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4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静 宋静华 +1 位作者 陈彤云 姜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发病特点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910例在我院心外科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监测术后患者的心电示波...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发病特点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910例在我院心外科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监测术后患者的心电示波、心电图,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术前用药、术前B型钠尿肽水平、肌酐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左房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术中静脉桥及动脉桥的支数、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4 h肌钙蛋白Ⅰ水平,观察上述因素与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关系。结果在9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154例,发生率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6)、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P=0.002)、静脉桥数(P=0.015)和桥血管数/病变血管数(P<0.001)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新发心房纤颤相关,P<0.05的相关危险因素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7)、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OR=1.002)、桥血管数/病变血管数(OR=0.042)与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独立相关。以B型脑钠肽水平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670,说明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对于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原因较多,高龄、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高和患者的再血管化程度不完全是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型脑钠肽水平对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新发心房纤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卢家凯 董秀华 +8 位作者 卿恩明 王义军 任发成 王学勇 梁孝平 吴宪宏 王成彬 王慧敏 王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8-413,共6页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麻醉科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麻醉科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ABG患者围术期资料,将与术中及术后10 d内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患者32例,病死率为1.3%。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应用透析(P<0.01,OR=23.791)、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40%(P<0.001,OR=6.903)、术中室颤(P<0.025,OR=5.292)、急诊手术(P=0.009,OR=4.539)、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P=0.009,OR=4.488)、性别(P=0.018,OR=2.312)、术前心肌梗死史(P=0.025,OR=2.180)与年龄(P=0.027)为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男性19/1 830,女性13/5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应用透析(P<0.001,OR=26.141)、术前射血分数<40%(P<0.001,OR=8.436)、急诊手术(P=0.003,OR=5.039)与性别(P=0.026,OR=0.418)为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透析治疗、性别、术前EF<40%和急诊手术是OPCABG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肾保护、积极维护心功能、提高急诊和女性OPCABG患者围术期处理水平,有利于控制OPCABG围术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 术后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俞国军 严飞 +2 位作者 朱涛 刘正 霍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旁路移植血管支数、术...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旁路移植血管支数、术后电解质变化、循环血容量变化、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等因素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出现心房颤动,发生率22.01%(35/159)。在单因素分析中,心房颤动组患者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比较,年龄[(66.9±5.0)岁比(64.9±3.7)岁,P=0.009]、术前射血分数(42.66%±7.51%比45.94%±8.46%,P=0.039)、术前血氧饱和度(Sp O2,89.67%±6.14%比92.00%±5.34%,P=0.029)、旁路移植血管支数[(3.3±1.4)支比(2.7±1.2)支,P=0.017]、术前3 d脑钠肽(BNP)水平[(850.88±711.55)pg/ml比(523.20±682.57)pg/ml,P=0.014]、术后3 d BNP水平[(2 276.45±1 281.82)pg/ml比(1 444.47±1 163.38)pg/ml,P=0.000]、术后3 d血钾[(3.59±0.24)mmol/L比(4.01±0.62)mmol/L,P=0.000]、术后3 d血钙[(2.31±0.21)mmol/L比(2.23±0.07)mmol/L,P=0.000]、住院天数[(21.5±5.4)d比(19.4±4.8)d,P=0.026]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7,95%CI:0.776~0.976)、合并心脏瓣膜病(OR:0.149,95%CI:0.034~0.658)、术前Sp O2(OR:1.092,95%CI:1.012~1.117)、旁路移植血管支数(OR:0.543,95%CI:0.349~0.845)、术后3 d BNP水平(OR:1.000,95%CI:0.999~1.000)、术后3 d血钾(OR:3.842,95%CI:1.227~12.029)、术后3 d血钙(OR:0.007,95%CI:0.000~0.520)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年龄〉65岁、合并心脏瓣膜病、术前Sp O2〈90%、旁路移植血管支数〉3支、围术期电解质紊乱是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循环 老年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低射血分数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董秀华 卢家凯 +7 位作者 闫旭明 卿恩明 王义军 任发成 王成彬 王学勇 梁孝平 王慧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合并低射血分数(EF)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自制OPCABG麻醉数据库,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ABG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EF<40%定义为低... 目的分析术前合并低射血分数(EF)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自制OPCABG麻醉数据库,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ABG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EF<40%定义为低EF,将患者分为EF<40%组(n=2 224)与EF≥40%组(n=155)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分别以术后死亡、术后透析、术中室颤、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术中紧急中转心肺转流(CPB)为终点事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术前EF<40%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5%,经单因素分析,与术前低EF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心肌梗死史、术前室早、房颤、肝功能异常、室壁瘤、合并瓣膜病;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低EF是术中室颤、IABP以及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术中紧急中转CPB、术后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低EF分别是术中室颤、术中IABP及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功能低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韩宏光 王辉山 +3 位作者 孟庆涛 徐莉莹 韩劲松 刘宇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7期58-63,共6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术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6月468例OPCAB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AF...