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复苏期间犬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冠状动脉灌注压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哲人 高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8期515-519,共5页
目的以电击致犬心室颤动建立的心搏骤停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心肺复苏(CPR)模式下犬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冠状动脉灌注压(CPP)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健康杂种犬36只随机分为三组:4 min胸外复苏组、4 min开胸复苏组、8 mi... 目的以电击致犬心室颤动建立的心搏骤停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心肺复苏(CPR)模式下犬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冠状动脉灌注压(CPP)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健康杂种犬36只随机分为三组:4 min胸外复苏组、4 min开胸复苏组、8 min开胸复苏组。每组12只犬,雌、雄各半,致颤前及复苏过程中对PETCO2及CPP进行监测。根据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比较复苏成功和复苏失败犬的CPP和PETCO2。结果 4 min胸外心肺复苏(CCCPR)时CPP与PETCO2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2,P<0.05,CPP与PETCO2呈线性正相关。4 min开胸心肺复苏(OCCPR)时CPP与PETCO2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37,P<0.05,CPP与PETCO2呈线性正相关。8 min OCCPR时CPP与PETCO2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52,P<0.05,CPP与PETCO2呈线性正相关。4 min胸外复苏组ROSC 8只(66.7%),4 min开胸复苏组ROSC 12只(100%),8 min开胸复苏组ROSC 7只(58.3%)。在按压复苏1、2、5、10、15、20 min时,自主循环恢复组与失败组的CPP和PETCO2分别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CPP与PETCO2关系密切,呈线性正相关,因此可以用PETCO2参数评价心肺复苏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 冠状动脉灌注
下载PDF
在长期心脏复苏时标准剂量和大剂量肾上腺素对冠状动脉灌注压的作用
2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1991年第4期232-237,共6页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肾上腺素 剂量 冠状动脉 灌注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春旭 高崇荣 《现代医院》 2005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体会。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吗啡0 15mg/kg ,东莨菪碱0 3mg。病人入室后面罩吸氧,行心电图Ⅱ/V5导联、MAP、CVP及血气、体温、SpO2 监测。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胺作麻醉诱导,用药...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体会。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吗啡0 15mg/kg ,东莨菪碱0 3mg。病人入室后面罩吸氧,行心电图Ⅱ/V5导联、MAP、CVP及血气、体温、SpO2 监测。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胺作麻醉诱导,用药原则为间断、缓慢给药。术中用异氟醚、芬太尼、异丙酚、间断予维库溴胺维持。手术开始后给予硝酸甘油0 5~2 μg/kg/min。术中以艾司洛尔辅助控制心率,据血流动力学变化予苯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硝普钠维持MAP稳定。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结果 5 2例病人在非体外循环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心率维持在70次/分左右,MAP维持在6 0mmHg左右。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为2 0±1 1h。5例患者因术中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而紧急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原则是维持心肌氧供平衡。麻醉管理关键在于控制心率、适当减低心肌收缩幅度,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保持血流动力血相对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麻醉管理 血流动力学变化 顽固性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灌注 SPO2监测 去甲肾上腺素 非体外循环下 拔除气管导管 维库溴胺 硝酸甘油 麻醉前用药 苯肾上腺素 补充血容量 MAP 管理体会 东莨菪碱
下载PDF
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测定冠脉血流储备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
4
作者 肖保军 魏敏 +1 位作者 聂瑞珍 祝师仙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是当前心脏病诊断中相当辣手的问题。冠脉造影以其显示心表血管的走行及管腔轮廓,显示冠脉狭窄的存在,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随着冠心病新的治疗手段的不断出现,探讨一种准确无创测量局部血流和血流储...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是当前心脏病诊断中相当辣手的问题。冠脉造影以其显示心表血管的走行及管腔轮廓,显示冠脉狭窄的存在,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随着冠心病新的治疗手段的不断出现,探讨一种准确无创测量局部血流和血流储备评价冠脉狭窄的生理意义和粥样硬化程度的方法显得极为重要,冠状动脉血流量检测发现:在静息状态下,只有当狭窄】80%时,冠脉流量开始降低,流量变化才能反映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但是狭窄仅30%时,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即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 冠状动脉灌注 血流显像 峰值血流速度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技术测定 冠状动脉造影 无创性 冠脉狭窄程度 潘生丁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脑灌注压监测护理体会
5
作者 曹晖 《黑龙江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680-681,共2页
