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冥游母题几种类型及演变过程——兼谈冥间世界对于阳世官场腐败的揭露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6,124,共7页
受汉译佛经影响,中国古代冥游故事的几种惯常母题模式都表现了冥间世界的黑暗腐败,是阳世现实官场的折光。
关键词 地狱 冥游 母题 佛经故事 主题学
下载PDF
从冥游、梦幻、放生看《聊斋志异》中发迹变泰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发迹变泰故事主要是"以主人公人生境遇由穷到达、社会地位由低到高的转变过程为叙述中心"。蒲松龄从冥游、梦幻、放生三种途径表达他发迹变泰的思想,即对财富的向往,对功名富贵的渴望,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看重与认同。... 发迹变泰故事主要是"以主人公人生境遇由穷到达、社会地位由低到高的转变过程为叙述中心"。蒲松龄从冥游、梦幻、放生三种途径表达他发迹变泰的思想,即对财富的向往,对功名富贵的渴望,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看重与认同。蒲松龄对发迹变泰的认识是理性而深刻的,一方面他认同发迹是人生向上的转变,是一种鲜花着锦的人生态势,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变泰诱发人的恶向欲望,衍生种种的世态炎凉与丑恶行径,蒲松龄以他的如椽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游 梦幻 放生 聊斋 发迹变泰
下载PDF
“旧瓶装新酒”:《聊斋志异》对传统冥游题材小说的继承与创新——与《太平广记》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国学 董智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1期56-64,98,共10页
"冥游"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本论文主要将《聊斋志异》与《太平广记》两书中的"冥游"小说进行比较,认为《聊斋志异》"冥游"小说在题材上对《太平广记》而言有很明显的传承之迹,但是《聊斋志... "冥游"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本论文主要将《聊斋志异》与《太平广记》两书中的"冥游"小说进行比较,认为《聊斋志异》"冥游"小说在题材上对《太平广记》而言有很明显的传承之迹,但是《聊斋志异》对相同题材的处理方式却大不相同,并且还创造了新的题材类型,丰富了"冥游"小说反映的内容与范围。在思想内容方面,《聊斋志异》更多体现的是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与针砭,而并非单纯地宣教或猎奇;在人物塑造与语言描写等艺术性方面,《聊斋志异》都大大超过前人而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太平广记 冥游小说
下载PDF
拟话本小说冥游故事的仪式解读
4
作者 杨宗红 曾秀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31-235,共5页
话本小说的形式结构类似于僧讲、俗讲仪式。小说中众多冥游故事,显示了冥游者从一种境况到另一种境况的转变,冥游成为冥游者成长过程的通过仪式。对冥游者的经历及冥游场景的描写,揭示了边缘人物作为"替罪羊"的必然性以及考... 话本小说的形式结构类似于僧讲、俗讲仪式。小说中众多冥游故事,显示了冥游者从一种境况到另一种境况的转变,冥游成为冥游者成长过程的通过仪式。对冥游者的经历及冥游场景的描写,揭示了边缘人物作为"替罪羊"的必然性以及考验仪式对部分冥游者的必要性,冥府的恐怖也成为伸张正义的仪式象征。冥游不仅具有仪式功能,也具有文学功能,它实现了虚与实的交融,叙事时空的转换,巧合与必然的联系,实现了娱乐与恐惧情感的无缝结合,将庄严与狂欢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话本 冥游 仪式 文学性 虚实交融 时空转换
下载PDF
试析冥游母题在民间文学和文人作品中的叙事差异——彝剧《阿左分家》和蒲松龄《阎王》比较
5
作者 姚霁珊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9-23,共5页
在文学创作中,同一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笔下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笔者试就彝族民间剧《阿左分家》和蒲松龄笔下的《阎王》等作品,从叙事学的角度比较同一时代下,同是冥游母题,民间文学和文人作品在叙事中的不同策略... 在文学创作中,同一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笔下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笔者试就彝族民间剧《阿左分家》和蒲松龄笔下的《阎王》等作品,从叙事学的角度比较同一时代下,同是冥游母题,民间文学和文人作品在叙事中的不同策略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游母题 民间文学 文人作品 《阿左分家》 《阎王》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冥游世界
6
作者 皮宇航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23-25,46,共4页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人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多篇故事都涉及到冥界游历的情节,而冥游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的一个典型类型。本文从冥游故事的来源、冥游世界的建构和冥游故事中的神仙形象三方面展开,展现《聊斋志...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人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多篇故事都涉及到冥界游历的情节,而冥游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的一个典型类型。本文从冥游故事的来源、冥游世界的建构和冥游故事中的神仙形象三方面展开,展现《聊斋志异》中颇具中土特色的冥界和冥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游故事 聊斋志异 佛教
