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特征分析
1
作者 黄啸宇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132-133,13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支架介入术治疗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弹力膜(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支架介入术治疗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弹力膜(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纤维帽厚度、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以及介入术后最小支架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支架膨胀率、支架对称性等资料,根据斑块稳定性情况将患者分为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IVuS特征。结果:85例患者不稳定性斑块40例(47.06),设为不稳定组;稳定性斑块45例(52.94),设为稳定组。不稳定组患者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斑块负荷均大于稳定组,MLA面积、纤维帽厚度以及最小支架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支架膨胀率、支架对称性均小于稳定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IVuS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将IVuS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冠心病患者支架介入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稳定性 支架介入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马清济 陈亮 潘美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发生ACS,纳入ACS组。根据ACS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等),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比例1∶1)同期选择58例发生稳定型心绞痛(SAP)的患者纳入SAP组。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斑块长度、钙化斑块(CP)体积、非钙化斑块(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和总斑块负荷等斑块特征参数。此外,根据预后将58例ACS组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组(n=15)和非MACEs组(n=43),比较不同预后患者CCTA斑块特征参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脂水平与斑块特征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斑块特征参数对ACS及MACEs的预测价值。结果AC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非MAC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斑块长度、CP体积、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及总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0.463,0.246,0.414,0.292,0.251,0.392,0.21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AC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95%CI 0.761~0.925)、0.814(95%CI 0.703~0.926)和0.721(95%CI 0.573~0.869);发生AC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9 mm、152.99 mm 3和42.56%;灵敏度分别为91.67%、91.67%和66.67%;特异度分别为75.00%、63.54%和77.08%。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MACE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94(95%CI 0.515~0.876)、0.711(95%CI 0.502~0.920)和0.735(95%CI 0.551~0.919);发生MACE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02 mm、169.62 mm 3和45.37%;灵敏度分别为77.78%、66.67%和88.89%;特异度分别为59.18%、85.71%和61.22%(P<0.05)。结论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参数不仅对老年ACS有较好的鉴别作用,还可有效预测ACS患者1年内MAC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特征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血管和斑块特征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
3
作者 史彪 阮维圣 马晓璇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1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血管和斑块特征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或者确认为冠心病并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血管和斑块特征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或者确认为冠心病并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依次进行了CCTA、ICA以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以ICA引导下经压力导丝测量的心肌FFR为金标准,将所有病变血管分为缺血组(FFR≤0.8)和非缺血组(FFR>0.8)2组,其中缺血组32例(37支病变血管),非缺血组38例(44支病变血管)。比较2组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钙化体积百分比、病变长度、斑块高危征象)以及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部位动脉狭窄程度,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TA狭窄率及斑块特征与心肌缺血病变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缺血组CT高危斑块、餐巾环征发生率均高于非缺血组,而低密度斑块、正性重构发生率均低于非缺血组(均P<0.05)。2组患者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7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和CT高危斑块(比值比=3.796、1.029、2.463,均P<0.05)。CCTA(≥50%狭窄)与CT高危斑块、病变长度联合诊断的效能高于CCTA(≥50%狭窄)和ICA(≥50%狭窄)单独诊断(曲线下面积:0.715比0.626、0.665,均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预测因素包括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和CT高危斑块,三者联合应用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对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狭窄率 斑块特征 心肌缺血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周敏 刘蓉 +1 位作者 平兆幸 廖英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钙化特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并于PCI术后行I...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钙化特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并于PCI术后行IVUS检查,观察钙化特征,术后随访观察9个月,行术后再狭窄冠脉造影检查,依照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分析钙化特征与术后狭窄发生的关系。结果203例ACS患者PCI术后9个月发生术后狭窄19例,再狭窄发生率为9.36%。再狭窄组钙化病变16例,非再狭窄组钙化病变103例,再狭窄组钙化病变发生率高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钙化病变的患者中,再狭窄组中浅表型钙化类型高于非再狭窄组,钙化长度、钙化弧度大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钙化病变(β=0.593,OR=1.809,95%CI:1.206~2.715)、钙化类型(β=0.414,OR=1.513,95%CI:1.175~1.948)、钙化长度(β=0.377,OR=1.458,95%CI:1.189~1.788)、钙化弧度(β=0.185,OR=1.203,95%CI:1.055~1.372)是ACS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CS患者钙化病变的发生可导致其PCI术后再狭窄风险增加,且与钙化类型、钙化长度及钙化弧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狭窄 血管内超声 钙化特征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徐海嘉 何玮 +3 位作者 过伟锋 杨姗 都业弘 陆海锋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00-20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构建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构建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稳定性CAD患者90例,包括狭窄程度在30%~90%的目标血管135支。所有患者2周内均接受了CCTA、侵入性冠脉造影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测量。