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于瑶 陈会校 +3 位作者 李娟 柴巧英 张巍 韩继如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内膜剥脱术后心肌梗死(M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40例,均在内膜剥脱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MI... 目的探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内膜剥脱术后心肌梗死(M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40例,均在内膜剥脱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MI分为MI组(n=39)和无MI组(n=10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用于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风险预测临床效能,并进一步分析临床特征指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间关系。结果140例患者术后7 d内发生MI共39例,发生率为27.86%;MI组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为(56.31±6.82)%,低于非MI组,MI组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为(2.27±0.44)μg/L,高于非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LVEF和术后2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I是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LVEF用于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风险预测约登指数高于术后2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I;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术中前降支桥血管流量均与入院时LVEF水平呈负线性相关(P<0.05)。结论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与入院时LVEF和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密切,其中入院时LVEF具有更佳术后MI发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内膜剥脱术 心肌梗死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冠状静脉动脉化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五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盛寿 王立清 +3 位作者 郑哲 胡晓鹏 宋云虎 孙寒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索不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病人经静脉血运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5例具有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 ,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到该冠状动脉的伴行静脉 ,并结扎该静脉的近... 目的 :探索不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病人经静脉血运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5例具有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 ,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到该冠状动脉的伴行静脉 ,并结扎该静脉的近端 ,凭借静脉的逆行灌注改善缺血区域的血供。结果 :5例病人均存活 ,旁路流量为 5 1~ 12 0 (平均 78 6)ml/min ,术后心绞痛消失 ,部分病人核素复查显示静脉动脉化后的相关区域灌注改善。结论 :冠状静脉动脉化用于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技术可行并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动脉 治疗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报告
下载PDF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外科术后早期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长城 方颖 +3 位作者 韦华 宋伟 吴震 顾承雄 《中国医药》 202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CE)术后早期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接受择期CABG+CE的患者36... 目的探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CE)术后早期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接受择期CABG+CE的患者3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术后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术后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2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参数、术后30 d预后情况和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术前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陈旧脑梗死、周围血管疾病比例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桥血管吻合数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前降支内膜剥脱、2支及以上CE、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总出血事件和严重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迟发性心包填塞、输血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对照组[(1470±561)ml比(1220±483)ml],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6/180)比8.3%(15/180)](均P<0.05)。术前1 d 2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术前1 d,且术后第1、4、7天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30±9)%比(50±15)%,(16±4)%比(34±9)%,(17±4)%比(28±6)%](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可使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ABG+CE术后快速达到满意的血小板抑制水平,降低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抗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河北地区冠心病患者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莎 刘彬 +3 位作者 崔炜 苏明 韩一 郑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512-2513,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晓静 张兴华 邵建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08-409,共2页
弥漫性冠状动脉疾病不适合常规介入治疗及旁路手术 ,心肌激光打孔术、分子搭桥术。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治疗 心肌激光打孔术 经皮原位冠状静脉搭桥术 冠心病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斑块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官兵 韦旭斌 +2 位作者 林志 杨帆 孙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斑块组分及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血管直径狭窄50%~70%,病变长度超过20mm的病例,化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狭窄部位进行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斑块组分及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血管直径狭窄50%~70%,病变长度超过20mm的病例,化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狭窄部位进行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记录斑块组分(如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易损斑块)及结构(斑块负荷、最小管腔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外弹力膜面积)的变化。入选43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20mg,控制LDL-C≤1.8mmol/L)。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年,重新做CAG及VH-IVU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脂质斑块成分减少,易损斑块减少;纤维斑块及纤维混合斑块均增多;斑块负荷均明显下降(P〈0.05);最小管腔面积增加;血管外弹力膜面积略有减少,正重构减轻。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减少弥漫性长病变斑块的脂质成分,稳定斑块,减轻斑块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 斑块结构 瑞舒伐他汀 强化降脂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潘砚鹏 陈刚 +5 位作者 陈文宽 蒋艳艳 陈红卫 王娟 刘旭 袁义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患者的近中期临床资料,为优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 目的回顾性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患者的近中期临床资料,为优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649例患者在我中心接受CABG手术,114例(6.9%)同期行CE,其中103例患者数据完整并完成随访.结果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60.6±10.7)岁,男性72例(69.9%),女性31例(30.1%),内膜剥脱冠状动脉分支总数为116支,围术期共78例(75.7%)输注红细胞,62例(60.2%)术后早期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心脏功能;呼吸机辅助时间(18.5±6.4)h;围术期共发生MACCE16例次,发生率为15.5%.随访期间死亡5例(4.9%),术后12个月患者CCS分级及NYHA分级均较术前好转(86.4%比21.4%,P<0.001;76.7%比34.0%,P<0.001);SF-12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健康及精神健康较分值均较术前提高(45.3±5.6比32.9±8.2,P=0.022;42.1±7.5比33.6±6.8,P=0.006).结论DCAD患者CABG同期行CE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血运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吴留广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n=60,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n=60,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与对照组(n=60,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两组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的吻合口、桥血管通畅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更佳,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吻合口、桥血管通畅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非体外循环 序贯旁路移植技术 内膜剥脱
