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4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触发技术与传统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刘杰 原典 +1 位作者 张怡存 高剑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对血管峰值增强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并将其与传统的团注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将204名连续患者连续分为两组进行CCTA扫描:以固定的5秒触发后延迟(PTD)为特...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对血管峰值增强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并将其与传统的团注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将204名连续患者连续分为两组进行CCTA扫描:以固定的5秒触发后延迟(PTD)为特点的传统团注追踪技术组(A组);以患者特异性PTD为特点的AI触发技术组(B组)。所有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结合CARE Dose 4D的智能管电流调节技术)和对比剂注射方案(320mgI/mL;0.7mL/kg)在各组之间保持一致。一位医师评估了客观图像质量,而两位医师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主观图像质量。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客观图像质量,同时用卡方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均有102名患者(A组平均年龄50±10岁;B组平均年龄51±9岁),具有可比较的基线特征。两位医师都对B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进行了评分(P<0.001)。B组所有冠状动脉血管平均血管增强显着增高(P均<0.05)。结论与传统团注追踪技术相比,AI触发技术可以实现可靠的扫描时间,优化血管强化峰值,获得更好的CCT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第二代运动校正算法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测量可重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卓璐 刘卓 +1 位作者 陈雷 洪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9-1354,共6页
目的:评价第二代运动校正算法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测量可重复性的影响,并与第一代校正算法及未经校正图像相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前降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CT图像。在45%及75%心动周期重建未经校正的标准图像... 目的:评价第二代运动校正算法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测量可重复性的影响,并与第一代校正算法及未经校正图像相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前降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CT图像。在45%及75%心动周期重建未经校正的标准图像、经第一代算法校正的图像及第二代算法校正图像。图像质量由两位观察者应用4分制评分(1分不合格,4分优秀)并比较。测量并比较心肌桥深度、长度以及壁冠状动脉管腔截面积及最小直径。结果:在45%心动周期,标准、第一代、第二代校正图像中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59±0.78,2.21±0.97,3.21±0.62;心肌桥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48±0.79,2.76±0.75,3.58±0.58。在75%心动周期,标准、第一代、第二代校正图像中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26±0.60,3.03±0.89,3.59±0.55;心肌桥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0±0.93,3.17±0.83,3.80±0.44。对于壁冠状动脉的显示第一代算法优于标准算法,而对与心肌桥两算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标准算法及第一代校正算法相比,第二代算法提高了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并且在45%和75%R-R间期的测量中有更窄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区间。结论:与常规算法及第一代运动校正算法相比,第二代算法可提高心肌桥-壁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测量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桥 算法
下载PDF
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温书泉 李柏振 卢洪波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评价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的影响。方法52例病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2种不同层厚(1mm和3mm)重建。结果3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最多为52个,其中小钙化斑... 目的评价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的影响。方法52例病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2种不同层厚(1mm和3mm)重建。结果3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最多为52个,其中小钙化斑块数达到45个。以1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及其中的小钙化斑块数为标准,3mm检出的钙化斑块及小钙化斑块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出钙化斑块时,3mm层厚是不适宜的,1mm层厚较3mm层厚可以检出更多的钙化斑块,尤其是小钙化斑块,对于临床确定钙化斑块的存在是适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钙化 断层摄影术 放射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完全性肌桥一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特点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美华 张郡 尹红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肌桥-壁冠状动脉(Myocardiac bridge-mural coronary artery,MB-MCA)的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CTA成像特点,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完全性肌桥-壁冠状动脉(Myocardiac bridge-mural coronary artery,MB-MCA)的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CTA成像特点,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将84例患者分为症状组(n=33)和正常组(n=51),分别观察完全性MBMCA发生的部位,测量MB的厚度、McA的长度并计算MB指数及MCA的缩窄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的CTA成像特点的差异。【结果】84例患者中出现MCA的共有103段完全性MB-MCA,其中前降支有68段,第一对角支11段,回旋支14段,钝缘支8段,右冠脉2段。症状组前降支段完全性M昏MCA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第一对角支段及钝缘支完全性MB-MCA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常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组和正常组MCA的长度无明显差异,但是症状组的MB厚度、MB指数和MCA缩窄率均高于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MB-MCA多发生于前降支,且前降支是引起症状的主要血管,MB的厚度、MB指数和MCA缩窄率越大,越易出现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放射摄影术 冠状血管/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成像中钙化斑块特征对血管狭窄诊断结果的影响
5
