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成效
1
作者 尤甜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75-0178,共4页
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成效。方法 抽取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30例患儿,根据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成效。方法 抽取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30例患儿,根据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降低临床病情的发展,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改变 临床护理路径 生活质量 护理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方爱玉 林世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15期77-79,83,共4页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诊的64例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退热时间、...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诊的64例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炎症因子白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护理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开展集束化护理服务能缩短患儿退热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儿家长依从性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促进患儿疾病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小儿川崎病 冠状动脉改变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韩佩荣 刘文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分为观察组(48例),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分为观察组(48例),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分为对照组(32例)。对所有患儿均于发病15 d内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监测、超声心动图扫描以及血常规检测,记录并分析所有患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量及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量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观察组发生窦性心律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率异常和总异常人数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两组患儿动态心电图异常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12,P<0.05);动态心电图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异常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78,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冠状动脉扩张程度越大,患儿中性粒细胞数量越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4,P<0.05);且观察组轻度扩张患儿与对照组NLR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6,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诊断中存在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 冠状动脉改变 动态心电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临床观察
4
作者 吴汶君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S02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68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开展常规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68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开展常规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患儿开展常规基础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工作。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1%(χ^(2)=8.598,P=0.003);整体住院时长为(8.62±3.0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10±2.78)d(t=7.784,P=0.000);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9%(χ^(2)=8.589,P=0.003);退热时间为(2.49±1.1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56±1.88)d(t=5.502,P=0.001);白细胞计数为(9.10±1.08)×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7±1.98)×10^(9)/L(t=4.834,P=0.001);C反应蛋白为(3.02±0.79)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3±1.96)mg/L(t=13.824,P=0.001);冠状动脉损害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χ^(2)=12.418,P=0.001)。结论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治疗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冠状动脉损害,缩短患儿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长,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川崎病 冠状动脉改变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毅贞 张玉丽 裴海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期749-751,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随访1个月~4年,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随访1个月~4年,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冠脉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效果 川崎病 冠状动脉改变 临床护理路径 患儿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梦宇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25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改变的表现。结果:25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但管壁回声增粗、增强;8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25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改变的表现。结果:25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但管壁回声增粗、增强;8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形成;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改变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成效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剑平 黄湘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3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成效。方法于本院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中随机选取44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本文研... 目的探讨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成效。方法于本院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中随机选取44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本文研究,观察组冠脉复常22例(100%),平均白细胞计数水平(8.17±0.54)×109/L,C-反应蛋白(73.59±3.62)mg/L,治愈21例(95.5%)。观察组住院时间(9.24±1.52)d,满意度评分(94.82±3.74)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川崎病合并冠脉异常患儿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不良反应,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可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改变 临床护理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冠状动脉改变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鸣鸣 姜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4,I0001,共3页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冠状动脉改变
原文传递
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随访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闵杰青 高虹 李雪娇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81-282,共2页
川崎病义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中以冠状动脉病变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多累及主干近端和左前降支。近年来川崎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1岁以下的婴儿川崎病发病率低.但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因临床表现不完... 川崎病义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中以冠状动脉病变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多累及主干近端和左前降支。近年来川崎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1岁以下的婴儿川崎病发病率低.但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因临床表现不完全,易漏诊而延误治疗,早期通过超声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可以提高临床确诊率,有助于治疗期和恢复期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改变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超声随访 川崎病 婴儿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获得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改变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85例临床分析及其心电图表现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宁兰兰 刘超 +2 位作者 欧玉琼 魏宜霖 刘玉琼 《广州医药》 2019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表现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8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入院时心电图表现,比较Stanford A型与B型患者在临床特...