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肌钙蛋白T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向小平 刘肆仁 +2 位作者 刘杰昕 宁新惠 董雷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6期424-425,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肌钙蛋白T(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有粥样斑块者115例,男82例,女33例。年龄41~84(56±19)岁。常规入院检查。分成两...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肌钙蛋白T(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有粥样斑块者115例,男82例,女33例。年龄41~84(56±19)岁。常规入院检查。分成两组CRP≤5.0mg/L组(1组)和>5.0mg/L组(2组)。将显影的冠脉树分成15段,每段冠状动病变的程度以记分形式定量化。结果:1组和2组的单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5%(P<0.01)。3支病变发生率为3%,28%(P<0.01),冠脉病变积分分别为(1.5±1.3)分和(10.4±3.5)分(P=0.04)。2组比1组的cTnT高,组2的ECG ST-T改变明显,两组的FIB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RP和cTnT同时异常,同时ECG有一过性ST-T改变者预示冠脉粥样病变严重,大多数病人为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对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粥样病变 CTNT FIB CRP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术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姚远 余飞 彭杰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随访3年,将患者分为MACE组21例,非MACE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造影特征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年龄、支架数目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三支病变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非MACE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为男性、高龄、患有糖尿病、LVEF<50%、肾功能不全、高支架数、HDAC3水平偏高是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PCI后MACE的发生率仍较高,男性患者、年龄较大、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LVEF<50%、支架数目多、HDAC3高水平是CHD患者PCI后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肱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宏宇 马志敏 +3 位作者 孙淑红 朱天刚 许玉韵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49名。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14名患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共35名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超声...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49名。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14名患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共35名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所有患者右侧肱动脉内径、IMT并计算半径与IMT的比值(R/IMT)并进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分析影响肱动脉IMT的危险因素。结果:肱动脉IMT(r=0.301,P=0.000)和R/IMT(r=-0.268同,P=-0.001)与年龄增长显著相关;冠心病组患者肱动脉IMT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66);肱动脉内径及肱动脉IMT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r分别为0.181和0.230,P=0.038和0.00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肱动脉IMT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空腹血糖。结论:肱动脉IMT与年龄呈正性直线相关,肱动脉IMT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IMT 患者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内-中膜厚度 冠心病 冠脉造影 确诊 年龄 内径
下载PDF
脂质代谢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3
4
作者 郭明秋 殷晓捷 +1 位作者 刁殿琰 原江水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资料,均实施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列为研究组,否则列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甘油三...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资料,均实施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列为研究组,否则列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水平,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这些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根据研究组Gensini积分分组,对比Gensini积分<20分、20~40分、>40分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价研究组脂质代谢指标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出率为59.34%,且研究组血浆HDLC、ApoA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G、TC、LDLC、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年龄≥8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史、饮酒史、TG>2.3 mmol/L、TC>5.98 mmol/L、HDLC<1.2 mmol/L、LDLC>3.1 mmol/L、ApoAⅠ<1.02 g/L、ApoB>1.14 g/L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组中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血浆ApoAⅠ、ApoB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DLC、ApoAⅠ水平在Gensini积分<20分组最高,20~40分组稍低,>40分组最低,而血浆TG、TC、LDLC、ApoB水平在Gensini积分>40分组最高,20~40分组次之,<20分组最低;研究组中血浆HDLC、ApoAⅠ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842,P=0.023;r=-0.789,P=0.007),TG、TC、LDLC、ApoB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98,P=0.004;r=0.812,P=0.015;r=0.803,P=0.008;r=0.808,P=0.013)。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血浆HDLC和ApoAⅠ水平偏低,TG、TC、LDLC、ApoB水平偏高,均可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风险,且前者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后者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AⅠ 载脂蛋白B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下载PDF
介入治疗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航 王浩 +2 位作者 卢聪 谢军 胥建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1187-1188,共2页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来我院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证实的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来我院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证实的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涂层冠状动脉支架,行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支架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9个月内,观察组发生再狭窄5例(7.81%),对照组发生再狭窄19例(33.93%),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造影复查中两组的相关管腔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最小管腔内径观察组(2.26 mm±0.58mm)要大于对照组(1.45 mm±0.3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单纯肌桥病变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再狭窄发生率较高,但对于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近端的血管严重病变,其疗效不受心肌桥影响,再狭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浅表型与深在型MB-MCA形态学特征及载MB-MC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林芬 许绍奇 +3 位作者 刘兰香 周雪芳 钱卫东 陈天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型与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和对载MB-MC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MB-MCA患者资料,由2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 目的探讨浅表型与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和对载MB-MC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MB-MCA患者资料,由2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MCA。