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TA在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昊冉 刘挨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180-182,188,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首要原因。检测高危(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终极目标。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和医学影像领域的快速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首要原因。检测高危(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终极目标。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和医学影像领域的快速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可疑冠心病的主要影像技术,并成为检测斑块易损性的有力手段。CCTA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进行无创的全面性定性和定量评估,不仅能检测高危斑块的形态特征,还可通过钙化积分及一系列CT衍生技术反应斑块的不稳定程度。此外,各种成像设备的发展继续扩大了CCTA对斑块的成像能力。全文综述了CCTA在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当前成像上的技术进步,强调了它作为无创性操作评估易损斑块的重要价值及未来仍需完善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易损斑块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武金娥 冯家豪 +1 位作者 曹苗苗 强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24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 目的:探究血清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24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89例)、稳定斑块组(89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水平及与检测参数的相关性;评估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结果: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水平差异明显(P<0.05),且对照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核心、钙化组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纤维脂质、纤维组织呈明显负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939、0.977、0.920,P<0.01),且3项联合(AUC=0.986,P<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性明显,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在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血清磷脂酶A2 D-二聚体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37
3
作者 胡蓉 方先松 +1 位作者 江丽霞 曹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磷脂酶(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n=4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磷脂酶(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n=45)、稳定斑块组(n=69)及易损斑块组(n=46),所有入选者于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Lp-PLA2、hs-CRP水平,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血清中的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31,11.967,P=0.026,0.019),且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2,P=0.028);易损斑块组血清中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t=9.899,11.023,P=0.031,0.024);血清中Lp-PLA2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的特异性高于hs-CRP,两者联合特异度更好。结论血清中Lp-PLA2相比hs-CRP和冠状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高,两者联合能更好地检测斑块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硬化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外周血MH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莉 李阳 +1 位作者 樊泽元 季汉华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HDL-C(MH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冠心病患者186例,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分为易损斑块组81例、非易损斑块组105例。收集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HDL-C(MH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冠心病患者186例,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分为易损斑块组81例、非易损斑块组105例。收集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血浆LDL-C、HDL-C、TC、TG、尿酸(UA)、肌酐(Cr)水平及MH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MHR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预测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外周血MH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坏死核心构成比的关系。结果两组合并2型糖尿病者,白细胞、单核细胞计数,血浆LDL-C、HDL-C水平及M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OR=2.408,95%CI:1.18~4.918)、LDL-C(OR=1.137,95%CI:1.016~1.272)、MHR(OR=2.866,95%CI:1.245~6.597)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MHR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730~0.840),最佳临界值为3.18,此时其诊断敏感性为72.45%、特异性为76.8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MH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坏死核心构成比呈正相关关系(r=0.506,P<0.01)。结论外周血MHR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MHR可辅助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易损斑块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莎莎 李新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502-504,共3页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以血管壁斑块形成为特征。易损斑块定义为易于导致血栓形成或能迅速发展为罪犯病变的所有斑块,其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具有薄纤维帽(厚度〈65μm)、大脂核(脂质池体积〉40%)、大量巨噬细...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以血管壁斑块形成为特征。易损斑块定义为易于导致血栓形成或能迅速发展为罪犯病变的所有斑块,其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具有薄纤维帽(厚度〈65μm)、大脂核(脂质池体积〉40%)、大量巨噬细胞浸润(显微镜下〉25个/0.3mm直径)以及血管正性重构等特点。研究表明,65%~70%的血栓由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它的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易损斑块 巨噬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通过lncARSR影响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的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许名东 李丽华 +5 位作者 李晚泉 刘家超 李小丹 叶浩彬 陈健芳 邹文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通过lncARSR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n=20):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15%脂肪+0.25%胆固醇饮食)、高脂饮食+lncARSR抑制剂组(15%脂肪和0.25%胆固醇...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通过lncARSR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n=20):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15%脂肪+0.25%胆固醇饮食)、高脂饮食+lncARSR抑制剂组(15%脂肪和0.25%胆固醇饮食,隔日尾静脉注射50 nmol/L lncARSR抑制剂),12周后取材。