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通心滴丸改善冠脉微栓塞猪心功能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晟 白玉鹏 胡立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0-254,I0041,共6页
目的 分析麝香通心滴丸对冠脉微栓塞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用巴马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6)、冠脉微栓塞模型组(CME组,n=6)、麝香通心滴丸干预组(SXTXDW组,n=6)。检测各组在不同时间,血清肌钙蛋... 目的 分析麝香通心滴丸对冠脉微栓塞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用巴马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6)、冠脉微栓塞模型组(CME组,n=6)、麝香通心滴丸干预组(SXTXDW组,n=6)。检测各组在不同时间,血清肌钙蛋白(TNI)、B型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及合成酶(NOS)、内皮素(ET-1)水平,心肌病理学,以及左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压力(LVESP),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局部活动异常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CME组血清ET-1水平上升、NO、NOS水平下调(P<0.05),心肌组织可见明显微梗死灶、炎性细胞浸润;LVEDP明显升高,LVEF下降,前壁出现明显的局部活动减弱。与CME组比较,SXTXDW组血清ET-1表达水平下降、NO、NOS水平一定程度恢复(P<0.05),心肌组织梗死灶、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左心室功能改善(P<0.05)。结论 麝香通心滴丸可改善冠脉微栓塞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功能、促进微血管修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通心滴丸 冠脉微栓塞 心功能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冠脉微栓塞后微小血管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凯 王永 +1 位作者 陈美华 欧阳秋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86-88,160,161,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干预对冠脉微栓塞(CME)后心肌微小血管保护与微小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自心尖部注入大鼠自体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微小血管栓塞,建立冠脉微栓塞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冠...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干预对冠脉微栓塞(CME)后心肌微小血管保护与微小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自心尖部注入大鼠自体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微小血管栓塞,建立冠脉微栓塞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冠脉微栓塞模型组(M组)、辛伐他汀干预组(ST组)及辛伐他汀+N-硝酸-L-精氨酸甲酯(L-NAME)干预组(STN组)。28 d后使用Ⅷ因子染色评定单位面积心肌微小血管的密度,免疫荧光检测单位面积心肌微小血管的数量。采用硝酸还原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NO含量。结果术后28 d,辛伐他汀组与微栓塞组比较,微小血管密度及微小血管数量均显著增加(均P<0.01);辛伐他汀+L-NAME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微小血管密度及微小血管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微栓塞组与sham组比较,NO含量显著下降(P<0.05);辛伐他汀组与微栓塞组比较,NO含量显著性增加(P<0.01);辛伐他汀+L-NAME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NO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增加冠脉微栓塞后心肌内微小血管密度和新生微小血管数量,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一氧化氮(NO)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冠脉微栓塞 小血管 血管再生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应变和应变率显像评价大鼠冠脉微栓塞后左室收缩功能
3
作者 吴梅芳 陈良龙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CME模型急性期及慢性过程中的应变和应变率显像,揭示CME发生及随后慢性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规律与特征;研究SI/SRI在评价CME后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身血凝块制成的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CME模型急性期及慢性过程中的应变和应变率显像,揭示CME发生及随后慢性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规律与特征;研究SI/SRI在评价CME后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身血凝块制成的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小冠脉栓塞,建立CME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8只、模型组16只。应用VIVID-7超声显像仪分别同步记录模型构建前、构建后1天、1周、4周大鼠CME模型组和对照组SI/SRI图像或曲线并进行观察指标的测量分析;SI及SRI观察指标为各节段室壁应变率(SR)及应变(ε)。模型构建后4周处死动物取心肌标本,应用显微图像处理系统结合HE染色定量观察心肌组织内微小梗死灶数(Nmmi)、结合Sirius-Red染色定量检测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含量(Fcf)。结果:对照组除术后4周LVEDD外各项超声测量指标在各阶段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CME模型组各指标在各阶段发生不同程度显著变化:1、SI/SRI前间隔和后壁应变率在术后1天、1周、2周、4周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应变在术后1天、1周、4周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0.001)。2、病理与超声测值关系模型组前间隔和后壁LVEF、SR、分别均与Nmmi和Fcf具有高度相关性(x2=0.70,P<0.05~0.01)。结论:大鼠冠脉微栓塞后急性及慢性过程中发生了进行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应变和应变率显像可定量测定大鼠冠脉微栓塞后急性及慢性过程中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栓塞 应变 应变率 心功能
下载PDF
通络方干预大鼠冠脉微栓塞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淑琴 张振国 +4 位作者 李雪峰 朱岩 赵俊男 周净 王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研究通络方干预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分为通络方组(n=10)、模型组(n=10)、空白组(n=6)。经导管介入法主动脉根部注入0.3mL自身血栓颗粒建立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通络方组采用干预药物灌胃9d,模型... 目的研究通络方干预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分为通络方组(n=10)、模型组(n=10)、空白组(n=6)。经导管介入法主动脉根部注入0.3mL自身血栓颗粒建立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通络方组采用干预药物灌胃9d,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灭菌水灌胃9d。采用ELISA检测法观察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浓度;左心室心尖部切片病理染色、免疫组化分别观察栓塞的血管数量和缺血心肌面积,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血管栓塞数量高于空白组(P<0.05),造模成功:通络方组血管栓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到冠脉微血管栓子明显缩小。HBFP染色染示模型组心肌缺血面积明显大于通络方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络方组血清cTnI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络方组心肌TNF-α和IL-1β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方可抑制冠脉微栓塞病理进程,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促进微栓塞血管机化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栓塞 通络方 大鼠 肌钙蛋白I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卡托普利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减轻炎症反应对冠脉微栓塞大鼠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霍艳萍 焦安德 +1 位作者 刘玉梅 张孝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4-1619,共6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CAP)对冠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诱导的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逆转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钳夹大鼠动脉和注入血栓微粒建立CME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ME组和CME...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CAP)对冠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诱导的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逆转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钳夹大鼠动脉和注入血栓微粒建立CME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ME组和CME+卡托普利组,每组6只大鼠。