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术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6月468例OPCAB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AF分为AF组和非AF组。并收集所有患者围术期资料,筛选分析OPCAB术后A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共发生AF 102例,发生率21.79%,多发生于术后1~3 d。AF组年龄、左房内径(LAD)、机械通气时间、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较非AF组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A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6岁)、LAD增大(≥38 mm)、LVEF减低(≤40%)、Pd增加(≥39 ms)、Pmax延长(≥110 ms)、hs-cTnT升高(≥0.225 ng/ml)、NT-proBNP升高(≥390.45 pg/ml)、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狭窄≥50%是OPCAB术后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PCAB术后AF的发生与高龄(≥66岁)、LAD增大(≥38 mm)、LVEF减低(≤40%)、Pd增加(≥39 ms)、Pmax延长(≥110 ms)、hs-cTnT升高(≥0.225 ng/ml)、NT-proBNP升高(≥390.45 pg/ml)、RCA近中段狭窄≥50%高度相关,可借此预判OPCAB术后AF的发生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循环 心房颤动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术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凯 王联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POAF)发生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单纯非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1 888例,根据POAF定义分为新发房颤组(POAF组,389例)与未发房颤组(NPOAF组,1 499例)。单因素分析2组患... 目的探讨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POAF)发生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单纯非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1 888例,根据POAF定义分为新发房颤组(POAF组,389例)与未发房颤组(NPOAF组,1 499例)。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生化指标、术前心脏超声、冠状动脉病变及术前用药情况,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POAF发生率为20.60%(389/1 888),POAF组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和心肌梗病史比例、术前尿素氮(BUN)水平、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NPOAF组,术前心功能HYHA分级劣于NPOAF组(P<0.05);POAF组患者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明显低于NPOAF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与LAD增大是发生POAF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POAF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LAD及术前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单纯非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POAF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循环 术后新发房颤 危险因素 术前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沈亮 陆晨希 仲崇俊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9-51,91,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OPCAB术后低氧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2年8月208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OPCAB术后低氧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2年8月208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PCAB术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OPCAB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8例中61例符合OPCAB术后低氧血症标准,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9.3%。单因素分析显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吸烟史、心功能(NYHA)III~IV级、三支病变、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30%、心源性休克、急诊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吸烟史、心功能(NYHA)Ⅲ~IV级、三支病变、EF〈30%、急诊手术为OPCAB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PCAB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吸烟史、心功能fNYHA)III~IV级、三支病变、EF〈30%、急诊手术等多个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516例男性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金沐 李书闻 +1 位作者 卢家凯 程卫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治疗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通过回顾性Logistic分析1 516例施行OPCABG男性患者,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提供手术依据和前瞻性判断。方法:采用麻醉科...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治疗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通过回顾性Logistic分析1 516例施行OPCABG男性患者,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提供手术依据和前瞻性判断。方法:采用麻醉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1 516例记录齐全的男性患者OPCABG围术期资料。以术中应用IABP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术前射血分数(EF)<40%(OR=4.946,P=0.001)、搭桥数>3支(OR=2.340,P=0.007)、左主干病变(OR=2.857,P=0.001)、急诊(OR=4.816,P=0.001)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P=0.001,OR=12.188)为围术期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EF<40%、旁路移植血管数>3支、左主干病变、急诊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为术中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遇到这类患者时,及早在术前应用IABP,对于OPCABG患者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脉内球囊反搏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焦虑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许保磊 毕齐 +2 位作者 陈明盈 乔秋博 骆迪 《中国医药》 2015年第7期975-978,共4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焦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OPCABG的患者813例,术前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并完善术前检查,并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焦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OPCABG的患者813例,术前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并完善术前检查,并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及320排CT检查评估患者脑血管功能,包括头部320排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术后7d再次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判断术后是否出现焦虑抑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焦虑抑郁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对比分析术后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各因素与术后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 焦虑抑郁组67例,非焦虑抑郁组746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4%(190/813),其中术后焦虑抑郁状态为8.2% (67/813),脑梗死为1.1% (9/813),缺血缺氧性脑病为2.3% (19/813),谵妄为1.5% (12/81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为12.9% (105/813).