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MCA狭窄近端、最窄处、远端管径,计算MCA管腔狭窄程度,记录MB-MCA位置、包绕情况、MCA两端成角情况,并记录MCA本身以及其近、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型间形态学特征和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122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138处MB-MCA,浅表型、深在型各占69.57%(96/138)和30.43%(42/138),MCA平均长度分别为22.77±13.97mm和23.07±12.40mm,MCA管径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19.94±13.64%和26.62±16.47%,MCA两端单独或同时成角分别占86.46%和78.57%。两型间MCA管腔狭窄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43<0.05)。桥近段冠脉较MCA本身和远段冠脉更易于发生粥样硬化,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型间各节段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B-MCA形态学特征与其分型无关,但MCA管腔狭窄与其类型有关,即MCA管腔狭窄程度与MB厚度有关。载MB-MCA冠状动脉近段容易发生粥样硬化,MCA及远段冠脉次之,这一特点亦与其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前期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新文 吴学华 +6 位作者 任爱华 张悦 李伟 王伯忠 杨继东 李希诗 俞李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年第6期434-435,453,共3页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的影响。方法 100例经双源螺旋CT检测出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49):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0mg/d口服,对照组未行他汀类药物治疗。24个月后复查斑块...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的影响。方法 100例经双源螺旋CT检测出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49):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0mg/d口服,对照组未行他汀类药物治疗。24个月后复查斑块情况。同时随访患者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颈动脉中膜厚度(CIMT)。结果 51例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总胆固醇(TC)降低14.9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4.22%,总甘油三酯(TG)下降1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7.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斑块平均缩小(2.80±1.83)%,CIMT平均减少(0.11±0.02)mm,hs-CRP减少(2.95±0.24)mg/L,49例对照组斑块平均增加(2.17±1.73)%,CIMT平均增加(0.21±0.03)mm,hs-CRP增加(1.28±0.1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减少CIMT厚度,逆转或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冠状动脉硬化临床前期病变 双源CT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演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韩运峰 陈韵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661-663,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局灶性和偏心性,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异质性[1]。虽然目前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进展和不稳定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但是对其演进确切机制的了解仍然极为有限[2]。另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局灶性和偏心性,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异质性[1]。虽然目前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进展和不稳定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但是对其演进确切机制的了解仍然极为有限[2]。另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非是一个不断进展而无法逆转的疾病,其病程也并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延伸。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着自身的演化规律并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粥样病变斑块进展会减慢、停止甚至发生斑块消退。因此,更深入地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演进的机制,认识动脉硬化病变进展和消退之间的动态平衡规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干预病变的进展并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斑块消退 演变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演化规律 动脉硬化 斑块
下载PDF
血Hcy、MIF、Fg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景景 李钦峰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徐州市...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22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50)和非冠心病组(n=70),根据冠脉造影情况评估冠脉病变程度,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血Hcy、MIF、Fg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和Gensini积分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Hcy、MIF、Fg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结果冠脉正常患者、单纯冠脉斑块患者、单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三支病变患者、冠脉闭塞患者血Hcy、MIF、Fg水平分别为(10.63±1.98)μmol/L、(13.91±2.33)μmol/L、(16.59±4.32)μmol/L、(19.65±4.65)μmol/L、(23.64±5.32)μmol/L、(26.98±5.63)μmol/L、(81.15±20.15)pg/mL、(100.62±20.35)pg/mL、(126.71±28.54)pg/mL、(149.25±29.63)pg/mL、(172.68±31.59)pg/mL、(200.31±41.36)pg/mL、(2.05±0.34)g/L、(3.28±1.14)g/L、(4.04±1.22)g/L、(4.56±1.68)g/L、(5.11±1.78)g/L、(5.34±1.98)g/L,呈逐渐升高趋势(与冠脉正常Hcy、MIF、Fg水平比较,t_(单纯-Hcy)=5.719、t_(单支-Hcy)=6.183、t_(双支-Hcy)=8.678、t_(三支-Hcy)=10.921、t_(闭塞-Hcy)=12.890、t_(单纯-MIF)=3.727、t_(单支-MIF)=6.793、t_(双支-MIF)=9.678、t_(三支-MIF)=11.956、t_(闭塞-MIF)=12.478、t_(单纯-Fg)=4.943、t_(单支-Fg)=7.501、t_(双支-Fg)=6.910、t_(三支-Fg)=7.940、t_(闭塞-Fg)=7.684,P值均<0.05;与单纯冠脉粥样硬化比较,t_(单支-Hcy)=3.815、t_(双支-Hcy)=7.561、t_(三支-Hcy)=15.151、t_(闭塞-Hcy)=13.943、t_(单支-MIF)=5.224、t_(双支-MIF)=9.205、t_(三支-MIF)=12.347、t_(闭塞-MIF)=13.758、t_(单支-Fg)=3.211、t_(双支-Fg)=4.291、t_(三支-Fg)=5.577、t_(闭塞-Fg)=5.606,P值均<0.05;与单支病变比较,t_(双支-Hcy)=3.320、t_(三支-Hcy)=6.589、t_(闭塞-Hcy)=8.834、t_(双支-MIF)=3.766、t_(三支-MIF)=6.820、t_(闭塞-MIF)=9.021、t_(双支-Fg)=2.244、t_(三支-Fg)=3.246、t_(闭塞-Fg)=3.943,P值均<0.05;与双支病变比较,t_(三支-Hcy)=3.428、t_(闭塞-Hcy)=5.732、t_(三支-MIF)=3.264、t_(闭塞-MIF)=5.852、t_(三支-Fg)=2.931、t_(闭塞-Fg)=2.351,P值均<0.05;与三支病变比较,t_(闭塞-Hcy)=2.251、t_(闭塞-MIF)=2.811、t_(闭塞-Fg)=2.103,P值均<0.05),血Hcy、MIF、Fg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和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3、0.003、0.002、0.004、0.003、0.002);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cy、MIF、F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Hcy、MIF、Fg高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很好的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纤维蛋白原 冠状动脉粥样病变