收集各组心肌组织,HE染色分析心肌结构改变和炎症反应程度;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cleaved caspase-3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酶标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DHE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结果: CAP减少CME大鼠的心肌结构改变( P <0.05)、炎症细胞浸润( P <0.01)和凋亡心肌细胞数量( P <0.01),降低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及ROS生成水平( P <0.01),增强抗氧化标志物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P <0.01)。结论: CAP可能通过抵抗氧化应激和减轻炎症反应减轻CME诱导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冠脉微栓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栓塞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郭英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774-775,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微栓塞 冠脉介入疗法 CME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介入法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振国 李雪峰 +5 位作者 朱淑珍 朱岩 张淑琴 赵俊男 周净 王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栓颗粒经右颈总动脉介入法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24 h组(n=10)、模型30 d组(n=10)、假手术组(n=10)、空白组(n=6)。模型24 h组、模型30 d组用介入法将0.5 m L大鼠自身血栓颗粒... 目的:探讨自体血栓颗粒经右颈总动脉介入法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24 h组(n=10)、模型30 d组(n=10)、假手术组(n=10)、空白组(n=6)。模型24 h组、模型30 d组用介入法将0.5 m L大鼠自身血栓颗粒注入其主动脉根部,制成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模型24 h组和模型30 d组分别在造模术24 h后、30 d后采血并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在30 d后处死大鼠。摘取心脏,取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切片,经HE染色、马休黄猩红蓝染色、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计数栓塞的冠状微动脉阳性数量、缺血心肌的面积。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24 h组[(47.23±6.20)%]、模型30 d组[(62.88±15.68)%]被栓塞的阳性微动脉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6.75±5.23)%,P<0.008];马休黄猩红蓝染色显示模型24 h组[(46.20±10.41)%]、模型30 d组[(55.30±16.34)%]被栓塞的阳性微动脉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8.13±8.80)%,P<0.008];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显示模型24 h组[(2.46±1.41)%]、模型30 d组[(6.52±2.22)%]染色阳性缺血面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05±0.02)%,P<0.017]。结论:介入法将大鼠自身血栓颗粒注入其冠状动脉内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经济的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法 大鼠 冠脉微栓塞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建模方法评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振国 李雪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7期2022-2025,共4页
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是研究冠脉微循环障碍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的重要工具,按照建模手术入路可分为经典开胸法和改良介入导管法两类。本研究就这两类建模方法所获得动物模型在真实反映临床冠脉微栓塞病理、病理生理改变等方面特点进... 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是研究冠脉微循环障碍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的重要工具,按照建模手术入路可分为经典开胸法和改良介入导管法两类。本研究就这两类建模方法所获得动物模型在真实反映临床冠脉微栓塞病理、病理生理改变等方面特点进行综述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栓塞 动物模型 开胸 改良介入导管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淑梅 黄章敏 陈良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56-58,95,共4页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对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炎症的影响.方法 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Atrovastatin)干预组,于术后7 d处...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对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炎症的影响.方法 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Atrovastatin)干预组,于术后7 d处死.HE染色观察梗死心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等炎症因子在心肌中表达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轻度减少梗死面积,显著抑制CME后心肌中白细胞浸润及TNF-α、IL-6、ICAM-1 蛋白表达(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抑制CME后心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栓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细胞间黏附因子1 他汀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微血栓构建大鼠急性左心衰竭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淑梅 曾凯 +4 位作者 钟玲 孙伏清 傅发源 江琼 陈良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建立重复性好、相对稳定的大鼠急性左心衰模型。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4)、假手术组(n=12)。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主动脉夹闭,造成冠状动脉微栓塞及左室微小心肌梗死,构建大鼠实验性左心衰模型。分别采用... 目的建立重复性好、相对稳定的大鼠急性左心衰模型。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4)、假手术组(n=12)。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主动脉夹闭,造成冠状动脉微栓塞及左室微小心肌梗死,构建大鼠实验性左心衰模型。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和病理学检测观察大鼠的心功能变化及心肌微小梗死灶面积。结果术后模型组除8只死亡,存活的16只大鼠均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活动及进食减少等表现。术后48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左室收缩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最大下降速率)明显下降,伴左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HE染色显示模型组斑片状心肌梗死灶,梗死面积(21.00±2.55)%;肺组织显示肺水肿。结论冠状动脉微栓塞是构建小动物急性左心衰竭模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冠脉微栓塞 模型 小动物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后无复流与血栓调节蛋白的相关变化
11
作者 孙菁 沈洪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756-1757,共2页
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无复流现象进行探讨。分析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测定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后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探讨冠脉微栓塞在再灌注后无复流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再灌注后无复流患者血浆TM水... 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无复流现象进行探讨。分析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测定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后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探讨冠脉微栓塞在再灌注后无复流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再灌注后无复流患者血浆TM水平的变化以期为冠脉微栓塞致无复流提供筛查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血栓调节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冠脉再通 冠脉微栓塞 AMI患者 再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