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郭雄全 吴海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2期3117-3118,共2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我院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0例,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分析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80患者中,冠状动脉显示为优秀的图像共计103例,良好55例,较...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我院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0例,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分析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80患者中,冠状动脉显示为优秀的图像共计103例,良好55例,较差13例,检查失败9例,其中,心率因素2例,呼吸因素6例,心律因素1例。结论:呼吸、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均可能影响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需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cta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56排CT ASIR-V权重比的变化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春辉 马文娟 +1 位作者 孟巴音 雷志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运用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通过改变其权重比观察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的患者121例,按ASIR-V 50%、60%、70%、80%(A、B、C、D)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 目的运用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通过改变其权重比观察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的患者121例,按ASIR-V 50%、60%、70%、80%(A、B、C、D)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记录有效剂量,并对四组CT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结果1)有效剂量ED与ASIR-V权重呈负相关关系(rs<0);2)四组间信噪比SNR:B、C、D组显著大于A组,且在B组时明显增大;对比噪声比CNR:D组显著高于A组;噪声BN在A组时最大;3)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整体比较有差异,B组时评分最高,D组时评分最低。结论使用ASIR-V 60%进行图像重建可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间取得最佳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有效剂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爱芹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486-487,共2页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疑似冠心病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切实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经本次研究发现,疑似冠心病42例患者中,优秀的冠...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疑似冠心病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切实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经本次研究发现,疑似冠心病42例患者中,优秀的冠状动脉图像有20例,所占比例是47.61%;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有12例,所占比例是28.57%;较差的冠状动脉图像有2例,所占比例是4.76%;检查失败有8例,所占比例是19.04%,研究发现检查失败的原因是呼吸伪影、心率过快与心律不齐。结论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因素是呼吸伪影、心率过快与心律不齐等,切实采取对症的解决措施,为后期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cta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华燕 林焕斌 +1 位作者 陈起强 王雪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浅谈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52例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处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Ⅰ级19例(37%),图像质量Ⅱ级29例,... 目的浅谈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52例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处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Ⅰ级19例(37%),图像质量Ⅱ级29例,(56%),图像质量Ⅲ级4例(8%)。结论只有在检查全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才能获得良好的图像,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a 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探讨不同管电压下DLIR重建算法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丽娟 马瑞 +5 位作者 沈云 汪芳 杨彦兵 曹永佩 杨利莉 吴小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87-791,F0003,共6页
目的DLIR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与常规重建法(DLIR)对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60例,根据扫描的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70 kVp)、B(120 kVp)2组,每组患者各30例,均使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V40%)以及低级(... 目的DLIR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与常规重建法(DLIR)对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60例,根据扫描的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70 kVp)、B(120 kVp)2组,每组患者各30例,均使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V40%)以及低级(DLIR-L)、中级别(DLIR-M)和高级别(DLIR-H)的深度学习算法重建原始数据。对比评价2组患者的主客观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客观图像质量评分中A、B 2组间S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iR-V40%重建图像中,2组间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DLIR重建图像中,A组CNR较B组高(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中医师甲、医师乙两名观察者评分结果显示随着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DLIR)降噪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5),ASiR-V40%与DLIR-L主观图像评分没有明显差异;2组图像主观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辐射剂量较B组降低了13.3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的用量A组较B组降低25.0%。结论70 kVp管电压联合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DLIR)能提升CCTA图像的整体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管电压 辐射剂量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姚福会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检查的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分析150例疑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检查的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分析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情况。