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时导管内核素对正常血管的剂量分布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志勇 张良安 +3 位作者 戴光复 苑淑渝 王丹 范亚光 《中国辐射卫生》 2002年第4期198-199,201,共3页
目的 计算放射性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时导管内核素对正常血管的剂量分布。方法 用Loevinger公式计算球囊、导管周围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 导管周围组织与球囊周围组织的剂量之比在整个经向距离范围内接近于 1/ 10。正常治疗时 ,... 目的 计算放射性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时导管内核素对正常血管的剂量分布。方法 用Loevinger公式计算球囊、导管周围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 导管周围组织与球囊周围组织的剂量之比在整个经向距离范围内接近于 1/ 10。正常治疗时 ,导管周围血液受到的平均剂量达到 5 3 6Gy ,血管壁受到的平均剂量达到 1 62Gy。结论 用放射性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 剂量分布 放射性球囊 剂量点核函数 蒙特卡罗方法 血管成形术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放射疗法在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邢炜 David W.M.Muller 陈传荣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359-361,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预防 放射疗法 PTCA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管内放射治疗预防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临床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新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281-284,共4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内放射治疗 狭窄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血管内放射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4
作者 王连生 尹航 黄峻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2-293,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术后再狭窄 血管内放射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放射治疗预防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辉 刘金来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1期9-12,30,共5页
为了降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人们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但是术后再狭窄率依然较高,所以人们尝试其他方法以达到此目的。血管内放射治疗就是这些新方法中的一种,近年来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对血... 为了降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人们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但是术后再狭窄率依然较高,所以人们尝试其他方法以达到此目的。血管内放射治疗就是这些新方法中的一种,近年来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对血管内放射治疗抑制再狭窄的机制,放射源的选择,动物和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预防 近距离放射 放射性核素 血管介入术 狭窄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腔内β-射线放射疗法与切割球囊成形术联合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6
作者 樊冰 葛均波 +5 位作者 Clemens Von Birgelen 钱菊英 王齐兵 葛雷 陈灏珠 Raimund Erbel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旨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内 β 射线放射疗法 (β 放疗 ,Novoste)与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联合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ISR >70 %的病人 2 95例 [男性 2 0 5例 ,女性 90例 ,年龄... 目的 旨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内 β 射线放射疗法 (β 放疗 ,Novoste)与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联合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ISR >70 %的病人 2 95例 [男性 2 0 5例 ,女性 90例 ,年龄 (5 9 76± 10 83)岁 ],其中 112例均行CBA联合 β 放疗为 β 放疗组 (n =112 ) ,183例单独采用CBA(89例 )或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 (94例 )为对照组 (n =183)。弥漫性长病变ISR者β 放疗先照射病变远段 ,再回撤导管照射病变近段。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期行冠脉造影 ,分析病变长度、最小管腔直径 (MLD)、参照管腔直径 (RLD)和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 (DS)。随访靶血管再次成形率 (TVR)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发生率。结果 术前及术后即刻两组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差异无显著性。随访期 (6 3± 1 6月 ) β 放疗组的MLD大于对照组 ,DS小于对照组 ,P <0 0 5。β 放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率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心绞痛为 10 %vs17% ,心肌梗死为 1%vs 2 % ,死亡率为 0 %vs2 % ) ,但β 放疗组的TVR和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 (TVR为 5 %vs 16 % ,MACE为 10 %vs 2 5 % ,P <0 0 5 )。β 放疗组 2 8例 (2 6 % ,2 8 10 6 )弥漫性长病变ISR ,回撤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射线 放射疗法 球囊成形术 冠状动脉支架 冠脉狭窄 β放疗
下载PDF
^(103)Pd放射性支架在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作用
7
作者 陈明 霍勇 +5 位作者 邵伟 蒋捷 李拥军 于世平 许书河 申文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38-241,共4页