下载PDF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与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唐田 祁丹妮 +4 位作者 高铭鑫 于文渊 王鹏程 胡晖 于洋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脂特点,寻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弥漫性病变的合适干预靶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治疗的61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 目的探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脂特点,寻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弥漫性病变的合适干预靶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治疗的61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弥漫性病变组,同期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选取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弥漫性病变组患者术前心率、心肌梗死史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16)次/min比(64±14)次/min、67.2%(41/61)比46.7%(28/60)、(2.7±0.8)mmol/L比(2.4±0.8)mmol/L、(1.8±0. 8)mmol/L比(1.4±0. 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脂控制不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弥漫性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血脂控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一个极其重要的干预靶点,临床医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脂异常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原位弥漫性长病变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世龙 王喜甲 +3 位作者 白雪洋 韩旭飞 李中根 李凌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3期13-17,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状动脉原位弥漫性长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PCI术治疗的冠状动脉原位弥漫性长病变患者202例,依据介入策略的不同,分为DCB组(68例患者,共72处病变)和DES组(134例患者,共14... 目的对比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状动脉原位弥漫性长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PCI术治疗的冠状动脉原位弥漫性长病变患者202例,依据介入策略的不同,分为DCB组(68例患者,共72处病变)和DES组(134例患者,共142处病变)。DCB组患者在PCI术中应用DCB治疗,DES组患者在PCI术中应用DES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MLD)、术后即刻狭窄程度、术后即刻管腔获得。术后6~12个月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观察随访时MLD、随访时狭窄程度、晚期管腔丢失、净管腔获得。观察两组术后12个月时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靶病变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结果DCB组术后即刻MLD、术后即刻管腔获得均低于DES组(P均<0.05),DCB组术后即刻狭窄程度高于DES组(P<0.05)。DCB组术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晚期管腔丢失低于DES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时靶病变再狭窄、TLR、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并发症相比,P均>0.05。结论PCI术中应用DCB、DES治疗冠状动脉原位弥漫性长病变,DES术后即刻疗效优于DCB,但DCB术后晚期管腔丢失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原位弥漫性病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近中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罗蔚然 汪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要依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现病变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通畅率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就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位点和靶血管数量...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要依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现病变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通畅率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就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位点和靶血管数量的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近中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运重建 预后
下载PDF
跨狭窄补片行冠脉重建并搭桥技术治疗弥漫性冠脉病变的近期疗效分析
12
作者 ISKANDAROVBAHTIYAR 艾山江·铁力瓦尔地 高伟 《饮食科学》 2019年第4期39-39,共1页
目的:探讨跨狭窄补片行冠脉重建并搭桥技术治疗弥漫性冠脉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弥漫性冠脉病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脉搭桥手术治疗,观察组跨狭窄补片行冠脉... 目的:探讨跨狭窄补片行冠脉重建并搭桥技术治疗弥漫性冠脉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弥漫性冠脉病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脉搭桥手术治疗,观察组跨狭窄补片行冠脉重建并搭桥技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均为0%,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跨狭窄补片行冠脉重建并搭桥技术治疗弥漫性冠脉病变不会增加围术期风险,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跨狭窄补片 冠脉重建 冠脉搭桥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鹏雄 赵强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129-131,135,共4页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是针对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手术方法。由于CE的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未受到重视。近年来,由于外科再血管化患者多数为SYNTAX评分中的中高危患者,CE再次受到关注,并成为...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是针对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手术方法。由于CE的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未受到重视。近年来,由于外科再血管化患者多数为SYNTAX评分中的中高危患者,CE再次受到关注,并成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重要辅助技术。该文介绍了CE的发展历史和手术指征,比较了不同部位CE、常规与开放式CE、非体外循环下与体外循环下CE、多支与单支CE及CE后使用不同桥血管的疗效差异,探讨了CE围术期的抗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 围术期 抗栓
下载PDF
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焱 高竟生 +2 位作者 洪江 吴寿岭 何世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2-284,共3页
关键词 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支架术 激光血管成形术 旋切术
原文传递
