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5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灌流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21例
1
作者 段文昌 马承恩 +3 位作者 李国华 蔡卫东 宁美芳 崔连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5期17-18,共2页
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一直是单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的禁忌症〔1、2〕。近年来,我们对21例该类患者在向其左主干内持续灌注自身血液的同时行PTCA(CPPT-CA),即在不完全阻断左主干血流的前提下扩张... 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一直是单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的禁忌症〔1、2〕。近年来,我们对21例该类患者在向其左主干内持续灌注自身血液的同时行PTCA(CPPT-CA),即在不完全阻断左主干血流的前提下扩张其狭窄段。手术成功19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右主干狭窄 扩张成形术 PTCA
下载PDF
β射线腔内照射防止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
2
作者 王任飞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1年第6期266-266,共1页
关键词 Β射线 腔内照射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3
作者 胥良 牛思泉 +3 位作者 王地 信鹏程 宁宏洁 乔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单纯DCB治疗),各43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治疗后1 a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Ⅰ、BNP、NT-proBNP、sd-LDL、GDF-15、LVESD、LVEDD降低的程度,LVEF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ELCA联合DCB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 药物扩张成形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冠状动脉新型刻痕球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政 郑晓新 蒋学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83-2090,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冠状动脉介入预扩张球囊主要是传统的高压球囊、乳突球囊等,它们在病变血管中可能会出现滑脱进而擦伤血管的情况。目的:评估新型旋刻球囊在血管扩张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有限元分析:通过采集相关人体组织... 背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冠状动脉介入预扩张球囊主要是传统的高压球囊、乳突球囊等,它们在病变血管中可能会出现滑脱进而擦伤血管的情况。目的:评估新型旋刻球囊在血管扩张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有限元分析:通过采集相关人体组织数据建立血管三维有限元模型,随后建立乳突球囊植入血管三维有限元模型与旋刻球囊植入血管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充气压下球囊扩张时的血管应力、血管位移、球囊应力、球囊位移。(2)动物实验:将8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2组,在髂动脉中分别植入乳突球囊与旋刻球囊进行扩张,每组4只。球囊撤出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血管损伤情况。结果与结论:(1)有限元分析:两种球囊的弹力性质无明显差异,在相同充气压下,乳突球囊组血管应力、血管位移、球囊应力、球囊位移均远远大于旋刻球囊组,并且各指标的均匀性优于旋刻球囊组;随着充气压的增加,乳突球囊组血管应力、血管位移、球囊应力、球囊位移增加幅度远远大于旋刻球囊组。(2)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旋刻球囊扩张造成的血管损伤只局限在内膜,而乳突球囊扩张造成的血管损伤比较严重,内膜、中膜损伤严重,部分节段可以看到血肿形成,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较多,局部可见有巨噬细胞堆积。(3)结果表明:相较于乳突球囊扩张,旋刻球囊扩张造成血管闭塞以及夹层的风险较小,但有一定出现球囊弯曲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扩张 新型扩张 血管损伤 有限元分析 旋刻
下载PDF
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在股腘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褚云峰 彭艳斌 +2 位作者 陈仲 周波 叶小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65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2,采用巧克力球囊)与对照...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65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2,采用巧克力球囊)与对照组(n=33,采用普通球囊)。比较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术后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为100%、93.7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6.97%、81.8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夹层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ABI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试验组患者ABI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疾病的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且炎症控制较好,夹层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克力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 扩张血管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丽睿 冯婷婷 +2 位作者 赵欣 张涛 赵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对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涛 孙志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对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对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普通球囊,观察组则应用巧克力球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术后两组动脉内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下降,踝臂血压指数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与术前比,术后两组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峰值及血流量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腔内血管成形术中采用巧克力球囊,对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取得了确切疗效,还能够改善患者动脉硬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巧克力扩张血管成形术 动脉硬化指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
8
作者 张晓杰 成晓江 +4 位作者 于谦 赵兴军 杜忠德 刘鹏 辛国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行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3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成功实施手术,球囊扩张成形后责任血... 目的探讨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行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3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成功实施手术,球囊扩张成形后责任血管出现夹层并发症4例,其中2例因前向血流良好,给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流稳定,未行支架治疗;2例因责任血管夹层、血流不稳定且血管弹性回缩,给予补救性支架置入术治疗。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1例中,1例术后72 h发生非责任血管部位小脑出血,保守治疗好转出院,其余10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11例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30 d内未出现责任血管事件;术后90 d NIHSS评分[(2.36±1.57)分]较术前[(3.36±2.38)分]明显降低(P=0.008),mRS评分[(1.55±0.93)分]较术前[(2.27±1.42)分]明显降低(P=0.012);术后6个月颅脑CTA或DSA复查显示血管成形良好。2例给予补救性支架置入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脑梗死等事件,NIHSS评分均为3分、mRS评分均为2分,影像学检查未见支架再狭窄情况。结论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扩张血管成形术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重建及踝肱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凯锋 赵亮 +1 位作者 高原 吴俊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重建及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选择入组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重建及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选择入组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Rutherford分级、血清水平、血流重建、晚期管腔丢失情况、不良事件。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踝肱指数(0.94±0.26)、最小管腔直径(3.47±0.39)mm、一氧化氮(NO)(30.3±4.0)pg/m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80.1±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0.86±0.11)、(3.13±0.32)mm、(26.8±3.6)pg/ml、(68.1±3.1)分,观察组的Rutherford分级(0.19±0.05)、血清内皮素-1(ET-1)(70±7)pg/ml、血浆P选择素(30.2±3.5)μg/L、晚期管腔丢失(1.24±0.25)mm低于对照组的(1.42±0.10)、(77±7)pg/ml、(37.3±3.9)μg/L、(2.51±0.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重建率为16%,与对照组的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Rutherford分级,提高踝肱指数,降低肢内再狭窄、晚期管腔丢失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药物涂层扩张成形术 血流重建 踝肱指数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10