关键词 灌注 重型颅脑损伤 监测护理 医学监护技术 ICP监护 急性颅脑疾病 急性颅内血肿 cpp
下载PDF
中老年人糖摄入量与冠脉灌注压之间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畔畔 张彦 申东洙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第12期61-62,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糖摄入量与冠状动脉灌注压(CP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延边各地区41~90岁中老年人325例,使用JQ-H型心血管功能测试诊断仪测定冠状动脉灌注压,并调查了冠状动脉灌注压正常组和降低组平均每天糖的摄入量。采用对照分... 目的:调查研究糖摄入量与冠状动脉灌注压(CP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延边各地区41~90岁中老年人325例,使用JQ-H型心血管功能测试诊断仪测定冠状动脉灌注压,并调查了冠状动脉灌注压正常组和降低组平均每天糖的摄入量。采用对照分析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中老年人糖摄入量与冠脉灌注压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的摄入量与冠状动脉灌注压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的发生与糖摄入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糖摄入量 冠状动脉灌注
下载PDF
脑灌注压监控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国义民 刘俊国 陈建超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9期972-973,共2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灌注 临床治疗 监控 颅脑损伤患者 cpp 脑血流量 脑功能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脑灌注压监测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陈汉民 廖圣芳 张银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CPP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持续 ICP、CPP及 MAP监测。结果  CPP≥ 8.0 k Pa组死亡率 7.1% (2 / 2 8) ,CPP<8.0 k Pa死亡率 78.6 % (11/ 14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u检验 ,P...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CPP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持续 ICP、CPP及 MAP监测。结果  CPP≥ 8.0 k Pa组死亡率 7.1% (2 / 2 8) ,CPP<8.0 k Pa死亡率 78.6 % (11/ 14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u检验 ,P<0 .0 0 1)。 18例 CPP下降 (<9.33k Pa) ,分为 ICP增高 6例 ,ICP增高同时 MAP降低 9例 ,MAP降低 3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 CPP高低影响病人预后 ,通过监测 ICP、 CPP和 MAP变化 ,分析 CPP下降原因 ,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维持 CPP,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灌注 监测 临床研究 临床意义 ICP cpp MAP 治疗
下载PDF
不同类型心肌病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冠脉灌注压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陈超峰 王珂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752-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冠脉灌注压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WDE)测量40例DCM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和40例ICM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结果:两组在心脏结构、心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冠脉灌注压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WDE)测量40例DCM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和40例ICM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结果:两组在心脏结构、心功能和冠状动脉灌注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DCM和ICM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灌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病 心力衰竭 收缩性
下载PDF
超早期颅内钻孔引流对猪急性颅内高压合并脑疝的作用
10
作者 吴红月 朱晓玲 +7 位作者 李小蝶 牟思曈 陈少锋 邹晓素 唐日新 孙婷 滕红丽 唐华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7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颅内钻孔引流对猪急性颅内高压合并脑疝(brain hernia,BH)的效果。方法通过自体股动脉血注射制备广西巴马小型猪急性颅内高压合并脑疝模型,给予钻孔引流清除血肿,监测造模前、造模后及钻孔引流术后猪颅内压(ICP)、平均动... 目的探讨超早期颅内钻孔引流对猪急性颅内高压合并脑疝(brain hernia,BH)的效果。方法通过自体股动脉血注射制备广西巴马小型猪急性颅内高压合并脑疝模型,给予钻孔引流清除血肿,监测造模前、造模后及钻孔引流术后猪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灌注压(CPP)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只实验小型猪在穿刺引流术后6 h全部存活。在注射自体股动脉血前ICP为(7.750±2.712)mm Hg,MAP为(79.630±6.323)mm Hg,CPP为(71.880±7.180)mm Hg;在注射自体股动脉血的过程中ICP、MAP和CPP逐渐上升,与注射自体股动脉血后ICP为(53.130±2.295)mm Hg,MAP为(133.381±2.070)mm Hg,CPP为(80.250±2.407)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穿刺引流血肿清除术后ICP、MAP和CPP逐渐下降,ICP为(19.880±1.553)mm Hg,CPP为(48.630±8.366)mm Hg,与穿刺引流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穿刺引流前MAP稳定在(62.000±5.855)mm Hg,穿刺引流后MAP为(68.500±8.519)mm Hg,穿刺引流术前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颅内钻孔引流可迅速、有效地降低实验小型猪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可用于急性颅内高压合并BH的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TBI) 颅内(ICP) 灌注(cpp) 平均动脉(MAP) 钻孔引流 颅内出血(ICH) 脑疝(BH)
