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宁阳根 李传昶 +3 位作者 胡大军 贺立新 蒲晓群 杨天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侧支循环,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61例(63.5%)形成侧支循环(P<0.02);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室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28±0.11)cmvs(1.20±0.09)cmP<0.01)。结论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冠脉侧支循环 冠脉造影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沈迎 伍峰 +4 位作者 丁风华 陆林 张瑞岩 沈卫峰 吴宗贵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并与非糖尿病患者作比较。方法:入选连续434例稳定型心绞痛伴1支或以上冠脉完全阻塞的患者,其中糖尿病组317例,非糖尿病组117例。检测空腹血清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并与非糖尿病患者作比较。方法:入选连续434例稳定型心绞痛伴1支或以上冠脉完全阻塞的患者,其中糖尿病组317例,非糖尿病组117例。检测空腹血清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用Rentrop计分法评估阻塞远端来自对侧冠脉提供的侧支循环情况(Rentrop 0或1分为侧支循环不佳,2或3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结果:在总的437例患者中,侧支循环不佳患者的GA[(20.9±6.3)%对(18.6±5.5)%,P<0.001]和HbA1c[(6.9±1.0)%对(6.7±1.1)%,P<0.05]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患者。糖尿病组中,侧支循环不佳患者(118例)较侧支循环良好者(199例)血清GA水平明显增高,为(21.2±6.5)%对(18.7±5.6)%,P<0.001;但HbA1c水平相似,为(7.0±1.1)%对(6.8±1.3)%,P=0.27。GA与Rentrop计分呈显著负相关(r=-0.28,P<0.001),但HbA1c与其无关(r=-0.10,P=0.09)。在预测冠脉侧支循环不佳方面,GA的曲线下面积较HbA1c明显增大(0.64对0.58)。在非糖尿病组,GA和HbA1c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状态无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女性、非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肾功能减退是预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校正混杂因素后,GA>18.3%仍然较HbA1c>7%更为敏感地预测糖尿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佳。结论:血清GA水平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白蛋白 冠脉侧支循环 糖尿病 慢性完全阻塞
下载PDF
基因治疗促进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3
作者 邓珏琳 黄德嘉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基因治疗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下载PDF
冠心病冠脉侧支循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时强 张兴华 +3 位作者 陈良华 朱兴雷 邵建华 吕晓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7期1-3,共3页
以 6 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机制。结果显示 :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冠心病组的 DD(Deletion,D、 Insertion,I)基因型频率与 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 以 6 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机制。结果显示 :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冠心病组的 DD(Deletion,D、 Insertion,I)基因型频率与 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 4周内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 DD与II,ID与 基因型之间 ACE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3三支病变组较二支病变组及一支病变组的基因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4冠脉侧支循环 0级组、 1级组与 2级组、 3级组的基因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DD基因型或 D等位基因提示血浆高 ACE水平。 2随 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 ,病变冠脉支数增加。 3DD基因型或 D等位基因提示冠脉侧支循环不易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侧支循环 血管紧张互转换酶 多态性
下载PDF
关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阳卓良 谭华清 唐湘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3-17,共5页
冠心病患者冠脉之间存在一些细小的吻合支,这些吻合支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冠脉血管狭窄〉70%时,这些血管的吻合支会受到缺血、缺氧等应激的刺激,并逐渐开放形成侧支循环。
关键词 冠脉侧支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他汀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冠脉侧支循环
6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5-585,共1页
土耳其Ankara大学医学院的IremDincer博士及其同事在3月15日的《美国心脏杂志》(AmJCardiol,2006;97:772-774)上报告。冠脉侧支形成是冠脉疾病的一个重要的代偿机制。他们的分析显示,侧支形成与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和射血分数之... 土耳其Ankara大学医学院的IremDincer博士及其同事在3月15日的《美国心脏杂志》(AmJCardiol,2006;97:772-774)上报告。冠脉侧支形成是冠脉疾病的一个重要的代偿机制。他们的分析显示,侧支形成与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和射血分数之间无相关性。他汀治疗是侧支循环较好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几率,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侧支循环 糖尿病患者 治疗 他汀 独立预测因素 代偿机制 冠脉疾病 射血分数 心肌梗死 医学院
下载PDF
冠脉侧支循环的近代见解
7
作者 Sasayama S 席蓓莉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7-68,共2页
冠脉侧支循环指冠脉的主要心外膜分支没有足够血流时,受累心肌从另一来源获得上供。过去几年的广泛研究肯定了侧支在限制心肌缺血、防止细胞死亡以及改变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转归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简要地综述了侧支功能及其形成的... 冠脉侧支循环指冠脉的主要心外膜分支没有足够血流时,受累心肌从另一来源获得上供。过去几年的广泛研究肯定了侧支在限制心肌缺血、防止细胞死亡以及改变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转归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简要地综述了侧支功能及其形成的最新认识和促进冠心病患者侧支形成的可能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侧支循环 心肌梗塞
下载PDF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
8
作者 梁家荣 唐良秋 +2 位作者 陈云宪 刘相应 陈宝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就诊因错过再灌注时间... 目的探讨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就诊因错过再灌注时间窗择期行PCI的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45,行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和对照组(n=45,术前不行远程缺血训练)。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PCI当日采集静脉血,通过ELISA方法定量血浆VEGF浓度。同时记录及计算两组患者PCI术中侧支循环发生率及级别水平(0~3级)。根据术中侧支循环级别重新分组,以侧支循环2~3级为侧支循环良好组,0~1级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分别检测及统计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不良组的VEGF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结果术中发现缺血预适应组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数量远多于对照组(19例vs.7例,P=0.016)。按侧支循环良好与否重新分组,测得两组(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入院时VEGF浓度无明显差别[(142.42±22.24)pg/ml vs.(145.37±37.65)pg/ml,P=0.563],而手术当天测得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VEGF浓度较侧支循环不良组高[(236.26±28.78)pg/ml vs.(154.31±34.96)pg/ml,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促进STEMI择期PC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上调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 冠脉侧支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是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抑制因素