下载PDF
《庄子·逍遥游》“冥灵”新解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阳 张一方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1期99-102,F0003,共5页
《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冥灵”的“冥”并非“冥海”,应为“黑”,表示龟的颜色;“灵”为“龟”,“冥灵”即黑色的龟。在传世文献中,“冥”可作颜色词使用,表示黑色;“霝”加“龟”作为义... 《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冥灵”的“冥”并非“冥海”,应为“黑”,表示龟的颜色;“灵”为“龟”,“冥灵”即黑色的龟。在传世文献中,“冥”可作颜色词使用,表示黑色;“霝”加“龟”作为义符专用来表示“灵龟”的“灵”见于楚卜筮祭祷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冥灵 黑龟
下载PDF
幽冥法文化视野下的明清民间法律意识——以游冥宝卷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张婉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102,共11页
明清时期的游冥宝卷作为兼具宗教性与文学性的说唱俗文学,从阴间律法、冥府审判、地狱刑罚等方面集中全面地展现了幽冥法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庶民寄意于自己所信仰的阴司审判体系,满足其对终极正义的幻想;其... 明清时期的游冥宝卷作为兼具宗教性与文学性的说唱俗文学,从阴间律法、冥府审判、地狱刑罚等方面集中全面地展现了幽冥法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庶民寄意于自己所信仰的阴司审判体系,满足其对终极正义的幻想;其次,冥律中混入大量世俗道德和宗教道德,体现出庶民法德含混的法制观念;最后,冥律以多种针对女性的地狱刑罚,配合阳世法律,完成对女性的规训。作为幽冥法文化的重要载体,游冥宝卷彰显出俗文学对底层民众法律知识构成和意识形态教化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冥法文化 民间法律意识 游冥宝卷
下载PDF
中国古代游冥故事中的冥界官僚系统论略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维 郑红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121,共4页
游冥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一个重要类型。游冥故事是冥界观念影响下的产物,绝大多数游冥事体涉及到冥府机构设置。比照人间官府,构建冥界官僚系统,是每个时期游冥故事冥府机构设置的共同特点。在民间冥界信仰中,冥府官僚机构中最基... 游冥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一个重要类型。游冥故事是冥界观念影响下的产物,绝大多数游冥事体涉及到冥府机构设置。比照人间官府,构建冥界官僚系统,是每个时期游冥故事冥府机构设置的共同特点。在民间冥界信仰中,冥府官僚机构中最基本的是冥王、冥官、冥卒三个层级。不同时期游冥故事中幽冥世界的建构反映了中国古代冥界观念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冥故事 传统冥界观念 冥界官僚系统
下载PDF
《醋葫芦》游冥情节与明清“妒妇题材”小说的疗妒手段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红翠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37,共4页
《醋葫芦》是明末清初的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劝善类世情小说,其中有占两回文字之多的游冥情节。这些游冥情节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的冥界信仰。在小说功能上,游冥情节作为小说情节链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主人公死而复生的... 《醋葫芦》是明末清初的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劝善类世情小说,其中有占两回文字之多的游冥情节。这些游冥情节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的冥界信仰。在小说功能上,游冥情节作为小说情节链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主人公死而复生的冥府游历过程也成为主人公性格转变及解决矛盾的契机,帮助完成作品的大团圆结局。《醋葫芦》地狱受罚的的"疗妒"手段在明清妒妇题材小说中很有代表性,超现实的"疗妒"手段表明多数男性对这一普遍存在的家庭现象的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葫芦》 游冥情节 妒妇 疗妒
下载PDF
游冥故事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结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红翠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184,共5页
游冥故事是中国叙事文学中一个独立的故事类型,故事的基本结构相同,体现为因果相属的以环形结构为基础的连环套式结构。这种结构形态为中国小说家们所承继和借鉴,对中国小说叙事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游冥故事的"冥判"环节是... 游冥故事是中国叙事文学中一个独立的故事类型,故事的基本结构相同,体现为因果相属的以环形结构为基础的连环套式结构。这种结构形态为中国小说家们所承继和借鉴,对中国小说叙事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游冥故事的"冥判"环节是冥界游历的重要环节。"冥判"被嫁接入小说的结构设置中,使人物的"生命"延长,以完成对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报应式的解说,并融进作者的善恶忠奸观念。为实现小说的创作宗旨、完成小说的功能起了结构小说框架、统驭全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冥故事 地狱 冥判 小说结构
