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冠心病筛选试验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刘建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8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究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冠心病筛选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98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对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CCTA组和CAG组,每组49例,评估患者的病情情... 目的:探究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冠心病筛选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98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对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CCTA组和CAG组,每组49例,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结果:CCTA组和CAG组患者的冠脉病变广泛程度、狭窄程度等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一年中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37%、16.33%,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冠心病筛选中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对患者的冠脉病变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冠心病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疑似冠心病诊断筛选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盛宇峰 钱雪松 胡翼江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860-2862,共3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成像(CCTA)在冠心病筛选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CCTA检查组(A组,63例)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组(B组,68例),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的严重程度和广泛程度,记录1年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成像(CCTA)在冠心病筛选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CCTA检查组(A组,63例)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组(B组,68例),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的严重程度和广泛程度,记录1年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及广泛程度、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检查可对冠脉病变做出有效准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冠心病
原文传递
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双源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蕾 张兆琪 +2 位作者 范占明 杨琳 晏子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双源CT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中的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及放射线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扫描。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参... 目的比较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双源CT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中的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及放射线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扫描。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参考标准,分别对支架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匹配性、图像质量的评价一致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图像质量与年龄、体重指数和心率均无相关性,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组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有较弱影响。前瞻性门控组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4.09%、68.18%和100%;回顾性门控组为94.44%、86.84%、77.27%和97.06%。两组放射剂量有明显差异。用平滑重建算法的图像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锐利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律齐且心率≤70次/分的患者,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法与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效果相似,但前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钢峰 鲍健 +3 位作者 钱萍艳 钱斌 胡晓华 吴晶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3期8163-8167,共5页
背景:传统的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中难以普及,寻找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就成了影像科医生非常关心的课题。目的:通过在不控制心率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评估的对比,探讨双源CT冠状动... 背景:传统的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中难以普及,寻找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就成了影像科医生非常关心的课题。目的:通过在不控制心率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评估的对比,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患者共75枚支架在不控制心率情况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等各项指标。结果与结论:①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楚显示全部支架,96%(72/75)支架图像达到良好以上。②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对心率<70次/min和≥70次/min的患者支架再狭窄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直径<3.0mm支架再狭窄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低于≥3.0mm的支架再狭窄(P<0.05)。结果说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不受心率的影响,可作为大直径支架通畅情况的评估方式及小直径支架的初步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玉芝 段玉婷 赵立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扫描模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示的价值及图像质量,并评估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材料与方法:将10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分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扫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重...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扫描模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示的价值及图像质量,并评估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材料与方法:将10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分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扫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组(MPR)和二维曲面重建(CPR)等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各节段冠状动脉,评价其图像质量,并分别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除回顾组平均心率较前瞻组略高)临床资料匹配性、图像质量的评价一致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瞻组符合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为95.6%(568/594),与回顾组冠状动脉节段的96.5%(614/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瞻组50例患者中594个冠状动脉节段中,MSCT诊断冠脉狭窄程度≥50%的节段为69个。回顾组54例患者中636个冠状动脉节段中,MSCT诊断冠脉狭窄程度≥50%的节段为61个。前瞻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62±0.37)mSv,回顾组平均辐射剂量为(15.18±0.96)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辐射剂量有明显差异。结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管腔狭窄的效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相似,但前者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心电门控