目的 研究1 0 3Pd放射性支架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有效性、量效关系、时效关系 ,并观察该放射性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微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 ,比较不同活度1 0 3Pd支架组 (10 0 0μCi、5 0 0 μCi、10 0 μCi)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 目的 研究1 0 3Pd放射性支架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有效性、量效关系、时效关系 ,并观察该放射性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微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 ,比较不同活度1 0 3Pd支架组 (10 0 0μCi、5 0 0 μCi、10 0 μCi)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 (5周、12周 )的冠状动脉造影、形态测量学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5 0 0 μCi和 10 0 μCi的1 0 3Pd支架内的新生内膜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 ,10 0 0 μCi的1 0 3Pd支架内的新生内膜面积与对照组相似 ,5 0 0 μCi的1 0 3Pd支架内的新生内膜面积显著低于 10 0 μCi。与对照组相比 ,5 0 0 μCi的1 0 3Pd支架在 5周和 12周时分别使内膜面积减少 4 9%和 5 0 % ,10 0 μCi的1 0 3Pd支架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效应在 12周时下降了 5 6 % (由 32 %减至 14 % )。 10 0 μCi的1 0 3Pd支架两端的新生内膜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 ,5 0 0 μCi和 10 0 0 μCi的1 0 3Pd支架两端的新生内膜面积与对照组相似。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1 0 3Pd支架对受试动物产生明显的放射性损伤。结论 1 0 3Pd支架抑制内膜增殖的作用可能存在一个安全有效的剂量窗 ,1 0 3Pd支架抑制内膜增殖的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适当活度的1 0 3Pd支架能有效地、持久地抑制内膜增殖且无毒副作用。这些结果提示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3Pd放射性支架 冠状动脉狭窄 动物模型 新生内膜增殖 冠状动脉造影 组织病理学 介入疗法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曾勇 朱文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is a very effective approach to trea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owever, restenosis after PTCA affects 40% to 60% of patients in the months after an initially succ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is a very effective approach to trea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owever, restenosis after PTCA affects 40% to 60% of patients in the months after an initially successful intervention. Although a number of new techniques and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have been tried to reduce the rate of restenosis, only a few have shown even preliminary efficacy. Radiation therapy seems to provide an interesting, non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to prevent the restenosis after PTCA during recent years. The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data of this new approach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冠状动脉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防治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7-318,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是困扰临床多年而且至今尚未得到解决的一大难题。尽管对许多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从药物治疗到机械防治,从全身用药到局部血管内用药,甚至基因治疗等,均未能有效地降低临床再狭窄率。冠状动脉腔内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是困扰临床多年而且至今尚未得到解决的一大难题。尽管对许多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从药物治疗到机械防治,从全身用药到局部血管内用药,甚至基因治疗等,均未能有效地降低临床再狭窄率。冠状动脉腔内放射治疗(ICRT)是最近才用于临床的一种防治再狭窄的新方法,已对其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了初步观察。本文就ICRT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结果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放射疗法 狭窄 防治
下载PDF
2例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护理
10
作者 陆琼芳 《天津护理》 2004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例应用放射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执行严格的抗凝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等。结...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例应用放射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执行严格的抗凝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等。结果: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患者得到满意扩张,血管内放射治疗成功。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放射治疗手术复杂,对护理要求较高,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再狭窄 放射 护理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管腔强化CT密度值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
11
作者 王马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管腔强化CT密度值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管腔强化CT密度值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计算管腔近端与远端CT强化密度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腔内CT强化值与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强化CT密度值对管腔内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双源CT冠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CT强化值差值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腔内CT强化值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强化CT密度值评估管腔内狭窄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95%CI:0.756~0.929)。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gatston积分升高、心率变异性>15次/min、体重指数>25 kg/m^(2)、静脉污染、腔内CT强化密度差值升高均为干预双源CT冠脉造影评估冠脉狭窄结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管腔强化CT密度值可有效提高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影像诊断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43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雪萍 朱平 +1 位作者 陈韦任 时向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910-2911,共2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3例同期进行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和经皮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结果。结果:64层螺旋CT和经皮冠脉造影相比,诊断冠脉狭窄≥50%的非闭塞病变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92.1%,阳性...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3例同期进行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和经皮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结果。结果:64层螺旋CT和经皮冠脉造影相比,诊断冠脉狭窄≥50%的非闭塞病变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92.1%,阳性预测值87.9%,阴性预测值88.7%,准确度为88.4%。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对非闭塞病变特别是前降支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冠心病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放射性血管内支架——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金山 蒋宁一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1999年第4期162-164,共3页