结果: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中优秀为86例,优秀率为57.33%,良好为46例,良好率为30.67%,较差为11例,占比7.33%,检查失败7例,占比4.67%,其中较差患者中,心率快3例,占比2.00%,严重钙化与心律不齐均为1例,占此0.67%,呼吸控制较差为6例。占此4.00%,检查失败中,呼吸因素为5例,占比3.33%,心率因素与心律不齐均为1例,占比067%。结论:通过对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功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患者的心率过快、呼吸、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心率不齐能够对检查后的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cta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对比剂不同注射方案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伟彬 冯莉 +3 位作者 张伟杰 宫凤玲 王星稳 张惠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5期171-174,3,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A扫描时对比剂的不同注射方案对其图像影响,寻求最佳注射方案。方法选取240例体重相近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B、C 3组行冠状动脉CTA扫描。A组应用双期注射方案,首次注入70ml对比剂,随后追加20ml生理盐水;B组应用双期注...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A扫描时对比剂的不同注射方案对其图像影响,寻求最佳注射方案。方法选取240例体重相近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B、C 3组行冠状动脉CTA扫描。A组应用双期注射方案,首次注入70ml对比剂,随后追加20ml生理盐水;B组应用双期注射方案,首次注入50ml对比剂,随后追加20ml混合剂(盐水∶对比剂为1∶1),C组应用3期注射方案,首次注入50ml对比剂,第2期注入20ml混合剂(盐水∶对比剂为1∶1),随后追加生理盐水20ml。评价3组CTA图像升主动脉(AO)及冠状动脉三大分支CT值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间上腔静脉、右心室硬化伪影及室间隔显示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在减少10ml对比剂情况下,3组间AO及冠状动脉三大分支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上腔静脉、右心室硬化伪影高于A、C两组(P<0.05),C组室间隔显示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应用第3时相对比剂注射方案,既能有效减少造影剂用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较好地显示室间隔,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对比剂 注射方法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对双源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Artmann A Enayati S +1 位作者 Ratzenbck M 杨岷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2-1092,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cta检查 图像质量 评分指数 检查结果 放射科医师 采集模式 冠脉
下载PDF
不同追踪触发监测频率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区贤斌 黄锦炽 +3 位作者 梁嘉杰 徐振锋 蔡锋 黄启明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1823-18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追踪触发监测频率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诊治的1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 (54例)、B (46例)、C (44例)三组,均接受冠状动脉CT... 目的探讨不同追踪触发监测频率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诊治的1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 (54例)、B (46例)、C (44例)三组,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A、B、C三组追踪触发监测频率分别为1.14 s、1.17 s、2.00 s,观察并比较三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的反折现象比率分别为22.22%、17.39%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主动脉根部(AO)的CT值[(486.23±5.02) Hu vs (464.22±6.57) Hu vs (494.17±5.91) Hu]、噪声[(34.25±5.26) vs (32.11±4.25) vs (33.47±4.23)]、信噪比(SNR)[(14.455±3.20) vs (15.23±2.15) vs (14.28±1.32)]和对比信噪比(CNR)[(23.45±10.23) vs (20.23±8.78) vs (25.47±5.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右冠状动脉近段(RCA)和左主干(LM)中的CT值[(472.44±64.11) Hu vs (455.27±95.21) Hu vs (455.78±62.44) Hu]和CNR [(25.44±7.23) vs (28.47±23.01) vs (28.47±5.26)]以及主观评分[(1.89±0.06)分vs (1.86±0.04)分vs (1.88±0.05)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监测次数为(4.77±2.23)次,高于B组的(3.72±1.44)次和C组的(2.71±0.95)次,而B组又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辐射剂量中的剂量长度乘积(DLP)[(4.10±2.23) mSv vs (2.15±0.82) mSv vs (1.51±0.53) m Sv]和有效剂量(ED)[(0.057±0.031) mSv vs (0.034±0.015) mSv vs (0.023±0.008) mSv]比较,A组均高于B、C两组,B组又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追踪触发监测频率获得图像质量均较高,但监测频率为2.00 s时能显著降低监测次数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团注 自动触发技术 冠心病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心前区疼痛行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福会 赵雪松 曹艳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204例疑似冠心病,并在一周内行CT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的显影情况...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204例疑似冠心病,并在一周内行CT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的显影情况,分析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的20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118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显示优秀(57.84%),57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显示良好(27.94%),14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显示较差(6.86%),15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显示失败(7.35%)。15冠状动脉显示失败的患者中,3例由于心率因素,5例由于心律因素,7例由于呼吸因素例,有54个冠状动脉分支图像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结论:心率快、心律不齐、呼吸伪影等均可影响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临床应用时需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cta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ICARE沟通模式在提升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认知水平和图像质量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茜 晁智晗 杨铁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112-117,共6页
