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超声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尹立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1-322,共2页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对疾病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在心血管疾病的日常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病因学诊断和临床治疗,而忽视对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观测和研究。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为例,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多注重对患者...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对疾病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在心血管疾病的日常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病因学诊断和临床治疗,而忽视对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观测和研究。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为例,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多注重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严重程度和范围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机制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可视化 病因学诊断 超声 心肌血流灌注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与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後藤田贵也 廖宏 《日本医学介绍》 2003年第9期400-402,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病理生理学 血糖控制 血脂控制 血压控制
下载PDF
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华 王新川 洪秀芳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 并发症 病理
下载PDF
组织因子与冠状动脉疾病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红军 曾秋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1-483,共3页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凝血系统异常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因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 ,为凝血因子Ⅶa在细胞表面的受体和辅因子 ,是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 ,是决定斑块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 ,组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凝血系统异常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因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 ,为凝血因子Ⅶa在细胞表面的受体和辅因子 ,是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 ,是决定斑块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 ,组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以及再狭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组织因子的致病机制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动脉重构和冠状动脉疾病
5
作者 邱一华 骆合德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42-345,共4页
关键词 动脉重构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超声 病理生理学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糖尿病和血管疾病:病理生理、临床结果和治疗第一部分 被引量:2
6
作者 关红菁节 张步延 黄文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疾病 病理生理学 治疗 分子机制 并发症
下载PDF
糖尿病和血管疾病:病理生理、临床结果和治疗第二部分
7
作者 关红菁节 张步延 黄文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疾病 病理生理学 治疗 并发症 临床表现 医疗管理
下载PDF
作为炎症性疾病的冠状动脉硬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北本史朗 李俊峡 《日本医学介绍》 2005年第6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慢性炎症性疾病 脂质代谢异常 平滑肌细胞 发达国家 急性心梗 冠脉硬化 病理生理 生长因子 并发症 心绞痛 血管壁
下载PDF
颈动脉窦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波 盖鲁粤 +2 位作者 王广义 陈练 王劲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162-164,共3页
背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程度中的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对象:实... 背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程度中的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对象:实验于2000-01/2002-01在解放军总医院完成。将285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0支组,1支组,2支组,3支组4组,年龄33~74岁,平均(54.48±9.44)岁,其中男164例,女121例。方法:①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②测量卧位左臂血压。③采静脉血检测血脂。④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10MHz线性探头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动脉窦。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用标准的Judkins技术作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管腔狭窄≥50%的病变血管支数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程度记录为0,1,2,3。左主干狭窄≥50%定义为2支病变,左主干合并右冠病变定义为3支病变。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不同测量位点的内中膜厚度。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③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④不同危险因子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285例患者全部完成实验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不同测量位点的内中膜厚度经卡方检验,左、右颈动脉窦的F值最大,分别为65.64和63.24。左、右颈动脉窦的内中膜厚度值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厚。②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颈动脉窦、右颈动脉窦、右颈内动脉、右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左颈动脉窦和右颈动脉窦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子(t=3.61,P=0.391;t=2.58,P=0.247)。③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中左右颈动脉窦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是89.9%,88.8%。④对不同危险因子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是:年龄,体质量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左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结论:颈动脉窦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程度明显相关。二者有共同的病理与血液动力学基础。颈动脉窦内中膜厚度可以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学 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超声检查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心肌缺血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纯英 曾欣 +2 位作者 陈畅 张钰 方少意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36期8310-8311,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以评价康复运动疗法对改善PCI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2001-07/2003-10在中国汕头大学医学院第...