根据有无血流动力学显著性狭窄,分为心肌缺血人群(FFR≤0.80,n=30)和非缺血人群(FFR>0.8,n=60),将135支目标血管分为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组(FFR≤0.8,n=36)和非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组(FFR>0.8,n=9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的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稳定性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心肌缺血人群与非缺血人群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缺血组相比,心肌缺血组的斑块长度、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百分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血管体积、脂质斑块体积水平较高,点状钙化、正性重塑、餐巾环征的比例较高,而最小管腔面积较小(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管腔面积(OR=0.303,95%CI 0.178~0.517,P<0.001)和总动脉粥样硬化体积(OR=1.006,95%CI 1.002~1.010,P=0.003)为稳定性CAD患者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预测概率的回归方程为P=1/[1+e-(-1.19441×MLA+0.006058×TAV+0.600912)],其诊断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的AUC为0.879(95%CI 0.811~0.928),总体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分别为80.0%、83.3%、78.8%、58.8%、92.9%。结论在稳定性CAD患者中,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指数对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斑块特征指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作为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柯毅萍 董丽娟 林海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0期19-23,共5页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与作为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T2DM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设为CHD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组、双支组、三支...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与作为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T2DM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设为CHD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各30例;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基线资料;观察下肢动脉超声分级结果;比较四组下肢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及下肢动脉超声分级结果;分析T2DM伴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双支组、单支组、对照组,双支组高于单支组、对照组,单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下肢血管超声显示无粥样硬化19例,27例存在下肢动脉硬化,19例下肢动脉狭窄<50%/斑块、25例下肢动脉狭窄≥50%/闭塞。四组下肢IMT及下肢动脉超声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组的下肢IMT(1.64±0.45)mm大于双支组的(1.30±0.34)mm、单支组的(1.02±0.26)mm、对照组的(0.80±0.15)mm,双支组大于单支组、对照组,单支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下肢动脉超声分级相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伴CHD患者发心血管事件12例(发生组),未发心血管事件78例(未发生组)。发生组的下肢IMT、Gensini积分大于未发生组,下肢动脉超声分级差于未发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下肢IMT、高Gensini积分、高下肢动脉超声分级是T2DM伴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支越多,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显示的IMT及下肢血管硬化程度越高;T2DM伴CHD患者下肢血管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越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结合T2DM患者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能对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血管事件发挥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 2型糖尿病 超声表现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事件 预测因子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系统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科尔钦 赵能君 刘巍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58-762,共5页
冠状动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检测冠状动脉病变对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至关重要。在当前的指南中,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是冠心病初步诊断的Ⅰ级推荐,但存在局限性。人... 冠状动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检测冠状动脉病变对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至关重要。在当前的指南中,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是冠心病初步诊断的Ⅰ级推荐,但存在局限性。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具有强大的潜力,可提高诊断效率和精确度。目前缺乏有关人工智能指导下的CCTA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方面比较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在CCTA的日常心脏病学实践中的应用。首先概述了深度学习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介入心脏病学中的应用,然后讨论了人工智能-CCTA技术与IVUS相比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斑块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
8
作者 汪健 季超霞 陈铁龙 《医师在线》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SA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23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及CAG结果分为稳定型...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SA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23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及CAG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关血清指标、SAA及hs-CRP水平;根据IVUS检查获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将患者分为纤维斑块组(46例)、脂质斑块组(24例)、混合斑块组(22例)和钙化斑块组(31例),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血清指标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清SAA、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脂质斑块组血清SAA、hs-CRP水平高于其他斑块组(P<0.05)。结论ACS组患者血清SAA、hs-CRP较SAP组升高明显,且更易形成不稳定性斑块,可协助IVUS评估斑块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 斑块特征
下载PDF
老年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超声特征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估
9
作者 殷彤 唐姗 +2 位作者 李宁 孙川 张树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7期35-38,41,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估老年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119例,分为易损斑块组(66例)和非易损斑块组(53例),均行...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估老年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119例,分为易损斑块组(66例)和非易损斑块组(53例),均行二维超声和SM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特征差异,并分析不同方法对老年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间体质量指数、吸烟构成比、脉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斑块最大厚径、位置、表面情况、内部有无强回声、内部强回声数量、SMI新生血管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BMI、吸烟构成比、脉压差因素后分析,除内部有无强回声外,两组间上述其他参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最大厚径、位置、表面情况、内部强回声数量、SMI新生血管级别及多参数联合预测老年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均>0.7,其中多参数联合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0%和88.70%。结论:运用二维超声联合SMI技术评估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超声特征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腔内影像学指导下旋磨联合血管内碎石术治疗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1例
10
