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适用于描述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 被引量:74
1
作者 朱艳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1-788,共8页
利用1951年1月—2007年2月的NCEPV1格点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定义了一个冬季风环流指数(IEAWM),并分析其与中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东亚冬季风系统各成员的变化,兼顾北方和南方的环流状... 利用1951年1月—2007年2月的NCEPV1格点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定义了一个冬季风环流指数(IEAWM),并分析其与中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东亚冬季风系统各成员的变化,兼顾北方和南方的环流状况和东西部热力差异的影响,改进了原有冬季风指数大多针对单一的冬季风环流成员及对中国冬季气温变化反映能力的不足,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异常变化。分析表明,当该指数为正值时东亚冬季风偏强,对应着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和高空东亚大槽均偏强,东亚地区对流层中层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纬向风经向切变加强,有利于中高纬度冷空气向南侵入,导致中国大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IEAWM的年代际变化表明东亚冬季风在1985年之前偏强,1985年之后明显偏弱,这与1985年之后中国冬季变暖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环流指数 中国 冬季气温变化
下载PDF
近120年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变化及其诊断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桂华 国世友 潘华盛 《黑龙江气象》 2001年第1期23-27,共5页
以哈尔滨市的冬季气温变化代表全省的冬季气温变化特征。从 1881年到 1999年 ,哈尔滨市的冬季气温平均值上升了 1 8℃ ,其中近 30年就上升了 1 1℃。 80年代以后发生的气温突变促使气温急剧上升。哈尔滨市冬季气温与ElNino的相关程度及N... 以哈尔滨市的冬季气温变化代表全省的冬季气温变化特征。从 1881年到 1999年 ,哈尔滨市的冬季气温平均值上升了 1 8℃ ,其中近 30年就上升了 1 1℃。 80年代以后发生的气温突变促使气温急剧上升。哈尔滨市冬季气温与ElNino的相关程度及NINOC区的SST与北半球 5 0 0hPa东北亚区气温的相关程度均由强变弱。80年代后 ,西伯利亚高压逐渐减弱 ,北太平洋高压逐渐增强。上述事实反映了黑龙江省气温变化的物理因子在发生变化 ,导致了气温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变化 黑龙江 气温突变 厄尔尼诺 气温变暖
下载PDF
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及其大气环流变化型态 被引量:18
3
作者 范可 刘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3-394,共12页
利用最新20世纪近百年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变化型及其相关的大气环流型态。结果表明近百年内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有两种变化型:第一是东亚西南与东北相反气温变化型,表现在40°N以南及105°E以西地区(西南地区)... 利用最新20世纪近百年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变化型及其相关的大气环流型态。结果表明近百年内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有两种变化型:第一是东亚西南与东北相反气温变化型,表现在40°N以南及105°E以西地区(西南地区)气温变化与40°N以北及105°E以东地区(东北地区)变化相反;第二是40°N以南气温一致变化型。与第一种气温变化型耦合的大气模态是500hPa欧亚型遥相关、西伯利亚高压及北大西洋涛动。当欧亚型遥相关负位相,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及西伯利亚高压减弱时,有利于蒙古和我国105°E以东的区域增温而我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降温,反之亦然。第二种气温变化型耦合大气模态是500hPa西太平洋型遥相关,北太平洋涛动。当西太平洋型遥相关及北太平洋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太平洋北负南正),东亚40°N以南地区增温,东亚40°N以北地区降温。耦合的大气模态的型态差异,影响各阶段气温的年际变化。近一百年中,欧亚型遥相关和北大西洋涛动在1984~2010期间的型态最显著,是20世纪80年代东亚显著增暖的原因之一。研究还发现20世纪中期后东亚气温的年际变化与极地环流的变化联系紧密,表现在西伯利亚高压范围东扩并与极地环流联系,也是近百年气温趋势上升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变化 大气环流型态 气候增暖
下载PDF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Winter Temperatures in Ea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and Rel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ZHU Ya-L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3年第5期290-294,共5页
The winter temperature changes in Ea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Version 2(20th-v2)Reanalysis.Four typical warm(P1,1911–30;P4,1991–2010)and cold(P2,1938–57;P3,1... The winter temperature changes in Ea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Version 2(20th-v2)Reanalysis.Four typical warm(P1,1911–30;P4,1991–2010)and cold(P2,1938–57;P3,1961–80)periods are identified for the East China winter temperature index.Comparison of160-station observational data,NCAR sea level pressure(SLP)data,and NCEP/NCAR Reanalysis shows that the20th-v2 Reanalysis can successfully depict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warming from P3 to P4,which is part of the global warming phenomenon.The cooling from P1 to P2is a regional phenomenon under global warming.However,both chang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hase change of the Arctic Oscillation(AO),while the second change is also accompanied by the phase change of Antarctic Oscillation(AAO)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Original sources of the interdecadal shifts of the AO and winter temperature in East China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winter temperature global warming decadal chan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