通过苏丹IV和油红O染色分析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损伤,Westen blot分析小鼠冠状动脉Gal-3和ARSR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冠状动脉中PI3K和Akt表达。同时取冠状动脉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分为对照转染组、Gal-3转染组和Gal-3抑制组,转染24 h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Gal-3与lncARSR的靶标关系,RT-qPCR检测转染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β(IL-β)、IL-6的mRNA表达。结果正常饮食组苏丹IV阳性面积和红油染色面积以及ARSR的蛋白表达最低,而高脂饮食组最高(P<0.05);Gal-3转染组较对照转染组、Gal-3抑制组的WT-lncARSR酶活性升高(P=0.026),Gal-3抑制组较对照转染组WT-lncARSR酶活性降低(P=0.017)。高脂饮食组较正常饮食组PI3K和Akt的蛋白以及TNF-α、IL-β、IL-6的mRNA表达升高,高脂饮食+lncARSR抑制剂组较高脂饮食组PI3K和Akt的蛋白以及TNF-α、IL-β、IL-6的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Gal-3和lncARSR过量表达。Gal-3能靶向调控lncARSR,通过抑制lncARSR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冠状动脉硬化 lncARSR 斑块稳定
下载PDF
血清磷脂酶A2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敏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9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血清磷脂酶(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异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收治的56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 目的探讨通过血清磷脂酶(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异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收治的56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管内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n=26)及稳定斑块组(n=30),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清Lp-PLA2及hs-CRP进行检测,评价血清Lp-PLA2及hs-CRP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诊断性能,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血清Lp-PLA2及hs-CRP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以评价标志物在易损斑块早期发现和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的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P<0.05);血清Lp-PLA2及hs-CRP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任何单一筛查结果(P<0.05);血清Lp-PLA2及hs-CRP与斑块特征存在密切关联,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高低与斑块的稳定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CHD患者的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进行检测,可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被更好地检测出,为疾病治疗方案的确定及评价疾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磷脂酶A2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硬化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CT易损斑块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周暄凯 韩晓雯 +5 位作者 王冠 朱治 赵树昕 崔凡 施嘉航 朴成浩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0期46-50,共5页
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CTA)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冠状动脉CT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CCTA检查的213例冠心病(CHD)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将其分为易... 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CTA)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冠状动脉CT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CCTA检查的213例冠心病(CHD)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123例)和非易损斑块组(9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及AIP等血清指标,比较两组AIP及其他血清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IP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AIP为0.22±0.31,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0.05±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AIP与CT易损斑块独立相关(OR=7.556,95%CI:2.442~23.385,P=0.002)。ROC曲线显示,AIP预测CT易损斑块的最佳截断值为0.20,ROC曲线下面积为0.665,灵敏度为55.56%,特异度为73.98%。结论:AIP是CHD患者合并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对易损斑块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CHD) 冠状动脉CT造影(CCTA) 动脉硬化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 易损斑块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9
作者 惠慧 王转转 +2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吴光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之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14 d、3月观察组LVEF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IMT急不稳定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更快使血脂异常达标,更有效地抑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芪参益气滴丸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斑块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临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于浩森 史博意 +2 位作者 史青博 赵振舟 李牧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57-760,765,共5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我国目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主要原因...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我国目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主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血运重建方法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运重建 健康与疾病 心血管病 公共卫生问题
下载PDF
从“痈疽”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辨治
11
作者 陈宣晔 张津铖 徐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2290-2292,共3页
