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干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滢如 王震 +4 位作者 王咏 陈文静 袁杰 杜昌鹏 程艳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6期590-593,共4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西医多以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抗缺血、降脂等药物治疗,而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在该类患者中亦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中药多靶点、多通路改善INOCA患者CMD的...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西医多以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抗缺血、降脂等药物治疗,而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在该类患者中亦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中药多靶点、多通路改善INOCA患者CM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INOC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下载PDF
体外反搏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运动耐力的影响
2
作者 张瑞凡 丁钰轩 +1 位作者 王露利 王瑞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反搏(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CM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CP+... 目的分析体外反搏(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CM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CP+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流与环运动速度比、每搏输出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小板黏附率、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基础肱动脉内径、基础血流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6个月后,研究组的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CMVD的临床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心功能、血液流动力学以及血清学指标,提高运动耐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体外反搏 尼可地尔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明亮 王泊然 +1 位作者 惠慧 郑晓群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99-703,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复杂的组成部分,随着基础研究及诊断技术的发展,该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现就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最新观点做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识别和管理。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 内皮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阿卜杜休库尔·玉素甫 张臻(综述) 邹建洲(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8-382,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一种在无阻塞性冠心病的情况下出现心绞痛、心电图为缺血性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表现为结构性、功能性改变以及血管外的改变。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无创手段和带有传感器的血管导管...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一种在无阻塞性冠心病的情况下出现心绞痛、心电图为缺血性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表现为结构性、功能性改变以及血管外的改变。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无创手段和带有传感器的血管导管等有创手段评估及诊断CMD。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高血压、蛋白尿、尿毒症毒素、贫血、矿物质代谢障碍和慢性炎症状态通过一系列特殊机制导致冠状动脉微血管不良重塑与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引起C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病理生理 诊断
下载PDF
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对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宙 刘杨 +3 位作者 王震 王咏 张娟 杨传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伴有缺血的INOCA患者81例。CMVD定义为IMR≥25。据此患者分为非CMVD组(n=40)和CMVD组(n=41)。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与IMR的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估SDNN、LF/HF、SDNN联合LF/HF对CMVD的预测价值。结果:CMVD患者占51%(41/81)。CMVD组中女性患者较多,且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有缺血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CMVD组(P均<0.05)。CMVD组SDNN低于非CMVD组[(101.15±24.53)mm vs.(133.78±29.68)mm,P<0.01],而LF/HF(2.52±1.22 vs.2.00±0.93,P=0.03)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8.5,P=0.002)、吸烟(OR=7.5,P=0.007)以及SDNN<100 ms(OR=4.6,P=0.018)均是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SDNN=99.5 ms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INOCA患者的CMVD(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7.5%)。结论:SDNN<100 ms是INOCA患者存在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CMVD是引起INOCA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INOCA患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变异性 微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阳微阴弦”理论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方芳 樊光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4期3215-3216,3232,共3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心脏X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和缓慢血流等微循环病变的共同发病机制。基于仲景"阳微阴弦"理论,着重探讨温阳通脉、从痹论治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或痉挛的客观基础。提出&...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心脏X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和缓慢血流等微循环病变的共同发病机制。基于仲景"阳微阴弦"理论,着重探讨温阳通脉、从痹论治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或痉挛的客观基础。提出"心脉痹阻"是CMD的基本病机,"胸阳不振"则是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从CMD的发病机制入手,通过阐明"阳微阴弦"对CMD的论治意义,旨在为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微血管环障碍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阳微阴弦 温阳 胸痹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秋愿 邹亚男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期40-44,共5页
临床上发现10%~30%的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时常没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现认为此类现象是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且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 临床上发现10%~30%的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时常没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现认为此类现象是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且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视,逐渐发现了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多种发病机制,也提出了多样性的评估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手段,现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循证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与自主神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段首鹏 江洪 余锂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495-498,共4页
随着检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于自主神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导致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现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 随着检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于自主神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导致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现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与自主神经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循证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治疗新进展
9
作者 于筱斋 高艳香 +3 位作者 郭紫玉 陈西霞 叶子翔 郑金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85-388,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是指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肌灌注量减少,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在中国,CMVD治疗多为经验性的,有6.3%的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患者获得正确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是指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肌灌注量减少,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在中国,CMVD治疗多为经验性的,有6.3%的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患者获得正确治疗。近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研究增多,发现一些药物对其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现就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康利锐 袁晶晶 +3 位作者 阿那日 刘洋 宋丽芸 王晔玲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5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主因胸闷、胸痛症状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诊断为INOCA的患者进行心肌声...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主因胸闷、胸痛症状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诊断为INOCA的患者进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通过定量测定冠脉血流储备(CFR)评价其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将60例CFR<2即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给予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微循环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冠脉微循环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INOCA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为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改善INOCA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功能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脉血流储备
下载PDF