下载PDF
血管加压素对心室颤动犬模型冠状动脉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焕兵 吴印生 +3 位作者 尹林 方继伟 熊晶 章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Epi)和血管加压素(Vas)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对冠状动脉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犬随机分为Epi组、Vas组和对照组,通过电击致颤制作心跳骤停模型,在CPR第3、8、13min时分别静脉应用Epi、Vas和0....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Epi)和血管加压素(Vas)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对冠状动脉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犬随机分为Epi组、Vas组和对照组,通过电击致颤制作心跳骤停模型,在CPR第3、8、13min时分别静脉应用Epi、Vas和0.9%氯化钠溶液,并于每次给药后1.5、5min时分别记录主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并计算平均动脉压和CPP。于实施CPR18min后行电除颤1~3次(能量依次为3、4、6J/kg),CPR成功于第5、15、30min重复给药并记录心率及动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1只实验犬中有8只(38.1%)出现了自主循环恢复,其中Vas组6只(85.7%),Epi组2只(28.6%),对照组实验犬则全部死亡。与Epi组比较,第1、2次给药后的1.5min及5min,第3次给药的5min,Vas组CPP明显升高;但第3次给药的1.5minEpi组CPP骤然增加。Epi及Vas组的CP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PR过程中,Vas和Epi均可显著地增加CPP,而vas对CPP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Vas,且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压力波动的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颤动 血管加 肾上腺素 冠状动脉灌注
原文传递
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傅强 崔华雷 崔乃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610-614,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应用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的复苏效果 ,并进一步探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技术对脏器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静注高钾冷停跳液法造成猪心脏停搏模型 ,在复苏过程中分别观测气动胸腹反向按压... 目的 :对比观察应用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的复苏效果 ,并进一步探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技术对脏器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静注高钾冷停跳液法造成猪心脏停搏模型 ,在复苏过程中分别观测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和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法 2组动物冠状动脉灌注压、血气分析、血乳酸、氧自由基、细胞因子检测及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法相比 ,气动胸腹反向加压心肺复苏装置可使冠状动脉灌注压平均增加 3 5.8% ,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增加 ,血乳酸水平降低 ,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升高、丙二醛 ( MDA)水平下降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及白介素 1( IL 1 )的水平明显降低 ,心、肺、脑等重要脏器损伤减轻。结论 :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通过提供更稳定、有效的心脏血流灌注 ,提高组织供氧及氧利用 ,减轻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组织细胞膜氧化损伤及组织间缺血性炎症反应 ,从而综合地起到更为有效的重要脏器 (心、肺、脑 )保护作用 ,复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胸外按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气动胸腹反向按 心肺复苏机 冠状动脉灌注
下载PDF
腹部加压联合胸外按压对窒息猪复苏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杭晨晨 李春盛 +4 位作者 吴彩军 杨军 张奕 郭志军 殷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41-445,共5页
目的比较标准胸外按压(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STD-CPR)和腹部加压联合胸外按压(interposedabdominal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IAC-CPR)的方法对窒息性心脏骤停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窒息性心脏骤... 目的比较标准胸外按压(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STD-CPR)和腹部加压联合胸外按压(interposedabdominal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IAC-CPR)的方法对窒息性心脏骤停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窒息性心脏骤停的复苏效果和复苏方法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健康实验用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18只,通过气管夹闭法制作8 min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分别实施STD-CPR和IAC-CPR,记录基础状态、CPR期间和复苏后15 min心率(heart rate,HR)、主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pressure,CVP)、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计算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冠状动脉灌注压(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CPP),观察2组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和复苏后合并症。结果 STD-CPR组与IAC-CPR组比较,MAP(46.30±13.49)mmHg vs(54.04±13.07)mmHg(P>0.05,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P(20.44±19.63)mmHg vs(29.56±11.5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实验动物都出现了明显胸腹部的合并症,包括肺出血、肺梗死、肋骨骨折、癫痫发作、腹部脏器的缺血坏死。结论在心肺复苏初期,腹部加压联合胸外按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CPP,但并不能改善ROSC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胸外按 腹部加 冠状动脉灌注 窒息 心脏骤停