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联合 米怀雪 +2 位作者 张正升 张申 盛存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4期4693-4695,4709,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序贯旁路移植手术联合内膜剥脱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 目的:探讨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序贯旁路移植手术联合内膜剥脱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序贯旁路移植结合内膜剥脱治疗,对照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合内膜剥脱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3.70%),对照组死亡4例(7.14%),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1,P=0.427)。围手术期内治疗组心肌梗死、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新发房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年吻合口通畅程度和桥血管通畅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16,-2.456;P=0.016,0.014)。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冠状动脉病变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序贯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内膜剥脱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红妹 刘洪珍 +1 位作者 徐敏 陈新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31期3772-377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时,应用国产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加强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PCI时有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组78例和对照组(未应用替罗非班...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时,应用国产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加强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PCI时有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组78例和对照组(未应用替罗非班)74例,比较两组用药后1周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组与穿刺有关并发症11例,对照组8例,替罗非班组多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4例,对照组11例(P〈0.05),对照组再狭窄率高。结论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在PCI时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能降低术后1周心血管事件,不增加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术后加强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 护理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韵 齐丽春 +1 位作者 支继新 李学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6期3189-3192,共4页
冠心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健康问题,为当今人类一大灾难性疾病。既往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占冠心病总患者约20%,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范围更加广泛,病变呈弥漫性,而且更多累及左主干,常常伴有... 冠心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健康问题,为当今人类一大灾难性疾病。既往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占冠心病总患者约20%,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范围更加广泛,病变呈弥漫性,而且更多累及左主干,常常伴有血管直径小,血管成角、钙化、扭曲等特点,而且多发生于高龄、糖尿病患者中,以上特点又决定了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又一难题。因此,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已成为目前的关注重点与热点,本文概述了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以及各方法的疗效与优劣之势,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表明PCI治疗仍占有主导位置,虽然目前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介入治疗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在很大程度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但药物洗脱支架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远期疗效仍在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 PCI 药物洗脱支架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不同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一 车建波 +2 位作者 赵辉 汤建宇 施巩宁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以大隐静脉和乳内动脉为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方案对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生存率、心绞痛复发率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64例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行冠状静脉动脉化... 目的探讨以大隐静脉和乳内动脉为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方案对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生存率、心绞痛复发率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64例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行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血管不同分为大隐静脉组(40例)和乳内动脉组(24例),比较两组随访生存率、旁路移植血管/心中静脉通畅率、心绞痛复发率、手术前后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年的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LVEDD水平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乳内动脉组旁路移植血管/心中静脉通畅率和心绞痛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大隐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在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水平和随访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和乳内动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行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术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两者随访生存率和远期心功能改善效果相似。选用乳内动脉更有助于提高旁路移植血管/心中静脉通畅率,避免心绞痛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路移植血管 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 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原文传递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海涛 顾承雄 于洋 《中国医药》 2013年第5期705-707,共3页
冠心病患者在老龄化社会占很大比重,得益于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CVBG)作为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方案的提出距今... 冠心病患者在老龄化社会占很大比重,得益于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CVBG)作为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方案的提出距今已有数十年历史,本研究主要对CVBG的进展进行阐述,内容主要涉及CVBG的提出、发展、临床应用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
下载PDF
弥漫性冠心病行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的临床实践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田 祁丹妮 +4 位作者 高铭鑫 于文渊 王鹏程 胡晖 于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目的总结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CAD)临床特点,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联合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SCVBG)治疗DC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61例行OPCABG+SCVBG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CAD)临床特点,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联合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SCVBG)治疗DC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61例行OPCABG+SCVBG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倾向性评分原则,与同期行常规OP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匹配对比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SCVBG组(61例)行OPCABG+SCVBG治疗,对照组(60例)行OPCABG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前SCVBG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比例较高(67.2%对46.7%,P<0.05),术前基础心率较快[(69.92±15.82)次/min对(64.48±13.72)次/min,P<0.05)],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高[(2.67±0.78)mmol/L对(2.37±0.78)mmol/L,(1.84±0.79)mmol/L对(1.36±0.60)mmol/L,均P<0.05],术后第1天血肌钙蛋白水平较低[0.85(0.29,3.15)μg/L对5.09(2.02,13.03)μg/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病死率(1.6%对0)、术后远期患者生存曲线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重视控制心率、血脂,心率控制不佳和高血脂是冠心病发展成弥漫性病变的重要因素。小样本对比研究结果显示SCVBG治疗DCAD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