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5篇文章
< 1 2 2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斑块性质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马亚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4期3354-3357,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斑块性质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并根据CTCA检查对斑块性质的判断分为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钙化斑块组,选择同期在安康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斑块性质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并根据CTCA检查对斑块性质的判断分为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钙化斑块组,选择同期在安康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4组受试者血清中物质代谢指标、细胞因子、胶原合成和降解指标的含量。结果: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钙化斑块组患者血清中UA、Hcy、PCSK9、LDL-C、GDF-15、CXCL5、hs-CRP、RANTES、IL-6、MMP1、ST2、CysC、ICT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患者血清中UA、Hcy、PCSK9、LDL-C、GDF-15、CXCL5、hs-CRP、RANTES、IL-6、MMP1、ST2、CysC、I-CTP的含量显著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软斑块组患者血清中UA、Hcy、PCSK9、LDL-C、GDF-15、CXCL5、hs-CRP、RANTES、IL-6、MMP1、ST2、CysC、I-CTP的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斑块组(P<0.05)。结论:CTCA能够准确判断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性质并评估斑块性质变化过程中物质代谢、细胞因子分泌、胶原合成和降解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 细胞因子 胶原代谢
下载PDF
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燕奎 陈明东 +2 位作者 黄天勤 朱雪平 蒋盛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探究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入选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 目的探究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入选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高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70 mgI/mL,低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00 mgI/mL,均进行低管电压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质量、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注入率、注射对比剂外渗率、不适感及检查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评价低浓度碘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低浓度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分值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0.37)分vs.(4.32±0.36)分,P>0.05],且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的一致性较高(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图像优良指数(figure of merit,F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及造影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总碘用量及碘注入率均少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有所上调,且低浓度组较高浓度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注射对比剂热感、疼痛感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为“金标准”,Kappa检验结果显示,低浓度碘对比剂与DSA诊断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P<0.05),且低浓度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5.06%。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应用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条件下行CCTA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动脉血管狭窄准确率前提下,可明显减少碘摄入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碘对比剂 低浓度 肥胖 低管电压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动脉血管狭窄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斑块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点分析
3
作者 张光磊 王刚 牛文晶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01-403,424,共4页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bliteran,ASO)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也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动脉性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下肢发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静...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bliteran,ASO)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也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动脉性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下肢发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可进展为肢体缺血性溃疡及坏疽等[1-4]。在各种危险因素作用下,下肢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受损内膜进入血管壁的内膜,发生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对动脉内膜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持续高血糖状态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引起微循环缺氧及血流灌注不足,最终出现血管硬化及斑块形成[5]。下肢动脉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可在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区分血管和周围组织,X线球管围绕人体做连续旋转扫描,获得连续层面信息,结合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各部位血管细节。本研究旨在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的CTA特点,分析其对ASO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 斑块 闭塞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勇 武汉忠 +2 位作者 常燕翔 朱华 夏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头颈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所有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CTA检查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包括阳性例数检出情况、病灶大小(病灶>5mm、3~5mm、<3mm)检出情况。结果68例研究对象经金标准检查,其中阳性53例,阴性15例,经CTA检查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08)。5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金标准检查出61个病灶;经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病灶大小(病灶>5 mm、3~5 mm)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分别为0.651、0.666,P<0.05);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00%、92.45%、89.71%,且对>5mm、3~5mm的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较<3mm病灶更高(均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中,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病灶>5mm、3~5mm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因此,临床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时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的检查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筛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人工智能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马清济 陈亮 潘美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发生ACS,纳入ACS组。根据ACS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等),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比例1∶1)同期选择58例发生稳定型心绞痛(SAP)的患者纳入SAP组。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斑块长度、钙化斑块(CP)体积、非钙化斑块(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和总斑块负荷等斑块特征参数。此外,根据预后将58例ACS组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组(n=15)和非MACEs组(n=43),比较不同预后患者CCTA斑块特征参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脂水平与斑块特征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斑块特征参数对ACS及MACEs的预测价值。结果AC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非MAC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斑块长度、CP体积、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及总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0.463,0.246,0.414,0.292,0.251,0.392,0.21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AC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95%CI 0.761~0.925)、0.814(95%CI 0.703~0.926)和0.721(95%CI 0.573~0.869);发生AC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9 mm、152.99 mm 3和42.56%;灵敏度分别为91.67%、91.67%和66.67%;特异度分别为75.00%、63.54%和77.08%。