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与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畸形诊断价值的比较
1
作者 于庆龙 陈怡 +2 位作者 韩淑珍 方庆章 王石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0-402,I0001,共4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高位开口(HTO)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为冠状动脉畸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CAG组8324例,均行CAG;MSCT组1352例,均行MSCT检查。评价HTO的发生率和相关... 目的比较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高位开口(HTO)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为冠状动脉畸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CAG组8324例,均行CAG;MSCT组1352例,均行MSCT检查。评价HTO的发生率和相关临床因素。结果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及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患者的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AG组的HTO检出率为0.2%(17/8324),显著低于B组的1.7%(23/1352,P<0.0001)。结论 MSCT用于诊断HTO比CAG更为有效,且可评价冠状动脉近段是否被大血管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儿童冠状动脉高位开口49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甄珍 袁越 +3 位作者 高路 邵魏 崔娘 田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冠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49例冠脉高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49例患儿中,男34例,... 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冠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49例冠脉高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49例患儿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岁1个月~17岁2个月[(9.28±4.42)岁];均符合64排心脏CT示任意一侧冠脉起源于窦管交界处上方1.0cm以上。其中左冠脉高位开口38例,右冠脉高位开口7例,双侧冠脉高位开口4例;主诉为胸痛(22例,44.90%),胸闷或长出气(13例,26.53%),活动耐力下降(7例,14.29%),乏力(5例,10.20%),心悸(3例,6.21%),晕厥(1例,2.04%);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病理性Q波、期前收缩、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室扩大14例,其中2例患儿射血分数〈60%。经住院治疗10d后比较,临床症状上胸痛、胸闷或长出气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电图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例患儿中39例随访至1年,出院3个月后有6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6个月后有10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1年后有17例ST—T改变恢复正常。结论冠脉高位开口是一种罕见的冠脉畸形,其导致的心肌缺血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心电图亦可见多种异常表现,少部分可见左心室扩大,临床上易与心肌炎、心肌损害混淆。经系统治疗后,患儿症状可明显改善,但心电图、超声心动结果短期内恢复不明显,需长期观察治疗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儿童 心电图表现 超声心动图 冠脉畸形 左心室扩大 治疗转归 首都医科大学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的影像学诊断
3
作者 朱铭 李玉华 钟玉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9-550,共2页
目的 报道 6例先天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病例 ,并评价其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6例均做了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 ,其中 2例还做了MR检查。 6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6例均为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心血管造影正确诊断了全部冠状动脉... 目的 报道 6例先天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病例 ,并评价其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6例均做了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 ,其中 2例还做了MR检查。 6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6例均为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心血管造影正确诊断了全部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2例MR检查诊断了其中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了 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结论 正确诊断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很重要 ,各种影像诊断方法中 ,心血管造影最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术 合并症 影像学诊断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开口及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的心肌首过灌注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娟 赵本新 +3 位作者 龙镜亦 陆静 孙运秀 史河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开口及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心肌首过灌注的差异。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9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6例,单纯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12例,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行轴位扫描,... 目的比较单纯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开口及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心肌首过灌注的差异。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9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6例,单纯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12例,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行轴位扫描,应用东芝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前降支供血区心肌首过灌注分析,将单纯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与正常组冠状动脉的舒张期和收缩期心肌灌注校正值(c-MP)进行比较,分析冠状动脉变异对心肌首过灌注的影响。结果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舒张期和收缩期c-MP值均低于正常组;单纯性的左冠状动脉主干高位与正常组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的c-MP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的首过灌注效应的初步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前降支瘘的供血区情况,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的患者舒张期和收缩期的c-MP值均减低,当存在前降支肺动脉瘘时,前降支支配区心肌的首过灌注减低,是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潜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开口高位 冠状动脉 心肌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