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运用经桡动脉途径行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恢复心肌再灌注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运用经桡动脉途径行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恢复心肌再灌注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MI伴高血栓负荷急诊行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68例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非抽吸组);40例急诊PCI行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抽吸组)。比较两组心肌组织再灌注水平、心功能情况、术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出血、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非抽吸组比较,抽吸组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升高〔95.0%(38/40)比58.8%(40/68)〕,远端栓塞发生率〔0%(0/40)比8.8%(6/68)〕、术后心肌再灌注分级(TMP)<3级比例〔0%(0/40)比11.8%(8/68)〕和NT-proBNP水平(ng/L:1082.5±146.9比3125.5±182.6)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抽吸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5%(1/40)比4.4%(3/68)〕、院内MACE发生率〔0%(0/40)比1.5%(1/68)〕、院内病死率〔0%(0/40)比1.5%(1/68)〕、术后30 d MACE发生率〔0%(0/40)比1.5%(1/68)〕和术后30 d病死率〔0%(0/40)比1.5%(1/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院内再次PCI病例。结论在AMI伴高血栓负荷患者中,急诊行桡动脉途径PCI中运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AM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降低无复流,但不增加出血和近期主要不良MACE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运用经桡动脉途径行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恢复心肌再灌注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MI伴高血栓负荷急诊行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68例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非抽吸组);40例急诊PCI行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抽吸组)。比较两组心肌组织再灌注水平、心功能情况、术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出血、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非抽吸组比较,抽吸组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升高〔95.0%(38/40)比58.8%(40/68)〕,远端栓塞发生率〔0%(0/40)比8.8%(6/68)〕、术后心肌再灌注分级(TMP)<3级比例〔0%(0/40)比11.8%(8/68)〕和NT-proBNP水平(ng/L:1082.5±146.9比3125.5±182.6)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抽吸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5%(1/40)比4.4%(3/68)〕、院内MACE发生率〔0%(0/40)比1.5%(1/68)〕、院内病死率〔0%(0/40)比1.5%(1/68)〕、术后30 d MACE发生率〔0%(0/40)比1.5%(1/68)〕和术后30 d病死率〔0%(0/40)比1.5%(1/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院内再次PCI病例。结论在AMI伴高血栓负荷患者中,急诊行桡动脉途径PCI中运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AM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降低无复流,但不增加出血和近期主要不良MACE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