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2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春临 高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9,共7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和代谢综合征(MetS)因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CM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潜在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et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CMD和...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和代谢综合征(MetS)因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CM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潜在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et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CMD和MetS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了解两种疾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二者的发展历程、MetS各组分与CMD之间的关系、疾病诊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代谢综合征 综述 述评
下载PDF
中药干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滢如 王震 +4 位作者 王咏 陈文静 袁杰 杜昌鹏 程艳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6期590-593,共4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西医多以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抗缺血、降脂等药物治疗,而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在该类患者中亦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中药多靶点、多通路改善INOCA患者CMD的...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西医多以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抗缺血、降脂等药物治疗,而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在该类患者中亦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中药多靶点、多通路改善INOCA患者CM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INOC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佳敏 刘晓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8期165-170,共6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冠状小动脉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肌缺血临床综合征。存在CMD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心肌灌注成像是评价心肌...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冠状小动脉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肌缺血临床综合征。存在CMD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心肌灌注成像是评价心肌微循环和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及不良事件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经胸多普勒超声等方法,这些方法评估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组学也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综述不同影像学技术在CMD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不同作用,并展望影像组学在CMD评估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CMD诊断策略,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肌灌注 无创诊断
下载PDF
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诊疗进展
4
作者 郭俊林 文俊杰 +1 位作者 顾永林 张立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1期1329-1333,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潜在机制,其在有缺血症状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的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有关。通过提高对CMD生理和病理机制的认识,可运用无创...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潜在机制,其在有缺血症状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的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有关。通过提高对CMD生理和病理机制的认识,可运用无创冠状动脉功能测试或侵入性冠状动脉功能测试识别相应患者并进行干预,现有的治疗措施主要改善症状和心肌血流。未来通过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疗策略,从而为女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功能测试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心脏康复行为管理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苏宇虹 黄沂 +1 位作者 梁燕燕 陈启娟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0期3658-3661,共4页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的概念及健康行为方式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高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期的健康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健康行为 心脏康复 研究进展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澳龙 卫靖靖 +3 位作者 于瑞 彭广操 李兴渊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密切相关。目前已提出很多诊疗策略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但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疗效。概述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李容 叶兴伟 +2 位作者 陈佳 肖骅 陆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142例...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片5 mg,每日3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储备,运动负荷心电图变化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5个维度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储备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AS、AF、TS、DP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L、AS、D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T段最大压低幅度较治疗前降低,ST段压低最大幅度时间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T段压低最大幅度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在尼可地尔治疗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微循环障碍 麝香保心丸 冠状动脉 血流储备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侵入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依珂 高艳香 +2 位作者 李青 郭紫玉 郑金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梗阻和/或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长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此外,在肥厚型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中,亦可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存...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梗阻和/或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长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此外,在肥厚型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中,亦可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存在。因此,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评估十分重要,其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目前,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技术众多,新的检测技术也不断出现。相比非侵入性技术,侵入性检测方法可提供更加及时和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微循环 侵入性检查方法
下载PDF
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中医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近十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心怡 王子涵 +4 位作者 陆美杉 李彦丕 李琳 黄力 鹿小燕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简称“冠心病”)作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诱导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疾病因素,已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形成的主要病理过程,与自主神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简称“冠心病”)作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诱导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疾病因素,已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有效防治冠心病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形成的主要病理过程,与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失衡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作为检测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常用指标,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中。心率变异性的降低常用于预测全因死亡和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中医药被报道可有效并特异性地改善心率变异性。本文概括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的相互关系,综述近年来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中医药干预冠心病临床效果,以期为冠心病相关的中医药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心率变异性 中医药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明亮 王泊然 +1 位作者 惠慧 郑晓群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99-703,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复杂的组成部分,随着基础研究及诊断技术的发展,该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现就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最新观点做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识别和管理。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 内皮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早期临床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莉 吴春苑 +3 位作者 匡龙 宋佳贤 任骋 徐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44,50,共7页
