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注射尿激酶原与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出血事件的影响
1
作者 何智学 任强 +1 位作者 王煜 任波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注射尿激酶原与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炎症因子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AMI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注...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注射尿激酶原与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炎症因子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AMI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注射瑞替普酶,观察组给予冠状动脉注射尿激酶原。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炎症因子、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分级(TIMI)1级、2级及3级的患者比例为17.02%(8/47)、17.02%(8/47)、65.96%(31/47),对照组TIMI1级、2级及3级的患者比例为8.51%(4/47)、19.15%(9/47)、72.34%(34/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42,P=0.400)。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2.93±1.01) mg·L^(-1)、(10.43±4.16) ng·L^(-1)、(112.67±21.36) ng·L^(-1)],与对照组[分别为(3.19±1.22) mg·L^(-1)、(11.67±4.54) ng·L^(-1)、(119.48±22.32) ng·L^(-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5、1.381、1.51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出血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38%(3/47)、8.51%(4/47)均低于对照组的21.28%(10/47)、23.40%(11/47)(χ^(2)=4.374、3.887,均P<0.05),但中度出血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2.13%(1/47),对照组为6.38%(3/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609)。结论 冠状动脉注射尿激酶原与瑞替普酶对AMI患者的心肌灌注效果相当,炎症改善作用相当,尿激酶原相较于瑞替普酶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注射 尿激酶原 瑞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出血事件
下载PDF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陆洋 顾顺忠 +1 位作者 颜永进 缪雄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接受相关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CI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替罗非... 目的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接受相关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CI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出现内皮出血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梗死PCI术中,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冠脉血流量和心肌缺血,并可有效地保护病人的血管内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 联合PCI术 治疗AMI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萍 郭静萱 +9 位作者 张永珍 毛节明 张少衡 孙威 刘永刚 李昭屏 单健 韩江莉 佘飞 周春燕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 证实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小型猪冠状动脉结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 ,术后 3周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心室造影检测心功能的变化 ,核素心肌显像观察心... 目的 证实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小型猪冠状动脉结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 ,术后 3周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心室造影检测心功能的变化 ,核素心肌显像观察心肌灌注的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支循环的形成 ,免疫组化计数血管密度。结果 心肌梗死小型猪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后 ,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室 +dP dtmax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核素心肌显像显示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心肌灌注显著改善。移植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侧支循环形成 ,血管密度计数比对照组增加了5 2 2 % (5 6 6± 11 7 mm2 vs 37 2± 8 4 mm2 ,P <0 0 5 )。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内移植可能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注射 骨髓单个核细胞 治疗 缺血性心肌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注射地尔硫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甘立军 张春卉 +2 位作者 魏广和 李清贤 丁乃喜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的治疗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9例接受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梗死相关血管内注射地尔硫卓5mg,15min后重复造影观察血流变化,并在冠脉...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的治疗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9例接受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梗死相关血管内注射地尔硫卓5mg,15min后重复造影观察血流变化,并在冠脉内注药前即刻、注药后3h抽静脉血测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后11(57.9%)例患者恢复TMI 3级血流,冠脉血流TFC记数明显降低(P<0.05),血浆ET-1浓度下降、CGRP浓度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入地尔硫卓可纠正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失衡,改善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恢复冠状动脉前向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再流 地尔硫卓 内皮素-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注射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坤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988-98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PCI治疗期间给予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PCI治疗期间给予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和观察组(n=30,PCI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心肌酶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肌酶水平[肌酸激酶(CK)、肌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可提高心功能,改善心肌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酶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黄显开 高丽丽 蔡京海 《大医生》 2024年第14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rh Pro-UK)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12月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PC... 目的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rh Pro-UK)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12月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PCI组和联合组,各40例。PCI组患者行PCI术治疗,联合组在PCI组基础上联合rh Pro-UK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间隔厚度(IVST)]、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PCI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PCI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增加,且联合组均大于PCI组;两组患者LVEDD、IVST均减少,且联合组小于PCI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DH、BNP、CK-MB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PCI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MACE总发生率低于PCI组(均P<0.05)。结论rh Pro-UK冠脉血管内注射联合PCI术治疗AMI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心功能,缓解患者心肌损伤,减少MACE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管内注射
下载PDF