非焦虑抑郁组患者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史、颈动脉超声狭窄与焦虑抑郁组比较[文盲:7.4% (55/746)比16.4%(11/67),小学:19.3% (144/746)比25.4%(17/67),中学:52.1%(389/746)比40.3% (27/67),大学或大学以上:21.2% (158/746)比17.9%(12/67);糖尿病史:31.2%(233/746)比44.8%(30/67);重度狭窄:9.7% (72/746)比19.4% (13/67),轻中度狭窄:90.3% (674/746)比80.6%(5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低为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85,95%置信区间:1.26 ~2.12).结论 受教育程度是OPCABG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循环 焦虑抑郁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滨 贾明 +6 位作者 刘楠 万久贺 周啸 罗智敏 闫晓蕾 周晔 贾士杰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468例脑卒中史患者行OPCAB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有无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分成2组,单因素...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468例脑卒中史患者行OPCAB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有无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分成2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该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术后定义为手术完成入住ICU期间,早期急性脑血管意外定义为术后48h内发生。结果 468例OPCAB手术且术前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52例(11.1%),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病死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OR=6.338,95%CI:2.283~21.019)、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OR=2.737,95%CI:1.267~6.389)、术后急性心肌梗死(OR=3.656,95%CI:1.933~6.894)、术后房颤(OR=3.104,95%CI:1.135~8.016)与术后低血压(OR=4.173,95%CI:1.836~9.707)是脑卒中患者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行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高。术前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房颤及术后低血压是脑卒中患者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男性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室颤动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沐 李书闻 +1 位作者 卢家凯 程卫平 《中国医药》 2013年第8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分析1516例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男性患者术中心室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麻醉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1516例记录齐全的男性患者OPCABG围术期资料。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 目的分析1516例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男性患者术中心室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麻醉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1516例记录齐全的男性患者OPCABG围术期资料。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全组患者术中发生心室颤动24例(1.6%),无一例死亡。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P〈0.01,OR=17.182)、搭桥数〉3支(P〈0.05,OR=3.233)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P〈0.01,OR=24.979)为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术前左心室功能差(LVEF〈40%)、冠状动脉搭桥支数大于3支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与OPCABG手术中发生心室颤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颤动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恒朝 王现强 孙寒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出现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由单一术者完成的择期单纯OPCAB手术648例。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从中国...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出现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由单一术者完成的择期单纯OPCAB手术648例。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数据库中提取,远期随访采用电话随访和(或)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MACCE定义为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再血管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OPCAB远期MACC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48例患者平均随访(91.7±20.9)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有53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8.2%,共计有59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595例患者中有132例发生MACCE。MACCE者与非MACCE者在年龄、术前血肌酐、术前尿素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2,95%CI:1.001~1.043,P=0.0440)、女性(OR=1.638,95%CI:1.063~2.524,P=0.0252)、术前尿素氮(OR=1.177,95%CI:1.089~1.272,P<0.001)、术前谷草转氨酶(OR=1.012,95%CI:1.000~1.024,P=0.0466)、COPD(OR=3.329,95%CI:1.692~6.552,P=0.0005)、脑梗死史(OR=1.656,95%CI:1.059~2.592,P=0.0271)是OPCAB后远期MACCE的危险因素,LVEF(OR=0.977,95%CI:0.961~0.994,P=0.0083)是OPCAB后远期MACCE发生的保护因素,即术前LVEF值越高,远期MACCE发生的风险越低。结论:本研究发现年龄、女性、术前尿素氮、术前谷草转氨酶、COPD、脑梗死史是OPCAB后患者远期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LVEF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远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春洁 郑海亮 李晓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20-622,共3页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398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新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无脑梗死组356例。分析OPCABG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398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新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无脑梗死组356例。分析OPCABG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术后低血压及脑梗死病史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21.4%vs 3.4%,26.2%vs 9.8%,23.8%vs 4.