下载PDF
CT动态负荷心肌灌注中单期冠状动脉图像重建与常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国坤 刘声亮 +8 位作者 顾霞 李云灵 张金玲 许冰 赵雁鸣 王雪莹 潘春宇 李冶 付宝阔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4期66-69,81,共5页
目的从动态负荷心肌灌注图像中提取出冠状动脉充盈最佳期相图像进行后处理,与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比,评价其图像质量及对血管的诊断效能,探讨是否能用负荷后冠状动脉图像重建来替代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减少患者额外的造影剂使... 目的从动态负荷心肌灌注图像中提取出冠状动脉充盈最佳期相图像进行后处理,与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比,评价其图像质量及对血管的诊断效能,探讨是否能用负荷后冠状动脉图像重建来替代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减少患者额外的造影剂使用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我院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6例,使用西门子第三代Force双源CT对其进行CT动态负荷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和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CT-MPI采取薄层扫描方式,从负荷灌注图像中选择冠脉增强效果最好期相,重建出冠状动脉血管,并与常规CCTA图像对比,评价图像质量及与CCTA相比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46例患者行CT-MPI和CCTA检查后,通过灌注图像所提取的冠脉图像质量与负荷后常规CCTA结果具有一致性;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血管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达0.828、0.903和0.806。结论动态负荷CT-MPI所提取的冠状动脉图像与常规CCTA诊断价值相当,可通过减少常规CCTA扫描减少辐射剂量及造影剂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负荷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 图像后处理 充盈最佳期相图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绍军 常时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4期371-374,共4页
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电子束CT(EBCT)、双源CT(DSCT)、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冠状动脉无创性成像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机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体重指数正常患者80 kVp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与iDose4、FBP重建算法图像质量的对照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正凯 程绍玲 +1 位作者 赖声远 曲晓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80 kVp低剂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成像在体重指数(BMI) 20~25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BMI 20~25 kg/m2的患者30例,行80 kVp扫描,分别采用IMR(A组)、iDo... 目的探讨80 kVp低剂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成像在体重指数(BMI) 20~25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BMI 20~25 kg/m2的患者30例,行80 kVp扫描,分别采用IMR(A组)、iDose4算法(L4; B组)和滤波反投影(FBP; C组)重建。定量指标包括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冠脉主要分支近、中、远段CT值及图像噪声,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定性的指标包括主观图像噪声、血管边缘锐利度、条纹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冠脉每个节段采用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估,计算可评估节段数。结果 3组冠脉各节段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MR冠脉各节段图像噪声值(SD)均明显低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冠脉各节段CNR均明显高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各定性图像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组冠脉各节段平均分数及可评估节段数均明显高于iDose4组和FBP组(P<0. 001)。而不可评估节段数明显低于iDose4组和FBP组(P<0. 001)。结论对于BMI 20~25 kg/m2的患者,IMR技术较iDose4及FBP可显著提高80 kVp CCTA成像的定性和定量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全模型迭代算法 低管电压 体重指数(BMI)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泓明 陈英敏 +1 位作者 冯珏 方风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83-1887,共5页
目的利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30例患者接受MPI和CTCA检查。将CTCA三支冠状动脉分为12段,以MPI为诊断标准,分别以CTCA血管狭窄≥50%和≥75%为截断... 目的利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30例患者接受MPI和CTCA检查。将CTCA三支冠状动脉分为12段,以MPI为诊断标准,分别以CTCA血管狭窄≥50%和≥75%为截断值,统计对应节段MPI是否出现异常,分析CTCA诊断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效能评价。结果MPI发现灌注异常9例(6例可逆性,3例固定性血流灌注减低)。CTCA共分析327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狭窄≥50%者占25段(7.65%);狭窄≥75%者12段(3.67%)。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病变血管,以狭窄≥50%为界值时,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8.42%、96.14%、99.01%、52.00%和95.41%;以狭窄≥75%为界值,则分别为66.67%、99.04%、98.73%、66.67%、97.55%。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患者,当血管狭窄≥50%为界值时,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NPV、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6.67%、57.14%、80.00%、40.00%和60.00%;当≥75%为界值时,上述指标分别是55.56%、85.71%、81.82%、62.50%和76.67%。结论正常CTCA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排查是可靠的,CTCA异常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桢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62-164,共3页
评估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患者,通过主观评分方式评估其64-SCTCA的图像质量,同时通过比较64-SCTCA和SCAG的一致性,评估64-SCTCA的诊断准... 评估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患者,通过主观评分方式评估其64-SCTCA的图像质量,同时通过比较64-SCTCA和SCAG的一致性,评估64-SCTCA的诊断准确性。结果64-SCTCA的图像质量均良好,平均(3.44± 0.94)分,主干及近端分支成像清晰,远端基本满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96.8%,特异性95.5%,阳性预测值96.3%,阴性预测值95.2%;对冠状动脉中等度以上狭窄准确性高,对轻度狭窄准确性相对较差。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俊潇 代可 +1 位作者 荣天 史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0例76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对比研究,分析M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各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0例76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对比研究,分析M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各项指标。结果:(1)MSCT能清楚显示全部支架,85.5%(65/76)支架图像达到良好以上。