目的:分析CICARE沟通模式在提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认知水平和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6例患者,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为常规组(n=47),2022年9月—2... 目的:分析CICARE沟通模式在提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认知水平和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6例患者,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为常规组(n=47),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组(n=49)。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沟通模式,研究组采用标准化的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CTA检查认知水平、检查时间、图像质量、满意度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CTA检查目的、检查流程、检查时正确体位、检查时正确呼吸、注意事项、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检查前准备时间、实际检查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1、2级图像质量比例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图像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ARE沟通模式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认知水平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同质化护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对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李芸 《新疆医学》 2024年第8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成像质量控制中中配合实施同质化护理对其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385例2021年5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脉CTA检查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成像质量控制中中配合实施同质化护理对其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385例2021年5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脉CTA检查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共计192例,试验组行同质化护理共计193例,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检查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质化护理对冠脉CTA检查患者检查的成功率具有提高作用,优化图像质量并促进患者检查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护理 冠状动脉cta检查 成像质量控制 检查成功率 图像质量
下载PDF
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宏波 冯硕 +1 位作者 纪超 王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451-458,共8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Sub-CCTA)的1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狭窄的钙化斑块节段236个。...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Sub-CCTA)的1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狭窄的钙化斑块节段236个。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Sub-CCTA与DSA对冠脉狭窄程度、狭窄率的诊断结果,并分析Sub-C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Sub-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的关联强度。结果:Sub-CCTA与DS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狭窄率的诊断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2,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72)。Sub-CCTA在不同狭窄程度冠脉的诊断中准确性高,尤其在对Ⅳ级狭窄的灵敏度和对Ⅱ级狭窄的特异度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为影响Sub-CCTA图像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心率为影响其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心率与图像质量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检测,P<0.001)。结论:Sub-CCTA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冠脉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与DSA诊断结果高度一致。BMI是影响Sub-CCTA图像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而心率是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图像质量呈现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减影 狭窄程度 钙化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邹才盛 梁萍 +6 位作者 陈更瑞 叶佳国 王贤坤 夏世豪 高官华 胡宗宇 陈小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93-95,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低管电压扫描在冠脉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KV值不同分为三组:A组120 KV(45例);B组100 KV(45例);C组80 KV(30例)。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低管电压扫描在冠脉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KV值不同分为三组:A组120 KV(45例);B组100 KV(45例);C组80 KV(30例)。并将各组患者按体质量不同分为分为<70 kg、70~85kg、>85kg三个级别,C组不设>85kg级别。所有患者使用的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 mgI/m1)。比较各组各个体质量级别的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除80KV组70~85kg级别出现2分外,其余各组各级别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A、B组中>85kg级别和C组70~85kg级别评分较低,与其他组评分差别明显。同样是≤70 kg体质量患者在不同KV组其血管CT值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样是70~85kg体质量级别患者在不同KV组其血管CT值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样是>85kg体质量级别患者在不同KV组其血管CT值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组>85kg级别和C组70~85kg级别的SNR和CNR均较其他组降低,图像质量较差。同样<70 kg级别在100KV组比120KV组ED减少42.4%,80KV组比120KV组减少68.3%(P<0.001);同样是70~85kg级别在100KV组比在120KV组的ED减少40.4%,在80KV组比在120组ED减少68.3%(P<0.001);同样是>85kg级别在100KV组的ED比在120KV组减少40.8%(P<0.001)。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体质量≤70 kg的患者应用80 KV剂量、体质量70~85kg的患者应用100 KV剂量可获得与120 KV剂量相当的图像质量,而且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冠状动脉cta 人体质量指数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管电压
下载PDF
患者体型和图像采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钱海 张玉琴 +3 位作者 徐艳 胡德兴 岑泽民 楼钶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患者体型和图像采集模式对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男11例,女9例,冠状动脉模式采集图像)...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患者体型和图像采集模式对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男11例,女9例,冠状动脉模式采集图像)和低剂量组(男14例,女6例,电生理模式采集图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体型数据和各项射线剂量数据,制定图像质量评分表量化评估图像质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胸围越大射线剂量越高,呈正线性相关。低剂量组各项射线剂量数据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降低比率为48.51%~60.74%。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图像质量均在良好及以上,符合介入手术要求。