作者 齐亚男 凌端强 +1 位作者 王颖超 刘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分析高危糖尿病足治疗过程中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应用效果与并发症产生状况。方法 本文筛选研究对象时,结合研究内容与研究要求,将时间筛选范围界定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将疾病筛选目标锁定于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划分研究对象... 分析高危糖尿病足治疗过程中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应用效果与并发症产生状况。方法 本文筛选研究对象时,结合研究内容与研究要求,将时间筛选范围界定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将疾病筛选目标锁定于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划分研究对象,形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疗法;观察组采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评估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指标水平相对较高,如踝肱指数等,P<0.05;同时,观察组血管再通率较高,溃疡有效愈合水平较高,皮肤温度等相对优异,P<0.05。结论 高危糖尿病足患者治疗过程中,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应用效果较佳,可提升血管再通水平,加速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扩张成形术 高危糖尿病足 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一例
11
作者 孙建飞 吴一娜 +1 位作者 朱时杰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6,共4页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少见具有高致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APS合并非急性脑供血动脉闭塞的最佳治疗方案仍不明确。作者报道1例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的APS合并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患者,术后7个月DSA复查血管...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少见具有高致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APS合并非急性脑供血动脉闭塞的最佳治疗方案仍不明确。作者报道1例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的APS合并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患者,术后7个月DSA复查血管保持通畅。药物涂层球囊具有无支架置入的特点,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在该类高致栓性患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动脉闭塞 扩张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
12
作者 何攀 杨俊杰 +6 位作者 陈海威 邓安平 金至赓 高磊 郭军 陈韵岱 汪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DCB治疗的ISR患者86例,共96处ISR病变,所有病变均行OCT评估。根据是否使用ELCA,将病变分为ELCA+DCB组(n=30)和DCB组(n=66);并根据OCT评估的ISR病变内膜组织特征分为均质模式和非均质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对即刻管腔获益的影响。即刻管腔获益定义为治疗前后的OCT下最小管腔面积变化值(ΔMLA)。结果:ELCA+DCB组与DCB组相比获得更大的ΔMLA[(3.2±0.8)mm^(2)vs.(2.6±1.4)mm^(2),P=0.015]。在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ELCA+DCB组的ΔMLA大于DCB组[(3.0±0.9)mm^(2)vs.(2.2±1.1)mm^(2),P=0.030],但在非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两组ΔM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7)mm^(2)vs.(3.2±1.5)mm^(2),P=0.533]。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病变接受DCB治疗的患者(n=60)与ELCA+DCB治疗的患者(n=26)均无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vs.4.2%,P>0.05)。结论:ELCA联合DCB是治疗ISR的有效策略,较单独DCB治疗能够实现更大的术后即刻管腔获益,尤其对于OCT显示病变内膜组织均质模式ISR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涂层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胡凯锋 高原 +1 位作者 李延 赵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探讨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拟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拟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4.1±6.7)岁,病变长度(14.3±4.1)cm,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对照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62.5±7.2)岁,病变长度(13.8±3.3)cm,采用常规普通球囊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靶血管腔最小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一期通畅率、Rutherford分级、间歇性跛行距离、凝血功能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ABI测定值均高于手术前,研究组术后12个月ABI高于对照组[(0.86±0.11)比(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MLD大于对照组[(2.85±0.46)mm比(2.5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LLL值均低于对照组[(4.56±1.80)%比(5.71±1.92)%、(13.37±2.60)%比(19.68±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9.48,均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Rutherford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较对照组延长[(13.41±0.31)s比(13.23±0.34)s、(16.92±0.88)s比(16.46±0.9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2.46,均P<0.05)。结论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较常规支架手术方案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维持血管持续畅通,缓解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支架 再狭窄 药物涂层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黄剑冰 夏永立 李应甫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677-678,共2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踝肱指数(A...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踝肱指数(ABI)以及间歇性跛行距离。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BI高于对照组,间歇性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下肢血运,延长患者的间歇性跛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Gianturco-RoubinⅡ型支架内再狭窄
15
作者 卢成志 李玉光 +1 位作者 何世华 王焱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3期173-174,163,共3页
目的 观察经文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Gianturco-RoubinⅡ(GRⅡ)型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和结果 在成功植入GRⅡ型支架后6个月行血管造影,对20例患者的22条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再次行PTCA术.手术成功率为96%(21/22),4... 目的 观察经文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Gianturco-RoubinⅡ(GRⅡ)型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和结果 在成功植入GRⅡ型支架后6个月行血管造影,对20例患者的22条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再次行PTCA术.手术成功率为96%(21/22),4例完全闭塞病变中有1例失败是因导丝不能通过闭塞处.无死亡,无急性或亚急性闭塞并发症.定量血管造影显示:平均最狭窄处血管直径从(0.85±0.34)mm增加到(2.32±0.41)mm,平均狭窄程度由(71±16)%下降至(18±12)%,而手术前后支架本身变化不明显.结论 重复PTCA术治疗GRⅡ型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管腔扩大的原理主要为动脉样硬化班块组织被挤出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治疗 并发症 成形术 PTCA术 扩张 血管造影 重复 增加 结论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及患者血运重建情况
16
