血管化,近中期效果满意,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旁路 内膜剥脱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技术改进──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式”吻合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辉 温昭科 +3 位作者 李香伟 莫安胜 龙小毛 周一凡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贳式”吻合技术住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56例患者行OPCABG术中采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贳式”吻合技术住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56例患者行OPCABG术中采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式”吻合术:先行带蒂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若使用游离桥血管则先与升主动脉吻合,再与左前降支吻合。然后用大隐静脉或桡动脉进行“序贯式”吻合搭桥。结果与左前降支吻合的桥血管:带蒂左乳内动脉49支,游离左乳内动脉1支,桡动脉4支,大隐静脉2支。采用大隐静脉进行“序贯式”吻合:4个吻合口(包括近端吻合口)32例,3个吻合口15例。桡动脉进行“序贯式”吻合:4个吻合口2例,3个吻合口7冽。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单桥5支。总搭桥207支,平均3.7支/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塞。54例随访2~70个月,无新发心绞痛,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式”吻合技术,可使OPCABG更简便、安全、有效,更有益于多支病变患者,尤其是急危重症的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外科 吻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大隐静脉序贯桥行冠状动脉螺旋CT的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桂林 屈正 +4 位作者 石秋林 刘晓峥 韩辉 李延培 王彦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大隐静脉序贯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以大隐静脉序贯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45~69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急性...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大隐静脉序贯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以大隐静脉序贯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45~69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于术后2年行冠状动脉螺旋CT随访.结果 37例患者中35例全部血管桥均通畅;有2例患者乳内动脉桥路通畅,大隐静脉血管桥闭塞,未予介入或手术干预.结论 大隐静脉序贯桥中期随访通畅率良好,虽有“一闭俱闭”的风险,但大多数患者不会导致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序贯桥与单支桥中期通畅率的比较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明岩 高长青 +5 位作者 王刚 肖苍松 吴扬 叶卫华 赵涛 刘国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大隐静脉序贯桥与单支桥的中期通畅率,评价序贯吻合技术在OPCAB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9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大隐静脉序贯桥和单支桥行O...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大隐静脉序贯桥与单支桥的中期通畅率,评价序贯吻合技术在OPCAB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9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大隐静脉序贯桥和单支桥行OPCAB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1例,女97例;年龄53~82岁(63.6±10.3岁)。患者于术后3个月~5年(19.8±23.6个月)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检查,共有448支大隐静脉桥上的714个远端吻合口接受评估,分别比较血管桥血流、血管桥及吻合口的通畅率,并分析不同位置对吻合口通畅率的影响。结果大隐静脉双支序贯桥(37.11±16.70ml/min vs.25.15±14.24ml/min,P=0.042)和3支序贯桥(37.56±19.58ml/min vs.25.15±14.24ml/min,P=0.048)的近段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单支桥。序贯桥总吻合口通畅率高于单支桥(95.1%vs.90.1%,P=0.013)。序贯桥中间吻合口通畅率分别高于序贯桥远端吻合口(97.0%vs.93.1%,P=0.002)和单支桥远端吻合口(97.0%vs.90.1%,P=0.041)。序贯桥远端吻合口通畅率与单支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3);不同吻合方式下各冠状动脉系统(左前降支系统、右冠状动脉系统和回旋支系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贯桥吻合口在右冠状动脉系统的通畅率高于单支桥吻合口(P=0.008)。结论 OPCAB术后大隐静脉序贯桥的中期通畅率较单支桥更满意,序贯吻合时应尽量选择条件较好的靶血管作为序贯桥的最远端血管,条件较差的血管放在序贯桥的中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单支桥 通畅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