作者 胡司淦 高大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39,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因“发作性胸痛半年余,加重1周”入院。查体:脉搏74次/min,血压138/73 mm Hg(1 mm Hg=0.133 k Pa),口唇无发绀,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心率74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检查示V1-5导联ST-T... 1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因“发作性胸痛半年余,加重1周”入院。查体:脉搏74次/min,血压138/73 mm Hg(1 mm Hg=0.133 k Pa),口唇无发绀,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心率74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检查示V1-5导联ST-T变化。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 2.46μg/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罪犯病变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重度钙化狭窄,最重处95%狭窄(图1(1)),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斑块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旋磨术 血管内碎石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FF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影响因素的研究
11
作者 徐敏 瞿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5期66-69,共4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11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就诊并行CCTA检查的86例患者,根据测量的CT-FFR值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0,45例)与非缺血组(CT-FFR>0.80,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斑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缺血组患者的糖尿病占比显著高于非缺血组(P<0.05)。共有150支冠状动脉显示有斑块,斑块最常见部位为左前降支(114个)。对212个斑块进行分析,其中缺血组68个斑块,非缺血组144个斑块。非缺血组钙化斑块占比显著高于缺血组(P<0.05);缺血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体积、脂类成分占比、纤维脂类成分体积均显著大于非缺血组,斑块纤维成分体积显著小于非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腔狭窄程度(OR=1.054,P=0.026)和斑块体积(OR=1.027,P=0.048)均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的影响因素。结论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体积均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可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肌缺血 斑块特征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评价的精确性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锦 赵均雄 +2 位作者 冯晓荣 梁立华 吴菊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5-36,40,共3页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评价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临床确诊的2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和I...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评价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临床确诊的2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和IVUS检查。IVUS把冠状动脉斑块按性质、成分分为:纤维斑块、纤维脂质、钙化斑块,使用64层螺旋CT和IVUS分别检测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并比较三类斑块的CT值。结果 64层螺旋CT检测斑块负荷为(57.54±13.32)%、斑块面积为(8.59±2.38)mm2、管腔面积为(6.26±2.53)mm2,IVUS检测斑块负荷为(57.52±13.47)%、斑块面积为(8.43±2.52)mm2、管腔面积为(6.68±2.34)mm2,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斑块CT值比较:纤维斑块为(57.46±6.78)Hu、纤维脂质为(59.32±6.64)Hu、钙化斑块为(726.36±56.78)Hu,钙化斑块与其他2种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具有一定准确性,特别是能区分钙化的斑块,可以作为筛查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斑块 冠心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程训民 何国祥 +4 位作者 仝识非 冉擘力 刘建平 姚青 宋治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1-703,共3页
通过分析病变的结构特点 ,探讨轻中度狭窄病变斑块不稳定的机制。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 2 0 %~ 6 0 % ) 6 2例及重度狭窄 2 6例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发现 ,轻... 通过分析病变的结构特点 ,探讨轻中度狭窄病变斑块不稳定的机制。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 2 0 %~ 6 0 % ) 6 2例及重度狭窄 2 6例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发现 ,轻中度狭窄患者中软斑块 (6 8.2 %比 15 .4 % ,P <0 .0 1)、薄纤维帽 (6 5 .9%比 7.7% ,P <0 .0 1)显著多于重度狭窄患者 ,并且斑块破裂 (2 8.2 %比 7.7% ,P <0 .0 1)及正性重构 (5 1.8%比 0 % ,P <0 .0 1)也显著多于重度狭窄患者。轻中度狭窄患者偏心斑块检出率显著多于重度狭窄者 (84 .7%比 30 .1% ,P <0 .0 1) ,但钙化少见 (16 .5 %比 84 .6 % ,P <0 .0 1)。结果提示 ,冠状动脉造影轻中度狭窄患者多数具有不稳定性斑块的结构特点 ,这些特点导致轻中度狭窄者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状动脉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心病 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基于CCTA分析血流储备分数和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诊断心肌缺血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滕菲 刘纯岩 +1 位作者 姜海余 韩庆贺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47-52,57,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0例冠心病非心肌缺血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C...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0例冠心病非心肌缺血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CCTA检查,获取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比较2组血清心肌缺血相关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分析研究组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与血清心肌缺血相关标志物、心肌缺血程度相关性,评价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FFR低于对照组,斑块长度长于对照组,总斑块负荷以及血清IMA、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FFR与血清IMA、H-FABP水平及心肌缺血程度呈负相关,斑块长度、总斑块负荷分别与之呈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FFR、斑块长度、总斑块负荷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IMA、H-FABP联合诊断,且诊断效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基于CCTA分析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斑块特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下载PDF
慢性肾病相关性心血管病的冠状动脉CTA影像特征分析
15
作者 徐敏 崔凤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9期1363-136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相关性心血管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75例合并心血管症状的CKD患者。根据CTA检查结果是否存在斑块,将CKD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按是否合并糖尿病(D...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相关性心血管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75例合并心血管症状的CKD患者。根据CTA检查结果是否存在斑块,将CKD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按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和非DM组。分析阳性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并评估组间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类型、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储备分数(FFR)差异。结果75例CKD患者中有56例患者冠状动脉CTA结果阳性,有136支冠状动脉显示有斑块,最常位于左前降支(LAD)(34.6%);病变常见节段是LAD近段(34.6%)。共分析235个斑块,其中钙化斑块(60.9%)检出率最高,轻度狭窄(40.0%)最常见。钙化斑块多为非阻塞性斑块(67.8%),非钙化斑块较多为阻塞性斑块(48.6%),混合斑块多为非阻塞性斑块(54.5%)。阳性组冠状动脉分支FFR均较低(P<0.05),DM组左前降支FFR较低(P=0.044);DM组阻塞性斑块较多(P=0.008),非DM组非阻塞性斑块较多(P=0.004)。