作者 丁爱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下肢血运重建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3例ASO患者进行分...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下肢血运重建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3例ASO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和研究组(32例,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再次血运重建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临床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降低,且研究组均更低;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跛行距离均延长,且研究组更长;Rutherford分级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均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O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整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延长跛行距离,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再次血运重建手术的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普通扩张成形术 药物涂层扩张成形术 血运重建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17
作者 祁洪军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1,F0002,共2页
患者,男,66岁。主诉:右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患者于2年前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行走约500m即开始出现小腿及足部疼痛,休息后好转,一直未行治疗,自觉疼痛逐渐加重,行走100m即出现疼痛,双下肢皮温低;3个月前因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于德州市... 患者,男,66岁。主诉:右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患者于2年前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行走约500m即开始出现小腿及足部疼痛,休息后好转,一直未行治疗,自觉疼痛逐渐加重,行走100m即出现疼痛,双下肢皮温低;3个月前因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于德州市立医院血管外科治疗,于2023年9月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肢动脉造影+左下肢髂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左髂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给予改善微循环、补液等对症治疗,恢复可,出院后坚持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肢动脉造影 支架置入术 动脉 扩张成形术 出院后 改善微循环 皮温
下载PDF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次仁罗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36-0039,共4页
探讨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切割球囊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3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切割球囊成形术两种... 探讨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切割球囊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3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切割球囊成形术两种方式开展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切割球囊成形术的方式对选取的患者干预后,乙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狭窄血管最小直径、病变靶血管狭窄程度、管腔丢失情况均比甲组治疗有优势,在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中观察到,乙组患者术后一年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于甲组。两组患者相关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采用切割球囊成形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术后再狭窄风险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成形术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高出血风险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运海 周磊 +2 位作者 朱汉东 鄢华 刘成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高出血风险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高出血风险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525例高出血风险(high bleeding risk,HBR)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PCI治疗方式,DCB治疗组为实验组57例,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组为对照组4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结果DCB组和DES组患者吸烟、合并内科疾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肌酐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靶病变血管、靶血管参考直径、靶病变血管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治疗成功率为100%。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DCB组与DES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vs.24.0%,P<0.05];其中再发心肌梗死率、心源性病死率、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DCB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vs.14.3%,P<0.05]。结论DCB在高出血风险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中应用的疗效并不劣于DES,且降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洗脱支架 扩张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切割球囊与半顺应性球囊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预扩张的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晋辉 邱翠婷 +4 位作者 孙亚超 曾辉 郑海军 刘静 韩风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540-3546,共7页
背景: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尚无高效统一的最佳方案,较多采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的简单策略,但单纯直接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不能克服血管壁弹性回缩难题,远期仍存在分支丢失的风险。目的:比较切割球囊与... 背景: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尚无高效统一的最佳方案,较多采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的简单策略,但单纯直接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不能克服血管壁弹性回缩难题,远期仍存在分支丢失的风险。目的:比较切割球囊与半顺应性球囊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预扩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10例,其中男83例,女27例,年龄18-88岁,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两组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主支采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采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对照组主支采用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采用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后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后即刻造影,判定主支、分支的前向血流TIMI分级及有无血管夹层发生;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12个月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主支及分支血管参考直径、最小内径及狭窄程度;记录两组术后12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研究已获得焦作市人民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结果与结论:(1)术后即刻造影,观察组主支、分支的前向血流TIMI 3级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07,0.015),主支、分支的血管夹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3,0.012),主支、分支的紧急靶血管重建率低于对照组(P=0.006,0.026);(2)观察组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的冠状动脉保持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01);(3)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的主支、分支最小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主支、分支内径狭窄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4)术后12个月内,观察组的主支、分支靶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38,0.043),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5);(5)结果表明,在适用主支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病变植入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切割球囊预扩张较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更加安全、有效,并能降低靶血管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血管成形术 切割 半顺应性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 扩张 血管再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