9
作者 张中桥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2年第11期7-8,共2页
日前,该院心内科代政学博士等完成的一项研究证实:糖尿病是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抑制因素。
关键词 糖尿病 冠脉侧支循环 抑制因素 心肌缺血 退化机制
原文传递
高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燕梅 季祥武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128例,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128例,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CCC进行分级(0~3级),分为CCC不良组(0~1级)和CCC良好组(2~3级),然后对比两组之间hs-CRP浓度。结果 128例患者中CCC不良42例,CCC良好86例;CCC不良组血清hs-CRP浓度高于CCC良好组(P<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清hs-CRP浓度与CCC分级呈负相关(r=-0.716,P<0.01)。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CC不良者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CCC良好者,提示高血清hs-CRP可能是冠脉侧支形成的一个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侧支循环 高敏C反应蛋白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惠斌 游向东 +4 位作者 张华 董明香 刘叶 王涛 邸娜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28-832,共5页
目的:分析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Rentrop分级分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250例)以及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 目的:分析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Rentrop分级分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250例)以及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15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脂蛋白a的差异,利用Sprea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脂蛋白a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价值。结果: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脂蛋白a、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脑钠肽高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ea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entrop分级呈负相关性(r=-0.52,P<0.05),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entrop分级无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脂蛋白a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截断值为170.50mg/L、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96.4%。结论: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且可作为预测指标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脂蛋白A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血清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分析
12
作者 刘世贺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2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AMI组,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进...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AMI组,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Rentrop-Cohen分级,根据分级结果分为CCC形成良好组和CCC形成不良组,收集比较两组生理病理资料。另选取40例同一阶段入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所有受试者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比较AMI组与健康组血清Lp-PLA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血清Lp-PLA2与AMI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结果AMI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CCC形成良好组患者年龄、血清Lp-PLA2、MPV、UA水平及饮酒、抽烟史占比均低于CCC形成不良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将以上数据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MPV、UA、饮酒史、抽烟史是影响AMI患者CC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变化与Rentrop-Cohen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Lp-PLA2在AMI患者中呈高表达,是脑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AMI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有效血清指标,为临床合理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志坚 董太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AMI) 短期预后 血流阻断 征象 代偿机制 冠脉病变 冠脉侧支循环 正常 影响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无侧支循环时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素姣 黄振文 +2 位作者 陈磊 姚孟英 张金英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前后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变化,并比较“罪犯”血管有无侧支循环时对其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PC I术前、术后30m in从动脉鞘管取血,由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血浆...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前后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变化,并比较“罪犯”血管有无侧支循环时对其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PC I术前、术后30m in从动脉鞘管取血,由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血浆IMA水平,并记录血管病变支数及术中“罪犯”血管有无侧支循环,分组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结果两组患者PC I术后30m in IMA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罪犯”血管区域心肌有侧支循环组的IMA浓度升高水平(0.58±0.12)ABSU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组(0.69±0.16)ABSU,P<0.05。结论PC I术可使冠心病患者血浆IMA水平升高,“罪犯”血管区域无侧支循环时血浆IMA水平升高较有侧支循环更明显,表明PC I治疗可对心肌产生损伤,特别是对无侧支循环血管保护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缺血修饰白蛋白 冠脉侧支循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及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15