下载PDF
中国古代游冥故事的分布及类型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红翠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8-181,共4页
游冥故事是中国叙事文学中最常见的情节内容之一,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各个朝代的短篇小说集、笔记以及作为情节构成分布在长篇小说中。游冥故事从汉魏至明清,在文化内涵、表现形态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游冥故事有其独特的类型特征... 游冥故事是中国叙事文学中最常见的情节内容之一,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各个朝代的短篇小说集、笔记以及作为情节构成分布在长篇小说中。游冥故事从汉魏至明清,在文化内涵、表现形态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游冥故事有其独特的类型特征,如篇幅短小、结构完整、宗教色彩、警戒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冥故事 地狱 宗教色彩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古代游冥故事的“实录”叙事特征
13
作者 郑红翠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游冥故事继承了中国文言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的传统,同时也是对文言小说史学"印迹"的扩展延伸。作为以超现实为表现内容的冥界游行故事,在叙述方式、体例等方面表现出史家"实录"的某些特征,显现出受史传文学影响的... 游冥故事继承了中国文言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的传统,同时也是对文言小说史学"印迹"的扩展延伸。作为以超现实为表现内容的冥界游行故事,在叙述方式、体例等方面表现出史家"实录"的某些特征,显现出受史传文学影响的痕迹。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非常复杂,中国传统文化重史氛围的薰染,汉魏以来社会民众对幽冥鬼神的态度、创作者写作的主观宗旨、小说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小说观念的演变等因素,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游冥故事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冥故事 地狱观 实录 叙事 史传文学
下载PDF
游冥故事与中国古代小说大团圆结局方式
14
作者 郑红翠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4-168,共5页
游冥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几乎所有的游冥故事都以人物的复生为结局。这种圆满的结局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大团圆结局的一种表现方式。大团圆结局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普遍现象,从大团圆结局的实现方式看,有很大一部分... 游冥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几乎所有的游冥故事都以人物的复生为结局。这种圆满的结局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大团圆结局的一种表现方式。大团圆结局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普遍现象,从大团圆结局的实现方式看,有很大一部分小说大团圆的实现是依靠超自然的力量。在这些超自然力量中,地狱、阎王成为小说实现大团圆结局的手段,游历地狱成为小说实现大团圆结局的一种方式。游冥故事成为完成小说家理想设计的工具和执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冥故事 中国古代小说 大团圆结局
下载PDF
游冥故事与中国古代小说劝惩
15
作者 郑红翠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从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道德教化的重任,主要体现为小说的劝惩教化功能。地狱报应思想是游冥故事的劝惩工具,游历地狱受罚是游冥故事的劝惩模式。游冥故事的劝惩手段一方面强化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劝诫功能;另一...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从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道德教化的重任,主要体现为小说的劝惩教化功能。地狱报应思想是游冥故事的劝惩工具,游历地狱受罚是游冥故事的劝惩模式。游冥故事的劝惩手段一方面强化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劝诫功能;另一方面,游历地狱模式也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劝惩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冥故事 劝惩模式 小说教化功能
下载PDF