作者 吕贤坤 赵宏伟 +1 位作者 吕宗晨 闫凤全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893-895,899,共4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中钙化斑块特征对血管狭窄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02例存在钙化斑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接受治疗的80例无钙化斑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数字...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中钙化斑块特征对血管狭窄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02例存在钙化斑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接受治疗的80例无钙化斑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钙化斑块特征,分析不同程度斑块钙化对CT冠脉造影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102例有钙化斑块的冠心病患者中,共189处出现狭窄情况,其中由非钙化斑块引起的狭窄54处,轻中度钙化斑块引起的狭窄78处,重度钙化斑块引起的狭窄57处。CT冠脉造影诊断结果对于非钙化斑块的诊断与DSA诊断的一致性高(Kappa=0.904,P<0.05),对轻中度钙化斑块与DSA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822,P<0.05),对重度斑块与DSA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0.541,P<0.05)。对照组80例患者,经DSA诊断,共98处发生狭窄,其中53处为不明显狭窄,45处为明显狭窄。CT冠脉造影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979,P<0.05)。轻中度钙化斑块与重度钙化斑块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重度钙化斑块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钙化斑块存在的情况下,CT冠脉造影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且重度钙化斑块存在对特异性的影响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影像诊断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35
6
作者 覃杰 刘凌云 +5 位作者 董云旭 朱康顺 郭宁 钱孝贤 吴震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954,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放射剂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敏 李石玲 +2 位作者 郭智萍 张英华 王凤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48-1950,共3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比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兆玉 韩家兴 +3 位作者 畅智慧 王传卓 马羽佳 单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92-189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术(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患者的256层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所有患者CTA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 32例... 目的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术(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患者的256层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所有患者CTA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 3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直径≥2mm的419个节段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为393个节段(93.79%)。393个节段中,256层CTA显示中度以上狭窄(≥50%)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7%、80.70%、98.21%、88.46%、96.77%;显示重度狭窄(≥75%)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9%、75.00%、98.88%、87.10%、97.51%。对于中度以上以及重度狭窄的诊断,256层CTA与CC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前提下,256层CTA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初步筛选和诊断方面,与CCA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低管电流结合迭代重建双源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潘晓龙 韩丹 +3 位作者 邓亚敏 段慧 张正华 赵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目的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一站式检查,但较高的辐射剂量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拟探讨低管电流结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双能量冠状动脉CTA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20例检查者根据... 目的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一站式检查,但较高的辐射剂量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拟探讨低管电流结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双能量冠状动脉CTA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20例检查者根据A球管电流随机分为常规180 m As、滤波反投影重建组及低剂量150 m As、120 m As、90 m As组,每组30例,低剂量组采用SAFIRE 3重建,比较4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ED)。结果 4组病例冠状动脉显示节段、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D、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0 m As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NR、CNR最高,SD最低;但常规180 m As组与90 m As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D、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ED分别为(5.50±1.47)m Sv、(4.55±1.16)m Sv、(3.41±0.77)m Sv、(2.44±0.67)m Sv(P<0.05),90 m As组较180 m As组ED下降了55.62%。结论90 m As结合SAFIRE行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检查能够保证图像质量,并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建华 陈晓霞 +2 位作者 王贵生 韩文娟 赵国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2-1826,共5页
目的探讨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61例患者,使用Discovery CT750 HD Freedom进行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后分别使用和不使用SSF重建,得到A、B两组图像;根据... 目的探讨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61例患者,使用Discovery CT750 HD Freedom进行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后分别使用和不使用SSF重建,得到A、B两组图像;根据扫描实时心率将患者分为低心率组(心率≤70次/分,n=34),中高心率组(心率71~80次/分,n=14)和高心率组(心率〉80次/分,n=13)。对比分析A、B组间和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除左主干(S5)外,B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A组(P均〈0.05);S5段剔除评分为5分者后,其余7例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P=0.008);未使用SSF重建时不可诊断的42个节段经用SSF重建后全部可用于诊断。未使用SSF重建的不同心率组间除S7、S9段外,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下降;使用SSF重建后,不同心率组间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使用SSF重建的右冠状动脉中段(S2)在15段中评分最低(2.88±0.91)分,S3次之(3.65±1.32)分,且S2在低心率组亦有17例出现移动伪影影响其评估;使用SSF重建后,S2、S3移动伪影显著改善,评分分别提升至(4.32±0.59)分和(4.49±0.59)分,均满足诊断需求。结论 SSF能够有效地纠正高心率及心率波动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移动伪影,优化CCTA图像质量,尤其对右冠状动脉移动伪影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SNAPSHOT Freeze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戴沁怡 张兆琪 +1 位作者 吕飙 王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瘘(CAF)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MD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经VR、MPR、MIP、CPR后确定诊断。