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联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对脑梗塞患者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飞 《甘肃医药》 2020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X-CT)对脑梗塞(CI)患者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我院CI患者139例。均行MRI、X-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MRI、X-CT单独与联合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X-CT)对脑梗塞(CI)患者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我院CI患者139例。均行MRI、X-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MRI、X-CT单独与联合检查CI的检出率、平均病灶检出数及大小。结果:139例患者均经DSA检查确诊,发病时间<24h患者,MRI联合X-CT诊断检出率较MRI、X-CT单独诊断高,发病时间24~72h患者,MRI联合X-CT诊断检出率较MRI、X-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72h患者MRI、X-CT检查、联合诊断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MRI联合X-CT诊断平均病灶检出数较MRI、X-CT单独检查多,最小病灶直径较MRI、X-CT单独检查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X-CT诊断CI检出率较高,且能提高病灶检出数,发现微小病灶,可为临床早期确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脑梗塞 血管造影
下载PDF
CARE技术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韩雪 王朝晖 +2 位作者 郑新 张凤全 刘军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探讨CARE技术即自动综合选择管电压(CARE kV)和四维实时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对冠脉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Definition AS螺旋CT机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A组41例,由... 目的探讨CARE技术即自动综合选择管电压(CARE kV)和四维实时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对冠脉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Definition AS螺旋CT机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A组41例,由CARE kV选择输出管电压;B组37例,管电压人为设定120kVp。两组均采用CARE Dose 4D技术,其他扫描参数两组相同。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A和B两组CTDIvol分别为(17.15±10.87)mGy和(29.97±7.80)mGy;DLP分别为(261.43±176.49)mGy×cm和(469.61±119.66)mGy×cm;ED分别为(3.62±2.98)mSv和(6.58±2.03)mSv,两组间CTDIvol、DLP和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ED降低44.98%。A和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8±0.27)和(3.63±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根部管腔的SNR分别为(18.14±4.27)和(17.96±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RCA和LM近端管腔的CNR分别为(23.07±8.89)和(27.26±9.57),B组分别为(17.23±7.35)和(21.2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NR大于B组。结论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CARE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受检者44.98%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x射线断层扫描 CARE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狭窄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晓婧 提拉柯孜·图尔荪 +1 位作者 冯伟 杨和银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70%)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为FFR-C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67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70%)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为FFR-C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67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根据FFR值评估心肌缺血情况。根据冠状动脉CTA影像数据算出FFR-CT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FR值和FFR-CT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效能。结果67例患者中FFR值≤0.8的有35例,FFR-CT值≤0.8的有26例。FFR值与FFR-CT值呈正相关(r=0.6668,P<0.01)。共评估血管83支,FFR-CT用于心肌缺血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938(95%CI 0.890~0.985,P<0.01),诊断界值为0.8时,其对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87.5%、特异度95.24%、阳性预测值85.29%、阴性预测值79.63%。结论FFR-CT值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冠脉CTA成像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08~2019-08接收的冠心病患者63例作为观察对象,在入院时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冠脉CTA成像与CAG检查。记录两种检...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08~2019-08接收的冠心病患者63例作为观察对象,在入院时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冠脉CTA成像与CAG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对冠心病患者对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左冠主支病变的检查结果,并分析冠脉CTA成像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63例冠心病患者的4个主要冠脉共272支,其中冠脉CTA成像检查阳性91支,阴性161支;CAG检查阳性94支,阴性158支;冠脉CTA成像与CAG结果均为阳性88支,阴性155支;冠脉CTA成像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43%、93.62%、98.10%;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极好(K=0.923)。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冠脉CTA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价值,诊断效能高,为病情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明志 董光 +4 位作者 耿海 褚玉静 葛敏 于艳妮 张强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0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合并DM者48例(DM组)、不合并DM者120例(非DM组),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两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合并DM者48例(DM组)、不合并DM者120例(非DM组),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两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4.6%,高于非DM组的17.9%(P<0.01)。