心脏MR灌注成像在非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帆 蒋宇婷 +1 位作者 李春平 李睿(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9-574,共6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是指冠状动脉微循环系统结构、功能或血管外发生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常见的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等多种非缺血性心肌病均可发生CMVD,是疾病发...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是指冠状动脉微循环系统结构、功能或血管外发生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常见的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等多种非缺血性心肌病均可发生CMVD,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脏MR(CMR)灌注成像无创、无辐射,能准确定性、定量评估CMVD。就CMR成像在常见非缺血性心肌病CMVD中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非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无创性定量评估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于海源 杜国庆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0期1998-2003,共6页
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与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程度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恰当的术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创性定量评估可以准确评估CMD,但其为有创检查,专业性... 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与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程度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恰当的术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创性定量评估可以准确评估CMD,但其为有创检查,专业性强且操作复杂,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检测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而无创性定量评估心肌缺血能客观、准确地早期诊断和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且可以结合其他临床数据,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和优化个体化治疗评估。未来,可将无创性定量评估心肌缺血研究与机器学习相结合,以有利于临床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无创 定量评估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冠心病诊治领域的黑洞?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进宇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5期461-466,471,共7页
冠状动脉(下称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指影响冠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一组疾病群,广泛存在于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并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由于CMD疾病表现的复杂性、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冠脉微循环的肉眼不可见性,阻碍... 冠状动脉(下称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指影响冠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一组疾病群,广泛存在于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并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由于CMD疾病表现的复杂性、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冠脉微循环的肉眼不可见性,阻碍了CMD诊治的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CMD的病理生理学、临床分型和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微血管心绞痛 冠脉血流储备 微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诊疗进展
14
作者 郭俊林 文俊杰 +1 位作者 顾永林 张立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1期1329-1333,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潜在机制,其在有缺血症状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的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有关。通过提高对CMD生理和病理机制的认识,可运用无创...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潜在机制,其在有缺血症状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的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有关。通过提高对CMD生理和病理机制的认识,可运用无创冠状动脉功能测试或侵入性冠状动脉功能测试识别相应患者并进行干预,现有的治疗措施主要改善症状和心肌血流。未来通过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疗策略,从而为女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功能测试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法舒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李梦洁 解婷婷 +1 位作者 王雯 杨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VD)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MVD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VD)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MVD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微循环功能[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冠脉血流储备(CFR)]、心功能[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率(SDNN)]及血管内皮功能[P选择素(P-selectin)、红细胞沉降率(ESR)和内皮素-1(ET-1)],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IMR降低,CFR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IMR为18.94±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8±2.16,CFR为2.89±0.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8±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CO、LVEF和SDNN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CO、LVEF和SDNN分别为(5.41±0.49)L/min、(55.47±3.64)%和(105.27±5.47)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0.42)L/min、(51.68±3.57)%和(99.86±5.3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P-selectin、ESR和ET-1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P-selectin、ESR和ET-1分别为(18.34±1.77)ng/mL、(15.03±1.64)mm/h和(75.25±10.76)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3±1.86)ng/mL、(16.78±1.77)mm/h和(87.19±11.0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45%,略高于对照组的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法舒地尔能明显改善CMVD患者冠脉微循环,提升心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麝香保心丸 法舒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心磁图特征性改变2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舒雯 张欢 +3 位作者 刘琳祺 周墅 宋现涛 屠琛琛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第7期740-744,共5页
目前尚缺少省时、经济、敏感度高的辅助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无创检查手段。该文介绍了两例CMD患者,均有典型的胸痛病史,一例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除外了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一例通过有创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二者... 目前尚缺少省时、经济、敏感度高的辅助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无创检查手段。该文介绍了两例CMD患者,均有典型的胸痛病史,一例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除外了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一例通过有创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二者心磁图均表现出TT段的多极化现象或极点分布异常,T波顶峰磁场角度大幅度偏转,提示有明显的心肌缺血。二者分别通过腺苷负荷灌注心脏磁共振成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和微循环阻力指数确诊为CMD。提示心磁图或可用于辅助诊断C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磁图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
17
作者 王澳龙 卫靖靖 +3 位作者 于瑞 彭广操 李兴渊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密切相关。目前已提出很多诊疗策略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但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疗效。概述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陈李容 叶兴伟 +2 位作者 陈佳 肖骅 陆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142例...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片5 mg,每日3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储备,运动负荷心电图变化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5个维度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储备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AS、AF、TS、DP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L、AS、D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T段最大压低幅度较治疗前降低,ST段压低最大幅度时间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T段压低最大幅度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在尼可地尔治疗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微循环障碍 麝香保心丸 冠状动脉 血流储备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朱春临 高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9,共7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和代谢综合征(MetS)因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CM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潜在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et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CMD和...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和代谢综合征(MetS)因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CM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潜在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et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CMD和MetS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了解两种疾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二者的发展历程、MetS各组分与CMD之间的关系、疾病诊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代谢综合征 综述 述评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与防治
20
作者 朱春临 苗丽娜 +1 位作者 魏康康 高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络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究CMD的病机与防治。从“络病”视角分析CMD发...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络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究CMD的病机与防治。从“络病”视角分析CMD发病机制可归结于气虚络瘀、痰瘀阻络和瘀毒内蕴,其中以气虚为本,瘀、痰、毒为标,瘀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上应以补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重视通补结合。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可以提供个性化和科学的诊疗方案,有望改善CMD最终的防治效果,以期为CM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络病理论 中医 病机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