结果①瘘支动脉中,单一瘘管12例,其中起自右冠状动脉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瘘(CAF)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MD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经VR、MPR、MIP、CPR后确定诊断。结果①瘘支动脉中,单一瘘管12例,其中起自右冠状动脉4例、左冠状动脉8例;多发瘘管9例;16例瘘口引流至肺动脉、2例至右心房,2例至左心室、1例至左心房;②瘘支动脉表现为扩张、纡曲或仅为血管丛状,2例合并动脉瘤,合并心包积液、左心室室壁瘤各1例,均未合并心内畸形;③3例失访,1例死亡,17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漏诊;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7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MDCTA可无创而准确地显示CAF起源、行程、引流部位及合并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iDose4迭代重建与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明康 杨国威 +3 位作者 许永华 陆晓梅 朱勇 杨利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比较iDose4迭代重建与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评价iDose4迭代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所有患者采用FBP和iDose4两种重建方法行64层CCTA检查。对采用iDose4重建的患者根据体重指... 目的比较iDose4迭代重建与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评价iDose4迭代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所有患者采用FBP和iDose4两种重建方法行64层CCTA检查。对采用iDose4重建的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管电压120kV组和100kV组;FBP组重建时管电压固定为120kV。采用四分法评价图像质量,并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iDose4120kV组和FBP120kV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2±0.8)分和(3.0±0.7)分,SNR分别为16.5±3.8和13.8±3.9,CNR分别为21.6±6.8和17.6±6.6,辐射剂量分别为(5.5±1.6)mSv和(8.5±1.4)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辐射剂量下降36%。iDose4100kV组和FBP120kV组图像评分分别为(3.1±0.6)分和(3.0±0.8)分,SNR分别为16.8±3.0和17.1±4.4;CNR分别为24.6±6.8和19.8±6.2,辐射剂量为(4.2±1.1)mSv和(8.6±1.2)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辐射剂量下降51%。结论管电压固定为120kV时iDose4迭代重建较FBP重建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并降低辐射剂量;低管电压(100kV)的iDose4迭代重建与高管电压(120kV)的FBP重建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滤波反投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电子束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内支架开通的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苏晋 郑敏文 +3 位作者 葛雅丽 赵宏亮 白桂琴 李健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支架的定位及评价支架开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 6例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1月~ 6年接受EBT检查。采用单层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单层或多层血流序列扫描。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支架的定位及评价支架开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 6例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1月~ 6年接受EBT检查。采用单层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单层或多层血流序列扫描。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及曲面重建法 (CPR) ,三维结果均与手术结果对照 ,其中 8例有EBT检查后的造影结果。结果 :86支冠状动脉于造影中放置 12 0枚支架 ,EBT准确定位 118枚 (98.3% )。其中 4 0支显示通畅 ,通畅率 4 6 .5 % ;37支血管狭窄 ,狭窄率 4 3% ;9支冠状动脉支架内闭塞。结论 :①EB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可准确定位冠状动脉内支架并判断支架开通 (通畅、狭窄、闭塞 )的情况 ;血流分析可提供支架远端血管的血流曲线及定量数据 ,是评价支架开通重要的定量补充诊断 ;②EBT可作为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随访的无创检查方法 ,可部分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有创复查的次数 ;③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架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临界病变有易损斑块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占鲁 黄翯 +2 位作者 张文斌 王敏 傅国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日至9月13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CCTA检查提示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且不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1963例(2728处病变)...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日至9月13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CCTA检查提示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且不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1963例(2728处病变)。根据CCTA提示的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804例)和稳定斑块组(1159例)。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平均随访(27.4±2.3)个月,易损斑块组MACE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分别为10.8%和2.3%,P<0.01),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发生MACE的风险比(HR)为5.022(95%CI:3.254~7.751,P<0.01)。亚组分析提示,易损斑块未服药组(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3个月及以下)和易损斑块服药组(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3个月以上)MACE发生率分别为17.0%和5.8%,易损斑块未服药组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HR=3.149,95%CI:1.987~4.992,P<0.01);而稳定斑块组未观察到此差异(HR=1.721,95%CI:0.798~3.712,P>0.05)。结论: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的患者危险性更高,而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于易损斑块,对稳定斑块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影像诊断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随访研究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洁 郝志敏 张一达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血管显示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艳 刘佳宾 +3 位作者 李鹏雨 李倩文 李坤成 杜祥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5-728,733,共5页