血管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生血管内膜过度增殖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 ,低剂量的放射性能抑制血管损伤后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 ,放射性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能降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的新型血管内支架。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放射性核素 冠状动脉 狭窄 防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32)P放射治疗对预防支架后再狭窄的作用
14
作者 郑衍平 何明利 王东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4-144,共1页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 3 2 P放射治疗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假性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对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 3 0例患者 ,将不同剂量的 3 2 P放射源经 5F管推送入冠状动脉支架术部位。在放射治疗前、结束时和随...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 3 2 P放射治疗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假性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对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 3 0例患者 ,将不同剂量的 3 2 P放射源经 5F管推送入冠状动脉支架术部位。在放射治疗前、结束时和随访 6个月后分别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 0例支架成形术全部成功。全组平均后期管腔缩减径为 (-0 0 3± 0 5 3 )mm ,缩减指数为 -0 0 9± 0 5 1。血管内超声显示 ,放射治疗结束时和随访 6个月后平均内腔面积分别为 (5 5 2± 1 86)mm2 和 (5 61± 1 5 3 )mm2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外弹力膜腔面积分别为 (14 11± 3 86)mm2 和 (14 3 7± 2 44 )mm2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内 3 2 P放射治疗能有效预防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内膜假性增生和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32P放射治疗 预防 狭窄 支架置入术 术后
下载PDF
探讨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对介入放射治疗方法的选择
15
作者 刘月霞 李庆丽 《科技视界》 2016年第7期282-282,共1页
冠状动脉每时每刻都在给给心脏提供充足的血液,是人心脏的重要的营养运输管道。本文所提到的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的类型,导致这一病情的发生的原因是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给心脏提供的营养不... 冠状动脉每时每刻都在给给心脏提供充足的血液,是人心脏的重要的营养运输管道。本文所提到的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的类型,导致这一病情的发生的原因是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给心脏提供的营养不足,供血也不足,从而导致心肌病变出现机能障碍,所以,冠心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这种病情最明显的症状为胸腔疼痛感,疼痛感为压榨性的,严重者疼痛感会向颈部、上肢、头部以及胃部延伸。冠状动脉狭窄以管腔面积的缩小分为4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对冠心病病人的治疗绝对不能认为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了,想要治疗冠心病需要对人体的整个心脑血管系统进行保护与治疗,药疗与介入治疗法共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介入放射治疗 血管内支架球囊导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贺丽英 潘克梫 +2 位作者 刘桂梅 孙蕴 要文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0,共8页
目的对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row 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64-row 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Pub Med、中国... 目的对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row 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64-row 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Pub Med、中国期刊网中的中、英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汇总敏感性(Se)、汇总特异性(Sp)及95%可信区间(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69篇文献,均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汇总Se=0.92,95%CI=(0.91,0.92);汇总Sp=0.95,95%CI=(0.95,0.96);SROC曲线下面积为98.60%。结论 64-row 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Se和Sp,是一种高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ETA分析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评价支架内再狭窄风险 被引量:16
17