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MACE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94(95%CI 0.515~0.876)、0.711(95%CI 0.502~0.920)和0.735(95%CI 0.551~0.919);发生MACE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02 mm、169.62 mm 3和45.37%;灵敏度分别为77.78%、66.67%和88.89%;特异度分别为59.18%、85.71%和61.22%(P<0.05)。结论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参数不仅对老年ACS有较好的鉴别作用,还可有效预测ACS患者1年内MAC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特征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董小波 张仲慧 郭庆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技术(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技术(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开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SPECT和CCTA检查,分析两者影像特征及诊断有效性。结果 以CAG为“金标准”,CCTA患者例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2%、80.00%、97.78%和35.29%,冠状动脉支数为97.68%、84.26%、97.15%和80.90%。SPECT患者例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81.82%、97.85%和50.00%,冠状动脉支数分别为98.23%、84.26%、97.70%和85.06%。结论 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SPECT结合CCTA有效解决了CCTA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及伪影所致的漏诊现象,SPECT对CCTA诊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互补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价值分析
7
作者 谢益强 江河利 +1 位作者 潘康乐 焦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头颈部CTA及Graeb评分的1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 目的探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头颈部CTA及Graeb评分的1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与预后不良组(4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头颈部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级、发病至治疗时间>3d占比、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发病至治疗时间、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四者并联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灵敏度达到93.67%,较四者单独检测明显提高,并且特异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70.22%),符合临床低漏诊率的需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Graeb评分可有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情况,四项指标并联使用可显著提升预测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Graeb评分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吕权坤 陈龙 +1 位作者 安梦林 梁子敬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例进展为ACI的患者为试验组,130例未进展为ACI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BCD2评分、CTP检查,比较两组ABCD2评分、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至脑组织内达到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比较ABCD2评分低危组(9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5例)CTP参数,Pearson分析ABCD2评分与CTP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BCD2评分、CTP参数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效能。结果试验组ABCD2评分、TTP、MT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TTP、MTT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高危组CBV、CBF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ABCD2评分与TTP、MTT均呈正相关性(P<0.05),ABCD2评分与CBV、CBF均呈负相关(P<0.05)。ABCD2评分、TTP、MTT、CBV、CBF联合预测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AUC 0.967,95%CI:0.856~0.996,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法联合CTP参数可提高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灵敏度,弥补了单一预测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赵莹莹 王二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薄层扫描 动态增强 周围型小肺癌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10
作者 于永华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MRI及MSCT检查,分别采集动脉期、全肝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及数据进行分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76例。动态增强MRI诊断恶性病变35例,良性病变77例;MSCT诊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80例;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于MSCT(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与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且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韦艳 李爱琴 +5 位作者 赵鹏 杨长宝 晋辉 毋领娟 柴文文 郑海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病变管径相关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前OCT脂质斑块、纤维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IVUS,混合斑块、斑块侵蚀及斑块破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IVUS(均P<0.05);支架植入后,OCT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支架内残余血栓及支架内斑块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术后12个月,OCT晚期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斑块/血栓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结论 OCT和IVUS均可用于指导PCI术,OCT对术前斑块性质(斑块侵蚀、斑块破裂、红、白血栓)及术后并发症(支架贴壁不良、支架内残余血栓、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组织脱垂)的识别优于IVUS,OCT能准确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识别出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而IVUS能检测斑块负荷及血管重构指数。二者联用可取长补短,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智能分析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振 张宏凯 +5 位作者 李庆 高一峰 陈炎 徐思怡 金海英 徐磊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通评估基于深度学习(DL)算法的冠状动脉CTA(CCTA)智能分析技术在辅助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分割、重建CCTA图像,同时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 目的:通评估基于深度学习(DL)算法的冠状动脉CTA(CCTA)智能分析技术在辅助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分割、重建CCTA图像,同时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行CCTA检查的冠状动脉CTO患者100例,所有入组患者同时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以DSA检查为参考标准,比较基于DL的CCTA智能分析技术与人工判读诊断CTO病变的准确性。结果:与人工判读相比,CCTA智能分析技术显著缩短了约80%的后处理和诊断时间,分别仅需(2.7±0.9)min和(1.4±0.6)min,其在冠状动脉中度狭窄中的诊断准确率与人工判读相近(89.3%vs.89.8%,P>0.05);而智能分析技术对于重度狭窄与CTO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及传统人工方法(重度狭窄:59.9%vs.74.3%;完全闭塞:61.3%vs.80.8%;P<0.05)。结论:基于DL的CCTA智能分析技术可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评估效率,在冠心病患者中度狭窄病变中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其在重度狭窄与CTO病变中的诊断鉴别能力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慢性完全闭塞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主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MOUA Japor 薛源 +2 位作者 王世攀 钱思翀 李海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83-1186,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影响全球人口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往往累及全身血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因此多同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影响全球人口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往往累及全身血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因此多同时合患有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粥样硬化病变。主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主动脉成像的标准检查技术,对主动脉及其分支进行快速成像,可确定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范围和位置。有助于临床医生明确相关风险因素、制定CABG手术策略、协助判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装置的放置等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应用