下载PDF
1例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娟 杨小芳 《现代护理》 2005年第2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球囊反搏术 护理 急诊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动脉舒张 IABP 锁骨下动脉 动脉开放 左室后负荷 降主动脉 心脏舒张 作用机理 灌注 心脏收缩 心肌耗氧 置换术 起始部 舒张期 收缩
下载PDF
主动脉弓输血在失血性心脏骤停兔复苏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郑汝钢 张旻海 +3 位作者 菅洪健 梁国栋 钟涛 武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7-443,共7页
目的 比较失血性心脏骤停兔复苏过程中,主动脉弓快速输血与中心静脉快速输血对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复苏效果的不同影响.方法 经股动、静脉联合快速放血构建失血性心脏骤停兔模型.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n=15):①主动脉弓输血联... 目的 比较失血性心脏骤停兔复苏过程中,主动脉弓快速输血与中心静脉快速输血对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复苏效果的不同影响.方法 经股动、静脉联合快速放血构建失血性心脏骤停兔模型.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n=15):①主动脉弓输血联合胸外按压组(AAT组);②中心静脉输血联合胸外按压组(CVT组);③单纯主动脉弓输血组(SAAT组).维持15min心脏骤停状态后给予复苏.复苏过程予以胸外按压联合经股动脉置管至主动脉弓快速自体血回输(AAT),或股静脉置管至下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快速输血(CVT).SAAT组单纯给予主动脉弓快速输血、不联合胸外按压.全程连续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MAP和CVP),取不同时间点计算冠状动脉灌注压(CPP)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h生存情况.结果 45只新西兰兔平均失血(79.18±11.79) mL后成功构建失血性心脏骤停兔模型.复苏阶段,在输血的第1、2、3分钟时间点,各组CPP分别为AAT组(61.24±33.00) mm Hg,(75.97±33.72) mm Hg,(73.17-32.74) mm Hg;CVT组(23.72±16.53)mm Hg,(27.25±21.10)mm Hg,(30.22±19.13)mm Hg;SAAT组(50.32±21.45)mm Hg,(60.93±25.07) mm Hg,(65.65±25.26) mm 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ROSC后第10、20、30分钟时间点,各组CPP分别为AAT组(92.75±25.64) mm Hg,(90.53±26.07) mm Hg,(86.47±20.83) mm Hg;CVT组(62.36±13.14)mm Hg,(62.94±11.75) mm Hg,(61.06±15.22) mm Hg;SAAT组(81.94±16.16)mm Hg,(84.82±8.92) mm Hg,(84.69±10.57)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3,P=0.001).各组动物ROSC率分别为AAT组(12/15) 80.0%、CVT组(10/15) 66.7%、SAAT组(12/15) 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18).ROSC后6h,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AAT组(5.0±0.41)h、CVT组(3.0±0.78)h、SAAT组(4.0±0.3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失血性心脏骤停兔复苏时,经主动脉弓快速输血较经中心静脉快速输血产生更高的CPP,并提高了中位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 心脏骤停(CA) 动脉 输血 冠状动脉灌注(cpp)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文宾 马骥 徐耕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124-1126,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病情危重、预后差,常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可达80%以上。近年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逐渐应用于AMI并发CS和心力衰竭的治疗,它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稳定血流动力学,并为经...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病情危重、预后差,常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可达80%以上。近年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逐渐应用于AMI并发CS和心力衰竭的治疗,它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稳定血流动力学,并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赢得宝贵时间,已成为目前治疗AMI合并CS的一种有效的机械循环支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源性休克 休克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机械循环支持方法 冠状动脉灌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颅内压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在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金城 隋建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29-131,14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的颅内压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中重型TBI患者,入院后进行持续颅内压、动脉血压及BIS监测,同时进行...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的颅内压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中重型TBI患者,入院后进行持续颅内压、动脉血压及BIS监测,同时进行反应水平评分(RLS),运用Spearman秩相关的统计学方法,探讨BIS值与RLS85评分及脑灌注压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BIS值能较好地反映CPP的变化,且与RLS85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结论:在中重型TBI患者中进行颅内压(ICP)联合BIS监测,能更好地反映脑灌注压情况及意识反应水平,提高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TBI) 颅内(ICP) 脑电双频指数(BIS) 机体反应水平评分(RLS85) 灌注(cpp)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无创性评价