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表现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8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入院时心电图表现,比较Stanford A型与B型患者在临床特征与心电图表现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4.9±13.4)岁,其中Stanford A型38(44.7%)例,Stanford B型47(55.3%)例。A型患者在入院时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B型患者;在发病症状为无明显疼痛的发生率A型低于B型患者。有完整心电图资料者55例,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样心电图表现者16(29.1%)例;A型患者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样心电图表现者较B组高[44%(11/25)vs 16.7%(5/30),P=0.026]。Stanford A型患者死亡率为28.9%;B型死亡率为10.6%;伴急性冠脉综合征样心电图表现者死亡率为43.8%(7/16),不伴急性冠脉综合征样心电图改变者死亡率10.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入院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较低者,心电图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样改变者,A型夹层的可能性更大;A型夹层死亡率高,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样心电图表现者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样心电图改变 死亡率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IgA肾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慧捷 陈晓刚 +1 位作者 杨霁云 黄建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报告1例儿童川崎病合并IgA肾病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孩,7岁,皮疹、发热后3周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超声心动图(UCG... 目的报告1例儿童川崎病合并IgA肾病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孩,7岁,皮疹、发热后3周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发现左右冠状动脉改变,肾穿刺病理报告系膜增生性IgA肾病。结论儿童川崎病合并IgA肾病比较少见,应提高认识,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IGA肾病 冠状动脉改变
下载PDF
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样心电图表现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昶 贺行巍 +4 位作者 李柱锡 刘婉君 刘玉建 高波 曾和松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57-461,465,共6页
目的:探讨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样心电图表现而最终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武汉同济医院2003-01-2013-12收治且最终诊断为AAD的患者804例,其中Stanford A型患者263例(32.7%)。统计心电图以... 目的:探讨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样心电图表现而最终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武汉同济医院2003-01-2013-12收治且最终诊断为AAD的患者804例,其中Stanford A型患者263例(32.7%)。统计心电图以ACS样表现入院患者的比例,比较A型和B型2组患者心电图表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ACS样心电图表现是否为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1±11.4)岁。男性患者和吸烟的比例,B型夹层组均高于A型组(均P<0.05)。入院心电图呈ACS样改变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7.5%(60/804),A型和B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心电图以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为表现的患者占1.4%,A型高于B型。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为表现的患者占6.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型夹层中,心电图有ACS样心电图改变的患者合并心包填塞和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的比例明显高于无ACS样心电图改变者。入院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心包积液和入院ACS样心电图改变均与AAD患者院内死亡呈独立相关。结论:以ACS样心电图表现而最终诊断为AAD的患者并不少见,其中多以NSTEMI心电图表现为主,易于混淆诊断,ACS样心电图表现是AAD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样心电图改变
原文传递
川崎病81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杨晓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改变 全身血管炎 发热
下载PDF
川崎病72例临床随访分析
14
作者 朱梅英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7期922-923,共2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发病和冠状动脉改变特点,提出诊断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KD72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川崎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病变及淋巴结肿大,脏器损害以心脏、肺为主,并冠状动脉病变24例,占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发病和冠状动脉改变特点,提出诊断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KD72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川崎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病变及淋巴结肿大,脏器损害以心脏、肺为主,并冠状动脉病变24例,占33.3%。结论KD发病有增多趋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宽、血沉、血CRP、尿白细胞对KD的诊断、抗凝药物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价值,KD患儿应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分析 川崎病 血小板平均体积 临床 冠状动脉改变 住院患儿 冠状动脉病变 药物治疗
下载PDF
70例小儿川崎病的彩超检查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结果调查
15
作者 王欢 苏建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36-0139,共4页
探究川崎病患儿采用彩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本院70例川崎病患儿(2021.01-2022.12)(2020.01-2023.06)深入分析,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影像学表现与随访结果。结果 有42例冠状动脉改变(冠状动脉瘤、冠状... 探究川崎病患儿采用彩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本院70例川崎病患儿(2021.01-2022.12)(2020.01-2023.06)深入分析,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影像学表现与随访结果。结果 有42例冠状动脉改变(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28例心脏结构形态改变(合并心包积液、合并二尖瓣反流),总阳性率分别为60.00%、40.00%;对纳入患儿进行间隔复查诊断发现,未出现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中,随着复查次数增加,内膜回声光滑度更高,且冠状动脉宽度未增加;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中,2例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病人),主要由冠状动脉瘤所致;复查至30 d时,冠状动脉出现扩张并回缩,其中冠状动脉留无回缩。结论 在对川崎病患儿诊断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心血管损伤情况,随访期间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并出现回缩,冠状动脉瘤无回缩,其冠状动脉扩张能够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恢复状态,但冠状动脉瘤很难短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随访 冠状动脉改变 合并二尖瓣反流
下载PDF
川崎病血清学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刚曦 白海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149-151,共3页
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自1961年首先由日本的川崎先生发现以来,它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由于川崎病患者体内存在对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的循环抗体,能造成组织器官病变尤... 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自1961年首先由日本的川崎先生发现以来,它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由于川崎病患者体内存在对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的循环抗体,能造成组织器官病变尤能引起全身血管炎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改变,心肌梗死,发生猝死。国内外很多学者就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已做过许多研究,部分结果证实,其发病与感染某些病毒及免疫系统高度活化、调节异常有关。川崎病的诊断目前仍然是以临床表现的几个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为主,而实验室诊断则缺乏特异度和灵敏度都较高的指标,本文对有关川崎病的血清学诊断指标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指标 川崎病 血清学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血管炎综合征 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改变
原文传递
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信景珍 闫淑玲 张桂杰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1-551,共1页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在诱发冠...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在诱发冠心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脂质代谢异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检测391例冠心病人的血脂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脂检验异常与冠心病诊断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人 相关性分析 血脂水平 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多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改变 脂质代谢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