14
作者 许佳预 张博方 陈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36,240,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不良事件[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致死性疾病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心血管不良事件 再灌注治疗 血运重建 出院后
下载PDF
皮肤镜联合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对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欣 赵林 杨振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由TSC1和TSC2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外胚层分化增生的多器官错构瘤^([1-2]),常以皮肤损害、幼年时期癫痫发作及不同程度智力障碍为特征,多于5岁前发病^([3])。TSC皮损表现各异,本文分析和...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由TSC1和TSC2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外胚层分化增生的多器官错构瘤^([1-2]),常以皮肤损害、幼年时期癫痫发作及不同程度智力障碍为特征,多于5岁前发病^([3])。TSC皮损表现各异,本文分析和总结了11例TSC患者皮损、皮肤镜表现、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特征性表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皮肤镜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光舟 侯志辉 +3 位作者 郑海生 吴先衡 杨有优 林黛英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324-327,376,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上的形态学特点,并评估具有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价值的形态学特...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上的形态学特点,并评估具有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价值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CTO病变患者的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影像资料。评估并记录CCTA上所显示的各形态学指标,包括病变位置、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近端呈钝形、闭塞段血管出现钙化;与CAG结果相比较,分析两者间显示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82个CTO病变)CCTA结果显示82支血管闭塞,CCTA诊断CTO病变的敏感度为95.12%,特异度为97.14%;冠状动脉CTO病变45例(54.88%)位于右冠状动脉,CCTA测量闭塞段长度显著小于CAG测量所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29±14.15)mm vs.(38.90±23.48)mm,P<0.001]。CCTA显示闭塞段血管近端呈钝形19例(23.17%),与CAG对照一致。CCTA显示58个(70.73%)CTO病变闭塞段血管内可见点状、结节状、条片状钙化灶,而CAG显示闭塞段血管存在钙化55个(67.07%),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CTO病变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且可以显示闭塞段长度,近端形态及闭塞段钙化等有利于指导PCI治疗的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18F-NaF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学慧 聂毛晓 赵全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820-822,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大部分心血管事件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的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根本原因。而有创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这些传统的检查方法不能发现这些斑块,近年的研...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大部分心血管事件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的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根本原因。而有创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这些传统的检查方法不能发现这些斑块,近年的研究发现这些高风险斑块(所谓的易损斑块)有某些组织病理学特性。因此,能否利用易损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特性,寻找易损斑块无创检测方法是现代成像技术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Na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朱月峰 岳明 李正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六合医院接受CT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107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对比剂的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低... 目的 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六合医院接受CT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107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对比剂的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49)和正常剂量组(n=58)。比较两组患者CT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参数、图像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图像的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低于正常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布、平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正常剂量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无对比剂肾病发生。结论 低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减少辐射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血管成像 肺栓塞 对比剂 剂量 图像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值与颈动脉斑块患者脑血管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韩金 韩志桐 +5 位作者 姚宇骢 张瑞剑 金翻亮 孙鹏 张彦娜 王诗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与颈动脉斑块患者脑血管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A检查显示的CT值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与颈动脉斑块患者脑血管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A检查显示的CT值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CT值与脑血管症状的相关性及具体关系,评估CTA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显示的CT值与视物模糊、黑蒙、肢体无力、行走不利、间歇性言语不清这些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脑血管症状均呈负相关(P﹤0.05)。CT值较高是颈动脉斑块患者出现脑血管症状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值≥145.11 Hu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不易出现脑血管症状,CTA显示的CT值对颈动脉斑块患者出现脑血管症状具有中等评估价值(AUC=0.772,95%CI:0.514~1.000,P=0.01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94.64%。结论CTA下的CT值与颈动脉斑块患者主要脑血管症状的发生具有明确相关性,硬质斑块是脑血管主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存在软性斑块与混合斑块的患者更易发生脑血管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斑块性质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脑血管 相关性
下载PDF
探讨能谱计算机断层(CT)联合磁共振(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对颈动脉斑块成分的评估价值
20
作者 张雨晴 金海洋 李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能谱计算机断层(CT)联合磁共振(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对颈动脉斑块成分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历资料,均于术前行颈动脉能谱CT与MR HR-VW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参... 目的探讨能谱计算机断层(CT)联合磁共振(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对颈动脉斑块成分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历资料,均于术前行颈动脉能谱CT与MR HR-VW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分析此二者单独及联合评估颈动脉斑块成分的价值。结果8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析,共获得斑块194处,其中钙化斑块、纤维基质、血栓样组织及脂质分别为35处、55、44、60处;能谱CT检查出钙化斑块、纤维基质、血栓样组织及脂质分别有30、41、34、56处,MR HR-VWI检查出上述斑块成分分别有27、48、38、45处,能谱CT联合MR HR-VWI检查出上述斑块成分分别有34、54、43、59处;钙化斑块、纤维基质、血栓样组织及脂质中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检查钙化斑块、纤维基质、血栓样组织、脂质成分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2.86%、74.55%、75.00%、88.33%,MR HR-VWI检查上述各斑块成分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77.14%、83.64%、81.82%、75.00%,能谱CT联合MR HRVWI联合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7.14%、96.36%、95.45%、98.33%,联合检查符合率均高于各自单独检查(P<0.05)。结论能谱CT与MR HRVWI均可有效分析颈动脉钙化斑块、纤维基质、血栓样组织及脂质成分,且此二者联合对颈动脉斑块成分的评估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计算机断层 动脉斑块 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