结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射线剂量受患者体型、图像采集模式、曝光时间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优化图像采集模式可显著减少射线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保护患者和术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体型 射线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曾小红 贾佑华 +1 位作者 张艳华 夏青霜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5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1例,对照组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检查前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检查成功率和图... 目的:探讨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1例,对照组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检查前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检查成功率和图像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查图像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不同触发阈值对肺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永胜 杨磊清 +6 位作者 杨怡帆 裴青霞 王晨思 鲁梦云 何俊林 陈文静 田香宝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触发阈值对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63例,年龄在37~93岁,平均年龄为64.28岁。根据触发... 目的:研究不同触发阈值对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63例,年龄在37~93岁,平均年龄为64.28岁。根据触发阈值不同分成3组,将患者分配到A、B、C3组,A组触发阈值为120 HU共38例、B组触发阈值为200 HU共37例、C组触发阈值为250 HU共37例,3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3组间的上腔静脉、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右肺静脉的CT值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3组间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CT值无统计学差异,上腔静脉、右肺静脉CT值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两名医师间对所得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结果为高度一致,Kappa=0.78。结论:肺动脉CTA触发阈值在200 HU,2 s后启动扫描时,既能保证肺动脉主干CT值的浓度,满足临床诊断,又保证对比剂充分的灌注到5~6级分支,上腔静脉潴留少,肺静脉显影淡,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cta 触发阈值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德春 余可斌 +3 位作者 刘嘉 杨璐希 朱琪 潘志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135例,其中行前门控扫描(即前瞻性心电门控)66例(前门控组),根据患者心率分为≤80次/min(前门控低心率亚组,39... 目的:分析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135例,其中行前门控扫描(即前瞻性心电门控)66例(前门控组),根据患者心率分为≤80次/min(前门控低心率亚组,39例)与>80次/min组(前门控高心率亚组,27例);行后门控扫描(即回顾性心电门控)69例(后门控组),其中心率≤80次/min者45例(后门控低心率亚组),>80次/min者24例(后门控高心率亚组);比较4组基线资料、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差异,分别分析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图像质量与心率、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前门控低心率亚组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的心率均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与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4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低心率亚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及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则均低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及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受检者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CTDIvol、DLP、ED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无关,前门控扫描较后门控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且保证图像质量,对于符合条件的高心率患者同样适用,且能降低辐射剂量水平,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螺旋CT 前瞻性心电门控 回顾性心电门控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心率及心律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柳青 张智琴 +1 位作者 宗会迁 程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为冠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冠脉疾病患者610例,均经256层螺旋CT行冠脉CTA诊断,其中580例患者心律整齐,有76例患者同意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为冠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冠脉疾病患者610例,均经256层螺旋CT行冠脉CTA诊断,其中580例患者心律整齐,有76例患者同意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根据心率由低到高将580例心律整齐者分成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另将心率≤80次/min的537例患者根据采集周期中心律变化幅度由低到高划分成A组、B组、C组。对比不同心率组的冠脉图像质量,分析采集周期中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的幅度与图像质量的联系,比较不同心率及心律变化幅度的CAG及CTA诊断结果。结果患者心率越低,则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也越高,但其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与心率变化幅度无明显相关性(r=-0.145,P=0.128;r=-0.128,P=0.220);心律变化的幅度越低,则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也越高,但其诊断敏感度、准确度与心率变化幅度也无明显相关性(r=-0.241,P=0.097;r=-0.208,P=0.142)。结论冠脉疾病患者的心率及心律越低,则CTA图像质量也越高,但其变化对于256层螺旋CT冠脉CTA诊断并无明显的影响,因此CTA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波动 心律 螺旋CT 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下载PDF
安全预警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图像质量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69-1571,共3页
目的:探讨安全预警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图像质量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接收的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接收时间分组,将2022年6—11月接收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护理,另将2022年12月—... 目的:探讨安全预警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图像质量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接收的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接收时间分组,将2022年6—11月接收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护理,另将2022年12月—2023年5月接收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检查护理同时又给予安全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前及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及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安全预警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应用安全预警护理,可减轻检查时应激反应,提高检查图像质量,降低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预警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 应激反应 图像质量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