原文传递
256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徐德福 窦霞 +5 位作者 武方明 马雪鹏 刘旭东 李文军 任萍 徐泽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6期401-402,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病因,是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这些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病因,是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从而引发心绞痛。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其他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不平衡膳食、糖尿病、肥胖、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由于慢性内皮损伤和各种危险因素造成血管壁对脂质和单核巨噬细胞通透性增加以及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产生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诊断价值 螺旋CT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硬化斑块 平滑肌细胞增生 脂质代谢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唐碧琼 《国际呼吸杂志》 201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方法收集260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A(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组,n=62)、B组(单纯肺心病组,n=1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方法收集260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A(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组,n=62)、B组(单纯肺心病组,n=198),总结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①A组病程长于B组,其既往吸烟史所占比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心律失常所占比例、合并低氧血症、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左心功能不全比例高于B组,且其肺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呼吸功能分级均高于B组(P〈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合并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呼吸功能分级、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左心功能不全为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呼吸功能分级均与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病变有关,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强化对症支持,重视日常锻炼及营养摄入,降低心脏负荷,有助于降低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余良 吴红莲 郝传伟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7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1月就诊于东莞三局医院的5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率<50%22例,冠状动脉狭窄率≥50%28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支病变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1月就诊于东莞三局医院的5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率<50%22例,冠状动脉狭窄率≥50%28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15例,单支病变16例),选择同期就诊于该院的5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测量IMT。比较2组IMT差异和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IMT、Gensini评分差异,分析IMT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M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结果观察组IMT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狭窄率≥50%组IMT、Gensini评分均高于冠状动脉狭窄率<50%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病变组IMT、Gensini评分高于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且双支病变组IMT、Gensini评分高于多支病变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IMT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IM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AUC为0.734(95%CI:0.615~0.874),诊断敏感度为88.92%,特异度为92.14%。结论IMT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冠心病 动脉内-中膜厚度 冠状动脉造影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前降支心肌桥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3
作者 田树平 李春平 +5 位作者 宋翔 甘露 吴芳 陈敏 肖华锋 杨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9862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目的探讨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9862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只记录并分别按照前降支有无冠脉粥样硬化及有无心肌桥进行分组)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有无家族心脏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静息心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于前降支心肌桥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结果9862例患者中3359例患者前降支存在50%以上狭窄,前降支心肌桥为3182(32.3%)例,心肌桥平均长度为(17.3±5.2)mm,覆盖的心肌平均厚度为(1.2±0.9)mm。前降支动脉硬化狭窄组含有心肌桥1658例,前降支无动脉硬化狭窄组含有心肌桥152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1.12,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心肌桥的DR值为3.07,95%置信区间2.81—3.37(P〈0.001),最终经过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家族心脏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糖尿病、静息心率等因素校正后,OR值为2.86,95%置信区间2.60~3.16(P〈0.001)。结论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下载PDF
直接免疫荧光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观察
14
作者 李红 冯绍刚 +1 位作者 高霭峰 王继红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异性变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35例因冠心病猝死的尸检标本进行了系统的染色观察,并以5例外伤致死者为对照。结果:病变组冠状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及外膜有免疫球蛋白沉积,粥样斑块内... 目的:为了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异性变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35例因冠心病猝死的尸检标本进行了系统的染色观察,并以5例外伤致死者为对照。结果:病变组冠状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及外膜有免疫球蛋白沉积,粥样斑块内膜增厚处可见连续性黄绿色荧光光环,硬化的血管内膜增厚处可见斑点状和长条状明亮的荧光物质。结论:上述改变在早、晚期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阳性反应,从而直接证实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尤其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较为敏感。对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发生与发展变化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法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形态学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明 俞文萍 宋浩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1-222,共2页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73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73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比较,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 <0 .0 0 1、P <0 .0 0 5、P <0 .0 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 .71和0 .6 8(P <0 .0 0 1)。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 .6 9和0 .6 6 (P <0 .0 0 1)。结论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显著的正相相关性,这类患者通过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病变反映冠状动脉硬化 超声检测 动脉疾病 糖尿病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直接免疫荧光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观察