中国古代游冥故事建构的想象空间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冬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古代游冥故事源于先民对死亡世界的幻思与冥想,兴盛于佛教文化的融入浸染。此类作品的虚构成分多、传播范围广、接受空间大,具有独特的审美体悟。佛教三世、阴阳、盛衰等思维观念打破了俗世的规约与纷扰,拓展了艺术想象维度与叙事聚焦... 古代游冥故事源于先民对死亡世界的幻思与冥想,兴盛于佛教文化的融入浸染。此类作品的虚构成分多、传播范围广、接受空间大,具有独特的审美体悟。佛教三世、阴阳、盛衰等思维观念打破了俗世的规约与纷扰,拓展了艺术想象维度与叙事聚焦张力。三世、人间和地狱的时空转换使游冥故事奇幻诡异、鞭辟入里,隐喻、讽谏等修辞手段凸显了劝诫向善与惩治奸邪的社会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游冥故事 地狱叙事 想象空间
下载PDF
试论魏晋志怪小说到唐传奇的过渡——从《冥祥记》到《广异记》的演进说起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莹 《贺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2-88,134,共8页
魏晋以后,佛教的传入使志怪小说有了新的主题,即借游冥故事以宣佛。在大量的“辅教”书中,比较成功的有南朝王琰的《冥祥记》和唐代戴孚的《广异记》。两书虽有相似内容,然而不同的是两者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冥故事的作用也从辅... 魏晋以后,佛教的传入使志怪小说有了新的主题,即借游冥故事以宣佛。在大量的“辅教”书中,比较成功的有南朝王琰的《冥祥记》和唐代戴孚的《广异记》。两书虽有相似内容,然而不同的是两者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冥故事的作用也从辅教工具变为反映现实的利器。对比两本书中游冥故事描写的差异及演进,对理解志怪小说向唐人传奇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祥记》 《广异记》 游冥故事
下载PDF
冥使错勾及“具魂法”、“重生药”母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立 《东疆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26-31,共6页
冥游返阳,如何解决当事人肉身保存问题?"具魂法"、"重生药"是中土冥游故事吸收印度民间智慧对当事人还阳技术问题的具体操作。"冥游得悉阳间未来事"与"预见母题"相交叉,冥游者常无意中获得秘... 冥游返阳,如何解决当事人肉身保存问题?"具魂法"、"重生药"是中土冥游故事吸收印度民间智慧对当事人还阳技术问题的具体操作。"冥游得悉阳间未来事"与"预见母题"相交叉,冥游者常无意中获得秘密。在冥王公正与冥吏疏忽的行为比较中,冥狱威严与冥法公正,成为阳间吏治的一个生动参照,冥游者在人间的现身说法成为可能,并强化了故事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游 重生 佛经故事 中印影响研究
下载PDF
明清游冥故事与小说叙事手段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红翠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9,共15页
游冥故事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叙事类型,直接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冥界观念,绝大多数游冥故事体现的是佛教地狱观念。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繁荣为游冥故事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游历地狱模式构成游冥故事的主要框架,游冥故事更多地成... 游冥故事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叙事类型,直接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冥界观念,绝大多数游冥故事体现的是佛教地狱观念。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繁荣为游冥故事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游历地狱模式构成游冥故事的主要框架,游冥故事更多地成为小说叙事手段。大量的游冥故事进入小说成为小说游冥情节,在小说情节贯连发展、结构小说框架、实现小说家针砭现实的创作理念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冥故事 地狱 冥府 小说 叙事
原文传递
论《红楼梦》“游幻阅册”情节的建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传东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6-184,共19页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游幻阅册"情节乃是全书的关键,它承担着人物预叙和结构布局功能。而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在唐前尤其是魏晋时期小说设计的仙界或冥界中已经出现了注定人物命运的"录"、&q...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游幻阅册"情节乃是全书的关键,它承担着人物预叙和结构布局功能。而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在唐前尤其是魏晋时期小说设计的仙界或冥界中已经出现了注定人物命运的"录"、"簿"、"册"、"籍"等,这种生死先验于"簿册"的命运观是"游幻阅册"预叙手法建构的艺术基础。唐及后来小说中的"游冥阅册"情节与《红楼梦》"游幻阅册"情节有着高度的对应性和相似性,可以看出后者对前者的借鉴痕迹。《红楼梦》之前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小说中对异界司命之神、官署名称、簿册内容、簿册分类等方面的描写,为"游幻阅册"情节的细节建构提供了丰富的"装饰"性文学材料。但是,《红楼梦》的"游幻阅册"情节在结构意义和审美意义上都远远超越了从前小说中的相似情节,成为文学史中的不朽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游冥阅册 游幻阅册 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