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以评价康复运动疗法对改善PCI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2001-07/2003-10在中国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PCI后患者18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32例,对32例PCI后患者进行运动前评定,制定康复运动方案,行8周运动疗法,应用运动心电图和心率变异对运动前后进行评价。结果:PCI后患者康复运动后心电图最大心率,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最大ST段压低犤(131.8±6.5)次/min,(154.0±7.1),(86.2±7.9)mmHg,(0.58±0.35)mV犦明显低(或少)于运动前犤(136.4±8.3)次/min,(172.6±6.2),(97.6±9.2)mmHg,(0.96±0.34)mV犦(P<0.05~0.01;PCI后患者运动后心率增值、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明显高(或长)于治疗前(P<0.05~0.01);康复运动前24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24h内5min节段平均心动周期的标准差、24h内5min节段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的均方根、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及频域指标的总频谱、低频和高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后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频域指标的总频谱、低频和高频较运动前均明显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康复 运动疗法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缺血 自主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志兰 刘军 赵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Gensini积分来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糖化血红...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Gensini积分来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5%为A组、5%<HbA1c≤5.5%为B组、5.5%<HbA1c≤6%为C组和6%<HbA1c≤6.5%为D组,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为轻度82.93%,中度13.64%,重度2.44%;B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为轻度42.0%,中度40.0%,重度16.0%,完全闭塞为2.0%;C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为轻度18.31%,中度35.21%,重度39.44%,完全闭塞为7.04%;D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为轻度6.10%,中度14.63%,重度69.51%,完全闭塞为9.76%。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各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所占百分比逐渐下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所占百分比逐渐增加,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度狭窄所占百分比高于A组,B组和C组中度狭窄所占百分比均高于D组;各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所占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ensini积分分别为180.2±12.3、264.4±15.7、357.5±18.6和421.4±21.2,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经Newman-Keulsi法检验,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和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病理生理学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荣品 谷剑 +4 位作者 张利宣 刘金波 张至 吕研琨 陈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298例,根据冠状动脉影结果分为两组:有侧支循环组(n=148)和无侧支循环组(n=150)。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298例,根据冠状动脉影结果分为两组:有侧支循环组(n=148)和无侧支循环组(n=150)。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管炎病变特点、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9.2%比10.7%,P<0.01;85.8%比28.0%,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病理生理学 侧支循环 患者
下载PDF
非Q波心肌梗塞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节明 孙建辉 +2 位作者 郭静萱 郭丽君 陈明哲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研究非Q波心肌梗塞的特点。方法:将非Q波心肌梗塞和Q波心肌梗塞病例作分析比较。结果:既往有心绞痛史和心肌梗塞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者,在非Q波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1.2%、37.3%及49.2%,均显著地多于Q波心... 目的:研究非Q波心肌梗塞的特点。方法:将非Q波心肌梗塞和Q波心肌梗塞病例作分析比较。结果:既往有心绞痛史和心肌梗塞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者,在非Q波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1.2%、37.3%及49.2%,均显著地多于Q波心肌梗塞组的54.3%、22.0%及17.7%。冠状动脉造影示:有多支血管病变者,血管开放率及侧支循环形成,在非Q波心肌梗塞组有72.8%、76.3%及44%,显著地多于Q波心肌梗塞组的36.0%、46.2%及27.9%。结论:非Q波心肌梗塞在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方面有某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疾病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钰 李春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65-1466,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对2型糖尿病1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控制欠佳患者高血压(HT)、冠心病(CHD)、脑梗塞(C I)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患...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对2型糖尿病1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控制欠佳患者高血压(HT)、冠心病(CHD)、脑梗塞(C I)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患者,尤以CHD升高显著。结论: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病理生理学 高血压/病因学 冠状动脉疾病/病因学 脑梗塞/病因学 高血糖症
下载PDF
大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聪 刘惠亮 +5 位作者 王晓辉 吴晓霞 马春梅 杨胜利 马东星 罗建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5545-5547,共3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弹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因拟诊为冠心病者123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造影前测定颈-桡脉搏波速度(CR-PW V)、颈-股脉搏波速度(CF... 目的:探讨大动脉弹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因拟诊为冠心病者123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造影前测定颈-桡脉搏波速度(CR-PW V)、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 V),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的指标。结果:(1)冠脉造影阳性者的CR-PW V、CF-PW V较冠脉造影正常者显著增高(P<0.05)。CF-PW V在1支病变组[(11.56±1.99)m/s],2支病变组[(12.49±1.21)m/s],多支病变组[(14.14±3.18)m/s]组间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W V随病变加重仅有较弱递增趋势(P>0.05)。(2)预测冠心病的最佳指标是CF-PW V、年龄、性别、高脂血症、糖尿病。CR-PW V最终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1)CF-PW V是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2)CF-PW 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病理生理学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诊断 人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辛伐他汀干预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涛 张学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691-169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辛伐他汀 C-反应蛋白/分析