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魏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217-218,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冠状动脉(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PCI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PCI治疗,... 目的分析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冠状动脉(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PCI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PCI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分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TIMI 3级血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TIMI 3级血流率(90.00%)得到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70.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在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灌注量、提高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注射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及PCI后预后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航 刘亚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2期2372-2376,共5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伊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冠状动脉注射组(n=...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伊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冠状动脉注射组(n=48)和静脉注射组(n=51)。冠状动脉注射组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给药,静脉注射组患者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经静脉给药。比较冠状动脉注射组、静脉注射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心肌灌注显影(TMPG)分级、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30 d,两组患者LVESD较手术前降低,LVEF较手术前升高,且冠状动脉注射组患者LVESD为(36.84±4.81)mm,低于静脉注射组[(39.63±4.45)mm],LVEF为(57.36±8.46)%,高于静脉注射组[(51.74±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48 h,冠状动脉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CK-MB、cTnI水平均较手术后12 h降低,且冠状动脉注射组患者手术后12、48 h CK-MB水平分别为(235.05±117.56)、(65.46±29.17)U/L,均低于静脉注射组[(295.64±135.24)、(89.34±34.29)U/L],手术后12、48 h cTnI水平分别为(77.84±25.63)、(52.34±15.63)pg/mL,均低于静脉注射组[(98.47±27.65)、(63.19±17.4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注射组术后TIMI 3级比例、TMPG3级比例分别为72.55%、80.39%,高于静脉注射组患者(52.08%、4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注射组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7.84%,低于静脉注射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比较,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肌损伤、预后情况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注射 静脉注射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I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患者疾病转归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惠良 王学超 +4 位作者 王立立 杜荣品 吴海波 刘佳 李如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这两种给药方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转归影响的差异,探讨更好的给药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时发病时间6~12 h行急诊PCI...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这两种给药方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转归影响的差异,探讨更好的给药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时发病时间6~12 h行急诊PCI患者63例,随机分为冠脉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术中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TMP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变化;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表达水平。结果冠脉内注射组的心肌血流恢复及心肌灌注优于静脉注射组,同时两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均降低(P<0.05);冠脉内注射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降低的绝对值大于静脉注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内注射组患者治疗后的CK-MB、cTnI峰值分别为234.24±119.32(pg/ml)、78.95±26.69(U/L),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患者,两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PCI患者而言,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急诊PCI患者预后发挥的作用优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注射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雅红 蒙荣森 +1 位作者 刘一炫 扆恒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5期105-106,共2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射硝酸甘油...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射硝酸甘油。比较2组治疗后的TIMI、MAEC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TIMI1~2级、3级患者例数分别为4和56例,CTFC帧数为(21.3±7.0),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2组MACE发生总例数分别为5和20例,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3%。其中,观察组顽固性缺血、新近AMI、死亡例数为2、0、3例。与对照组相比,MACE差异明显,P〈0.05。但是2组出血事件例数均为7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APTT、Hb、Ph分别为(33±8)s、(132±16)g/L和213±55×109/L,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以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减少MACE发生率。但是治疗安全性与硝酸甘油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注射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亮 徐志明 +2 位作者 胡有志 邓拓 鲁晓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3期3759-3761,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的ACS病人38例,分为对照组(19例)与研究组(19例),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的ACS病人38例,分为对照组(19例)与研究组(19例),分别给予维拉帕米、参附注射液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给药后首次、PCI结束前末次时TIMI3级所占比例均显著增高,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高,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降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用于ACS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治疗,可有效促进微血管灌注,改善病人慢血流-无复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参附注射 维拉帕米 血流分级 冠状动脉注射
下载PDF
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耿涛 宋志远 +1 位作者 刘娟 徐泽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8期447-453,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证实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PCI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沧州市...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证实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PCI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68例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121例),PPCI术中单纯应用血栓抽吸;B组(130例),P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C组(117例),P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及住院和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观察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含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靶血管再次行血运重建。结果三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中B组和C组TMP<3级比例较A组明显减少(3.8%、3.4%比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患者在PPCI术后1周和1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B组、C组LVEDD均低于A组[(49.3±7.4)mm、(48.8±8.6)mm比(51.6±5.5)mm],LVEF均高于A组[(49.6±6.9)%、(50.2±5.4)%比(47.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心肌坏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中B组、C组心肌坏死面积均小于A组[(14.3±7.3)%、(14.0±6.9)%比(16.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合并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CI术中左前降支近中段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患者,在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同时于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 UK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注射 重组人尿激酶原
下载PDF
异舒吉冠状动脉内注射对血浆内皮素及冠状动脉扩张作用的影响
13
作者 韩小茜 沈潞华 +3 位作者 顾复生 杨家声 石湘云 赵云涛 《友谊医学》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内皮索(ET)是强烈的收缩血管的活性多肽。本文主要研究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血管扩张剂异舒吉在冠状动脉内注射中的干预作用,及其对正常及病变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
关键词 异舒吉 冠状动脉注射 内皮素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
14