通过临床观察和文献检索,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与痈疽在病因、病机、证素、治法和方药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故可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归属于中医“痈疽”范畴,提出以中医痈疽治法论治CAA斑块的观点。同时,CAA与中医痈疽并... 通过临床观察和文献检索,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与痈疽在病因、病机、证素、治法和方药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故可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归属于中医“痈疽”范畴,提出以中医痈疽治法论治CAA斑块的观点。同时,CAA与中医痈疽并不能完全等同,其在病邪性质、病证演变规律及证治等方面存在差异。并附临床验案1则予以阐发,以期为CAA斑块的防治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痈疽 冠状动脉硬化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逆转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程 姜述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87-791,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斑块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近些年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证实,降脂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斑块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近些年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证实,降脂治疗尤其是降胆固醇治疗不仅能延缓斑块进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逆转斑块。现就冠状动脉斑块逆转的相关临床证据及治疗策略等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斑块逆转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丹 于亚群 +2 位作者 张林 胥欣欣 程月英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7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予常...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和瑞舒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增加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CO)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心功能,调节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康复训练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高脂血症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清sCD14、Lp(a)、Gal-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及斑块易损性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桑国耀 王丽娟 张裕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1929-1934,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sCD14)、脂蛋白a[Lp(a)]、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变化与内皮功能损伤、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的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sCD14)、脂蛋白a[Lp(a)]、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变化与内皮功能损伤、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的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因高血压等疾病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sCD14、Lp(a)、Gal-3、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对两组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成像(CTA)检查,其中检测出软斑块患者39例、纤维斑块患者30例、钙化斑块患者31例;对两组患者实施外周动脉反应性充血指数(RHI)检查,发生内皮功能损伤的患者有69例,正常内皮功能31例。根据斑块特征、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分析sCD14、Lp(a)、Gal-3与一氧化氮、ET-1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sCD14、Lp(a)、Gal-3、E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患者,sCD14、Lp(a)、Gal-3、ET-1水平高于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功能损伤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内皮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sCD14、ET-1水平均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相关分析,冠心病组患者sCD14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冠心病患者的Lp(a)、Gal-3与一氧化氮、ET-1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CD14、Lp(a)、Gal-3、ET-1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斑块易损性、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 脂蛋白a 半乳糖凝集素-3 易损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分布的关系及对稳定性的影响
15
作者 闪娟 任忠刚 张文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73-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左前降支(LAD)中段心肌桥(MB)患者粥样硬化斑块(AP)分布及稳定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放射医学科经冠脉CT血管成像证实LAD中段MB患者139例,并发AP为合并性MB组54例,无AP为孤立性MB组85例,倾向性评... 目的探讨左前降支(LAD)中段心肌桥(MB)患者粥样硬化斑块(AP)分布及稳定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放射医学科经冠脉CT血管成像证实LAD中段MB患者139例,并发AP为合并性MB组54例,无AP为孤立性MB组85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基线资料后两组各39例,另取同期无MB的AP患者39例为孤立性AP组。比较组间MB和冠脉影像特征、AP定量指标及分布,Spearman相关系数和Logistic回归分析MB与AP关系。结果匹配后,合并性MB组冠脉压迫程度高于孤立性MB组(P<0.05),深包埋型MB位置、桥前段AP与MB入口处距离小于不完全型和浅表型,AP脂质体积、长度、负荷高于不完全型和浅表型(P<0.05)。距离左冠窦口60~80 mm处,合并性MB组AP数量少于孤立性AP组(0和10,P<0.05)。MB位置与AP脂质体积(r=0.92,P<0.05)、数量(r=0.70,P<0.05)、长度(r=0.77,P<0.05)、负荷(r=0.93,P<0.05)呈正相关。MB位置与AP脂质体积、负荷存在强关联性(P趋势<0.05)。结论LAD中段MB患者AP多分布于桥前段血管,深包埋型MB或其位置较深会增加AP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硬化 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CCTA评估FAI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16
作者 杨启楠 张雪瑞 白汉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69-71,共3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估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120例患者资料,根据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将其分为有斑块组(n=73)和无斑块组(n=47),基于CCT...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估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120例患者资料,根据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将其分为有斑块组(n=73)和无斑块组(n=47),基于CCTA图像使用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测量冠状动脉周围FAI,分析有斑块组相应节段血管斑块特征及血管周围FAI值,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结果相较于无斑块组,有斑块组男性较多、年龄较大,且同时患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的占比更高(P<0.05);两组体重指数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左前降支FAI值均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FAI值(P<0.05),且有斑块组左前降支FAI值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有斑块组中共有122支冠状动脉内存在斑块,斑块多为单发(55.74%)、钙化(49.18%)、局限性病变(84.43%),且多数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69.67%);不同斑块类型、病变范围间的血管周围FA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数量及血管狭窄程度的血管周围FA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的分布血管、斑块类型和斑块病变范围均为影响FAI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CCTA可定量评估FAI、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参数及血管狭窄程度,且斑块的分布血管、类型和病变范围可明显影响血管周围FAI值,临床中应加强对这类患者斑块进展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炎症 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张祺悦 李泽茂 +1 位作者 罗童 张惠英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1255-1264,共10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与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与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图像,其中221支冠状动脉存在斑块。