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伴术后低血压(OR:4.226,95%CI:1.441~12.391,P=0.009)及脑梗死病史(OR:4.113,95%CI:1.499~11.289,P=0.006)是术后新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高危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对预防术后新发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脑梗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中转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旭 伊凡 +1 位作者 霍强 艾斯卡尔·沙比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443-1448,1452,共7页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G)中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NCABG)会引起不可预知的不良事件发生,甚至死亡。本研究分析了发生术式中转的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4~2020年间发表的关于OPCABG中转为ONCABG的研究文献,2名...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G)中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NCABG)会引起不可预知的不良事件发生,甚至死亡。本研究分析了发生术式中转的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4~2020年间发表的关于OPCABG中转为ONCABG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应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发生中转者12200例,未发生中转者211188例,纳入11个危险因素,10个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术前3周内急性心肌梗死(OR=2.96,95%CI:1.51~5.80,P=0.002)、PCI史(OR=1.93,95%CI:1.37~2.72,P<0.001)、右冠病变(OR=1.65,95%CI:1.23~2.21,P=0.001)、左主干狭窄(OR=1.37,95%CI:1.18~1.59,P<0.001)、LVEF<50%(OR=2.20,95%CI:1.36~3.55,P=0.001)、移植血管数量(SMD=0.37,95%CI:0.24~0.50,P<0.001)、既往CABG(OR=3.94,95%CI:1.20~12.90,P=0.024)、充血性心衰(OR=1.54,95%CI:1.32~1.81,P<0.001)、NYHA分级(Ⅲ~Ⅳ,OR=1.63,95%CI:1.09~2.46,P=0.019)、合并COPD(OR=4.24,95%CI:1.71~10.54,P=0.002)。1个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急诊CABG(OR=3.47,95%CI:0.73~16.43,P=0.117)。结论此次研究结果不支持“急诊CABG”是OPCABG中转为ONCABG的危险因素,其他观察指标:术前3周内急性心肌梗死、PCI史、右冠病变、左主干狭窄、充血性心衰、移植血管数量、LVEF<50%、既往CABG史、NYHA分级(Ⅲ~Ⅳ)、合并COPD是发生术式中转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循环 危险因素 中转 META分析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文峰 谷天祥 +3 位作者 房勤 修宗宜 张玉海 王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患者术后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术后提供较好的肾保护措施。方法对自199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849例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患者术后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术后提供较好的肾保护措施。方法对自199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849例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后急性肾损害(AKI)的风险因素。结果off—pump CABG患者中发生AKI 61例(11.8%,61/518),on—pump CABG患者中发生AKI63例(19.0%,63/331)。行off—pump CABG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峰值时间为术后12h,on—pump CABG患者为术后24h;off—pump CABG术后有AKI患者Scr快速恢复期为24~48h,on—pump CABG术后有AKI患者为48~72h。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重指数(OR=1.190,1.179)、急诊手术(OR=2.737,3.678)、合并糖尿病(OR=1.705,2.042)、外周血管疾病(DR=2.002,2.559)、射血分数≤30%(OR=2.267,4.606)和心功能Ⅲ~Ⅳ级(OR=1.861,1.957)为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风险因素;脉压差≥60mmHg、冠状动脉3支病变为off—pump CABG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术中和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行on—pump CABG患者术后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OR=0.146),可减少AKI发生的可能。结论对AKI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期为麻醉至off-pump CABG术后48h和on—pump CABG术后72h。AKI是病情发展的重要阶段,肾功能检测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有肾损害存在,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治疗方法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使肾功能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害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循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制品的应用以及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菲 邵涓涓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索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血制品的应用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301例OPCABG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包括输血类型和数量以及脑梗死的发生时间。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脑梗死,将所有患者分为... 目的:探索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血制品的应用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301例OPCABG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包括输血类型和数量以及脑梗死的发生时间。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脑梗死,将所有患者分为脑梗死组(n=25)和对照组(n=276)。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呼吸机辅助时间>48h、住院时间、ICU时间、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输血浆量和输血小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输血小板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低血压、输血浆以及输血小板是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围术期输血小板或血浆是CABG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术后出血量多的患者应重点关注患者神经功能的变化并进行对症处理。输血小板和血浆的不良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 输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妨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进入“快通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刚 董穗欣 解基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国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危险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病人进入"快通道"。方法对680例连续OPCAB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2小时内拔管组(组Ⅰ)333... 目的分析影响国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危险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病人进入"快通道"。方法对680例连续OPCAB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2小时内拔管组(组Ⅰ)333例,12小时内未拔管组(组Ⅱ)347例。