18
作者 陈超峰 王珂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5期55-56,59,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多普勒主动脉瓣反流血流频谱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WDE)测量40例DCM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和正常对照纽冠状动脉灌注压。结果与...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多普勒主动脉瓣反流血流频谱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WDE)测量40例DCM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和正常对照纽冠状动脉灌注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伴心力衰竭纽在左室舒张内径扩大[(66±7)mm vs(46±4)mm,P〈0.05],射血分数下降[(32±4)%vs(57±4)%,19〈0.05]和左室舒张末压增高[(31±8)mmHg(1mmHg=0.133kPa)]vs(13±6)mmHg,P〈0.05]的基础上,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降低[(40±8)mmHgVS(48±7)mmHg,P〈0.05]。结论DCM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其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冠状动脉灌注已明显受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为无创性评价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情况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灌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病 收缩性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对心搏骤停兔复苏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成成 王立祥 +6 位作者 刘惠亮 窦微微 刘亚华 马立芝 孙鲲 马文君 郭晓东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肺复苏法(IAAC—CPR)作为一种新的心肺复苏(CPR)方法,能否改善心搏骤停(CA)兔的复苏效果。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心肺复苏组(STD—CPR,胸外按压)和IAAC—CPR组(于胸外按... 目的探讨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肺复苏法(IAAC—CPR)作为一种新的心肺复苏(CPR)方法,能否改善心搏骤停(CA)兔的复苏效果。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心肺复苏组(STD—CPR,胸外按压)和IAAC—CPR组(于胸外按压间歇期给予腹主动脉按压),每组14只。冰氯化钾诱导CA模型,CA持续3min后实施复苏。持续监测动物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动物基础状态及复苏过程中主动脉收缩压、右房压直至实验结束;比较两组动物平均动脉压(MAP)、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等指标。结果与STD—CPR组比较,[AAC—CPR组复苏2min内(无升压药物干预)MAP(mmHg,1mmHg=0.133kPa)明显升高(30S:46.0±12.6比30.0±12.2,60s:57.0±15.6比31.9±9.7,90s:61.9±14.4比36.0±9.8,120s:63.1±12.6比37.8±11.1,均P〈0.05);CPP(mmHg)也明显升高(30s:29.9±17.4比14.1±11.0,60S:43.1±22.4比14.3±9.8,90S:46.7±20.1比15.9±7.7,120s:50.5±21.0比17.3±9.9,均P〈0.05);ROSC时间(S)明显提前(212.1±43.4比307.3±51.2,P〈0.05),复苏成功率明显升高(85.7%比42.8%,P〈0.05);ROSC率和24h、48h存活率也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动物实验后尸检未见明显腹部器官损伤。结论于胸外按压间歇期给予腹主动脉按压(即IAAC—CPR),能增加CA兔的MAP、CPP及复苏成功率,有效改善复苏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式腹主动脉 平均动脉 冠状动脉灌注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人脑循环临界关闭压、有效脑灌注压无创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3 位作者 高庆春 陈颖贤 盛文利 曾进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脑循环临界关闭压(criticalclosingpressure,CCP)和有效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pressure,CPP)的无创测定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要求的青年健康志愿者32例,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流... 目的探讨人脑循环临界关闭压(criticalclosingpressure,CCP)和有效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pressure,CPP)的无创测定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要求的青年健康志愿者32例,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桡动脉血压,用动态压力流量关系法中的常规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CCP和CPP值。结果用常规法测定CCP有4例为负值,后经傅立叶变换法测定均为正值。常规法测定的CCP为(13.05±8.24)mmHg(1mmHg=0.133kPa),傅立叶变换法测定的CCP平均为(19.68±9.30)mmHg,较常规法测定值高(t=-2.904,P=0.005)。常规法测定的有效CPP为(66.76±9.14)mmHg,傅立叶变换法测定的有效CPP为(60.79±10.12)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82,P=0.021)。结论临床无创测定CCP和有效CPP应该采用傅立叶变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关闭 测定方法 灌注 脑循环 傅立叶变换 经颅超声多普勒 无创血监测仪 健康志愿者 大脑中动脉 CCP 常规法 cpp 血流流速 动脉 流量关系 无创测定 测定值 显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