目的通过模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应用双扇区重建时心率变化可能导致的时相错位,评价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对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右冠状动脉垂直走行段行图像重... 目的通过模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应用双扇区重建时心率变化可能导致的时相错位,评价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对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右冠状动脉垂直走行段行图像重建,包括:①75%单扇区重建;②75%双扇区重建;③前一个心动周期以R-R间期75%为中心,后一个心动周期分别以69%、72%、78%、81%为中心进行双扇区重建。选择各次重建均包含的3个轴面,从血管中心密度、面积、形态(横、纵径比值)、边缘锐利度评价冠状动脉显示情况。结果①75%双扇区重建与75%单扇区重建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其余各次双扇区重建分别与75%单扇区重建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随时相间隔增大而增大。结论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是保证重建图像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心率变化导致的时相差可以改变所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特征,并进而可能造成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不同屏气方式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甜 刘铁军 +3 位作者 曹治婷 廖玉荣 韩秋丽 廖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屏气方式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对A组于深吸气末屏气、B组于平静呼吸下屏气、C组于深呼气末屏气下行CCTA检查;记录扫描前平静呼吸时心率(... 目的观察不同屏气方式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对A组于深吸气末屏气、B组于平静呼吸下屏气、C组于深呼气末屏气下行CCTA检查;记录扫描前平静呼吸时心率(基础心率)、扫描时屏气心率及容积扫描长度,比较各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差异。结果147例顺利完成检查,3例C组患者因图像模糊、无法评价而被排除。3组患者扫描时屏气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心率(P均<0.01)。B、C组容积扫描长度、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低于A组(P均<0.05),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共评估698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4分678个,3分20个;B组共评估69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4分682个,3分14个;C组共评估65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4分615个,3分41个;3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平静呼吸屏气下行CCTA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容积扫描长度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率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低剂量血管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尹卫华 吕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0-833,共4页
冠状动脉CT低剂量血管成像在不同研究间相差很大,以患者为中心的剂量优化成为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近年有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剂量扫描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对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晓梅 王永德 +1 位作者 陈卫强 张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841,845,共5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ⅣUS-VH)方法评价稳定型心绞痛(SAP)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资料与方法将199例心绞痛患者按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分成SAP组101例和UAP组98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ⅣUS-VH)方法评价稳定型心绞痛(SAP)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资料与方法将199例心绞痛患者按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分成SAP组101例和UAP组98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罪犯"血管,采用灰阶血管内超声方法测量并比较两组"罪犯"血管的外弹力膜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采用ⅣUS-VH方法测量并比较两组"罪犯"血管的斑块组成中钙化组织、纤维组织、脂质组织、坏死组织的面积及百分比。结果两组在最小管腔面积处测量的参数外弹力膜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斑块偏心指数、重构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92、-0.345、1.921、0.378、0.857,P>0.05)。在最小管腔面积处测量的斑块组成方面,UAP组坏死核心面积明显高于SAP组(t=2.361,P<0.05)。两组纤维面积、脂质面积、钙化面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1.884、0.787,P>0.05)。在斑块成分分布方面,UAP组纤维斑块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SAP组(t=-2.418,P<0.05),坏死核心面积明显高于SAP组(t=2.602,P<0.05),两组脂质面积及钙化面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0.085,P>0.05)。结论 UAP组斑块构成中,坏死核心面积更大,坏死百分比更高。"罪犯"病变更加不稳定,更容易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虚拟组织学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碘过敏反应的注册登记研究单中心结果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滨 侯志辉 +9 位作者 蒋世良 刘晶 杜茉佳 李卫华 王宏宇 韩磊 王义勋 马晓妍 曹迎 吴言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时使用碘对比剂的急性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并对过敏反应在患者性别、年龄和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作出初步分析。方法:本组共入选接受CCTA检查的连续患者37109例,男22636例(61%),女14...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时使用碘对比剂的急性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并对过敏反应在患者性别、年龄和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作出初步分析。方法:本组共入选接受CCTA检查的连续患者37109例,男22636例(61%),女14473例(39%),年龄27~85岁(平均53.2±12.7岁)。根据Ring和Messmer提出的碘过敏反应诊断标准,将急性速发型(〈60min)过敏反应由轻到重分为Ⅰ~Ⅳ级,登记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病情况。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37109例患者中共发生急性速发型过敏反应124例(0.334%),其中Ⅰ~Ⅳ级所占比率分别为96.774%(120/124),2.419%(3/124),0.806%(1/124)和0。Ⅰ~Ⅳ级过敏反应在所有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323%(120/37109)、0.008%(3/37109)、0.003%(1/37109)和0(χ2=214.345,P〈0.001)。进一步分层显示男性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314%(71/22636),与女性的发生率0.366%(53/1447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732,P=0.392);以本组平均年龄为53岁分组,低年龄组(〈53岁)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335%(51/15238),与高年龄组(≥53岁)的发生率0.334%(73/2187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432,P=0.926)。过敏组患者在哮喘、食物过敏史、碘过敏史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均高于无过敏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行CCTA扫描时常规使用的碘对比剂有一定的急性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但发生率低且多为轻度的I级;碘过敏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并非存在差异,但在有哮喘、食物过敏史、碘过敏史及肾功能不全的高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