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测量存在斑块的冠状动脉血管近端40 mm周围脂肪FAI值,分析其与斑块相关特征参数包括斑块位置、斑块性质、斑块数量、斑块长度、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使用线性回归分析FAI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对比不同血管分布、不同性质、不同狭窄程度、不同斑块长度的斑块发现,左回旋支FAI高于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icoronary 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Methods: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 images of 99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f which 221 coronary arteries had plaqu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oftware was used to automatically measure the FAI value of the fat 40 mm around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ith plaqu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laque-relate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cluding plaque location, plaque nature, plaque number, plaque length, and degree of vascular stenosis was analyzed.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I and plaque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FAI of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and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P < 0.001). The FAI of blood vessels in calcified plaque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n-calcified plaques (P < 0.05) and mixed plaque (P < 0.005). The FAI of blood vessels in diffusely distributed plaqu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ocalized (P < 0.05) and segmental (P < 0.005) distributions. The FAI of vessels with mild steno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vessels with mild stenosis (P < 0.001) and moderate stenosis (P < 0.005).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on-calcified plaques, mixed plaques, plaques located in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 and diffusely distributed plaqu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ximal FAI value of pericoronary fat (P < 0.05). Conclusion: The FAI valu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location, type and length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has potential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o a certain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斑块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18
作者 朱揆 沈德新 +9 位作者 赵江涛 秦奋 陈晓伟 于凤仪 吕炎 杨宇 秦臻 高佳敏 陶海龙 唐俊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LR中位数分为高NLR组(n=209)和低NLR组(n=208),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NLR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在完全调整模型中,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057(1.021~1.092)和1.031(1.004~1.055),而高NLR组的HR(95%CI)分别为2.730(1.244~6.009)和1.883(1.171~3.033)。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95%CI)、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3(0.782~0.863)、0.886、0.312和0.750(0.658~0.842)、0.692、0.324,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LR可作为CAD三支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可靠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19
作者 陆军 张绪凤 李勇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60-1764,共5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以及分布情况、斑块类型、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血流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斑占比为45.71%,高于对照组(5.88%),观察组硬斑占比为25.71%,低于对照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易损斑块占比为65.71%,高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V、EDV分别为(55.30±3.37)、(10.51±2.76)cm/s,均小于对照组[(60.12±4.28)、(15.91±3.53)cm/s],观察组RI为0.81±0.14,大于对照组(0.73±0.1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颈动脉PSV、EDV联合RI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9.76%,特异度为60.34%,AUC为0.920,大于单项指标PSV的0.631、EDV的0.675和RI的0.60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和狭窄程度变化,通过超声检查显示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诊断脑梗死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 硬化斑块 形态 狭窄 超声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特征分析
20
作者 黄啸宇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132-133,13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支架介入术治疗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弹力膜(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支架介入术治疗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弹力膜(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纤维帽厚度、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以及介入术后最小支架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支架膨胀率、支架对称性等资料,根据斑块稳定性情况将患者分为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IVuS特征。结果:85例患者不稳定性斑块40例(47.06),设为不稳定组;稳定性斑块45例(52.94),设为稳定组。不稳定组患者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斑块负荷均大于稳定组,MLA面积、纤维帽厚度以及最小支架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支架膨胀率、支架对称性均小于稳定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IVuS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将IVuS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冠心病患者支架介入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硬化 斑块 稳定性 支架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