16
作者 张哲 梅峰 《沈阳部队医药》 1997年第2期109-110,共2页
为了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异性变化,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35例因冠心病猝死的尸检标本进行了系统的染色观察,并以5例外伤致死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病变组冠状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及外膜有免疫球蛋白沉积.粥样斑块内膜增厚处可... 为了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异性变化,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35例因冠心病猝死的尸检标本进行了系统的染色观察,并以5例外伤致死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病变组冠状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及外膜有免疫球蛋白沉积.粥样斑块内膜增厚处可见连续性黄绿色荧光光环.硬化的血管内膜增厚处可见斑点状和长条状明亮的荧光物质。上述改变在早、晚期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阳性反应.从而证实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尤其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较为敏感。对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发生与发展变化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观察 特异性 血管内膜 冠心病猝死 尸检标本 死者 例外 致死
下载PDF
心肌桥以近节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形态学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林芬 许绍奇 +3 位作者 陈天凤 钱卫东 周雪芳 杨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2023-2025,2046,共4页
目的探讨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与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证实190例单纯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和190例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合并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 目的探讨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与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证实190例单纯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和190例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合并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原始数据,并进行图像处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统计MB-MCA形态特征,包括测量MB厚度、MCA长度和MB-MCA邻近两段血管形态变化,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B-MCA形态学特征与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结果单纯深在型MB-MCA组:男/女=2.22/1(131/59),平均年龄(51.36±11.19)岁(12~83岁),MB厚度为(2.25±1.80)mm,MCA长度为(23.58±9.57)mm,MCA两端平滑者21.05%(40/190),近端成角者7.36%(14/190),远端成角者15.79%(30/190),两端成角者55.79%(106/190)。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男/女=5.55/1(161/29),平均年龄(57.19±11.29)岁(37~86岁),MB厚度为(2.19±1.67)mm,MCA长度为(21.45±8.38)mm,MCA两端平滑者26.32%(50/190),近端成角者5.79%(11/190),远端成角者21.05%(40/190),两端成角者46.84%(89/190)。性别、年龄、MCA长度和邻近两端成角情况都与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P<0.05),而MB厚度与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关(P=0.6825>0.05)。结论 MB-MCA这一复合体是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解剖学上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尿酸和血脂代谢紊乱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18
作者 张铭 周胜华 +2 位作者 方臻飞 成威 吴旭斌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59-660,663,共3页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及血脂代谢紊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所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27例,按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113例,单支病变组70例,双支病变组72例、多支病变组72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的血尿酸,脂蛋白(α...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及血脂代谢紊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所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27例,按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113例,单支病变组70例,双支病变组72例、多支病变组72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的血尿酸,脂蛋白(α)[Lp(α)],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尿酸水平在以上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而Lp(α),TG,TC,LDL高于正常对照组,多元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冠脉病变计分和血尿酸及TC无相关关系,LDL,HDL,apoB,TG,Lp(α)与冠心病显著相关,而TC与冠心病无独立相关。结论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无明显相关,而血脂及糖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血脂代谢紊乱 冠状动脉粥样病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现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慧平 孙福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51-255,共5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冠状动脉内斑块负荷重,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的病变。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通常难以确定,但CTO病变一般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至少3个月以上...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冠状动脉内斑块负荷重,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的病变。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通常难以确定,但CTO病变一般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至少3个月以上的病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动脉 CTO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20
作者 朱揆 沈德新 +9 位作者 赵江涛 秦奋 陈晓伟 于凤仪 吕炎 杨宇 秦臻 高佳敏 陶海龙 唐俊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LR中位数分为高NLR组(n=209)和低NLR组(n=208),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NLR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在完全调整模型中,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057(1.021~1.092)和1.031(1.004~1.055),而高NLR组的HR(95%CI)分别为2.730(1.244~6.009)和1.883(1.171~3.033)。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95%CI)、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3(0.782~0.863)、0.886、0.312和0.750(0.658~0.842)、0.692、0.324,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LR可作为CAD三支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可靠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