DM组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1%、14.1%、6.9%、10.5%,非DM组分别为2.1%、7.8%、3.5%、4.5%;两组LAD、LCx、R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P均<0.01。DM组Ⅰ群(LM及LAD、LCx、RCA近段)、Ⅱ群(LAD、RCA中远段、LCx远段及主要分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4.7%、19.8%,Ⅰ、Ⅱ群比值为0.74;对照组分别为9.4%、8.0%及1.09;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冠心病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非DM患者严重且范围更加广泛;DM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各冠状动脉的中远段,而非DM患者则近段与中远段大致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宋世宾 杨华 +4 位作者 陈益民 韩锋 徐卡娅 汪春红 刘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320排3D-CTA的影像资料。所有原始数据均传送至工作站,采用3D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的3D关系... 目的探讨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320排3D-CTA的影像资料。所有原始数据均传送至工作站,采用3D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的3D关系。以术中所见为评价标准,评估3D-CTA对制定手术入路、确定切除范围及重要毗邻血管保护的指导作用。结果 3D-CTA清晰显示了9例突破鞍隔生长的巨大垂体腺瘤和5例鞍结节脑膜瘤与相邻的大脑前动脉、前床突之间的空间关系;7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及9例窦旁脑膜瘤与静脉窦、回流静脉、蝶骨嵴的3D关系;对4例脑叶胶质瘤在区分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上存在困难。结论 3D-CTA能充分显示颅内大部分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相邻血管、颅骨的立体空间结构;在评估手术入路、术中保护肿瘤相邻动静脉、减少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血管造影 多排三维螺旋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世宾 杨华 +3 位作者 陈益民 韩锋 徐卡娅 汪春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27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据此制定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及需要保护的毗邻血管神经。结果 3D-CT...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27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据此制定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及需要保护的毗邻血管神经。结果 3D-CTA清晰显示了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据此制定手术方案,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出血平均175 ml,3例术后轻偏瘫,1例瘤腔内出血2,3例恢复良好。结论在颅内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前行3D-CTA,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脑膜瘤 多排三维螺旋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自发性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范治国 林鸣 +6 位作者 戴捷 李艳 王小妮 马振国 刘坤 毛世梅 董宇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1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在颅内自发性出血诊断中的成像特点,以提高MSCTA对颅内自发性出血病因分析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颅内出血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根据MSCTA成像特点,分析评价MSCTA在颅内自发性出血...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在颅内自发性出血诊断中的成像特点,以提高MSCTA对颅内自发性出血病因分析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颅内出血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根据MSCTA成像特点,分析评价MSCTA在颅内自发性出血病因中的影像价值。结果:在164例患者中,动脉瘤合并出血者37例;血管发育不良伴出血者48例;动静脉血管畸形继发出血者13例;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出血者49例;白血病颅内浸润继发出血者3例;脑转移瘤伴出血者5例;凝血机制障碍继发颅内出血者2例;原因不明出血者7例。治疗前MSCTA检查明确出血原因者总计132例。MSCTA诊断与最终病理结果符合率达80.5%。结论:MSCTA能够作为颅内自发性出血的一种筛查手段,可为临床明确自发性颅内出血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 自发性脑出血
下载PDF
X射线百年回顾谈——访著名医学物理学家谢楠柱教授
9
作者 敏文 《临床医学工程》 1995年第5期3-5,共3页
今年是伦琴发现X射线100周年纪念,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长谢楠柱教授。 在谈到X射线在这100年间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时,谢教授简单而精辟地把它的发展历程概括为: X射线成像→X-CT(... 今年是伦琴发现X射线100周年纪念,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长谢楠柱教授。 在谈到X射线在这100年间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时,谢教授简单而精辟地把它的发展历程概括为: X射线成像→X-CT(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RI(磁共振成像),MRA(磁共振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医学物理学 百年回顾 磁共振波谱 成像技术 断层扫描技术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 线电子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及增强CT在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桂新 陈家燕 王秀丽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735-736,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可疑HCC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CECT),记录肝脏占位的两种影像学改变,将所得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EUS与CECT对比,HCC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可疑HCC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CECT),记录肝脏占位的两种影像学改变,将所得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EUS与CECT对比,HCC诊断的敏感度分别96.9%(31/32)、81.3%(26/32),前者高于后者(P<0.05);CEUS、CECT、病理标本测量肝占位大小分别为(5.09±2.07)cm、(4.98±2.02)cm、(5.11±1.98)cm,这3种方法测量病灶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可作为HCC诊断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超声造影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发育性脑静脉血管畸形5例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居克举 郭建一 曹化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760-761,共2页