(2)MSCT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1.0%、96.2%、89.5%、92.6%及91.8%,与SCAG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SCT分别对直径<3.0mm和≥3.0mm的支架再狭窄检测的敏感性(75.0%比84.6%)、特异性(75.0%比97.9%)、阳性预测值(85.7%比91.7%)、阴性预测值(60.0%比95.9%)、准确性(75.0%比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显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大直径支架通畅情况的评估方式及小直径支架的初步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灌注CT评估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可爱 尹凤英 王胜煌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1期96-97,115,共3页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得到日益的关注,无创心肌灌注评估方法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灌注CT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得到日益的关注,无创心肌灌注评估方法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灌注CT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 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下载PDF
心肌桥病变致心绞痛样症状临床治疗分析
13
作者 冯春瑜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心肌桥病变致心绞痛样症状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10例患者分别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并采用药物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本组10例,显效7例(其中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有效2例,无效1例(进展为心肌梗死转院治疗)... 目的分析心肌桥病变致心绞痛样症状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10例患者分别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并采用药物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本组10例,显效7例(其中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有效2例,无效1例(进展为心肌梗死转院治疗),总有效率为90%.3个月内9例均未发生心肌梗死。结论心肌桥病变可引起心绞痛样症状,多层CT成像可获确诊,药物和采取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类心绞痛症状 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支架置入
下载PDF
BMI结合基于高级迭代重建算法的CTCA对老年高危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岳彪 胡荣权 莫小雄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77-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结合基于高级迭代重建算法(ADMIRE)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扫描成像血管造影(CTCA)对老年高危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98例实施基于ADMIRE(强度1~5)的CTCA的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BMI分为低BMI组(n=46,BMI≤18...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结合基于高级迭代重建算法(ADMIRE)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扫描成像血管造影(CTCA)对老年高危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98例实施基于ADMIRE(强度1~5)的CTCA的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BMI分为低BMI组(n=46,BMI≤18 kg/m^2)、中BMI组(n=89,18 kg/m^2<BMI≤25 kg/m^2)及高BMI组(n=63,BMI>25 kg/m^2);对比不同ADMIRE强度下3组患者CTCA图像噪声、信噪比(SNR)、载波-噪音比(CNR)、主观评分、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以单独基于ADMIRE的CTCA作为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出曲线下面积(AUC),评价BMI结合基于ADMIRE的CTCA对老年高危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低BMI组、中BMI组和高BMI组在不同ADMIRE强度下的图像噪声、SNR、CNR、主观评分、CTDIvol、DLP及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组图像噪声均随着ADMIRE强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SNR、CNR、主观评分、CTDIvol、DLP和ED均随着强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BMI结合基于ADMIRE的CTCA诊断老年冠心病AUC为0.942,而单独基于ADMIRE的CTCA诊断老年冠心病的AUC为0.814。结论:BMI结合基于ADMIRE的CTCA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单独基于ADMIRE的CT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高级迭代重建算法 冠状动脉计算机扫描成像血管造影 冠心病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Clinical features of coronary artery ectasia in the elderly 被引量:2
15
作者 Qiao-Juan HUANG Yan ZHANG +7 位作者 Xiao-Lin LI Sha LI Yuan-Lin GUO Cheng-Gang ZHU Rui-Xia XU Li-Xin JIANG Meng-Hua CHEN Jian-Jun L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85-191,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imaging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ectasia (CA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with CAE who underwen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imaging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ectasia (CA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with CAE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December 2012. According to age, the enroll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lderly group, age≥ 65 years; non-elderly group, age 〈 65 years). The clinical featur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CAE in elderly patients was 0.33%. Patients in elderly group were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of female (30.1%vs. 10.1%,P〈 0.001), three-vessel disease (60.5%vs. 45.2%,P = 0.003) and localized ectasia (55.0%vs. 40.2%,P = 0.003). In addition, body mass index (20.90 ± 2.71 kg/m2vs. 22.31 ± 2.98 kg/m2,P 〈 0.001) and percentage of current smokers (45.0%vs. 64.6%,P 〈 0.00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lderly group. Cumulative survival curves demonstrated reduced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at the follow-up in the elderl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n-elderly group (88.0%vs. 96.0%,P = 0.002). But the 5-year event free survival rate failed to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1.0%vs. 35.0%,P= 0.311).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CAE in elderly patients was 0.33%, which was about 1/3 of the entire numbers of CAE pati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the non-elderly patients with CAE in term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 artery ectatic characteristics. CA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risk in the elde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ectasia Elderly patients Clinical fea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