目的 探讨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失访10例,图... 目的 探讨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失访10例,图像质量差筛除4例),最终纳入76例。术后48 h,患者接受左室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检测。将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情况分为非CMD组(n=53)及CMD组(n=23)。分析比较2组临床数据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MD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76例患者中,发生CMD 23例(30.26%)。CMD组的LVGLS、GRACE评分高于非C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GLS、GRACE评分是急诊PCI术后AMI患者发生CMD的独立预测因子。LVGLS预测CM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69~0.948)。LVGLS联合GRACE评分预测CM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15~0.967)。结论 LVGLS是早期评估急诊PCI术后AMI患者CM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协同GRACE评分可以提高预测CMD发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心肌声学造影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贾红薇 邢政 +5 位作者 董玉洁 单立 刘艳杰 王晶 益嘉欣 杨林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运动康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恢复行之有效的方法。早期运动康复应该基于个体的特殊状况,有层次有逻辑设计并推进活动方案,降低因急性心肌梗死而造成的死亡率,规避其他症状并发,压缩患者的治疗康复周期,优化患者... 运动康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恢复行之有效的方法。早期运动康复应该基于个体的特殊状况,有层次有逻辑设计并推进活动方案,降低因急性心肌梗死而造成的死亡率,规避其他症状并发,压缩患者的治疗康复周期,优化患者的运动耐量与生活水平。本研究针对运动康复疗法在国内外的发展、研究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展望进行综述,旨在为制定更完善的PCI术后运动康复方案提高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运动康复 研究进展 八段锦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13
作者 李新健 王贵松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78-781,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血流灌注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微循环阻力指数是评价微血管功能的金标准。随着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方法无需使用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并且与基于...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血流灌注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微循环阻力指数是评价微血管功能的金标准。随着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方法无需使用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并且与基于压力导丝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目前已在心肌梗死、慢性冠脉综合征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中得到应用。现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应用与进展
14
作者 任凌彤 艾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随着对冠状动脉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等具有重要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无法直接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冠状动脉微血管,... 随着对冠状动脉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等具有重要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无法直接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冠状动脉微血管,目前临床上出现了一些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指标,其中微循环阻力指数被广泛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测定技术准确、安全、简单易行,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就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建立、发展、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心血管影像衍生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楚捷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0-984,共5页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是冠脉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病理生理研究依赖于微循环状态的准确评估。基于导丝的传统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已有多年历史,但因操作复杂、耗时长、费用高等原因未能...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是冠脉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病理生理研究依赖于微循环状态的准确评估。基于导丝的传统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已有多年历史,但因操作复杂、耗时长、费用高等原因未能广泛用于临床。基于心血管影像、通过血液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的新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有望更为简便、高效地评估冠脉微循环的生理学状态,其准确度及临床应用价值尚待验证。本文就心血管影像衍生的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 微循环阻力指数 计算冠状动脉生理学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疗进展
16
作者 周清龙 高健 王福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29-33,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特殊类型,它是导致人们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高,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CMD的诊断方法大多数存在明显缺陷,因此在临床中容易出现误诊...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特殊类型,它是导致人们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高,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CMD的诊断方法大多数存在明显缺陷,因此在临床中容易出现误诊。目前,西医学界尚未确立CMD的确切治疗方案,临床上常常只能采用基于经验的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患者疗效未达到预期水平,但近年来中医治疗方式在该病治疗上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旨在全面评述CMD的诊断技术及中西医治疗进展,以期为探索更有效的诊疗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阿卜杜休库尔·玉素甫 张臻(综述) 邹建洲(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8-382,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一种在无阻塞性冠心病的情况下出现心绞痛、心电图为缺血性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表现为结构性、功能性改变以及血管外的改变。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无创手段和带有传感器的血管导管...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一种在无阻塞性冠心病的情况下出现心绞痛、心电图为缺血性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表现为结构性、功能性改变以及血管外的改变。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无创手段和带有传感器的血管导管等有创手段评估及诊断CMD。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高血压、蛋白尿、尿毒症毒素、贫血、矿物质代谢障碍和慢性炎症状态通过一系列特殊机制导致冠状动脉微血管不良重塑与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引起C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病理生理 诊断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瑞彤 应达时 +2 位作者 华霜 高峰 齐锋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58-61,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引起严重后果,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在冠心病的研究与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病因病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随着对该病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引起严重后果,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在冠心病的研究与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病因病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随着对该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我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治疗
下载PDF
丹参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元 陈会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4-6,共3页
随着对冠状动脉疾病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诊治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常规西药治疗没有特异性疗效,但传统中药在这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特别是有活血祛瘀功效的中药丹参具有舒张冠状动脉微血管,介导氧化... 随着对冠状动脉疾病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诊治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常规西药治疗没有特异性疗效,但传统中药在这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特别是有活血祛瘀功效的中药丹参具有舒张冠状动脉微血管,介导氧化应激的药理机制,抗炎症损伤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离子通道,促冠状动脉微血管生成的作用。因此本综述致力于研究丹参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今后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丹参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微循环障碍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玉兰 黄方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51-1255,共5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实现心肌组织的再灌注。但同时会造成微循环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微循环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实现心肌组织的再灌注。但同时会造成微循环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方式及预测评估指标进行综述,阐释临床对介入术后微循环障碍的认识及治疗进展,为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微循环障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