发育性脑静脉血管畸形(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DVA)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又称为脑静脉血管畸形(cerebral venous angioma,CVA),在国外的大样本尸检报告中,其发病率可以达到1%~3%,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可以终身无... 发育性脑静脉血管畸形(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DVA)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又称为脑静脉血管畸形(cerebral venous angioma,CVA),在国外的大样本尸检报告中,其发病率可以达到1%~3%,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可以终身无相关症状出现,因而临床报道病例较少;近年来,随着MRI、DSA等先进的影像技术的发展,发现的活体病例逐步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发育性静脉血管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下载PDF
超声与CT、MRI于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韦华斌 陈坚 +2 位作者 陈碧芬 叶文琳 周爱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CT和MRI用于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的优缺点及各自局限性,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7年3月共计42例CCF患者的超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磁共... 目的对比超声、CT和MRI用于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的优缺点及各自局限性,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7年3月共计42例CCF患者的超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资料及住院记录做统计分析,评估各自优劣。结果超声的诊断准确度与CT、MRI相似,在临床应用条件与效能方面有差异性表现。结论对于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准确性,彩超与CT、MRI相当,临床应用条件更加宽泛,效率更高,可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动脉海绵窦瘘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霞 安丰新 +4 位作者 张玉光 李永胜 黄维站 蓝孝全 孙丽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乳腺导管造影患者33例,共45个乳腺,乳腺钼靶摄影后,进行低剂量乳腺CT扫描。结果 CT乳腺导管造影扫描参数为120kV、150 mAs。研究中共测量36个乳腺导管直径,乳...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乳腺导管造影患者33例,共45个乳腺,乳腺钼靶摄影后,进行低剂量乳腺CT扫描。结果 CT乳腺导管造影扫描参数为120kV、150 mAs。研究中共测量36个乳腺导管直径,乳腺钼靶摄影导管直径为(1.99±0.95)mm,CT乳腺导管造影所示导管直径为(3.55±1.29)mm,P<0.01。CT乳腺导管造影不仅显示钼靶摄影所示导管内病变所致充盈缺损及导管截断征象,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结论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导管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造影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下载PDF
高科技心脏扫描:你需要吗?
14
作者 罗琴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第12期57-59,共3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心脏科专家依赖冠状动脉造影术揭露供养心脏动脉出现的危险性狭窄。该检查使用可经x射线照射显现的特殊染料,通过细管(导管)沿着腿部或臂部血管导入心脏,有时候可能发生罕见的并发症,包括插管部位出血或动脉损伤... 半个多世纪以来,心脏科专家依赖冠状动脉造影术揭露供养心脏动脉出现的危险性狭窄。该检查使用可经x射线照射显现的特殊染料,通过细管(导管)沿着腿部或臂部血管导入心脏,有时候可能发生罕见的并发症,包括插管部位出血或动脉损伤。另一种无创替代方法并不需要插管,该方法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已上市十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扫描 高科技 冠状动脉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 x射线照射 动脉损伤 危险性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晓晖 顾红梅 盛红专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803-2805,I0001,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拟诊冠心病、4例冠状动脉支架后植入术后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MSCTA,所得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对照。结果以CA...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拟诊冠心病、4例冠状动脉支架后植入术后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MSCTA,所得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对照。结果以CAG为金标准,MSCTA判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8.48%、特异度为99.20%、准确度为99.14%、阳性预测值为91.55%、阴性预测值为99.87%。4例冠状动脉支架后植入术后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可清晰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另有38例发现心肌桥,5例冠状动脉解剖变异,1例冠状动脉瘤,1例血管畸形。结论 MSCTA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靠的无创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0期2694-269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0例,分别对患者行X线平片(X-Ray)、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0例,分别对患者行X线平片(X-Ray)、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合临床表现症状,进行比较影像学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这5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都在90%以上,同时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图像各有不同,X线平片检查适用于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检查,CT和MRI检查都适用于脊髓型的颈椎病检查,CTA和MRA检查更适用于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检查。另外还发现针对食道压迫型的颈椎病检查可以采用X线平片检查结合食道造影。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采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案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缩短临床诊断时间,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萌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6年第2期61-66,共6页
X射线摄影(X—rad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科临床医师了解和掌握儿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特点,并将影像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儿科临... X射线摄影(X—rad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科临床医师了解和掌握儿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特点,并将影像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儿科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方法 疾病诊断 儿科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x射线摄影 影像学技术 临床医师 临床疾病 磁共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