作者 孟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3期60-60,共1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AMI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组(n=76)与静脉组(n=76),冠状动脉组行冠状动脉内注射,静脉组行常规静...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AMI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组(n=76)与静脉组(n=76),冠状动脉组行冠状动脉内注射,静脉组行常规静脉注射,对比效果,结果冠状动脉组心肌微循环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静脉组(P<0.05),且冠状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通过管内注射方式,可有效改善AMI患者心肌微循环,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出现,保障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注射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与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研究
15
作者 林玲 张静 林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1年第30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在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与保护性临时起搏的疗效。方法将70例于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 目的探讨在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与保护性临时起搏的疗效。方法将70例于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各35例,对照组接受保护性临时起搏治疗,试验组接受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治疗,对患者的穿刺-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平均动脉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情况、术中平均动脉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维持循环情况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穿刺-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住院费用明显较少,术中试验组的平均动脉压明显较低,并且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显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术中维持循环情况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能够发挥更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注射阿托品 保护性临时起搏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 再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和慢血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益 吴晓霞 戴树人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预防及治疗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预防及治疗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随机数表法分配为冠状动脉组(静脉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静脉组(仅静脉内注射比伐芦定)、肝素组(静脉内注射肝素必要时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评价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IMI),无复流阳性患者分别予以比伐芦定、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比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3组在术中TIMI血流分级上,冠状动脉组术中TIMI血流分级平均秩次高于静脉组和肝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阳性患者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射比伐芦定、替罗非班后对比TIMI血流分级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组术后ST段回落70%阳性率为89.74%,高于静脉组的45.00%和肝素组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中予以冠状动脉内预防性注射比伐芦定能明显改善术中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比伐芦定 冠状动脉注射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修复犬梗死心肌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洁 陈涛 +7 位作者 米杰 徐爱国 张健 孙中华 钟明惠 刘培光 王勇德 齐向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765-3770,共6页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3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0只、模型对照组6只。方法:细胞移植组于髂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CM-DiI标记。两组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h,细胞移植组向心肌梗死区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mL(3×107~1×108个细胞),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脏的迁移、分布及分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后6周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心排出量明显升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亦明显改善(P<0.05)。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移植 冠状动脉注射 心功能 肌球蛋白重链 连接蛋白43
下载PDF
静脉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廷斌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冠脉造影后经冠脉注射替罗非班,B组:在冠...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冠脉造影后经冠脉注射替罗非班,B组:在冠脉造影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TMPG血流分级,治疗后1周心功能指标,术后2hECGST段回落程度以及CTF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IMI、TMPG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IMI、TMPG血流分级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A组TIMI、TMPG血流分级优于B组。治疗后1周A组EF水平较B组显著提高,LVESD、LVEDD水平较B组显著降低;术后2hA组ECGST段回落程度优于B组,且术后CTFC帧较B组显著降低;A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较B组的25.64%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应用于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更优,抑制血小板聚集更强,提高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冠状动脉注射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冠状动脉内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房兆飞 陈国雄 +4 位作者 王红娜 方波 孔倩雯 邹金林 邬小花 《心电与循环》 2018年第6期385-389,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不同剂量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术中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不同剂量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术中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和高剂量组(术中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25μg/kg),术后两组均按0.1μg/(kg·min)微泵持续静推维持至36h。比较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即刻TIMI血流、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率(STR)、术后10~15d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共纳入136例患者,术前两组一般资料可比(P>0.05)。高剂量组TIMI血流3级比率(88.2%)、术后STR(85.29%)比率均高于低剂量组(58.8%、5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0.388,均P<0.05)。术后高剂量组LVEDD(41.26±3.62)mm、MACE发生率(8.8%)低于低剂量组[(50.68±5.64)mm、16.1%],LVEF[(55.63±5.52)%]高于低剂量组[(40.82±5.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3.41、1.038、3.62,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入高剂量替罗非班有利于提高STEMI患者PCI的疗效和改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注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阿昔单抗两种给药途径治疗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林琼 耿召华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25-629,633,共6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和静脉内使用阿昔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等数据库,系统性搜索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对相...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和静脉内使用阿昔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等数据库,系统性搜索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对相关结果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1 13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80例(冠状动脉内运用阿昔单抗组),对照组558例(静脉内运用阿昔单抗组)。纳入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果:冠状动脉内运用阿昔单抗组仅在心肌梗死溶栓后Ⅲ级血流所占比例优于静脉内运用阿昔单抗组[RR=1.06,95%CI(1.01,1.12),P=0.02]。而在病死率[RR=0.48,95%CI(0.23,1.02),P=0.06]、靶血管血运重建[RR=0.55,95%CI(0.30,0.99),P=0.05],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RR=0.88,95%CI(0.63,1.23),P=0.44],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与静脉内使用阿昔单抗组相比,冠状动脉内使用阿昔单抗改善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但并未降低其病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单抗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急性 冠状动脉注射 静脉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