结论冠状动脉CTA评估CK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特征,病变较多发生在LAD,以非阻塞性钙化斑块最为常见。合并DM的CKD患者则多为阻塞性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慢性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特征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评价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邹萍 周鹏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09期9-10,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64层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评价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下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对比研究64层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评价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下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对比分析64层螺旋CT与IVUS对斑块面积、斑块负荷(BP)、管腔面积的检测值;同时,对比分析纤维斑块、纤维脂质、钙化斑块三种类型斑块的CT值。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斑块的敏感性为97.92%,特异性为91.30%;64层螺旋CT与IvUS对斑块面积、BP、管腔面积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2.73%,特异性为94.29%;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均高于纤维斑块和纤维脂质(P〈0.05)。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及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斑块特征的分析与IVU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是能通过CT值区分斑块性质,可作为不稳定斑块筛查的有效、无创检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斑块 64层螺旋CT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超声诊断及其与斑块回声、形态和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红彬 王娟 +1 位作者 彭娟 彭刚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探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效果,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回声、形态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斑块伴狭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狭窄处斑块的... 目的:探讨超声探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效果,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回声、形态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斑块伴狭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狭窄处斑块的回声、形态,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超声检查诊断管腔狭窄程度的符合率,分析不同狭窄程度患者斑块回声、斑块形态、斑块病理情况。结果:超声检查诊断管腔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3.8%。重度狭窄患者不均质斑块占比高于中度狭窄患者,中度狭窄患者低回声斑块占比高于重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和中度狭窄患者斑块形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患者溃疡伴出血斑块占比高于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颈动脉斑块回声及形态的不同可能会影响狭窄程度,颈动脉超声能明确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评估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斑块 病理特征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超声对比 被引量:11
18
作者 金泽宁 吕树铮 +8 位作者 陈韵岱 苑飞 宋现涛 吴小凡 张丽洁 任芳 葛长江 汪国忠 胥学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对比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63条血管)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46条血...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对比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63条血管)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46条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内超声发现,软斑块比例、血管重构指数、最小面积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小面积处斑块负荷和斑块破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但血栓检出率两组患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目前临床工作中,人们只能半定性诊断易损斑块。如检出软斑块且位于重要血管的近端,不论病变的狭窄程度或检查发现任何斑块加正性血管重构和最小管腔面积≤4mm2,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需要尽早介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内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血管内超声 被引量:7
19
作者 仲琳 张运 +6 位作者 陈文强 张梅 季晓平 丁士芳 陈玉国 李贵双 纪求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3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应用血管内超声分别观察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 ,同时测量冠状动...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3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应用血管内超声分别观察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 ,同时测量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狭窄率 ,并计算斑块的偏心指数及血管重构指数。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脂质斑块占 77.8% (2 8/ 36 ) ,其中 10例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为纤维性斑块及混合性斑块 ,脂质斑块仅占 10 % (2 /2 0 ) ,无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两组斑块的特征包括偏心性、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狭窄率具有显著性差异。不稳定性斑块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 ,占 72 .2 % (2 6 / 36 ) ,而稳定性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 ,占 75 % (15 /2 0 )。结论 血管内超声能够准确地识别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不稳定性斑块的影像学特征 血管内超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稳定性斑块 心绞痛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颈动脉超声在斑块诊断上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霞 朱兵 +3 位作者 朱少群 张小方 苗艳芳 张道良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健康体检者中斑块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50名体检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0例)和正常组(80名);将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依据其斑块类型再...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健康体检者中斑块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50名体检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0例)和正常组(80名);将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依据其斑块类型再分为非钙化斑块组(60个)和混合斑块组(180个)。所有体检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同时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斑块形态。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中IMT厚度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59例(占84.3%);冠状动脉正常组中IMT厚度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0例(占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68,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中的非钙化斑块组颈动脉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73,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斑块形态与冠状动脉CTA斑块类型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超声 斑块 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