下载PDF
通脉颗粒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脂水平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肖纯 孙明 +3 位作者 金益强 周宏研 钱昭昕 杨向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血脂水平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通脉颗粒小剂量组、通脉颗粒大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予高脂饮食(含5%猪... 目的观察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血脂水平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通脉颗粒小剂量组、通脉颗粒大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予高脂饮食(含5%猪油、0.5%胆固醇)喂养12周复制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后两组同时予大小剂量通脉颗粒灌胃,观察各组动物实验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理形态改变(包括主动脉粥样斑块厚度、斑块覆盖面积和冠状动脉狭窄状况)。结果各模型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上升,但通脉颗粒干预组上升幅度低于模型组,其中大剂量组上升幅度最小,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主动脉、冠状动脉正常,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粥样斑块形成和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斑块厚度、斑块覆盖面积占整条主动脉面积的百分比以及狭窄冠状动脉百分比,大小剂量组均比模型组小,而大剂量组最小(P<0.05)。结论通脉颗粒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这可能是该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通脉颗粒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新疆维汉民族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冉中兴 陈玉岚 +4 位作者 张向阳 徐新娟 武贵臻 邹建萍 时学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9期7733-7735,共3页
目的:分析新疆维汉民族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性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基因突变是否增加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方法:选择2004-09/2005-10... 目的:分析新疆维汉民族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性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基因突变是否增加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方法:选择2004-09/2005-10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20例维汉民族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189例与对照组1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血管狭窄程度≥50%,维吾尔族75例,汉族114例,(56.0±10.5)岁。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任何可辨认的斑块和狭窄,维吾尔族48例,汉族83例,(53.6±10.8)岁。纳入对象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同意。应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方法分析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及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联性。结果:3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TT,TC,CC三种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以及组内维汉不同民族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中,CC基因型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同组同民族TC和TT型者[对照组:汉族:(15.52±6.77),(11.01±5.00),(11.05±6.13)μmol/L,维吾尔族:(14.59±5.24),(11.05±1.92),(9.76±3.20)μmol/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汉族:(22.92±17.84),(16.06±8.27),(14.67±8.92)μmol/L,维吾尔族:(17.77±8.61),(12.82±6.34),(12.21±5.60)μmol/L,P<0.05];TC和TT基因型之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不显著。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基因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存在多态性,维汉民族间略有差异,但不显著。②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基因突变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③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基因多态性 维吾尔族 汉族
下载PDF
QT离散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榜 杨枫 王西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55-1556,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QT离散度 冠状血管狭窄/病理生理学 冠状动脉造影术/方法
下载PDF
动脉硬化动态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卫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74-975,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和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经冠脉造影诊断的具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80例及未发现冠脉病变36例作为对照,根据其动态血压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比较不同狭窄程度,不...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和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经冠脉造影诊断的具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80例及未发现冠脉病变36例作为对照,根据其动态血压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比较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的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的稳定性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结果: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及病变冠脉支数的增加,AASI的值增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AASI值比正常对照和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大,差异显著。结论:冠状动脉患者AASI升高表明冠脉的病变范围比较大,程度重,而且不稳定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病理生理学 动脉硬化 诊断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