作者 梁家荣 陈云宪 +3 位作者 刘向阳 刘相应 陈宝峰 唐良秋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的表达及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CTO病变患者,根据冠脉...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的表达及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CTO病变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术中侧支循环级别水平(0~3级),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40例,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40例。冠脉造影术后、PCI术前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量血浆MCP-1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促进因素;采用ROC曲线界定MCP-1的cut off值评价其预测侧支循环价值。结果(1)侧支循环良好组MCP-1浓度(118.13±16.24)pg/mL与侧支循环不良组(81.80±15.4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CP-1水平是侧支循环形成促进因素(OR=0.882,95%CI 0.839~0.928,P<0.001)。以MCP-1值=103.00 pg/mL为cut off值,特异度为85.00%,敏感度为95.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95%CI 0.889~0.995,P<0.001)。结论MCP-1在冠脉CTO患者中表达存在差异,在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表达高,提示MCP-1有利于该类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脉侧支循环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与PDGF mRNA水平的关系
16
作者 陈芳 杨剑雪 +2 位作者 周纪宁 王芳 夏豪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2期36-37,4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依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n=15)、冠心病不伴侧支循环组(n=31)、冠心病伴侧支循环组(n=18),采用RT-PCR技术...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依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n=15)、冠心病不伴侧支循环组(n=31)、冠心病伴侧支循环组(n=18),采用RT-PCR技术检测3组患者主动脉根部血液及股动脉血液中单核细胞PDGFmRNA水平。结果:(1)冠心病患者有、无侧支循环组之间的冠状脉动病变程度、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侧支循环患者心功能不全、室壁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2)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主动脉根部血液单核细胞PDGFmRNA水平增加(P<0.01);有侧支循环患者增加更为显著(P<0.01);而冠心病患者股动脉血液中单核细胞PDGF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有无侧支循环者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室壁瘤的发生;PDGFmRNA水平增加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侧支循环形成与否可能主要取决于病变冠状动脉局部单核细胞PDGF基因水平;单核细胞PDGF基因水平可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预后好坏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水平 冠心病患者 PDGF 冠状动脉循环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脉侧支循环 基因水平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侧支血流分数与左室功能关系研究
17
作者 蔡志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81-85,共5页
关键词 左室功能 冠脉 心肌梗死 冠脉侧支循环 血流 PDCF 压力导丝 分数 梗死区域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对血管开通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延军 邱春光 +3 位作者 卢文杰 王徐乐 潘亮 韩战营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12期29-31,共3页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对血管开通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连续入选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228例,根据Rentrop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侧支生成不良组(Rentrop评分0级和1级,n=106)和侧...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对血管开通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连续入选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228例,根据Rentrop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侧支生成不良组(Rentrop评分0级和1级,n=106)和侧支生成良好组(Rentrop评分2级和3级,n=122),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基线及随访12个月时左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侧支生成良好组12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侧支生成不良组明显升高(59.7%vs.54.9%,P<0.05)。侧支生成形成良好组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侧支生成不良组(2.4%vs.9.4%,P<0.05)。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对于开通闭塞血管后改善左心功能,降低MACEs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侧支循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左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阳卓良 谭华清 +2 位作者 唐湘宇 颜迪华 曾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271-1273,共3页
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 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供静息所需的血液供应[1],约1/4的无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及1/3的冠心病患者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2],尚不清楚,但遗传因素可能起到相应作用[3]。这些侧支动脉在闭塞性冠脉疾病的情况下为心肌提供了替代的血液供应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冠心病患者中有相关保护作用。侧支循环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评估,黄金标准涉及冠脉内压力测量[4]。虽然治疗性诱导侧支动脉生长的第一个临床试验已经无效,但最近使用外部反搏动脉或生长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试验性研究已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目前对于引起不同个体之间侧支循环生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循环形成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冠心病患者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 冠脉闭塞 急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计文 王学东 张宇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251-252,共2页
2型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糖调节异常是促进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展的重要原因[1-3],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 2型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糖调节异常是促进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展的重要原因[1-3],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60例,年龄27~87岁,平均(61.78±5.6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42±4.1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循环 血红蛋白水平 2型糖尿病 血清糖化 患者 冠脉侧支循环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