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组间年龄>70岁[25%(84/333)与39%(136/347),χ2=15.148,P=0.000],脑梗死史[14%(46/333)与22%(75/347),χ2=7.068,P=0.008],NYHA分级(χ2=9.382,P=0.025),左室射血分数(LVEF)<40%[3%(8/293)与12%(33/285),χ2=17.164,P=0.000],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3.39±0.76)cm(n=293)与(3.53±0.85)cm(n=285),t=-2.089,P=0.037],左主干病变[17%(56/333)与27%(93/347),χ2=9.900,P=0.002],急诊手术[8%(27/33)与18%(63/347),χ2=14.938,P=0.000],术前、术中、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3/333)与5%(16/347),χ2=8.612,P=0.003;2%(7/333)与7%(24/347),χ2=9.052,P=0.003;0.3%(1/333)与4%(14/347),χ2=10.985,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OR=2.003)、LVEF<40%(OR=4.305)、左主干病变(OR=1.865)、急诊手术(OR=2.577)、术中或术后应用IABP(OR=3.363和10.979)是术后影响病人进入"快通道"的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部分病人可以及早拔管,高龄、严重冠脉病变、急诊手术、心功能低下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进入"快通道"的危险因素。年轻、心功能良好、非左主干病变,不需IABP辅助的病人可以安全进入"快通道"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机械通气 “快通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明笛 梵国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28-4229,共2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56例接受OPCABG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卒中,将所有患者分为卒中组(14例)与对照组(142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56例接受OPCABG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卒中,将所有患者分为卒中组(14例)与对照组(1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基础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OPCABG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卒中组左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ICU住院时间>24 h、术后房颤、术后低血压及术后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β=1.448,OR=4.255)、术后房颤(β=1.728,OR=5.629)、术后低血压(β=1.654,OR=5.228)是OPCABG术后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室射血分数≤50%、术后房颤、术后低血压是OPCABG后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术前应详细评估,尽可能降低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再发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循环系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解静 郭栋 +3 位作者 冯世强 赵毅 李红 曲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4-1579,共6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剂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循环系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OPCABG患者96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于10 min内输入,然后以0.5μg/(kg&...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剂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循环系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OPCABG患者96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于10 min内输入,然后以0.5μg/(kg·h)维持剂量泵入直至手术结束。B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8μg/kg于10 min内输入,然后以0.8μg/(kg·h)维持剂量泵入直至手术结束。检测麻醉开始前(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锯胸骨时(T3)、拔管即刻(T4)心脏指数(CI)、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双频谱指数(BIS)、全身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差异,比较两组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安全性、术后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顺阿曲库铵使用量低于A组患者(P<0.05)。T0时,两组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心率、MAP均较T0时升高,A组T4时心率、MAP均较T0时升高,B组T4时心率、MA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T4时心率、MAP均低于同时间A组(P<0.05)。T0时,两组CI、CO、ITBI、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4时CI、CO、ITBI、SVRI均较T0时降低(P<0.05)。B组T0-4时CI、CO、ITBI、SVRI与同时间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4时BIS值均较T0时降低(P<0.05)。B组T2-4时BIS值均低于同时间A(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8.12±1.88)min与A组的(8.05±1.97)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r、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时Cor、AngⅡ较术前升高(P<0.05)。B组术后6 h时Cor、AngⅡ低于同时间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6.25%和B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5μg/(kg·h)的剂量相比,0.8μg/(kg·h)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用于OPCABG,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静效果更好,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程度更轻,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剂量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管麻痹的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
20
作者 杨彦伟 程卫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血管麻痹与内源性血浆血管加压素(AVP)之间的关系,并探究血管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择期行OPCABG患者5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10分钟、切皮后30分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血管麻痹与内源性血浆血管加压素(AVP)之间的关系,并探究血管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择期行OPCABG患者5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10分钟、切皮后30分钟、给鱼精蛋白后10分钟、术毕、术后24小时采集动脉血液样本测定血浆AVP浓度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并记录相应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数据。根据术中血浆AVP浓度的不同变化水平,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统计方法自动将50例患者分为高值组(n=26)和低值组(n=24)。详细记录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OR=0.256,P<0.05)、术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OR=0.292,P<0.05)、术前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OR=0.347,P<0.01)、术前高血压史(OR=0.266,P<0.05)均与术中低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具有显著相关性。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OR=1.122,P<0.01)与低值组围术期AVP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OPCABG围术期也可发生血管麻痹。围术期内源性AVP浓度较低是导致术中发生血管麻痹的机制之一。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术前患高血压史均是OPCABG围术期发生血管麻痹的相关因素;术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导致围术期低AVP浓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麻痹 危险因素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