作者 许哲 林朝贵 +2 位作者 范林 陈智勇 陈旭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评估植入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风险。方法对166例患者于支架植入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并于植入支架后6~18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ISR,将其分为ISR组(n=16)与...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评估植入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风险。方法对166例患者于支架植入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并于植入支架后6~18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ISR,将其分为ISR组(n=16)与无ISR组(n=150),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ISR的危险因素,以ROC曲线评价各因素诊断ISR的效能。结果 ISR组病变长度,非钙化斑块、点状钙化、正性重构比例和正性重构指数均大于无ISR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钙化斑块[回归系数(B)=1.89,优势比(OR)=6.63,P=0.01]、点状钙化(B=1.28,OR=3.59,P=0.01)、正性重构(B=2.17,OR=8.71,P<0.01)、病变长度(B=0.05,OR=1.05,P=0.04)是导致ISR的危险因素。病变长度及正性重构指数诊断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和0.82(P均<0.01),联合上述斑块特征预判ISR的AUC为0.87(P<0.01)。结论病变长度、正性重构、非钙化斑块、点状钙化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发生ISR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斑块 支架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造影狭窄程度预测患者远期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泉 杨勇 +3 位作者 余建群 曾涵江 黄方洋 陈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2-1496,1503,共6页
背景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是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但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国内少有报道。目的评估CCTA狭窄程度预测患者远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2-01-01至2012-09-30在四川大学华西... 背景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是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但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国内少有报道。目的评估CCTA狭窄程度预测患者远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2-01-01至2012-09-3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期间曾行CCTA的患者。依据2016年发布的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CAD-RADS)对狭窄程度进行评分,依据CAD-RADS评分分为无斑块组、非阻塞性斑块组、阻塞性斑块组。主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择期血运重建。随访于2017-08-01至2017-10-10完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705例患者,平均随访(5.0±0.9)年。其中无斑块组295例(41.8%),非阻塞性斑块组410例(58.2%),阻塞性斑块组221例(31.3%)。阻塞性斑块组5年全因死亡率(19.0%)高于无斑块组(5.8%)和非阻塞性斑块组(7.4%)(χ^2=21.88、11.62,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年龄、急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狭窄(CAD-RADS评分≥3分)是5年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阻塞性斑块组5年心源性死亡率(7.7%)高于无斑块组(0.7%)和非阻塞性斑块组(1.6%)(χ^2=17.53、8.18,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狭窄是5年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阻塞性斑块组择期血运重建率(12.7%)高于无斑块组(2.0%)和非阻塞性斑块组(4.8%)(χ^2=23.64、7.76,P<0.001)。阻塞性斑块组5年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7.7%)高于无斑块组(1.4%)和非阻塞性斑块组(1.6%)(χ^2=13.18、8.18,P<0.001)。无斑块组和非阻塞性斑块组5年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择期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CTA评估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患者长期预后指标较差,阻塞性狭窄是其5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阻塞性斑块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择期血运重建率均较非阻塞性斑块与无斑块患者低,非阻塞性斑块患者与无斑块患者的远期预后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狭窄程度 预后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比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兆玉 韩家兴 +3 位作者 畅智慧 王传卓 马羽佳 单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92-189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术(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患者的256层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所有患者CTA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 32例... 目的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术(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患者的256层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所有患者CTA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 3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直径≥2mm的419个节段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为393个节段(93.79%)。393个节段中,256层CTA显示中度以上狭窄(≥50%)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7%、80.70%、98.21%、88.46%、96.77%;显示重度狭窄(≥75%)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9%、75.00%、98.88%、87.10%、97.51%。对于中度以上以及重度狭窄的诊断,256层CTA与CC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前提下,256层CTA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初步筛选和诊断方面,与CCA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佩玲 徐克 +2 位作者 李延亮 谢秀丽 黎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5-699,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04例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于30日内先后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04例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于30日内先后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50%、≥50%和≥75%)的价值。结果 CAG显示1296段冠状动脉。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1217段,可评估率为93.90%(1217/1296);诊断<5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9.12%(144/182)、84.73%(172/203)和89.83%(106/118),特异度分别为97.33%(802/824)、99.21%(1006/1014)和99.82%(1097/1099),阳性预测值为86.75%(144/166)、95.56%(172/180)和98.15%(106/108),阴性预测值为95.48%(802/840)、97.01%(1006/1037)和98.92%(1097/1109),准确率为94.04%(946/1006)、96.80%(1178/1217)和98.85%(1203/1217)。钙化斑块是导致血管不可评估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